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技艺竞技——弹弓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3:18:01 0


在清人杜文澜编辑的《古谣谚》一书中,收录有一首汉代都城民谣,其中这样唱道:“苦饥寒,逐弹丸。”歌中唱的是汉武帝宠臣韩嫣的故事。韩嫣依仗汉武帝刘彻的宠信,生活放荡无度,挥金如土,好用弹弓打鸟,以为嬉戏。每至郊外打鸟,必携金弹丸十数枚,以夸其豪富。都城百姓,生活饥寒困苦,韩嫣每次打鸟,穷苦百姓必尾随其后,争先拾金弹。这虽然反映了古代豪富穷侈极欲的腐朽生活方式,但也向我们表明,汉代人们已把弹弓用以游戏了。不过,究其渊源,早在史前人类的狩猎活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发射弹丸的弹弓。半坡村遗址出土球类器物达567件,其中石球240件,陶球327件。江南的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了不少石丸和陶球,只是石球小型化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为保护庄稼而应用弹弓的事实。发射弹丸的弹弓与一般弓相似。但弦以竹、藤为之,中央有一个兜,可置一至三枚弹丸,供射鸟使用。云南傣、佤、布朗、拉祜等民族都有这种弹弓。我国甲骨文中的“弹”字,其形象就与此类弹弓完全一样,说明竹弹弓由来已久。《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记载射手陈音答越王说:“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父母为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之渭也。”弹弓的出现和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兴起有密切关系,“断竹续竹”是砍断竹子做弓弧,再以竹条为弓弦“飞土逐肉”则说的是用竹弓发射弹丸,猎取禽鸟。

弹弓这种器具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是作为庄稼的防护器具和行猎的工具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又演变成了民间游艺的重要娱乐形式。

历史上在提到弹弓时,还常常伴随以一个不大美好的甚至行径恶劣的故事。比如春秋时那个坏蛋晋灵公就曾站在台上,用弹弓打人。不过也有佳话,比如西汉时的宣帝刘询曾下过这样的诏书:“其今三辅毋得以春夏擅巢探卵,弹射飞鸟。”一位封建帝王能这样做,不失为一段爱鸟的佳话。

元代也曾严令禁用弹弓和袖箭,不过那不是从爱鸟出发,而是怕人拥有兵器而反抗元蒙的统治。

儿童以打弹弓为戏的文字记述,大约以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为最早了,该书卷十有云:“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南朝陈·徐陵《徐考穆集》、唐白居易《长庆集》、吴筠的《两同书》、陆龟蒙《甫里集》等诗集中,都有不少记咏弹弓打鸟以为游戏的诗作。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条中记载市井中专事打弹者,如杨宝、蛮王等十人。清代北京街头有专卖弹弓的小贩,儿童们花上几个铜钱就可以买到一个。王隐菊等人编著的《旧京三百六十行》一书记述说:“卖弹弓、卖袖箭的小贩,多赶庙会或到厂甸摆摊出售。弹弓系用竹子制作的,其弦的中间附有圆形小槽,是丝编成的,弹槽内安上泥丸,对准枝头小鸟把弹丸射出去。”

《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二《清述异》中记载了乾隆年间,有人自滇南而归,聘悬“铁胎弓”者保镖,保镖者声称“我张氏铁胎弓,累代驰名……(两女)张弓取铁丸对弹,但见两弹相触,铮然进落,连发二十余丸,无一参差者,观者骇绝。”滇南是云南的别称,其地少数民族甚多,而此技在少数民族中多有保留,“累代驰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事实。而以“铁丸对弹”,显然是这种技艺的一种竞赛表演形式,它具有观赏娱乐性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22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