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懂得“文类”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0:11:00 0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学,我们需要说明一些可能产生的误解。首先,按照现代的观念,当我们看到一部文学作品,会很自然地假定这部作品背后必然有一位作者,且作者与作品是分不开的。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却不是天经地义的,而是相对晚出现的现象。几乎每个文明所产生的文学,最早都是没有特定作者的,先有文学作品,后来才有可以被辨识的作者。

其次,正因为我们习惯于文学作品必定有作者,所以我们就对作品产生了一个不言而喻的假定,那就是作品表达了作者的个人经验、感受或思想,他看到了什么、体验了什么,他如何受到刺激,如何被感动,他便将这些写进作品里。即使要扩大理解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至多也就是将作品视为作者所处的社会和时代里有共同身份背景的人的代表。

这是我们习惯看待文学的方式。然而容我提醒一下,在文学史上,有一个经常被忽略、被遗忘的因素,对决定作品的意义非常重要,那就是“文类”。也就是说,一部作品除了与作者有关系,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有关系之外,往往还与这部作品采用的“文类”有关系,与这个“文类”传承积累的习惯、套式有关系。

“文类”有“文类”的习惯、套式,选择这个文类,作者就必须按照这“文类”的习惯、套式来写,很可能与他个人或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都没有直接关联。如果缺少对“文类”的认知和理解,我们很容易错将作者受限于这些习惯、套式所写的内容,当作作者个人的意见或感怀。

“文类”或“类型”不限于文学,在各种艺术创作中都存在,都有影响。比如在音乐上,我们可以认真考察莫扎特的作品。任何人听莫扎特的作品,都能够感觉到愉悦、优雅、明亮的风格。然而考察一下莫扎特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的遭遇、情绪,与这样的音乐风格有很大的距离。莫扎特一生过得很坎坷,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不愉快和挫折,而且他在信件中显示出来的个性,绝不优雅。一个内在带有粗鄙特质,经验上又有许多悲苦的人,为什么会创作出那样的音乐?

有人说这是莫扎特最神奇、最了不起的地方,他活得那么不快乐,却藏起了他的悲哀和伤痛,只把快乐放入音乐中留给世人,等等。这样的说法很感人,很高贵,然而恐怕不是历史的事实。因为莫扎特的基本风格,是遵循当时宫廷音乐的习惯、套式,这种音乐类型所强调、所追求的,就是平衡、优雅、愉悦、快乐等。那时候绝大部分音乐家创作的作品,都有这样的共同个性,与莫扎特个人无关。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认识莫扎特,我们认识的只是莫扎特所运用的类型风格,而不是莫扎特之所以为莫扎特的真正特殊之处。

我们还可以用武侠小说做例子。要是后世的读者缺乏对武侠小说类型的认识,当他们读到金庸的作品,或许会觉得金庸最大的本事在于他知道那么多武林门派——少林、武当、峨眉、丐帮、四川唐门,这些内容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作为读者都记不得这么多,金庸怎么能想得到并且写得出来,太了不起了!

我们知道,那不是金庸了不起,而是他站在武侠小说类型的潮流上在创作。那些门派没有一个是金庸本人创造出来的,甚至那些门派使用的武功,绝大部分也不是金庸发明的。这些只是,在金庸开始写武侠小说以前,就已经先存在了,金庸只是按照这种小说类型的传统和习惯,把这些门派写进小说里而已。在金庸之前,与金庸同时代,甚至比金庸晚一点的武侠小说作者,都用同样的方式写这些门派。然而,金庸的独到之处,当然不在这里,而在于他创造了像杨过、小龙女、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和韦小宝等个性鲜明的人物,那才是其他人写的众多武侠小说中没有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01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