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评论

计除鳌拜者,实为前明降臣

历史大观园 历史评论 2020-05-28 15:34:14 0


1

与康熙相关的影视剧,如《康熙王朝》《鹿鼎记》,让康熙帝引为骄傲的第一大事,即铲除鳌拜。

这样的历史,给了艺术作品无限虚构的空间。《康熙王朝》安排康熙与魏东亭合力戮贼,《鹿鼎记》设计康熙和韦小宝嘻哈擒贼。

血战是必不可少的。魏东亭版链接着血腥的战斗大场面,前面铺陈了各种各样的宫廷权谋。而陈小春、周星驰版的影视剧,百十健童一拥而上的前戏,却多是狗血的情感爱恋。

《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康熙八年五月“戊申,诏逮辅臣鳌拜交廷鞫。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制,以近臣领之。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没拘禁。’其弟穆里玛、塞本得,从子讷莫,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尚书阿思哈、噶褚哈、济世,侍郎泰璧图,学士吴格塞皆诛死。馀坐谴黜。其弟巴哈宿卫淳谨,卓布泰有军功,免从坐。嗣敬谨亲王兰布降镇国公。褫遏必隆太师、一等公”。

这段文字,讲述了如何擒拿鳌拜及处理鳌拜案,但未交待谁为康熙筹划出力。《清史列传·鳌拜传》也未载明,只说是康熙“八年五月,上以鳌拜结党专擅,弗思悛改,命议政王大臣等逮治鳌拜罪……于是康亲王杰书等列其揽权欺罔诸罪状,请革职、立斩、籍没”。最后念其顾命老臣,从宽处理,拘禁至死。

帮助康熙除掉鳌拜的,真的是魏东亭、陈小春和周星驰这类亲力亲为的小人物吗?金大侠有提示,纯属虚构。

而助康熙者,确实另有其人,而且是两个从前明走过来的降臣。

康熙八年,在兵部左侍郎黄锡衮的率领下,被罢职的前户部尚书王弘祚配合,密助康熙主政于朝,逮捕鳌拜有功。王弘祚晋兵部尚书,黄锡衮升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

对于此事,《清史稿》似乎讳莫如深,《王弘祚传》中只有一句:“八年,鳌拜得罪,起弘祚兵部尚书。”而对黄锡衮这个主要人物,却是无传,让人遗憾。

2

黄锡衮1621年出生于福建晋江潘湖。七岁能诗,二十岁中进士。明末授广西巡抚,后弃官读书于武鸣县起凤山东峰读书岩。世乱归家。

顺治五年,黄锡衮出仕清廷,复考选庶吉士授弘文院检讨;顺治八年晋升翰林院编修,受命典试江南,后来转工部郎中、广东按察使;顺治九年任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此后历任监察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布政使、弘文院内阁学士、大理寺寺丞等。顺治十六年,黄锡衮被提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康熙元年,黄锡衮迁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六年例加一级臣晋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兼理兵部事,考核百官,推行教化。

黄锡衮帮助康熙除掉鳌拜有功,深受圣祖倚重,康熙九年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武英殿总裁官,转任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兼兵部尚书衔。

康熙帝平抚“三藩”叛乱,黄锡衮率军经略抵御耿精忠部,以平寇荣绩有旨复召入阁,寻解兵部务直讲筵官,其他兼官如故。康熙二十年十月,黄锡衮以病请辞假归,康熙特旨准以武英殿大学士衔在籍调用,十一年后才真正得旨准以大学士衔致仕回籍。他死后,康熙下旨,诰赠太子太傅、柱国光禄大夫,钦赐祭葬,谥文僖。

康熙对黄锡衮还是很感激的,让他身居相位二十二载,即便病休也是留职备用。

3

王弘祚1610年生于云南永昌,明崇祯三年举人,强习掌故,曾任蓟州知州,迁户部郎中,督饷大同。顺治元年,王出任岢岚兵备道,被宣大山西总督吴孳昌以筹画军饷,请仍留大同。第二年,总督李鉴推荐,授户部郎中,主持修纂《徭役全书》。

《清史稿·王弘祚传》记载,王氏修书,“裁定赋役,一准万历间法例,晚末苛细巧取,尽芟除之,以为一代程式”。

修书期间,王弘祚加太仆寺少卿,迁太仆寺卿,擢户部侍郎。他给清廷出主意,如何在江南、江西、湖广丰稔之地,采米谷、储粮饷为进取计,以便进军还属于明朝辖区的云贵地区,征讨孙可望部。顺治帝采纳他的意见,下旨给经略大学士洪承畴执行。

顺治十一年,给事中郭一鹗弹劾王弘祚修书,逾久未成,王疏辩被郭复劾其巧饰。此后几年,王弘祚官运不通,屡遭弹劾,不是被罚俸,就是被降级。

顺治十五年,历十四年的《赋役全书》终于修成,朝廷记功奖励,擢王弘祚为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进太子太保。此间,他和大学士巴哈纳等修订律例。《清史稿》评价:“弘祚定赋役,文然修律例,皆为一代则,其绩效钜矣。”

康熙三年,授王弘祚为刑部尚书,不久复还户部,掌管全国财政大权。三年后,鳌拜奏请户部设满、汉尚书二人,将其死党玛尔赛安插进户部。王、玛不和,又遇户部失察书吏假印盗帑,清宗室、以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班布尔善谄事鳌拜,独给王弘祚加,使之坐夺官。

不到一年,王弘祚配合黄锡衮密助康熙除掉鳌拜,真正实现亲政。

鳌拜倒了,班布尔善也被王大臣劾奏二十一条大罪,定罪以绞刑处死,子孙皆被废黜宗室资格。而王弘祚晋兵部尚书。

康熙九年,王弘祚以老乞休,康熙命驰驿归里,食原俸。十一年,王弘祚上疏辞俸,康熙谕曰:“卿在官著有劳绩,引年乞休,赐禄颐养,毋固辞。”两年后,王弘祚病逝,康熙赐祭葬,谥端简。

4

王弘祚这一份荣耀,比不得黄锡衮位列极品,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兼兵部尚书衔,即便以病请辞假归仍得旨准以大学士衔在籍调用,死后康熙帝辍朝赐祭。《清史稿》却没有为黄锡衮立传,王弘祚在众人合传居首位。

清高宗在乾隆四十一年弄《贰臣传》,还是将王弘祚入列甲编。乾隆帝肯定他忠于本朝,但因他在前明做过蓟州知州、户部郎中,大节有亏,“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贰臣传序》)。

较之于黄锡衮,王弘祚在明朝只是一个中层干部,而黄氏做过明末广西巡抚。他虽弃官归隐,但出仕清朝,也是投效,于顺治五年复考选庶吉士授弘文院检讨。

黄锡衮同王弘祚一样,都是贰臣。

或许乾隆帝念及黄氏助其祖父主政于朝,平抚三藩荣绩卓著,深受圣祖倚重,而有意不使之入列《贰臣传》,而导致后世编撰《清史稿》遗漏了这一个大人物。

乾隆帝厚此薄彼的做法,除了不尊重历史外,直接影响了后世修史。

对于黄锡衮助力康熙除鳌的历史功绩,在其死后,姻亲弟子、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撰写墓志铭说:“清康熙间,任兵部左侍郎,因密助圣祖主政于朝,深受圣祖倚重。康熙九年庚戌十月,入阁参与机务,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加光禄大夫。”虽未载明除鳌,但写到他因此受康熙帝倚重,入阁拜相,继续主持军务。

而出生于乾隆四十一年的第八代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谈及“圣祖拿鳌拜”时,既不说王弘祚,也没提黄锡衮。只说鳌拜辅政,“凡一时威福,尽出其门”,在不征得康熙帝同意的情况下,拿正白旗圈地之事,因言语发生冲突,便矫旨擅杀了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联登和户部尚书苏纳海。

鳌拜怕康熙在朝会上问情况,于是称病不上朝。康熙帝去鳌府慰问,来到床榻前,鳌拜装模作样要下榻跪迎皇帝,御前侍卫和托见鳌拜面色有鬼,便上前装作帮他收拾被子,被子下露出了利刃。

危急之际,少年天子急中生智,说“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不足为奇。

真不足为奇吗?回宫后的康熙帝,立刻以下棋为名,找来索尼之子,也是赫舍里皇后的叔父索额图,商议对策。索额图刚辞去吏部右侍郎,出任一等侍卫。

从鳌拜卧榻藏刀、索额图转任侍卫二事来看,鳌拜与康熙帝的矛盾,已经到了兵戎相见、以防不测的一级戒备状态,已经到了决战时刻。

一战定输赢!一战定乾坤!一战决定谁是真正的王!

昭梿描述,康熙帝与“索相国额图”密谋后不久,召集练习摔跤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朕,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上!”于是,康熙发布捕鳌计划。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昭梿赞赏康熙帝“声色不动而除巨慝,信难能也”,却对此次宫廷政变控制兵权的两位重臣王弘祚、黄锡衮,只字不提,反而强调当时官位不显后来居上的索额图,是疏忽,还是秉承某种意识形态而有意为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xh/276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