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魏国内乱、司马篡权

明帝的苦恼与死去

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氏本来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曹叡的父亲曹丕对甄氏一见钟情遂纳为妻。可是曹丕后来开始宠爱郭氏,争风吃醋的甄氏被赐死。曹丕即位后,皇后就是郭氏。母亲的死给曹叡幼小的心灵肯定留下了不小的创伤。有一天,曹叡和父亲曹丕一起狩猎,遇见一只母鹿带着小鹿。曹丕射杀了母鹿,又叫曹叡射小鹿。可是曹叡哭着说:“陛下已经杀了母鹿,我怎么能忍心再杀小鹿呢?”可以想象,曹叡父子间因甄氏之死留下了相当的感情纠葛。曹丕直到临死才终于决定立曹叡为太子。

明帝曹叡二十四岁即位后,马上追谥生母甄氏为文昭皇后,又不断向已经成为皇太后的郭氏打听甄氏死时的情况。郭氏惶恐不安,不久郁闷而死,也有人说是被明帝所杀。明帝得知自己的母亲甄氏是被口填糟糠、发裹脸面埋葬的,遂用同样的方法埋葬了郭氏。但是不幸的是,明帝后来也因为宠爱后娶的郭皇后(与文帝的郭皇后无关),把元配的毛皇后杀了。他虽然憎恨父亲苛待母亲,结果却做出了与父亲同样可悲的事。曹氏父子都宠爱姓郭的皇后,大概也是命运的作弄吧。明帝人很聪明,而且沉着果断,一表人才,但因为口吃,所以总是沉默寡言,这大概和他幼时所受的心理创伤不无关系。

明帝的在位时间与诸葛亮的北伐基本处于同一时期。他冷静指挥以司马懿为首的将军们,冷静对应来自蜀和吴的攻击,没有给对方丝毫可乘之机。而且当年父亲的竞争对手叔父曹植还活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明帝亲自坐镇长安,就有谣传说明帝战死,曹植将继位。对这些来自内部的各种压力曹叡也都顶住了。

但是诸葛亮一死,蜀的北伐也随之偃旗息鼓,西方大患解除,明帝的心情一下子松懈下来,开始暴露出他刚愎自用的本性。首先他不顾长期战乱造成的国力衰竭和人民困穷,开始大规模营造洛阳宫殿御苑。群臣竭力反对,但是明帝不但不听,反而动员大臣们上御苑筑山工地搬土,这可以说是一个粗暴之举。

明帝还在景初元年(237)改历。按照当时儒家的观点,历有夏、殷、周三朝使用过的三种古历,夏历的正月是现在的阴历的一月,殷历的正月是阴历的十二月,周礼的正月是阴历的十一月。他们还对应天地人把这三种历进行区分,称夏历为人统,殷历为地统,周礼为天统,并称三统。他们主张历应该随王朝交替而改变。这是汉代学者董仲舒以来的儒家主张。因为汉朝用的是夏历人统,所以取代汉朝的魏就应该改用殷历地统,但是文帝时却没有实施,所以到了明帝在位期间才开始付诸实施。这个举措是采取了学者的意见,算不上是明帝的蛮行,但是以十二月为正月,毕竟给许多事情带来不便。像这样按三统改历的做法,这之前曾有王莽,这之后也只有武则天搞过。

明帝还耽于内宠,在后宫集中了大量宫女,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对于军人的女儿,凡是嫁给官吏平民的都被强制拆散,重新配给军人,又从中挑选有姿色的都收入后宫,供自己享乐。他的这些强行政策引起了朝野的强烈不满。

不过,明帝还没有荒淫到不理政事。大概他也有心向内外显示一下自己做皇帝的威严,所以在景初元年(237)命令毌丘俭率兵讨伐自己一直耿耿于怀的辽东公孙渊。前面已经提到过,公孙渊与吴一直保持着联系。但是这次出兵因为大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当公孙渊自称燕王,露出独立苗头时,明帝马上于第二年派司马懿率兵扫讨,消灭了公孙渊。但是不幸的是翌年,即景初三年(239)正月一日,明帝突然死去,年仅三十五岁。明帝之死,标志着魏国实质上的灭亡。

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之争

明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即位。明帝的皇子皆早夭,曹芳不是明帝亲生,据说家系不明。这也一直是明帝的一块心病,他在病重时选了曹爽和司马懿来辅佐幼小的曹芳。曹爽是曹氏一族的实权派人物曹真(本姓秦,因与曹操关系好改姓曹)之子。明帝本来打算让曹操之子,与自己从小关系亲密的燕王曹宇当曹芳的监护人,但是近臣刘放等人以反对皇族参政为由,进谗言使明帝放弃了起用曹宇的念头,而是推荐曹爽当监护人,又把灭公孙渊后一直驻扎辽东的司马懿紧急召回。这就是以曹爽为中心的曹氏一族和以司马懿为中心的官僚势力争权夺利的开端。

这一年十二月,历又改回到原来的夏历。表面上的理由是说因为明帝元旦死去,为了回避元旦成为服丧日,所以改历。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否定明帝的政治。

曹爽掌握实权后,一面重用自己的亲信何晏、丁谧、李胜等人,一面把年长的司马懿奉为太傅,使其远离政权,开始随心所欲地操纵政治。曹爽本为太子党公子哥,其亲信也多为一些自诩为名士的轻佻浅薄之士。其中何晏是后汉末期外戚何进的孙子,因其母后来成为曹操的侧室,所以从小在宫中与曹操之子一起长大。

三国皇帝的婚姻观

明帝的近臣里还有一个与何晏境遇相似的人物,叫秦朗。秦朗的父亲是吕布的部下秦宜禄。曹操消灭吕布时,关羽三番五次向曹操提出想娶秦宜禄的妻子。说得多了,曹操由不得想看看这个秦宜禄的妻子到底有多么漂亮。结果这一看不要紧,曹操干脆把她收作自己的侧室。关羽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恨的是咬牙切齿。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演义》中的那个英雄关羽的另一面。秦宜禄因为妻子被曹操霸占,不仅受到张飞的嘲笑,最后还死在张飞手下。秦朗与何晏一起在宫中长大,两人的生母,尹夫人和杜夫人分别又都为曹操生了孩子。

后世把这个秦宜禄的妻子误以为是吕布的妻子,又进而把她与貂蝉(虚构人物)混为一谈,结果就产生了关羽和貂蝉交好,或者关羽斩貂蝉等虚构的传说。这些传说虽然没有被《演义》所采用,但是元代以后,作为《关大王月下斩貂蝉》等戏剧题材,在民间广为流传。

霸占他人妻室纳为自己的侧室,这种行为虽被人诟病,但是目中无人的曹操对这些议论根本就不在乎,他对秦朗和何晏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养育。本来曹操的正室卞夫人就是娼家出身。当时名门望族结婚都很讲究门当户对,曹操的婚姻观似乎与那些豪族官僚有所不同。卞夫人在儿子曹丕即位后,被封为皇太后。而曹丕,也娶了袁熙之妻甄氏。但甄氏后来失宠,没能在有生之年当上皇后。

把曾经是别人妻子的女性掐上皇后地位的是刘备。刘备本来有甘夫人、麋夫人以及孙权妹孙夫人,但是刘备即位后却封吴氏为皇后。这个吴氏原来是刘璋之兄刘瑁的遗孀,后被刘备纳为妻。刘备选吴氏做皇后,一说是因为有巫师算出吴氏有贵人之相,也有说是刘备想借此笼络刘璋旧部。不过,刘备和刘瑁虽然是远缘亲戚,但却同为刘姓同属汉朝皇族。娶同族人的遗孀做妻子,这在儒教伦理上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有人怀疑刘备是否真的是汉朝皇族。另外刘禅的两个皇后又都是张飞的女儿,姐姐死后,妹妹又接着做皇后。这种姊妹先后嫁给同一男人的现象,在日本现在也还时有耳闻,可以说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是按当时儒教的伦理,这也是犯禁的。蜀国皇帝的婚姻观由此可见一斑。

娶侄女为妻的孙权

我们再来看一下吴,吴又是如何呢?孙权有好几位夫人,其中徐夫人是孙权姑姑的孙女,也就是孙权的侄女。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在弟弟孙亮被废黜后,成为吴的第三代皇帝。孙休的皇后朱夫人是孙休姐姐的女儿,也就是孙休的侄女。中国异姓的表兄妹之间可以结婚,但叔叔侄女之间的通婚也太离谱,用儒教伦理来看这可算得上是禽兽之行被大加禁止的。吴国皇帝的婚姻观与蜀一样,也很不正常。

由此可见,在三国时代儒教伦理还没有像后世那样浸透到民间的角角落落,一般人的结婚还相当随便。三国皇帝的婚姻都与儒教伦理规范有所偏离,这也许只不过是随了民间的风俗习惯而已。但是他们的臣下中那些出身名士豪族阶层的人们,都已经成为热心的儒教伦理的信奉者,其中出现了不少为了不事二夫立志守寡的贞女。君主臣下间的这种伦理观的差异,给君臣关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龃龉,这也是三国均在短期间内灭亡的一个原因。这一点表现得最为鲜明的,就是魏。魏的大臣里汇聚了为数众多的豪族阶层,并且对儒教统治也极为标榜。曹氏一族与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就是在这样一种伦理观互相背离的背景下展开的。

另外,何晏与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结婚,可是金乡公主的生母不是别人,正是何晏自己的母亲尹夫人。就是说何晏与金乡公主是异父同母的兄妹。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真可谓是禽兽不如。对此,《三国志》注释者裴松之解释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金乡公主的生母应该是秦朗生母杜夫人。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以司马懿为首的当时大多数官僚来说,皇室的这些婚姻只能是一些令人难以启齿的丑闻。其实在儒教伦理传入以前,朝鲜半岛的王族和日本天皇家原则上都是近亲结婚。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揭开儒教这层面纱,中国实际上与朝鲜以及日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

司马懿的反击

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亲信,操纵着年幼的皇帝,屡改制度,并擅自伐蜀给魏带来巨大损失。这些虽然司马懿都看在眼里,但他却尽量回避与曹爽发生争执。司马懿诈称有病,不问政事,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但是曹爽阵营并没有完全放松对司马懿的警惕。

曹爽亲信李胜赴任荆州刺史,临行他借机去向司马懿辞行,想刺探司马懿病情。只见司马懿由两个侍女搀扶着蹒跚而出,手哆哆嗦嗦地把侍女递上的衣服都掉在地上。司马懿又指着嘴说口干,侍女端粥给喂,司马懿却吃不到嘴里,把粥流了一脖子。李胜告诉司马懿他将赴任荆州,司马懿说:是吗,并州边远,好自为之。李胜说:不是并州,是荆州。司马懿还是说:是吗,是并州吗?李胜见状匆匆告辞。李胜回去报告曹爽说:司马懿已形同走肉,不足为虑。曹爽这才放下心来。司马懿的表演之逼真实在是让人不能不佩服。刘备和孙权也善于做戏,但都远不及司马懿来得高超。

曹芳即位十年后的正始十年(249,后改为嘉平元年),司马懿终于开始行动。这年正月,曹芳往高平陵祭拜明帝,曹爽等随行。司马懿趁机以皇后之命关闭城门,宣读历数曹爽罪状、要求即刻罢免其职的上奏文。曹爽在城外听到这个消息一时束手无策。亲信桓范劝曹爽带皇帝去许都,以天子之名号召全国对抗司马懿,曹爽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放弃抵抗向司马懿投降。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苦的曹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被砍头。司马懿先把他们一族锒铛关起来,不久就找借口将曹爽及党羽亲信夷灭三族。事后司马懿被任命为宰相,但他却固辞不就。但是毋庸赘言,司马懿此时已重归政界,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与曹爽关系亲密,也是曹爽姻亲的夏侯霸就是在这个时候亡命蜀国的。

皇帝亲自发动政变

嘉平三年(251)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继承了权力。三年后的嘉平六年,司马师废少帝曹芳,把曹芳贬为齐王。对外的理由是说曹芳荒淫无度,但最主要的理由恐怕还是因为曹芳当时已经二十三岁,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任人摆布了。而另一个理由是皇后的父亲张缉这时也暴露出反司马氏专权的苗头。

曹芳之后,高贵乡公曹髦被迎立为皇帝。曹髦是文帝曹丕的孙子,当时还只有十四岁。但是这个曹髦却与司马师的愿望相反,是曹氏一族出类拔萃、富有气概的一个人物。一次司马师私下问钟会现在的皇帝如何,钟会答道:“才同陈思,武类太祖。”就是说文采与曹植相同,武勇堪比曹操。司马师回答说:若真如此,社稷之福也。不过,这恐怕不是他的真心了。

果然曹髦即位后对学问艺术非常感兴趣,经常聚集群臣一起作诗,或议论儒教经典。学者们经常被皇帝问得张口结舌。其间,正元二年(255)司马师死去,弟司马昭又继续独揽大权。曹髦对自己充当司马氏傀儡的现状早已不满,终于在甘露五年(260)五月,做出了一个前所未闻的决断:发动宫中政变,铲除司马势力。

曹髦首先秘密叫来亲信王沈和王经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他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王经等十分震惊,急忙劝阻。但是曹髦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掏出早已写好的诏书扔到地上说:“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说毕带领宫中僮仆数百,鼓噪而出。

听到这个消息司马昭肯定也大吃一惊。他派手下贾充带兵进宫看个究竟。看到皇帝手持利剑怒目圆睁,兵士们都踌躇不前。贾充唆使部下成济道:“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成济于是上前一戈将皇帝刺死。曹髦此时年仅二十岁。作为皇帝,他死得可谓空前绝后的壮烈。被许诺“今日之事,无所问也”的成济,最后被司马昭以大逆不道之罪夷灭三族。

曹髦之后,燕王曹宇之子曹奂被迎为新帝。曹奂当时还只有十六岁,而且这个时候其父燕王还在世。年号被改为景元,司马昭任相国,晋封晋公。接下来就只有等待篡权的机会了。

反乱频起

从司马懿发动政变起,魏国内部就开始不断发生反乱。当然大部分不是对魏,而是对司马氏的。

最早的事件是嘉平三年(251),征吴前线最高司令官,官任司空的征东将军王凌欲拥立曹操小儿子楚王曹彪为帝。王凌的叔叔就是当年讨灭董卓的英雄王允。但是王凌的这个计划因为事前走漏风声而败露,王凌自杀,楚王也被赐死。

第二次是嘉平六年(254),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亲张缉共谋杀司马师,拥夏侯玄辅政,夏侯玄是曹爽的亲戚,曹爽生前两人交往甚密。但事情泄露,三人一起被杀。这是曹爽残党发动的一次政变。夏侯霸投奔蜀国时曾劝说夏侯玄一起亡命,但夏侯玄没听。不然也不会落到这个结果。上边我们已经述及,这个事件也是造成曹芳废位的一个原因。

第三次是翌年,正元二年(255),也是征吴前线最高司令官扬州刺史文钦与镇东将军毌丘俭因不满司马师的专横,在寿春发动叛乱。毌丘俭是魏国夙将,在讨伐高句丽中战功显赫。这两人与曹爽以及李丰、夏侯玄等都有亲密交往。这次司马师亲自带兵前往寿春镇压,毌丘俭兵败被杀。当时吴的宰相孙峻带兵往寿春增援,途中得到叛乱失败消息,只好撤兵而回。文钦及其子文鸯亡命吴国。文钦当年曾经对吴使过诈降之计,这次是真的投降了。司马师因这次讨伐叛逆辛劳过度,回朝后不久就病死了。

魏国内乱、司马篡权

69 毌丘俭纪功刻石拓本 为纪念毌丘俭讨伐高丽,正始六年(245)前后建立的石碑。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发现于吉林省吉安市

第四次是甘露二年(257),还是征吴前线最高司令官诸葛诞在寿春起兵造反。毌丘俭与文钦起兵时曾劝诸葛诞一起造反,诸葛诞不但一口回绝,还积极地帮着司马师进行镇压。可是诸葛诞同样与夏侯玄有密切交往,这使他感到不安。一次贾充从洛阳来寿春看他,告诉他洛阳城中诸臣都盼着司马氏禅代帝位,问他怎么想。诸葛诞听了大骂,把贾充赶了回去。不久司马昭下书召诸葛诞回朝,诸葛诞自知事情不妙,遂决意举兵。

诸葛诞这次吸取了毌丘俭和文钦失败的教训,他先与吴联系,把儿子诸葛靓送到吴,对吴表示臣服。吴马上派魏的降将文钦父子与将军全怿、全端率兵前往寿春救援。接着又派将军朱异、丁奉增援。还怕人数不够又派大将军孙綝率大军出征。司马昭也不甘示弱,他要求皇帝和皇太后亲赴前线坐镇,自己率二十六万大军出征寿春。这时,魏在关中的兵力被大量调往寿春,蜀将姜维趁机攻魏。魏蜀吴三国大决战迫在眉睫。

但是就在这时,吴荆州夏口守将孙壹和吴都建业的全怿的侄子全辉、全仪却相继降魏。这当然不是偶然,十有八九是魏策反的结果。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钟会以全辉口吻做一家书,劝诱寿春城内的全怿等开城投降。而这时,诸葛诞与文钦发生内讧,文钦被杀,其子文鸯也投降于魏。结果,敌我之间、友军之间都打了起来,发展成一场大混战。最后诸葛诞战死,司马昭险胜。而对于蜀将姜维的进攻,守将邓艾等采取了以前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战术,坚守不出,顶住了姜维的进攻。这场由诸葛诞之乱开始的大战,是魏蜀吴三国最后一次决定命运的举国大战。

最后一次是景元五年(264,后改咸熙元年),钟会在灭蜀以后企图据蜀自立,但事败被杀。至此,司马氏的对抗势力被一扫而光。司马昭晋封晋王,下一步只等着伺机篡位了。

第二次禅让

可是第二年,也就是咸熙二年八月司马昭还没当上皇帝就死了。这年十二月,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接受魏帝的禅让,当上了皇帝。这就是晋武帝。魏建国四十五年后,又把四十五年前的那场蹩脚戏重新搬上舞台。但是魏文帝在父亲曹操死去十个月后才登基,可是晋武帝却在司马昭死后仅四个月便匆忙即位。如此性急是有他的理由的。

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过继给伯父司马师为嗣。司马攸人望很高,也有才能,其声望不在其兄司马炎之下。其父司马昭也非常宠爱他,曾经想把他立为后继,只是考虑到长幼顺序才作罢。不过晋王之位本来就是司马昭之兄司马师的,而且司马昭曾保证自己死后将把晋王位还给司马师家。也就是说应该让司马攸继承。所以司马炎每日如坐针毡,与当年曹丕和曹植的情况非常相似。司马炎匆忙即位,大概与此有很大关系。司马攸后被封为齐王,但是因受哥哥武帝的怀疑,郁愤而死。

魏国内乱、司马篡权

70 晋武帝 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受魏禅让即位皇帝。选自《历代帝王图卷》(波士顿美术馆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145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