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简明正史——钱大昕 段玉裁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23 13:31:08 0


钱大昕(1728—1804) 字晓徽、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晚号潜揅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十五岁时为县学生员,有神童之称。乾隆十六年(1751)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九年(1754)会试进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京官大考二等一名,转为右春坊右赞善。累次充任山东、湖南、浙江乡试正副考官,乾隆二十八年(1763)擢升侍讲学士,任日讲起居注官。当时清廷修《热河志》、《续文献通考》、《续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典籍,钱大昕都充任纂修官。几年以后,钱大昕以侍读学士官衔入值上书房授读皇十二子。他每次参加内廷赐宴,所献赋诗都能称皇帝旨,奖赉有加。

乾隆帝很欣赏钱大昕的学问欲将起用予以重任,可是钱大昕淡于荣利,以知足为怀,无意久沉宦海,却有志穷经博学。乾隆四十年(1775)后,因服父母丧,乞假归乡里,又以身患疾病,不再复出做官,讲学著述以终。嘉庆四年(1799)嘉庆帝亲政,询问钱大昕居家情况,朝廷大臣写信劝他还朝任官,都被他婉言谢绝。钱大昕归家为民三十年,此间他主持过钟山、娄东、紫阳书院。在紫阳书院十六年,受业弟子多达二千人,其中入仕而官至台阁者多人。嘉庆九年(1804)十月的一天,钱大昕在紫阳书院讲学时,身感疲惫,倚枕躺在榻上小卧休息,就此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七岁。

钱大昕学问非常渊博,他治学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精,可称为全才。凡经、史、文义、音韵、训诂、历代典章制度、氏族年齿、古今地理沿革、金石画像、篆隶以及九章算术、中西历律等各门知识,他都洞悉是非疑难,并都能有所发明。惠栋与沈彤以治经术著称于世,然他们的学问以《十三经注疏》为根基,又求之于唐以前的诸经、史学、小学。而钱大昕则推而广之,古今错综贯串,发古人之所未发,许多领域都有他的独到见解。他对学术的各个方面都有浓厚兴趣,造诣很深,唯对先秦诸子中的杨朱和佛学则持以否定的态度。他认为“杨朱为己而亡”,“释氏弃父母而学道”,不符合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宗旨。

钱大昕在充任内阁中书时,曾与吴烺、褚寅亮同习梅文鼎算学,正逢西洋人蒋友仁呈进《地球图说》,他们奉旨翻译,钱大昕从中也掌握了西方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礼部尚书何国荣祖传天文学,闻知钱大昕善算学,虽年事已高仍亲自前往钦天监相见,并与讨论天文算学。钱大昕对梅氏算术、利玛窦、汤若望的天文学都很了解透彻,何国荣听了赞不绝口,说:“今同馆(钦天监)诸公对天文、数算之学能得如此深刻者,实在少见矣。”

钱大昕对于中西天文历法都很精通,他在著述和考订史籍时,凡《天文志》所载有讹误之处,均予订正和补充。在康熙时期编纂的《数理精蕴》一书的研究中,钱大昕获得了丰富的数理天文知识,他中西法兼用、悉心探索,从汉代的《三统术》到唐代的《大衍历》、元代的《授时历》七十二家的天文算学,他都能掌握测算方法。钱大昕尤其精于校勘、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学问,他说:“六经者,圣人之言,因其言以求其义,则必自训诂始。”他以毕生精力在篇幅浩繁的文献资料中训诂、考订、校勘典籍,著《经学文字考异》、《通鉴注辨证》、《唐石经考异》、《声类》等著作。钱大昕认为研究经籍必须通秦汉以来的历史演变,他参与纂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历史典籍,颇见其功力。钱大昕的名著《廿二史考异》是他的“有为之作”,据自编年谱说,他从十八岁起就对考证史事发生兴趣,开始了《廿二史考异》的著述,“自史汉迄金元,作者廿有二家,反复校勘,虽寒暑疾病,很少辍断,偶有所得,写于别纸”。四十岁时已成系统编次,到五十岁写成百卷巨著,六十七岁开始校刊,七十岁全部竣事。这部史考,对二十二部卷帙浩繁的史籍作了一次系统、细密的考订工作,校订很多传写和刊刻上的讹伪,驳正了不少注释者的舛错,并勘出了各史家的疏漏,给后来读史者很大的帮助,可见《廿二史考异》是钱大昕大半生学术的结晶。

钱大昕在晚年自题画像中写道:“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籍,不为不富,研思经史,不为不勤。因病得闲,因拙得安。亦仕亦隐,天之幸民。”这正是他一生的概括。钱大昕著作甚富,辑成《潜揅堂集》。

段玉裁(1735—1815) 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天资颖异,读书勤奋过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乡试举人,次年赴京师慕戴震的学问,从师就学,段玉裁虽幼戴震仅有四岁,然他非常尊重师长,在戴震面前总行弟子礼,毕恭毕敬,直到耄年。每月初一、十五必到戴震遗像前垂手拱立,并诵戴震手稿一遍,表示对师恩的铭记之心。

段玉裁以举人身份入仕为贵州玉屏县知县,不久调往四川,暂任富顺、南溪知县,又兼办化林坪运输站务。这时候正是清廷在大金川用兵,调运军需十分紧张,但是段玉裁仍著述不辍,他在处理完毕政务以后,晚上点燃篝灯,埋头研究经书。就在四川任官期间,著《六书音韵表》五卷。古音韵,顾炎武分为十部,江永分为十三部,而段玉裁分为十七部,把前人的研究成果推进了一步。他的老师戴震在这个基础上细析为九类二十五部,标志着清代学者关于古韵学的研究推到了历史的巅峰。《六书音韵表》初名为《诗经韵谱》,钱大昕见到此书,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段著“凿破混沌,后易其体例,增以新加,十七部盖如旧也。”戴震见到自己学生的研究成果非常高兴,认为段玉裁学问至精,此书是“唐以来讲韵学者所未发”。

段玉裁完成《六书音韵表》的著述后,调任巫山县知县,此时他已四十六岁,无意在宦海中沉浮飘泊,以父老引疾归家,他闭户不问世事三十余年,专心于著述,终于攀上了文字学的高峰,完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的巨著。《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字书,收字九千三百余个,一一说明字义、字形和读音,是后人阅读古文献,研究古文字最重要的工具书。段玉裁积数十年之力为《说文》详细作注,他首先根据《说文》体例和宋以前群书所引《说文》的辞句,以校正其讹脱,再以古书上所用字义,来阐明《说文》的说解和一字多义的由来,通其条贯,考其文理,至联系音韵和训诂,而集古文字的解释与训诂之大成,后附他前期所撰的《六书音韵表》,《说文注》每篆下所注古韵部大体以此为据。段玉裁所作的《说文解字注》一书是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重要著作,他的同学卢文弨称段氏《说文注》“悉有佐证,不同臆说,详稽博辨,盖自有说文以来未有善于此书者”。另一位同学王念孙称:“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著名学者王国维也称赞此书“千古卓识,二千年来治说文者,未有能言之明白晓畅如是者”。

段玉裁在精心著述《说文注》的基础上,向考据其他经籍拓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著有《古文尚书撰异》三十二卷、《春秋左氏古经》十二卷,还把《左氏传五十凡》附于书后,《毛诗小学》三十卷,《汲古阁说文订》六卷,《经韵楼集》十二卷。

段玉裁卒于嘉庆二十年(1815)享年八十一岁。

评:钱大昕、段玉裁分别是乾嘉时期学术巅峰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们既是当时学术繁荣的产儿,又是当时学术深入发展的体现者。

钱大昕无经不通,无艺不精,把校勘、训诂、音韵,乃至天文历法的研究和阐述,推到一个极致的境地,表现出一个朴学家的最高层次的水平。而他对学术真正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则是他由经学的考据,进入到史学的考据。他所提出的学术口号:“经与史无别”,实际上打破了当时学者研究道路上的樊篱。

段玉裁虽然不是钱大昕那样的“全才”,但他站在当时朴学的最高层面上,把前人的学术研究大大推进一步。他那《六书音韵表》和《说文解字注》,成为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结性著作,在学术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2778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