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细说历史——方国

历史大观园 上古遗韵 2020-07-14 00:07:02 0


方国或方国部落是指夏商之际的诸侯部落与国家。苏秉琦曾对“古国”和“方国”作过定义,他认为,“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此言甚是。对这些方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作“方国”。

细说历史——方国

亚俞父乙卣铭

在商朝的时候,与商王国并立着的有很多方国。这些方国是商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代的方国数量众多,并且很多跨越了商周两朝。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方国,从而窥见当时方国的普遍形态。

俞国。商代有个俞国,俞国人通常在铸造的铜器上留有“俞”的铭文,如亚俞父乙卣(《集成》5054)。商代的金文中有小臣俞,他是俞国的军事首领。根据小臣俞犀尊铭文(《集成》5990)的记载,小臣俞曾经跟随商王征伐夷方,并陪同商王视察了夒地的城市,他还得到了商王赏赐夒地的贝。小臣俞在别的玉器铭文中称为俞,他曾向商王进贡祭祀的物品。商代有一个很特别的族氏,称为细说历史——方国 族,俞国与细说历史——方国 族之间有婚姻关系。商代拥有附属国,林卣铭文中的林国(《集成》5013)就是俞国的附属国。商代的俞国处在今天的山东夏津县境内。

细说历史——方国 国。商代有个细说历史——方国 国,在甲骨文中通常称为“细说历史——方国 ”,如《合集》7015;在金文中,细说历史——方国 国的铜器通常有族氏铭文“细说历史——方国 ”,如《集成》1357、《集成》6705。2010年,宋镇豪公布了一件商代的兽骨刻辞, 其内容为:“甲申,王易(赐)小臣细说历史——方国细说历史——方国 )。王曰:用。隹王用细说历史——方国 ”。铭文中就是“细说历史——方国 ”。小臣细说历史——方国细说历史——方国 国的军事首领。商代的细说历史——方国 国当即灌国。《左传·襄公四年》的“斟灌”氏,《史记·夏本纪》中作“斟戈氏”。可见,戈、灌可通假。灌国人可能是夏代“斟灌氏”的后裔。关于斟灌的地望,《水经注·巨洋水注》载:

细说历史——方国

兽骨刻辞(采自宋镇豪:《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尧水又东北径东西寿光二城间。应劭曰:寿光县有灌亭。杜预曰:在县东南,斟灌国也。……按《汉书·地理志》:北海有斟县。京相璠曰:故斟寻国,禹后。西北去灌亭九十里。……《汉书·郡国志》曰:平寿有斟城,有寒亭。薛瓒《汉书集注》云:按《汲郡古文》,相居斟灌,东郡灌是也。

这则资料表明斟灌国位于山东寿光县境内。所以,商代的细说历史——方国 国应位于山东寿光县境内。

列国。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中有表示国名的“束”(束盘,《集成》10011;《合集》893正)、“细说历史——方国 ”(《合集》4518反《;合集》20549),它们就是指列国。因为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束”、“细说历史——方国 ”实际是一字,而“剌”常常通假为“列”,如《说文》谓“细说历史——方国 读若剌”;中山王细说历史——方国 鼎铭“剌城数十”,“剌城”就是“列城”;金文、简帛文字中的“剌”往往通假为“列”。《合集》27884中的“小臣列”是列国的军事首领。

细说历史——方国

束盘铭

细说历史——方国

《合集》4518反

1992年,中国钱币博物馆在山西运城地区征集到一枚东周时期的有“剌(列)”铭文的耸肩尖足空首布。“剌”是地名,它和商代的列国是一处。周代的人曾将列误读为列人,二者实际上为一地。关于列国的地望,文献记载: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郸,取列人。”

《水经·浊漳水》:“浊漳水……又东过列人县南。”郦道元《注》:“漳水又东,右迳斥丘县北,即裴城故城南,王莽更名之曰即是也。《地理风俗记》曰:列人县西南六十里有即裴城,故县也。漳水又东北迳列人县故城南,王莽更名之为列治也。《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郸,取列人’者也”。

从材料中可见列国位于邯郸附近。

索国。商代有个索国,它有时也作“细说历史——方国 ”、“细说历史——方国 ”。商王曾经在索国打猎,如《合集》24459、《合集》24460。商王还有娶自索国的妇人,称为“妇细说历史——方国 ”(《合集》2802)。

索国人在商代生活于山东兖州地区。1973年6月,山东省兖州县嵫山区李宫村农民在挖坑时发现一批铜器和陶器,其中见铜卣、铜爵、铜觚、铜刀各一件。铜卣的盖内和腹内底部均有铭文“细说历史——方国 册父癸”,铜爵腹内有铭文“细说历史——方国 父癸”。另外,还有带“细说历史——方国 ”铭文的传世铜器,这些铜器可能亦是从兖州流出的。现将相关铭文抄录如下:

细说历史——方国 (索)。册。父癸。(细说历史——方国 册父癸卣,《近出》581,商代后期)

细说历史——方国 (索)。父癸。(细说历史——方国 父癸爵,《近出》889,商代后期)

细说历史——方国 (索)。妣乙。(细说历史——方国 妣乙爵,《集成》8735,商代)

细说历史——方国

细说历史——方国

妣乙爵铭

以上铭文中的“细说历史——方国 ”当就是“索”,它们都是族氏铭文。商代的索氏铜器出土于山东兖州,说明商代的索族就生活于此地。

索国人在西周初年被分封给了鲁国。《左传·定公四年》载: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

此处的索氏当就是商代的索族。从材料可知,商代的索族在西周初年被分封给了鲁国。索族在商代生活于山东兖州,在周初被分封给同样位于山东的鲁国,在地理上是很合适的。

邶国。邶国在商王武丁时期已经存在,在武丁时期它和商王朝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甲骨文中有这样的辞例“贞:令在北(邶)工共人”(《合集》7294正),这里的北就指方国邶。上博简《孔子诗论》第28简“北白舟”,即《诗经·邶风》之《邶舟》可作为证据。这条卜辞是贞问是否命令在邶地的官吏供给人众。邶方要给商王供给人众可见二者之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这条卜辞为宾组卜辞,时代处于武丁时期,说明邶国在武丁时期就已经存在。

细说历史——方国

《合集》7294正

邶国在商末的时候依然存在,但和商王朝的关系已经恶化。卜辞中有“辛亥卜,北(邶)方其出”(《合集》32030)。这条卜辞属于黄组卜辞,时代处于帝乙、帝辛时代,说明邶方在商末依然存在。邶方出,即表示邶方离开,离开的原由应当与军事扰商有关。邶方从向商王朝供给人众到军事扰商,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明显恶化了。

根据《屯南》1066,商代邶国的大致方位在商都以北。一些邶国铜器的出土为我们了解邶国的具体地望提供了线索。

1890年,在当时的直隶涞水张家洼出土古器十余件,皆有“北伯”字。这引起了王国维的注意,他说到:

彝器中多北伯、北子器,不知出于何所。光绪庚寅,直隶涞水县张家洼又出北伯器数种。余所见拓本,有鼎一、卣一。鼎文云‘北伯作鼎’,卣文云‘北伯细说历史——方国 作宝尊彝’。北,盖古之邶国也。自来说邶国者,虽以为在殷之北,然皆于朝歌左右求之。今则殷之故虚得于洹水,大且、大父、大兄三戈出于易州,则邶之故地自不得不更于北求之。余谓邶即燕;鄘即鲁也。邶之为燕,可以北伯诸器出土之地证之。……邶既远在殷北,则鄘亦不当求诸殷之境内。……季札观鲁乐,为之邶、鄘、卫,时犹未分为三。后人以卫诗独多,遂分隶之于邶、鄘,因于殷地求邶、鄘二国,斯失之矣。

王国维认为邶在燕(即今天的河北),坐实了邶国的具体所在。其说一方面可与甲骨文所揭示邶在商都以北较远处的信息相合,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出土铜器的证明,可谓卓识。可以说,商代的邶国在河北涞水之地。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2435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