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武后当国——女皇的面首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2:37:13 0

有一种男人叫面首

面首,《辞源》解释为:“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谓美男子。引申为男妾、男宠。”

原本面首并没有贬义,只是经过有些人的加工,面首就有了贬义,第一个对这个词进行加工的人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前废帝刘子业,这是一个荒唐的皇帝,也是一个疑似有精神疾病的人,他的淫乱好色,已经远远超出世人能够想象的范围:他爱上自己的亲姑姑,毒死了自己的姑父,然后把姑姑收入宫中;他驱使宫女嫔妃全部参与天体运动,在后宫的广阔天地里一丝不挂地嬉戏;他驱使诸多官员的夫人进宫,然后授意提前安排好的侍卫进行大规模的性侵犯。

人活到这个份上,就不能称为人了,可是把他称为猪,猪会答应吗?

还好,仅仅荒唐了一年,他就被刺杀了,结束了他的荒诞人生,他没有给后世留下一个年号,却留下了一个名词:面首。

面首是怎么来的呢?

据《宋书·前废帝纪》中记载,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看明白了吧,面首就是这么来的,是刘子业为了满足姐姐山阴公主的需求安排的,他为姐姐找了三十个美男子,让他们成为面首,而他们的功能便是男妾、男宠。

如果说女人靠脸蛋吃饭是天经地义,那么男人靠脸蛋吃饭就是离经叛道,而面首就是那些靠脸蛋吃饭离经叛道的男人。

很不幸,女皇武则天的身边便围绕着一群面首,他们与酷吏一样,成为史家诟病武则天最多的话题。

其实,对于女皇武则天而言,这并不公平,武则天纳面首之所以遭到如此多的诟病,是因为她处于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之下。

什么是男权社会?国学大家辜鸿铭的话最有代表意义:

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这就是男权社会,这就是中国大历史中习以为常的男权社会,这也就注定了一个男人即使有多个情妇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而一旦一个女人有十六个情夫,那么必定舆论哗然,说到底,是因为男权社会的思维亘古未变。

然而,对于武则天而言,并不能完全用男权社会的标准来看待她,她是谁?

她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业,留非常之名,她是一个“我定规则我就赢”的人。

对于她,对于她的诸多面首,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只把她和她的面首当做一个皇帝与她的三宫六院,当做“女扮男装”和“男扮女装”,当成中国历史的一次错位,如此一来,其实一切都很正常。

卖笑和尚薛怀义

提起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他是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也是最有名的一个,他是武则天面首的发端,在他之后,面首的大军源源不断。

薛怀义是陕西鄠县人,早年间在洛阳街头卖药,就是这么一个街头卖药的人,后来成为炙手可热的男宠,那么他是如何走进武则天的生活的呢?

关于薛怀义的发迹,至少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与两位公主有关。

一个版本是那位自甘堕落认武则天为娘的千金公主(李渊的女儿,李治的姑姑)向武则天引荐,一个版本是太平公主向武则天引荐,总体而言,通过公主的引荐,薛怀义进入了武则天的视野。

在太平公主版本中,情结很是香艳,太平公主在介绍薛怀义时,给了这样的评语:“他有非常材质,可以引做近侍”,说完,母女俩会心的一笑。

或许,薛怀义就跟某个广告一样:谁用谁知道,或许在试用之后,武则天的感觉也如同一个广告:他好,我也好。

总之,试用期过后,薛怀义的发迹开始了,他的发迹与秦朝的嫪毐一样,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功能。

说到这里,该正式澄清一下了,其实薛怀义并不姓薛,他原本姓冯,叫冯小宝,金庸在《鹿鼎记》中刻画了一个韦小宝,不知道是不是从冯小宝这个名字得到的灵感。

原本街头卖药的冯小宝通过试用期后,武则天十分宠爱,然而接下来便面临一个问题:这个卖药出身的冯小宝如何才能频繁出人宫中与女皇私会呢?总不能说武则天天天买药吧。

想了一下,武则天准备将冯小宝改头换面,重新包装。

经过包装,街头买药的冯小宝从世间消失,却而代之的是和尚薛怀义。

为什么又是和尚,又是薛怀义呢?

武则天信佛,和尚可以频繁出入宫中;

太平公主的丈夫姓薛(薛绍),可以把冯小宝列进家谱,当成最小的叔叔。

经过如此包装,卖药的冯小宝已经被洗白了,他再也不是贫贱出身,而是驸马薛绍的叔叔,他再也不是没有身份的人,而是洛阳名寺白马寺的和尚。

从此他不用卖药了,卖笑就成。

尽管童话里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灰姑娘变王后的故事,但是薛怀义这个丑小鸭,即使变成白天鹅,也没有变彻底,从骨子里说,这是一个浅薄的人,经受不了从街头卖药到御前受宠的巨大起伏,于是他膨胀了,膨胀得有些变形。

给你点颜色看看

自从在武则天面前得宠之后,薛怀义今非昔比,以前他是人见人欺,现在他是见人欺人,汉字还是一样的,只是组合起来已经有天壤之别。

此时的薛怀义,进出皇宫,乘坐御马,身前身后是十几个低眉顺眼唯他马首是瞻的宦官,在他前进的道路上,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都得提前远远躲避,躲避不及的,一般都会收到薛怀义的礼物:一顿暴打,然后顺手扔到路边。

这是遇到官员和平民,如果遇到道士,那就惨了,当然惨的是那位偶遇的道士。薛怀义会不厌其烦地指挥手下,耐心地将道士的头发拔光,生生把一个道士变成“和尚”,看你们以后还敢跟我们斗。

同行是冤家,隔行也是冤家。

发迹后的薛怀义无比膨胀,膨胀到他把朝廷的高官也不曾放在眼里,相反,朝廷的高官却反过来巴结薛怀义,他们有的以最卑微的礼仪晋见,有的以最甜蜜的话相送,即使连武承嗣、武三思这些得宠的高官,也争相为薛怀义牵马执鞭,因为他们知道,薛怀义的背后就是武则天,他们可以不给薛怀义面子,但他们不能不给武则天面子。

不过,在谄媚大军之外,也有例外,右台御史冯思勖就是其中一个,他就不买薛怀义的帐。

薛怀义纠集了一批地痞流氓,然后把他们全部剃度为僧,这样这批人就成了穿着袈裟剃着光头的流氓,这些人经常四处闯祸,一般没有人敢惹,而右台御史冯思勖却不管这些,几次秉公处理,狠狠地处理了这批流氓和尚。

然而冯思勖没有想到,薛怀义已经将他记在心里,刻在了骨头里,不久在路上,两人偶遇了,薛怀义一声令下,流氓和尚群起攻之,差点把冯思勖活活打死。

在此之后,没有人轻易敢惹薛怀义,不过还是有一位,他不仅惹,而且抬手就打。

这个人就是尚书左仆射苏良嗣。

苏良嗣跟薛怀义是在政府办公的朝堂不期而遇的,苏良嗣前来上班,而薛怀义自恃有特别通行证前来闲逛,他要穿过朝堂到武则天居住的北宫去,已然把朝堂当成他可以随便闲逛的自由市场,眉宇之间一幅小人得志的样子,不经意中对苏良嗣还露出不屑的表情,这一下触动了苏良嗣的肝火。

苏良嗣命令左右将薛怀义架了起来,自己亲自撸起袖子,狠狠地抽了薛怀义几十个耳光,直到薛怀义的脸已经肿了起来,苏良嗣才停下了手。

薛怀义捂着肿起来的脸走了,他很快就来到了武则天的面前,要投诉这个无法无天的尚书左仆射。

武则天听后,心中苦笑,虽然她知道苏良嗣是借题发挥,但是她还是不能替薛怀义出头,那样就太明显了。

武则天想了一下,对薛怀义说道:“你明天起走北宫的玄武门吧,南宫那是苏良嗣那些宰相办公的地方,别去招惹他们。”

薛怀义心中委屈,也有些不服,不过,既然武则天都这么说了,他也只能认了,从明天起改走玄武门,避开那个连抽自己数十个耳光的人。

皇家大会堂

薛怀义被打,武则天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内心心疼不已,毕竟他是自己的人。

想来想去,武则天找到了症结的所在,薛怀义被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没有像样的官职,如果有官职,苏良嗣断断不能下那么重的手,因为那样就是侮辱朝廷命官。

看来,是时候给薛怀义一个官职了,不过这个官职不能凭空给,要给他制造一个立功的机会,然后在立功之后大张旗鼓地授予,这样谁都无法反对。

武则天由此想到了明堂(皇家大会堂),明堂是她一直的梦想,现在她想梦想成真,而在梦想成真的过程中,顺便可以让薛怀义立个功。

其实,明堂在武则天心目中就是一个王朝正统的象征,李治在位时,就曾经讨论过明堂的建设,不过最终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暂且搁置。

现在武则天准备重启明堂的建设计划,就在皇宫内,拆掉刚刚建立二十一年的皇宫正殿乾元殿,在乾元殿的原址上建设明堂,而这个任务,她要交给薛怀义。

为此武则天对外发诏:“鉴于薛怀义心灵手巧,特命他进入后宫负责工程设计”,如此一来,就给薛怀义进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从此苏良嗣再也没有痛打薛怀义的理由。

不过,武则天的这纸诏书马上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左补阙王求礼更是上了一道令武则天难堪的奏疏:“太宗时,有个叫罗黑黑的人琵琶弹的很好,太宗就把罗黑黑阉了,然后招入后宫教授后宫嫔妃;陛下如果觉得薛怀义心灵手巧,准备招入后宫使用,那么请先将他阉割了,以免污染宫廷。”

看完奏疏,武则天摇了摇头,这个书生,纯粹让朕难堪。随后武则天将奏疏仍在一边,随他去吧,懒得跟他解释。

不久之后,明堂工程上马,薛怀义出任工程总指挥,在他的指挥之下,一座气势磅礴的明堂即将在皇宫内拔地而起。

事实证明,薛怀义这个人并非一无是处,在工程指挥方面,他还是有些才能的,尽管在他的指挥下,明堂工程耗资巨大,花钱如同流水,不过经过一年的建设,武则天梦想中的明堂拔地而起。

这座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上中下共三层。下层象征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方位,同时有自己独特的颜色;中层象征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上层是圆形的屋顶,象征二十四个节气,有九条龙柱在下面撑住,上面耸立一只铁铸的凤凰,高一丈,外贴金叶。

看出这个布局了吗?这个布局不正是武则天的写照吗?一只金凤高高在上,九条龙在下面支撑,凤在上,龙在下,武则天就是要颠覆龙和凤的位置,打破历史固有的格局。

除了明堂格局设计巧妙之外,明堂的内部构造也是巧夺天工:明堂的中央是一根十个成年人合抱才能抱得住的巨大木柱,木柱从地下一直延伸到屋顶,这是明堂的支撑柱,在巨柱的周围,横梁像树枝一样伸出,而在这些横梁上面,再竖起短柱,短柱旁再配置其他构造。

在明堂的周围,是用铁皮铸成的河床,河水在铁皮河床上静静流淌,将明堂烘托地更加气势磅礴。

这就是武则天的明堂,梦想中的明堂,欢喜不已的武则天还给明堂起了一个小名:万象神宫。如同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大名叫“国家体育场”,小名叫“鸟巢”。

现在武则天终于有了给薛怀义封赏的理由,她马上晋封薛怀义为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

卖药的薛怀义,从此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折腾,使劲儿折腾

其实,把薛怀义打造为大将军并不是武则天的最终目的,她还想为他做的更多,她期待着这个男人能够做出更多让人信服的事情。

公元689年五月十八日,成为左威卫大将军不久的薛怀义被任命为新平军大总管,率军讨伐又开始闹腾的东突厥汗国。

然而,这次出征,最终成了一个闹剧。

一心想立功的薛怀义带着二十万大军兴冲冲地抵达了紫河(黄河支流,流经内蒙古清水河县),却没有发现东突厥的军队,别说人了,连条狗都没有。

显然,这一次注定薛怀义两手空空。

不过薛怀义不这么想,他认为这依然是大功一件:我来了,东突厥跑了,这不是战功吗?

随后在单于台(呼和浩特北),薛怀义郑重刻石立碑,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样隆重,以纪念这一次“伟大”的胜利。

经过这次“伟大”的胜利,武则天再次封赏薛怀义,封薛怀义为右卫大将军,封鄂国公,较之原来,待遇更加丰厚。

公元694年二月,薛怀义再次被武则天推上战场,他被委任为代北道行军大总管,打击目标依然是东突厥。

这一次出征结局会如何呢?

又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薛怀义抵达前线,东突厥人又恰巧撤退了,还是没有给薛怀义建功立业的机会。

不过经过这两次“伟大”胜利,薛怀义的自信心已经达到了顶点,他产生了一系列错觉,最终这些错觉让他彻底迷失了自己。

武则天的宠爱成就了他,最终也毁灭了他。

当初在建设完明堂之后,武则天又交给他一个大工程,建设一座“天堂”用来存放一幅用夹层麻粗布制成的巨幅佛像。

巨幅佛像有多大呢?佛像的小拇指上可以站数十个人。

接受任命的薛怀义马不停蹄开始了“天堂”的建设,不过这次建设便大打折扣,居然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在“天堂”刚刚完工之后,居然就被大风吹倒,工程质量之差,可见一斑。

不过武则天并没有埋怨,而是让薛怀义再接再厉,薛怀义也“不辞辛苦”,每天动用一万人进行施工,同时派人前往岭南砍伐木材,几年时间“天堂”的建设费用达到数亿规模,国库因此有所枯竭。

对此,武则天依然没有怨言,薛怀义的错觉进一步升级,他开始热衷于开“无遮大会”。

“无遮大会”是佛教的一个宽容祈祷大会,而薛怀义却把这个大会当成自己扬名立万的大会。每次开会,他都会携带一万串钱,然后将这些钱分装到十辆车上,他则站在车上,当起了散财童子。

当薛怀义一把一把地将钱撒向疯狂的人群,他的错觉越来越强烈,浑然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角色。

即便如此,武则天还是保持宽容,于是薛怀义朝着自己的深渊更加高速前进。

他居然不愿意进宫了。

众所周知,薛怀义的富贵都是由进宫侍寝而来,而现在他却不愿意进宫了,他不愿意再向武则天卖笑,而同时却想保有现在的富贵,这就是痴人说梦了。

也是薛怀义活该,在薛怀义厌倦进宫侍寝的同时,他的位置迅速被御医沈南璆填充,这下薛怀义坐蜡了。

为了夺回失去的位置,薛怀义还是动了一番脑筋,事实证明,这个人确实有些小聪明。

公元695年十一月十六日,武则天在明堂举行“无遮大会”,薛怀义为这次大会制造了一个噱头。

他先在明堂地下挖了一个五丈深的大坑,放进一幅佛像,然后在坑的上面用绸缎扎成了一个宫殿,再用绳子拴在佛像上,将佛像从坑底缓缓拉出,从外面的视觉效果来看,佛像好像自己显灵自动上升,整体效果非常震撼。

在这之后,薛怀义又用牛血画了一幅高二百尺的佛像,对外却宣称是用自己的鲜血画的,这就是吹牛不打草稿了,一幅两百尺的佛像,十个薛怀义的血也不够。

然而即便如此,薛怀义依然没能挽回武则天已经冷落的心,其实女人宠爱男人,跟男人宠爱女人一样,一旦宠爱过期,就像火车过了站,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无法掉头再开回来。

失宠的薛怀义如同被冷落的儿童,他的心中充满了委屈,他想努力造成一些声响,引起大人武则天的注意。

他想到做到,而且确实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

他放了一把火,火烧“天堂”。

这把火从“天堂”烧起,一直蔓延到明堂,把明堂也烧着了,把洛阳的夜空烧亮了,大火整整烧了一夜,惊动了整个洛阳城,当然也惊动了武则天。

武则天看出了大火背后的醋意,她对这个薛怀义失望了,而且失望透顶。

不久武则天宣布重建明堂,依然任命薛怀义为工程总指挥,然而这一切只是伪装,她的心里对薛怀义已经起了杀机。

被始乱终弃的男人

薛怀义是如何被武则天抛弃的呢?

历史上留下了两个版本,跟当初他的发迹一样:

版本一:武则天授意堂侄武攸宁率领勇士在瑶光殿将薛怀义打死;

版本二:武则天授意太平公主的乳娘率领诸多健壮强悍的宫女在瑶光殿将薛怀义打死。

这两个版本,哪一个更可信呢?

我倾向于后者,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隐私问题。

尽管武攸宁也深受武则天宠爱,也是她的堂侄,但是处死情夫这样的事情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即使武攸宁是自己的侄子。

相比之下,太平公主的乳娘值得信任,她是太平公主的人,也就是自己的人,而健壮强悍的宫女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更少,因此是最佳人选。

这个安排其实与吕后当年诛杀韩信是一样的,也是在后宫之中,也是宫女参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险,扩散面小。

公元695年二月四日,薛怀义也就是冯小宝被乱棍打死,在他死后,他成了一座佛塔。

武则天命人将他的尸体送回了白马寺,火化成灰烬,然后掺进泥土里,建成了一座佛塔。

佛塔高兴吗?它会答应吗?

男宠兄弟

在薛怀义伏诛两年后,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对男宠兄弟张易之、张昌宗隆重登场,他们的声名或许可以与汉代的赵飞燕姐妹相提并论。

其实张易之和张昌宗并非无名之辈,他们的出身还算不错,同族有一位爷爷辈的高官张行成曾经当过李治的尚书左仆射,因此在《旧唐书》里便把张易之和张昌宗并在张行成的传里,他们同属一笔写不出两张的张家。

初入官场时,哥哥张易之要在弟弟张昌宗之上。张易之开始凭借家族的门荫进入官场,逐渐升迁到管理御马的尚乘奉御。当上尚乘奉御时,张易之二十多岁,皮肤白皙,相貌俊美,擅长音律歌词,身边的同事都非常喜欢他。

不过兄弟俩先发达的还是弟弟张昌宗,他因太平公主的推荐一下进入武则天的视野,经过试用期后,武则天大为满意,这个张昌宗比薛怀义强多了,不仅相貌英俊,举止得体,而且各方面都很优秀,比薛怀义有过之无不及。

就此,薛怀义彻底成为历史,他曾经的辉煌现在传承到了张昌宗的身上。

要说张昌宗这个弟弟很讲手足情深,在自己发达之后,也没有忘记拉哥哥张易之一把,不久,他向武则天隆重推荐了哥哥张易之。

张昌宗说:“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

张易之的春天就这样不期而至。

经过试用,果如张昌宗所说,至此,兄弟二人同时得到武则天的垂青,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十分罕见。

很快,张昌宗和张易之被武则天提拔使用:张昌宗为云麾将军,代理左千牛中郎将,随后又擢升为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副部级);张易之为司卫少卿(军械供应部副部长,从四品),同时赏赐二人房子,绸缎五百匹,奴婢驮马若干。

刘安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假的,张易之和张昌宗的“鸡犬升天”则是真的。

因为兄弟俩的得宠,他们已故的父亲张希臧被追赠为襄州刺史,他们各自的母亲韦氏、阿臧被封为太夫人,同时武则天对阿臧太夫人还有一个特别赏赐:指定中书侍郎李迥秀为阿臧的情夫。

皇恩浩荡!

如此一来,张易之、张昌宗红极一时,原本给薛怀义牵过马执过鞭的人又向张易之、张昌宗带着诚意扑面而来,这些人有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他们都是当时很红的人,不过此时他们都愿意为张易之、张昌宗执马坠镫,因为张易之、张昌宗比他们更红。

从此之后,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名字在这些人的口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五郎、六郎”,俨然与三国时期的“周郎”享受同样的待遇。

随后,张昌宗和张易之的政治待遇还在不断提升,张昌宗不久出任左散骑常侍(从三品,副部级)。

公元699年,武则天又为张易之安排了一个官职——控鹤监。

控鹤监便是管理控鹤府的官员,所谓控鹤府便是宫廷亲卫府,这个宫廷亲卫府主要功能便是取悦武则天,让武则天开心,而在这个亲卫府中,多是张易之、张昌宗这些所宠爱的人,同时也有少量有才能或者文学素养的人。

总之,这是一批极受宠爱的人。

榜样的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

在张易之和张昌宗的示范下,一些人的心思动了,他们也渴望复制张易之和张昌宗的成功之路。

这些人有的是经他人推荐,有的则是自荐。

经他人推荐的是柳良宾,他的推荐人是他的父亲上舍奉御柳模,推荐理由是:“柳良宾洁白美须眉。”

与此同时也有自荐的,比如左监门卫长史侯祥,自荐理由:“壮伟过于薛怀义。”

其实,在自荐人群中,还有一位名人——诗人宋之问,他也想卖身求荣。

说起来,起步时期的宋之问是上进的,而且也曾经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过武则天的青睐。

武则天巡幸洛阳龙门,令随从官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等到宋之问诗成,武则天称其词愈高,于是又从东方虬手中夺过锦袍赏给了宋之问,这是宋之问宦海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名曰:“夺袍赏宋”。

然而,渐渐地宋之问发现,要想真正赢得武则天的心,仅仅靠诗篇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些特殊才能,比如像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那样的特殊才能。

宋之问也是不情愿的,但在那个特殊的背景下,张氏兄弟红得发紫,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宋之问。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论条件,宋之问也是不差的,“伟仪貌,雄于辩”。(《新唐书宋之问传》)

那么我这张旧船票能否搭上陛下您的客船呢?

宋之问决定投石问路,为武则天写了一首《明河篇》。

《明河篇》的最后几句是这样写的:

明河可望不可亲,

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

还访成都卖卜人。

如此一来,宋之问便是借用历史典故向武则天表白心迹:陛下,我能登船吗?

没想到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武则天在看了他的诗后说道:“我并不是不知道宋之问是个有才气有情调的人,可惜他有口臭啊!”(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

或许是伤了自尊,或许是另辟蹊径,搭不上武则天客船的宋之问转而抱住了张易之、张昌宗的粗腿,为了表示忠诚,宋之问甚至抢着为张易之倒夜壶,真是豁得下去啊。

卿本佳人

尽管宋之问在大唐王朝的诗人中算不上最有名的,但是他的宦海浮沉值得一说,尤其是他经历了武则天时代以及后武则天时代,在我们关注历史宏大叙事的同时,不妨腾出一点点时间,关注一下一个诗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

宋之问在唐史中留下名字,不仅因为他的投机,同时也因为他的诗篇,不过他的诗篇也留下了千古迷案,这个迷案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版权的归属问题。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如此风华绝代的诗句背后,可能隐藏着一起惊天的血案,血案的被害人名叫刘希夷,而疑似凶手便是宋之问,值得一提的是宋之问还是刘希夷的亲舅舅,不过宋舅舅倒是比刘外甥还年轻五岁。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全文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的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中,而在全唐诗中宋之问的众多诗篇中有一篇叫《有所思》,两相对照,让人大跌眼镜——两首诗中居然只有第二句有所区别,刘希夷诗中为“洛阳女儿”,而宋之问诗中则为“幽闺女儿”,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那么两人到底是谁剽窃谁的呢?至今仍是一桩无头公案,不过绝大多数人将矛头指向了宋之问,多数人认定,是宋之问剽窃了刘希夷的诗篇。

关于这段公案,唐人笔记《刘宾客嘉话录》有如下记载:

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宋生不得其死,天报之也。(言之凿凿)

按照这个说法,刘希夷这风华绝代的诗篇之后确实藏着这样的一起血案,而凶手正是他的舅舅宋之问。

不过《大唐新语》则记载说:

“诗成未周岁,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有此一说)

总之,这是一起无头公案,矛头所指大诗人宋之问。

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把矛头指向他,把脏水泼向他,究其原因,此人虽声名赫赫,却也劣迹斑斑,用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话说:“人品太次!”

其实,如果把宋之问的一生做一个梳理,你会发现,原本他也是一个勤学苦读之人,他也想靠自己的学识和诗篇为自己赢得一条终南捷径。

宋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刚进入仕途时,他与初唐四杰之一杨炯是同事,不久成为洛州参军,后来辗转升迁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在担任左奉宸内供奉期间,他深受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赏识,张氏兄弟的不少文章都是由他代笔。宋之问以为就此找到了一条快速升迁之路,因为他抱住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的粗腿。

然而,好时光总是短暂,短暂到稍纵即逝。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出了点小事,事也不大,也就是被实行兵谏的张柬之把脑袋搬了家。

宋之问的天塌了下来。

作为张易之、张昌宗的党羽,宋之问与弟弟宋之逊被赶出洛阳,贬到泷州做一个小小的参军。泷州在今天广东云浮市下属的罗定市,在唐代,那里是典型的瘴疠之地。

环境如此恶劣,宋之问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难道就在这瘴疠之地坐以待毙?难道就这样错过洛阳的花花世界?不,绝不!

不久,宋之问与弟弟宋之逊未经皇帝批准,便从泷州逃回了洛阳,宋之问的一个名篇就是在这次逃亡路上写就:

岭外音书断,终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两只叫做宋之问、宋之逊的流浪狗不敢公开露面,而是躲进了张仲之家里,对于张仲之而言,这一次不是引狗入室,而是彻彻底底地引狼入室。

当时张仲之正在与驸马都尉王同皎谋划彻底铲除武三思,张仲之和王同皎情绪高昂,话语激动,他们以为是在自家私宅便不以为意,却忘记了家里多了两条姓宋的流浪狗。

宋之问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里面人的谈话让他心惊肉跳,同时又心潮澎湃,自己一直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不就是机会吗?

用恩人的血染红你的顶子?没错!

在宋之问的授意下,宋之问的侄子宋昙火速向武三思做了密报,结果毋庸多言,张仲之、王同皎死于非命,家产被没收,而所有的告密者都得到了重用。宋之问、宋之逊这两只流浪狗再也不用流浪了,从今以后,你们就在洛阳为官,加授朝散大夫,从五品,享受副局级待遇。

之后的宋之问继续着自己寻找粗腿的道路,他像一只蝴蝶一样,在武三思、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之间飞来飞去,一个倒下了,再去找下一个,一个势头弱了,立刻再去找势头强的。

武三思死了,他投向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的势头弱了,他又投向了安乐公主。

在宋之问留下的诗篇中,有一首诗便是为安乐公主做的,题目是《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玳梁翻贺燕,金埒倚晴虹。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短歌能驻日,艳舞欲娇风。闻有淹留处,山阿满桂丛。

宋之问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在他的眼前,似乎一片阳光灿烂,或许不久之后,他就能在安乐公主的庇护下更进一步,为大唐王朝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事实上,在中宗朝,宋之问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中宗选拔文学之士,宋之问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一起成为修文馆学士。后来宋之问主持典举,所引拔的人才多数都是后来知名的人物,由此可见,宋之问选人还是非常有眼光的。

有如此良好的表现做基础,再加上有安乐公主这棵大树,中宗李显准备提拔宋之问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为天子近臣,负责起草诏令,如果能够得到这一官职,日后登堂入室进而成为宰相也犹未可知。

金光大道就在眼前,宋之问离成功只差一厘米。

这时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站了出来,对中宗李显说道:“我反对!”

说这话的人是太平公主,她因为宋之问弃她而去而怀恨在心,在这个关键时刻,她投下了反对票。

宋之问完了,他得罪了皇帝尚要礼让三分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的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宋之问在主持典举时收受贿赂,声名狼藉。

前面便是中书舍人,宋之问却无法迈过眼前的鸿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就在你眼前,你却始终与之差了一厘米。

中书舍人的梦破灭了,宋之问被贬作汴州长史,还没启程,新的任命又下来了——不用去汴州了,直接去越州吧。汴州在今天的开封,越州在今天的绍兴,前者离洛阳很近,后者离洛阳已远。

睿宗即位,宋之问在越州也待不住了,睿宗以宋之问尝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钦州在今天广西的钦州,那里有防城港,那里有北部湾。

困顿在钦州的宋之问不会想到,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连钦州也待不住了。

李隆基登基后,除恶务尽,宋之问这个先后依附于张易之、武三思、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的问题人物终于走到了路的尽头。

关于宋之问的最后时刻,《新唐书》如是记载:

宋之问得诏后汗流不止,满地乱走,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同被赐死的冉祖雍向使者求情说“之问有妻子,请允许他们告别。”使者许之,而宋之问哆哆嗦嗦词不达意,什么事也没有交代成。冉祖雍怒曰:“我和你都辜负了国家,按罪当死,你还啰嗦什么呢?”宋之问闻言,乃饮食洗沐就死。

其实,抛开人品不谈,单就诗词成就而言,宋之问称得上初唐诗坛上的一颗巨星。

《新唐书》如是评价: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而在宋之问的身后,他的诗风深刻地影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曾经的同事杜审言的孙子——诗圣杜甫。

卿本佳人,奈何为贼?

鸟人

如果把张氏兄弟与之前的薛怀义相比,就会发现,薛怀义跟张氏兄弟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薛怀义只是处于受宠的初级阶段,而张氏兄弟已经到了登堂入室的高级阶段。

公元700年六月,武则天将控鹤府改为奉宸府,同时委任易之为奉宸令(内卫亲卫主管),张氏兄弟的地位再次上升。

从此之后,只要武则天在内殿举行宴会,张氏兄弟与诸多武姓皇族亲王一起陪坐,喝酒赌博,嬉笑怒骂,俨然已是皇族一员。

这时,拍马屁的人蜂拥而至,其中的极品是奉承张昌宗是周灵王王子姬晋的转世。

为何有此说呢?

这还得从姬晋的传说说起。

传说姬晋曾经有一次偶遇道行高超的道士,于是就辞别父王周灵王跟随道士进山修道,数十年后的七月七日,姬晋得道升天,骑着白鹤缓缓从地面升起,直冲太空,远近无数人见证了姬晋升空的奇迹。

无疑,姬晋是仙人,而张昌宗就是这位仙人的转世。

这马屁拍的正合武则天的心意。

随后武则天就给张昌宗置办了一身行头,然后将张昌宗照传说中的姬晋打扮了起来。

此时的张昌宗身穿羽毛编织成的衣裳,吹着箫,在后宫的庭院里,乘坐着木制的仙鹤,在音乐的伴奏下,张昌宗俨然已是姬晋的化身,这幅场景“打动”了诸多逢迎拍马的人,他们纷纷写诗赞美这个奇妙时刻。

其实在我看来,形容这个时刻用两字最简练:鸟人!

当然,“鸟人”张昌宗并非总是扮演鸟人,在一些时候他还需要做一些正事,比如编撰《三教珠英》。

《三教珠英》其实就是编撰佛教、道教、儒教的精华,将三教中的精华按照门类编撰起来。之所以要编撰《三教珠英》,是武则天为了借此堵上天下的人嘴,借此表明招张氏兄弟进宫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编书,同时编撰《三教珠英》也是为张昌宗和张易之寻找一个立功的机会。

经过张昌宗和张易之的“努力”,经过宋之问、张说、李峤等二十六人的不断努力,一千三百卷的《三教珠英》编撰成功,张昌宗和张易之由此得到了封赏的机会。

不久,张昌宗被加官司仆卿(畜牧部部长),张易之为麟台监(皇家图书院院长)。

兄弟俩受宠之势天下无双。

在兄弟俩受宠的同时,他们的其他兄弟也活跃了起来,他们的弟弟张昌仪这时正担任洛阳县令,借着两位兄长的光,他成为远近闻名的能人,想买官的人纷纷来求他帮忙,而他也是来者不拒,反正都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一天在上朝的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候补官员,他并不认识这位官员,但是他认识这个人手中的五十两黄金。

这一幕对于张昌仪来说太熟悉了,两人没有多余废话,一个交钱,一个收钱,然后张昌仪就把这位官员的申请书交到了吏部侍郎张锡的手中。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张昌仪只是扫了一眼申请书,记得那个候补官员姓薛。

没过几天,吏部侍郎张锡找来了,有麻烦了。

原来张锡不小心把候补官员的申请书弄丢了,而他又没记住那个官员的名字,这才急三火四跑来问张昌仪。

张昌仪一听,火冒三丈:“你问我?我问谁去?我只记得他姓薛。我看这样得了,把所有姓薛的候补官员都安排个官当吧!”

几天后,六十多位姓薛的候补官员都被补上了实缺,这一切都是拜张昌仪所赐。

不久,张昌仪又闹出了一个段子,起因是他的新居。

在哥哥们的提拔下,张昌仪由洛阳县令升任尚方少监(宫廷供应副总监)。借着升官的喜庆,他建造了一座新居,新居的规模排场甚至超过亲王和公主的住宅,在洛阳城内很是扎眼。

然而没过几天,张昌仪家的大门上多了一行字:一天丝,能做几天络?

这行字是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你总有一天会死,还能快乐几天?”显然这行字与小兵张嘎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明天拉清单”。

看了这行字后,张昌仪有些恼火,不过也无可奈何,只能擦去了事。

没想到,第二天,这行字又不期而至。

再擦!

再写!

再擦!

再写!

反复了六七次。

最后张昌仪烦了,索性在这行字下回了一个贴:

“快乐一天就好!”

之后,整个世界安静了下来,写字的人没有再写,张昌仪随后便把这两行字统统擦去,新居的恶作剧终于告一段落。

然而,历史上的很多话往往一语成谶,张昌仪以为自己只是随便一写,不算数的,却没想到,在不经意间,他们兄弟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他们确实不只快乐了一天,他们快乐了很多天,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死的,而且是惨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48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