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他们都有病——刮骨疗伤的一场关公战神秀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24 09:49:58 0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三国志·关羽传》

世间真有不怕痛的人吗?

不是小说,胜似小说

《三国演义》的历史脉络虽与正史《三国志》基本一致,但不少深入人心、耳熟能详的情节或子虚乌有,或张冠李戴,如关老爷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不过关羽刮骨疗伤这一节却和正史惊奇地相近:“羽(关公)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最大的不同仅仅在于正史没有交代华佗的出现,因为,关羽中箭大概在襄樊战役前后,那时,华佗早已被曹操杀死多年了。

如此传神的描绘在陈寿《三国志》中并不多见,此君著书严谨,此书内容可信,但与司马迁的传奇笔法相比,显得惜墨如金而枯燥乏味,人物事迹过于简略,关羽的神人本事几乎不见踪影,引起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唯独上述一段颇为震撼。

真实的情况是手术者乃一不知名军医,虽非华佗但身怀绝技。估计当时军队里大量配置了这样的专业人才。骨头是否中毒,值得商榷,创伤后神经受损引起的隐痛更常见,剖开皮肉刮骨是否有效不得而知,史书也没交代疗效,我们的焦点只在术前的止痛、麻醉上。

扬威部属,未雨绸缪

被诊断之后,关羽有两种选择:第一是保守姑息治疗,但病根不除,症状容易反复,影响战斗力和生活质量,他否决了;第二就是遵照医师的建议。

于是,关羽得面临当时的根治手段——刮骨。这本该在封闭的手术室(当时可能是一间有众多侍从严阵以待,床铺、棉被、药品、绳索齐备的密室)内进行,完全没必要在大庭广众、部下云集之所进行,但关羽不愧为统帅,眼光很远,决定以“造神运动”树立个人威信,以利带兵领兵。据说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看来关羽早他一千多年就懂得其中精髓了。

问题来了,如何止痛?关羽有此打算,必有充分准备。这些沙场老将身经百战,戎马几十年,在冷兵器时代负伤也是家常便饭,自然锻炼出对伤痛的忍耐力,也许真的能以意志力超越常人。太平天国时期的翼王石达开,领兵出走后被困大渡河,后来为了解救全军性命,自知必死无疑,仍前往清营自首,被清朝判凌迟(千刀万剐)处死。他的下属一同被处死,行刑时下属不胜痛楚,惨呼不止。石达开大呼:“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他受刑时,被割一千多刀,自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无比震惊,观者无不动容。连敌对势力的清朝四川布政使刘蓉,都不得不如此赞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有些参加过抗日的老战士回忆,战争年代条件艰苦,战伤开刀没有麻药,麻绳就是麻药,为了固定受伤的部位,医师用麻绳把他的伤臂绑在凳子上,直接施行手术,他们咬咬牙就过去,但浑身都湿透了。

但是像石达开这样的强悍豪杰,毕竟是凤毛麟角。强忍的确很艰巨,毕竟是血肉之躯,关羽面对的割肉疗法,有点类似古代的酷刑,和一般的箭伤、刀伤毕竟完全是两回事啊!万一失手,汗流浃背、号啕大叫,必会自毁形象,偷鸡不成反蚀米。况且,满头大汗是生理反射,可不是你想让它不出来就不出来的,这么痛苦的表情,怎么也达不到若无其事、谈笑自若的风度啊。笔者认为关羽应该是使用了古代的止痛办法。

难道他用的是华佗的麻醉药——麻沸散?

古代麻醉法

据《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华佗)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了,据《华佗神医秘传》称:本方由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组成。华佗死时,距关羽手术已经有十年左右,如果华佗真有秘方流传,由北方传到南方也不是没有可能。

问题的症结在于此法类似今日的全身麻醉,病人喝下后熟睡,又如何与众将对饮说笑、展示强人本色呢?更谈不上大显神威了。因此,刮骨疗伤需用保持清醒状态的局部麻醉法。

以古代条件,最有可能的是针灸穴位。针(即砭,头为圆形,前圆后方,方处为柄,以指易捏为宜),当时多为石质,不用金属,针头在焰上炙之微烫,沾姜汁、艾汁或其他药液,立于穴道(如合谷穴或阴穴),可有效止痛。这样一来,关羽既可无痛刮骨,又能清醒地树立英雄形象了。

古代的神奇医术是先民在艰苦条件下积累的宝贵经验,可惜在现代社会,替代品愈来愈多,反显得有点黯淡,但绝未退出历史舞台,只要掌握好症状分寸,仍可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如分娩止痛,该法主要在双脚的三阴交(内踝上三英寸处)及公孙穴(大脚趾内侧)下针,孕妇生产前二十分钟针灸,就能缓解分娩带来的剧烈疼痛,止痛成功率达七成至八成。中医师下针后,其实患者仍有知觉,但不是痛觉,严格来说只是止剧痛,和西医的打麻醉药让病人丧失感觉不同。针灸虽安全,有其功效,但分娩过程如果发生剧痛而无法忍受等情形,医师建议仍需使用注射麻醉剂。

一物有利必有弊,关键看症状分寸。有些牙科手术由于牙根很深,拔出不易,且周围神经很复杂,针灸止痛方式的成功率不算太高。此外,腹腔大手术由于伤口很大,且腹腔压力较高,所以针灸也不适用。

再看看关羽的结局,高级将领立威固然必要,他却经常滥用,动不动给部下颜色看,骂人过狠,惩罚过甚。后来,关羽出兵伐樊城,部属麋芳、傅士仁因为未能供给足够军需,关羽大怒,扬言回师后将二人治罪。二人心感畏惧,终日惶恐不安,受尽苦头,结果在荆州战役时向东吴吕蒙临阵倒戈,导致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败走麦城,被东吴军队擒杀,身首异处,这就是典型的“症状分寸”没把握好啊!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1178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