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大秦风云——人为什么会被骗?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09 13:07:17 0

欲壑难填

三十五年,离秦始皇死只剩下三年。我们看看在嬴政生命中的最后三年,他做了哪些事情。

在这一年,始皇启动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工程。第一项是直道,这是一条从秦国首都咸阳直接通往北方边境的道路,为什么叫“直道”呢?因为这条道路基本上是“笔直的”。

各位听到这句话大概会觉得奇怪,道路怎么可能是“笔直的”呢?当时的科技那么落后,道路总得碰到山吧,总得碰到河谷吧,碰到山跟河谷时难道不用绕路吗?

如果你们会问这样的问题,那就太小看秦始皇了。秦始皇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很简单,《史记》只写了七个字:

堑山堙谷,直通之。

始皇的命令是,看到山就把山给我铲平了,看到谷就把谷给我填满了,总而言之,这条道路一定要笔直地通到北方的边境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国的特色,只要是秦始皇想要完成的事情,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他一定要做到!

这样的精神到底好不好呢?对于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当然好,这是很难得的特质。从历史上来看,要成为成功人物最重要的人格特质,就是百折不挠。人生哪有不碰到挫折的,差别只在于有的人遇到挫折就被打倒,有的人却永远不会被挫折打倒。这种百折不挠的人,始终相信自己必然能够排除万难达到目的。

但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跟你这样玩的。你玩这么大,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也要达成目标,老百姓怎么受得了这样折腾呢?在当时科技落后的情况下,“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七个字背后有多少的血泪?

第二项工程,则是鼎鼎大名的“阿房宫”。为什么要建筑阿房宫?因为始皇嫌秦国现有的宫廷太小。

等等!前面不是已经说始皇把各国宫廷都搬到咸阳了吗?还把各国的美人钟鼓都填进去了,当年各国国王的享受全部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怎么还会觉得咸阳的宫廷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我前面说过的那四个字“欲壑难填”啊!人的欲望是永远永远不能满足的。

《韩非子》里面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商纣王得到一双象牙筷子,纣王身边的贤臣箕子听到这件事就开始害怕恐惧。有人就问箕子,一双象牙筷子就能让你恐惧,你也太夸张了吧?

为什么箕子的反应会这么激烈呢?他说:

有了象牙筷子以后,就一定要犀角玉杯才能够配得上这双筷子。

有了犀角玉杯以后,就一定要山珍海味才能够配得上犀角玉杯。

有了山珍海味以后,就一定要锦衣华厦才能够配得上山珍海味。

大秦风云——人为什么会被骗?

清·袁耀《阿房宫图》

要得到犀角玉杯、山珍海味、锦衣华厦,就势必要横征暴敛。

就从一双象牙筷子开始,箕子就可以知道结局是什么,所以才感到害怕。君子见一叶落而知秋,俗人不到满天风雪不知冬天来临,这就是有智慧的人跟一般人的不同。

人的欲望无穷啊!这座宫殿,光是前殿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你看有多么的壮阔!但秦始皇的欲望不是只有这座大宫殿就完毕了,关中他还盖了三百座宫殿,关外他还盖了四百多座宫殿,全国有这么多的宫殿,就为了他一个人的享受。

读到这里就可以明白,这个人统一天下以后,想的不是生民的休养生息,不是老百姓的苦难痛苦;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夸耀自己的功业,如何长生不死,如何铲除潜在的敌人,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秦始皇啊!

成功之前,他能够不断地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情感。等到成功之后,他就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了。我们不妨再复习一次尉缭对他的评语:

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不过先别急,我还没有讲出他失败的真正原因。请继续跟着往下看,自然会告诉各位。

人为什么会被骗?

始皇求不死药多年,却始终没有得到,方士们必须向始皇解释原因何在。是预算不够吗?还是人力不足呢?都不是。方士的理由,远超乎各位所能想象。

方士卢生是这么解释的,他说求仙药不得是因为有鬼物妨害,因此必须不让鬼物知道人主的所在。这样鬼物找不到人主,长生不死的真人才会来赐仙药。所以要得到仙药,最好的方法是不让任何人知道始皇人在哪里。

各位看懂了吗?看不懂没关系,因为这根本就是鬼话!这样的话,连小孩子都未必会相信。试想如果不让人知道你在哪里,长生不死的药就会来,那到山里隐居的人,不是人人都得长生不死药了。

可是你猜秦始皇的反应是什么,他完全相信卢生的话。从此他到每一个地方去,决不让外人知道他在哪里,如果身边有人说出他在哪里,立刻处以死罪。

我这一段要跟各位说什么呢?不是告诉你们求长生不死药的方法,历史学并没有教我们这个办法。重点是要问各位:

一个连小孩子也不相信的谎话,为什么秦始皇会相信呢?

秦始皇是笨人吗?当然不是,如我前面所说,他的聪明才智绝对胜过我们十倍。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会上当呢?这就是我要跟各位说的,一个从历史里面总结出来的道理:

一个人会被骗,绝对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贪”。

越是聪明的人,他的欲望越强烈,也就是越贪,他就越会自欺,就越容易被骗。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必然有一样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不为财死,不为食亡,那不过是因为“财”和“食”你已经有了。别人引诱你,而你不为所动,那是因为那不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可是你是人,有一天当你真心想要的东西,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有几个人能够忍住,能够抵抗这样的诱惑?

我坦白跟各位说,越聪明的人越抵抗不了这样的诱惑,因为他觉得这样东西唾手可得。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他贪,所以被骗上当。更重要的是,他从此不让人知道他在哪里,会有什么样可怕的后果。

我们继续往下看,接下来《史记》插入一个故事,让各位明白始皇对这件事情实行得有多么彻底。

有一天,始皇帝到梁山宫这个地方去,从山上看见丞相出行车骑甚众。古代有地位的人出巡,必然是前呼后拥、车骑开路,有许多前导与扈从的车子。丞相都如此,何况是秦始皇,秦始皇出去当然车骑更多,各位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张良当年刺杀的时候会“误中副车”吧?就是因为车子太多,不知道始皇在哪一辆。

始皇看到丞相出行车骑甚众,他非常不高兴,觉得丞相实在是太过招摇,这不是件好事情。于是有人去告诉了丞相这件事,丞相知道秦始皇不高兴,立刻减少了自己的车骑。

始皇发现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他气的不是丞相减少车骑,而是到底谁把这件事告诉了丞相。他认为一定是当时在他身边的人泄露出去的,于是开始一个一个去审问,结果没有一个人承认。

没有一个人承认该怎么办呢?不要急,请把你的书合上,设想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么做?

不必担心,答案很简单。如同我前面所说,秦朝就那一百零一招,哪一招呢?就是“杀”!把书打开,我们来看秦始皇怎么做。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我不知道是谁泄密的,总之当时在我旁边的人都有嫌疑,把有嫌疑的人全部抓起来杀掉,绝对没有漏网的。各位现在明白,为什么我前面说,秦朝统治的方法是“宁可错杀一百,绝不放走一个”了吧!后面还有很多例子,不用急。

从那一天起,再也没有人敢泄露始皇在哪里、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有他找人,没有人找得到他。问题来了,细心一点的朋友就会想,在后宫里头也就罢了,那群臣有政事要找秦始皇商议时,该怎么办呢?

不用担心,秦始皇有更彻底的做法,他根本不跟群臣讨论任何事情,所有的大臣只能够接受他的决定。我们继续看下去,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遗症。

始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一年,又爆发了中国历史上与“焚书之祸”并列的一件大事。

这件事起源于两个方士的一次谈话,这两个方士叫侯生、卢生,谈话的主题是“始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记》并不是谁的谈话都记载,记载或不记载往往都有它的道理。章学诚说“古人之去取,古人之心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许多时候,《史记》中记载一段对话,是希望借他人之口,来表达史家对于那个人物的评价,这就是顾炎武所说的“寓论断于序事之中”,这是中国传统的史法。

《史记》前面已经借过尉缭之口,来告诉你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再借侯生、卢生之口,再告诉你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这一段话,我们全文照载: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始皇为人,他的天性本就刚戾自用。他所有想要完成的事都得完成,所有的欲望都能够放纵去执行,因为他是皇帝,全天下所有的资源都要供应他一个人享受。至于老百姓要为他的欲望付出多大代价或死多少人,他一点也不在乎。

统一天下、结束战乱,是始皇莫大的贡献,但试问各位,统一天下就是为了这样的结果吗?大家想要的是这样的世界吗?

秦始皇并没有因为欲望的实现,就觉得满足了。欲望满足了之后,还有更多的欲望,欲望永无止境地扩张,他要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筑阿房宫、筑始皇陵、筑长城、筑直道、筑驰道……这样的人如果真的长生不死,会有什么结果?

始皇为什么会走到这个地步,关键就在后面这七个字:“以为自古莫及己。”我说过这是秦始皇最强烈的特质,在他的心中,认为古往今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比他更伟大了。既然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他所有的决定必然是最高明的,没有人的决定比他更加正确,他是世间最英明最有智慧的人。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什么叫狱吏?狱吏是管监狱的官员,管监狱的官员哪有什么思想?上面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只有这类人最得到他的喜爱。有思想的人呢?“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博士是顾问,基本上就是顾而不问,反正把他们养在那里就是了。始皇从来不听从博士的意见,因为博士哪有他英明呢?见识哪有他高呢?这不过就是一群念古书的书呆子,记不记得李斯的评价:“固非愚儒所知”,一群书呆子哪里了解当今领袖的英明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始皇只喜欢听话的臣子,所以从丞相以下的每一个大臣统统听话,不去判断任何事的是非,不敢提出任何不同意见,因为始皇已经都帮他们决定好了。

始皇作为领袖,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注意下面这一句,他的性格“乐以刑杀为威”。“以刑杀为威”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个“乐”字,刑杀是一件让秦始皇觉得快乐的事情。像这样的一个君主,你跟在他身边,说错一句话,摆错一个表情,做错一件事,他立刻就会用刑杀来对付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大家怎么办呢?“上乐以刑杀为威”,于是“天下畏罪持禄”。害怕获罪,又想保持着自己的俸禄,所以“莫敢尽忠”。多可笑啊!始皇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尽忠,不敢为奸为非,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大家“莫敢尽忠”。没有人敢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坦露给他,唯恐一句话说错就招来杀身之祸,只能唯唯诺诺。

始皇再也不知道自己有过错,就算做错事情了也没有人敢说,他就更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于是一天比一天骄傲。所有的臣子也都只敢慑服于刑杀之威,每天拼命地讲假话讨他高兴,还记得周青臣吗?他便是如此。只要能让皇帝高兴,就能保持荣华富贵;皇帝一不高兴,那就“乐以刑杀为威”了。

一个越来越骄傲的君主,和一群只知道逢迎欺骗的臣子,究竟会把这个天下带到哪里去?我们继续往下看。

谁还敢说真话?

侯生、卢生的话还没讲完,你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一段。

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不得兼方不验,辄死”,什么意思呢?

在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中,曾经出过一把青铜剑,历经两千余年埋藏侵蚀,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考古人员曾经做过实验,用这把剑轻轻一划,一口气可以划破十九张纸。

这把剑何以如此锐利?因为它的表面镀了一层铬,这种镀铬的技术是1937年德国科学家才发明的,而我们中国人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就有这种技术了。为什么当时的工艺可以这么好呢?原因就在法律,始皇的时候规定任何方士只能有一样才艺,因为专心才能精益求精。但如果经过考核后,发现你的专门才艺没有那么好,怎么办呢?那就立刻杀掉,因为秦朝不养废物。

因为这个办法,秦朝做出来的东西比历朝历代都要好。顺便闲话提一下,在我所知道的中国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朝代的工艺,可以跟秦朝媲美。五胡十六国时,有一个由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国家叫作夏,史书上记载当时大夏的兵器冠绝诸国,为什么呢?因为赫连勃勃有一个规矩,例如弓箭制作后必须去射铠甲,如果射不入铠甲,就杀弓匠;如果射入铠甲,就杀铠匠。所以两边的工匠铆起来玩儿命地做,质量之精良没有人强得过他,这就是当时让工艺精良的秘密。这种做法下,工艺当然精良,可是谁受得了?

有的朋友读到这里,就不免问另一个问题,中国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就有这样的技术,为什么后来会失传了呢?在下一章,我们就会谈到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一批秦国最好的工匠,后来都被秦二世杀光了,统统陪葬在秦始皇的陵墓里面,中国古代最高的科技几乎全部失传,这是科技史上的莫大浩劫!

好,在这种“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的法律规范下,大秦选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第一流的人才,包括帮始皇占星算命的三百人都是,因为不及格的人都已经死了。可是有讲真话的没有?没有。

每一个人都担心触犯忌讳,只敢谄谀秦始皇,顺着他的意思,不敢提到他的过错,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可是我可以告诉各位,这种事情往往是历史的常态。

以前我的古文字学老师曾经告诉过我,商代人用甲骨占卜并记载结果,在商代中期占卜结果往往有吉有凶,可是到了商末越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时候,占卜结果几乎全部是吉。

是因为占卜结果真的如此吗?从概率来看,大概是不可能的,恐怕是因为占卜的人也不敢讲真话。国家越危险的时候,反而越没有人敢讲真话,于是就让国家更加的危险,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始皇并不是不勤政,朝廷上不管大小事情都由秦始皇一个人来决定。以前的公文是写在简牍上,始皇用一个天平来称公文的重量,每天不批改完固定重量的公文决不休息。但勤政的另一方面,你就可以看出他的个性了。这个人事必躬亲,他不放心别人,什么事都要自己来管。为什么呢?还是那个老毛病,因为他觉得没有人比他强,别人做的事没有一样比他更好,他不自己来管怎么行呢?别人都是废物,只有他最英明。

历史上还有谁是这个毛病?三国时的诸葛亮也有这个毛病。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每天吃得很少,却连军中小事都要亲自过问,于是感慨地说:“食少事繁,岂可久乎?”断言诸葛亮不会长命。

为什么诸葛亮要如此?因为诸葛亮也觉得整个蜀国没有一个人比他好了,他不来管怎么办,他不放心别人。你当然可以不放心别人,可是你不给别人机会历练,那人才怎么培养出来?这样的结果,最后只有你自己累死。诸葛亮就是累死的,而秦始皇离死也就只剩两三年了。秦始皇十三岁即位,即位三十七年死,死时也不过就是五十岁左右,以一个皇帝来说,实在是算不上太长命。

但他这么勤政,别人就感恩吗?没有。你看侯生、卢生怎么说他:“贪于权势至如此!”你说这是污蔑吗?其实也不是,这是一体的两面,都对。你说他勤政也没错,你说他贪于权势也没错,总之这个人是不让别人拿主意,大小事他都得自己控制的性格。

这种人真的长生不死那还得了,那岂不是天下永远都要做他的奴隶吗?所以侯生、卢生下定决心,不可以帮这种人求不死药,两个人就逃跑了。秦始皇听说他们两个逃跑,非常非常生气。为什么生气呢?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太丢人了。

记不记得前面尉缭也要逃跑,他成功没有?没成功。为什么没成功?因为秦始皇早就预料他要逃跑。侯生、卢生比尉缭聪明吗?恐怕也没有。可是侯生、卢生逃跑成功没有?他们逃跑成功了。为什么逃跑成功?因为这次秦始皇没有料到这两个人会逃跑。很简单嘛!出乎他人意料就叫“先”,我不是开始就已经跟各位说了吗?

始皇自觉他对这两位方士百般地好,他不相信这两个方士会逃跑,所以没有防备。结果这两个人真的逃跑了,这不是让秦始皇觉得被打脸吗?你不是算无遗策吗?你不是人世间最英明的人吗?现在这两个你所重用的人逃跑了,恰恰证明了你没有那么英明。

面对这样的结果,秦始皇会怎么办?

始皇花费了无数的国家预算,结果连不死药的影子都没看到,结果他“尊赐之甚厚”的方士们还在背后骂他。这两个人逃跑了,抓不到怎么办?不要急,合上书,去设想秦始皇会怎么办。

当然还是那一百零一招──“杀”,你们读到现在应该已经都很熟悉,不用我再讲了。只要带点关系的人,统统抓出来杀光,于是始皇将在咸阳的方士们,包括各式各样的学问家,全部抓起来审问,要他们检举别人,不管是真的假的、冤枉的不冤枉的,总之就可以牵连一大堆人出来,最后总共抓了四百六十多人,然后全部在咸阳坑杀,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坑儒事件。

宁可错杀一百,绝不放走一个,这就是秦始皇解决事情的方法。

简单、强力、有效率,我说过秦始皇想建立一个这样的国家。

这种做法非常残忍而不通人情,各位还记不记得前面说的“刻削毋仁恩和义”?《史记》的文字为什么好,它往往是先虚写,再实写。“刻削毋仁恩和义”,这叫虚写;后面用无数的例子,来印证他前面说的话,就叫实写。历史学不讲空话,每一个道理都要用实际的例子来验证。

为什么要把这些人“皆坑之咸阳”,是因为这些人罪有应得吗?不是。是为了“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也就是杀鸡儆猴,让天下人看到这些人的例子,再也不敢说始皇的任何不是。

但试问各位:就算天下所有的人都不敢讲真话,可是有一个人他应该要讲真话,那个人是谁?

是的,那个人就是他的嫡长子扶苏。

于情,他是始皇的亲生儿子,别人不敢讲真话,父子之亲能不讲真话吗?

于理,他是皇长子,他有责任对皇帝提出谏言。

于法,将来他最有可能继承这个国家,他不能放任这个国家基业,这样继续败坏下去。

于是扶苏终于跳出来讲了真话,他谏劝始皇说: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天下才刚刚平定,远方百姓都还没有真心集附秦朝。各位注意这个“集”字,它原来写成“雧”,是很多鸟聚集在一棵树上的意思。为什么古人造字要这么造呢?因为飞鸟是最容易受惊的动物,还记得那个老笑话吗?一棵树上有十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鸟,请问现在树上还剩几只鸟?

只要稍微使它们惊慌,树上的鸟就会统统跑光光,这就是“集”字之难。要包含多少爱心和耐心,才能达到“集”的效果,这就是古人造这个字的用意。

而如今不止百姓尚未集附,就连读书人也都诵法孔子为仁之道,对于秦朝的重法极为反感。始皇对付这些人的方法,一律是严刑峻法解决,天下人就更加恐惧,不肯真心归附。如此一来,大秦要花多久才能真正安定天下?

“唯上察之”,扶苏这话讲得多么委婉,多么替秦始皇着想。当普天之下,再也没有一个人敢跟他说真话的时候,只有亲生儿子敢跟他说真话,而始皇的反应是什么呢?

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始皇非常非常愤怒。

这小子怎么敢跟我讲这样的话?他凭什么认为他比我更英明?他凭什么认为他的决定比我更正确?他怎能明白我所作所为的无比正确和伟大?我功盖五帝,是古往今来最英明伟大的人,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说我错了!这就是秦始皇的心态。

他不能杀他的儿子,他只好把扶苏远远地打发到北方的边境去,去做蒙恬的监军。他再也不想看到令他讨厌的人,只好眼不见为净。

我每每读到这里,都不禁弃书而叹。这是最后一次有人对秦始皇说真话,也是最后一次秦始皇有机会救他自己,历史不是没有给过他机会,而他还是放弃了。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嬴政,已经没有人救得了你了,因为你自己不想救你自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139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