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评论

大逆臣济世不是帝王师

历史大观园 历史评论 2020-05-28 15:34:11 0


1

《康熙王朝》中,编剧给康熙安排了两位师傅,一个是汉人魏承谟,一个是满人济世。

魏承谟是由皇子师转为帝王师的,是最忠诚的挺帝派。他弹劾鳌拜大肆圈地,遭到严厉打击。

鳌拜为了控制幼主,弄走魏承谟,通过孝庄给康熙施压,让他接受陌生的济世当二路帝师。

济世不简单。据鳌拜介绍,他是保国公,给先帝顺治当过师傅。

济世很厉害。一番寒暄之后,济世便跪逼康熙下跪行拜师礼。魏承谟虽然敢向鳌拜叫板,但对康熙甚至是三阿哥玄烨都是恭恭敬敬,就是玄烨上课迟到,也只狠狠地鞭打自己给皇子当伴读的亲儿子。

所以,孝庄告诫康熙,济世是很好的磨刀石,能够磨砺他。

孝庄还说,济世不是鳌拜的人。

这是电视剧中的情景。时间久了,康熙和济世的关系也融洽了,济世教给了康熙许多帝王术,包括如何对付鳌拜,如何实现真正的亲政。

大家认为这两位帝师,都是虚构的。但也知道,魏承谟有原型,即满清开国元勋范文程的儿子范承谟。

而济世呢?

先说其爵位,看看他是何许人也。

清朝的国公属于宗室爵位系列,即镇国公、辅国公及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四种。异姓功臣爵位中,虽有公爵,但非国公,这个公爵只分三等,二无国字。

鳌拜说济世是保国公,但清朝并无保国公这一说法和封爵。看来是编剧对清朝爵位制度不熟悉,先是将济世弄个保国公,结尾又让汉臣魏东亭死前过了一把亲王瘾。

按鳌拜的说法,既然济世是国公,那么就该是皇族宗亲,而且应该是近支,如顺治帝的亲六伯塔拜死了十多年才被追为辅国公。努尔哈赤不少亲儿子,皇太极不少亲兄弟,至死甚至死后都没得个国公爵位。他们的政策,你要想封为王公,就必须是战功卓著。

看来济世应该是开国大功臣。

电视剧给济世的形象设计,须发花白,老态龙钟,按年龄来看,可能是康熙祖父辈。

然而,康熙对这个自家长辈,却很陌生。

当然,会有不少观众读者说,济世是二月河虚构的。

2

事实上,济世这个人不是虚构的。他确实是康熙初年的大臣。只是康熙对这个济世,确实很陌生。

康熙扳倒鳌拜后,第一时间就给群臣下旨:“前工部尚书员缺,鳌拜以朕素不知之济世,妄称才能推补,通为结党,以欺朕躬。”(《清史列传·鳌拜传》)

康熙对这个鳌拜“强请推补”的济世,出任工部尚书是很不满意的。康熙认为,济世的才能不怎样,附逆鳌拜结党,欺骗了皇帝。

所以,康熙在处理鳌拜余党时,下旨:“其弟穆里玛、塞本得,从子讷莫,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尚书阿思哈、噶褚哈、济世,侍郎泰璧图,学士吴格塞皆诛死。”

这是《清史列传·鳌拜传》中的记载,也就是说济世被康熙作为鳌拜集团的主要逆臣之一,直接诛杀。

康亲王杰书总结鳌拜有三十条大罪,但真正在《清史稿》和《清史列传》的鳌拜本传中,只有寥寥几条。

《清史稿》中的记载,就有两条是与济世有关的:

一、鳌拜“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济世是鳌拜集团的核心成员。

二、“工部满尚书缺员,妄称济世才能,强请推补。”济世的才能是鳌拜吹出来的。

对于鳌拜的这种死忠分子,康熙是彻底打击的,甚至将其人身履历都洗干净了,只留下了扳倒鳌拜的铁证。

但是,让康熙没有想到的,三百年过去,他恨得咬牙切齿的、阻碍他亲政的大逆臣济世,却被电视剧设计成了帮助他真正亲政的帝王师,甚至还被很多观众认为,是被特地虚构来帮助康熙帝雄才济世的大功臣。

3

在《康熙王朝》中确实有一人,是历史上康熙真正的老师。

但,电视剧却拿此人,给康熙玩了一出涉及欺师欺祖的师生恋。

剧中康熙与苏麻喇姑被设计成青梅竹马,有一段很长的情感戏。剧中给康熙安排初试云雨的是赫舍里氏皇后,但他的初恋应该是苏麻喇姑。

康熙要娶苏麻喇姑的那一段戏,还占据了不少时段。

在历史上,苏麻喇姑是康熙祖母孝庄太后的侍女,比孝庄还大一岁,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身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和康熙四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侍女。她通晓蒙满文字,很有智慧,崇德元年参与设计了清朝开国冠服。

苏麻喇姑担任过少年康熙的启蒙老师,老年时又帮康熙抚育过皇十二子胤裪。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她以九十四岁高龄去世。康熙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置于一处。

苏麻喇姑终老时,康熙还只五十二岁。电视剧安排这样一位祖母级女人,给学生康熙做红颜知己,不知何意?是要隐喻康熙欺祖,还是欺师,或是嘲讽康熙有恋祖母情节?

似乎牵强者还是知道苏麻喇姑这个人的,故而在中途插入了一段伍次友和苏麻喇姑的虐心恋,让康熙强娶不成。

我不反对现代影视剧对历史真实的艺术加工与情节虚构。

可以用原型,可以不用原型,完全虚构,使遥远的故事多几分鲜活的色彩。

史料未必就是史实,我们可以以新的史学思考、推翻对历史的认识与评判。然而,打着历史剧的旗号,生拉硬拽,张冠李戴,很容易给观众一个重新讲述历史的印象。在人名、情节和事件的选择上,最好有原则地、负责任地保持历史学的境界,不宜以文雅的疯狂,而改变历史人物的时代角色和命运历程,使我们怀疑地生活在巨大的差距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xh/276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