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武后当国——逆我者亡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2:36:32 0

不靠谱的皇帝

一切尽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包括皇帝李治。

不知道为什么,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李治简直就成了武则天的工具,无论何种建议,几乎都不打折扣地予以执行,难道李治就甘心情愿听任武则天摆布?

后世有专家指出,李治其实没有那么无能,之所以史书上的李治那么软弱无能,主要是因为武则天修改了史书,于是便呈现给我们一个软弱无能的李治。

然而,不管怎样,李治这个皇帝是不称职的,都说虎父无犬子,而李世民这个虎父恰恰生出了李治这样的犬子。

比如在王皇后和萧淑妃死后,他居然听从武则天的建议,将王皇后家姓改为蟒,将萧淑妃家姓改为枭,而在此前,他却亲口答应要让她们重见天日,安居“回心院”!

这是一个言而无信的皇帝,一个不太靠谱的皇帝。

有这样不靠谱的皇帝,自然就会有不靠谱的大臣,在贞观一朝表现中规中矩的许敬宗,此时变得异常活跃。

永徽六年十一月三日,已经由卫尉卿升任礼部尚书的许敬宗上疏:陛下登基时,国本(这里指代李弘)还没有出生,因而李忠成为太子。现在正宫皇后已经就位,皇后的嫡子也应该被立为太子。

一句话,李忠该废了,李弘该立了。

这句话又递到了李治的心坎里,当初在立李忠时他就不太满意,只是碍于长孙无忌和柳奭的情面,他才点头同意了。现在与李忠对应的王皇后已经倒台了,李忠这个太子也就没有了意义,他所占据的太子之位也该让给武则天的儿子了。

永徽七年正月六日,李治下诏,废李忠太子之位,改封为梁王,同时改立李弘为太子,这一年李弘四岁。

在李忠被废之后,几乎所有的部属都不辞而别,唯恐避之不及,反正他已经是废太子,礼数也用不上了。只有懂礼的名臣李纲之孙、太子右庶子李安仁单独晋见了李忠,依然行叩拜之礼,痛哭流涕,叩拜而去。

李忠是不幸的,他不幸地被别人当成了工具。

四年前,他被王皇后推上了太子之位,四年后,他又被武皇后从太子之位拉了下来,一切的过程他都是懵懂的,受人摆布的,然而最后他还是被盖上了王皇后的烙印,种下了一生的祸根。

如果不是遇上武则天,或许李忠会在王皇后的庇护下成为大唐王朝的天子,可惜他们碰上了武则天。

时也?命也?

旧太子已废,新太子已立,看似简单地一废一立,背后却暗藏着重重玄机。

不幸的人都是一样的

公元656年正月初七,李治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改元。

改元就是更改年号,李治下令,正月初七之前为永徽七年,正月初七之后为显庆元年,从此永徽成为过去,显庆已经来临。

长孙无忌在听到改元的诏令之后,心头一懔,他知道这是皇帝改弦易辙的开始,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这还得从“永徽”这个年号说起。

“永徽”这个年号是在贞观二十三年之后起用的,“永徽”的“永”是永远的意思,“永徽”的“徽”是标志、旗帜的意思,“永”、“徽”组合到一起,其实就是继承、延续、发扬,说白了,就是继续贞观年间的事业,坚持贞观年间的道路。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永徽年间的统治也被视为“贞观之治”的延续。

现在,年号改了,长孙无忌从中嗅出了不同的味道,看来,自己已经过时了。

从李治改元之后,长孙无忌便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监修国史之上,他知道李治与武则天的双剑合璧已经不可阻挡,他这个舅舅还是知趣点,远远地走开吧。

在贞观一朝以及永徽年间红了三十年的长孙无忌不会想到,他的刻意远离并没有帮他躲开祸端,相反,针对他的祸端正在慢慢酝酿。

武则天的追讨开始了,她要清算那些曾经反对立后的人。

清算从褚遂良开始,然后由褚遂良波及到其他人。

其实褚遂良在两次激烈冒犯李治后就遭到了打击,从中书令一下子被贬为潭州都督,中书令是正三品的京城高官,而潭州都督则是总部位于今天湖南长沙的地方官而已。

对于褚遂良的打击还远远没有结束,不久他又被从潭州赶到了桂州,桂州即今天的广西桂林市。

贬到桂州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显庆二年,褚遂良的桂州都督身份被许敬宗和李义甫解释为另外一种意思:侍中韩瑗和中书令来济联合褚遂良意图政变,褚遂良所在的桂州是军事重地,可以用做韩瑗和来济的外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意图谋反”的罪名下,侍中韩瑗被贬为振州州长,中书令来济被贬为台州州长,终身不准到长安朝见。振州即今天的海南三亚,但在那个年代却没有今天的海景房,有的只是一地蛮荒;台州即今天的浙江临海,那时同样是欠发达地区。

不幸的人总是相似的,与韩瑗和来济一样,褚遂良和柳奭也被贬了。

褚遂良由桂州都督被贬为爱州都督,柳奭由荣州州长被贬为象州州长,两人的被贬都是折腾死人不偿命。褚遂良的爱州在今天越南的清化市,柳奭的象州在广西象州县,一个从广西前往越南,一个从四川前往广西,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可以想象路途上的艰辛。

褚遂良辗转从桂州到了爱州,从此长安已是千里之外。

委屈的褚遂良给皇帝李治写了一封信,信中追忆了自己对李治的忠心:

昔日李泰和李承乾争储时,臣不顾危险,归心陛下。当时岑文本和刘洎向先帝力荐李泰,又是臣挺身而出,竭力争取,这些都是陛下亲眼看到的。最后我和长孙无忌等四人一起拥立,先帝最终同意。

等到先帝驾崩时,臣和长孙无忌一起在病榻之前接受遗诏。陛下您当时突遭巨变,伤心不已,臣以“社稷为重”宽慰陛下,当时陛下手抱着我的脖子,痛哭不已。后来臣与长孙无忌一起处理国家大事,毫无纰漏,数日之内,内外平静。

然而,臣毕竟力量太小,而责任太重,一举一动,都容易犯错。臣就像一只蚂蚁,剩下的生命是有限的,恳请陛下可怜!

褚遂良这封信写的呕心沥血,既追述了自己的忠心,又向皇帝俯首乞怜,尤其是信的结尾写的声泪俱下,我见犹怜。

褚遂良写信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终老长安,然而就是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接到信的李治居然视而不见,不做回应。

一年后,褚遂良在爱州病逝,享年六十三岁,那个被李世民称为“小鸟依人”的托孤重臣就这样在远隔长安数千里的爱州离开了人世。

在褚遂良生命的最后时刻,或许他是遗憾的,不过如果他地下有知,他应该感到欣慰,至少他可以带着自己的脑袋平静地入土为安。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褚遂良死了,韩瑗、来济、柳奭也被贬了,而长孙无忌依然呆在长安城,依然位居太尉高位。

难道武则天已经放过了他?

不!如果说全世界谁都可以放过,这个长孙无忌是最不可能放过的,此人在贞观、永徽两朝为官三十多年,关系盘根错节,此人不除,日后武则天焉能放开手脚?

不是不针对长孙无忌,而是慢慢来,一步一步为他编织一张大网,然后将他一网打尽。

在打击长孙无忌的道路上,武则天并不孤独,因为她还有一个得力的盟友,这个人就是随着武则天步步高升的许敬宗。

到显庆四年,许敬宗已经升到了中书令,风头压过长孙无忌,他同时得到了皇帝和皇后的信任,而长孙无忌虽然位居太尉高位,然而却饱受皇后的猜忌,同时皇帝李治与他渐行渐远。

此消彼长,许敬宗没有理由不针对长孙无忌,曾经在长孙无忌面前遭受的屈辱他要一点点还回去,他要让不可一世的长孙无忌知道,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积极行动了起来,他努力地寻找着长孙无忌的破绽,不久,他得到了一个“灵感”。

许敬宗的“灵感”来自一次控告。

当时洛阳人李奉节控告太子洗马韦季方与监察御史李巢结党,这一下捅到了皇帝李治的痒处,历来“结党”都是皇帝非常忌讳的事情,这两个人居然在皇帝的眼皮底下结党,必须严查,加以审理。

审理工作便落到了中书令许敬宗和兼任侍中的辛茂将头上,许敬宗唱主角,担任主审。

为了获得口供,许敬宗严刑逼供,肆意拷打,然而即使如此,也没能敲开韦季方的嘴,他居然自杀了!

想死?没那么容易。

许敬宗下令抢救,又生生把韦季方给抢救了过来。

折腾了半天,依然一无所获,许敬宗有些失望。然而就在此时,许敬宗的“灵感”迸发了:谁说一无所获,眼前这个韦季方不正是最大的收获吗?如果把这个人跟长孙无忌扯上关系,那该是多么惊人的丰收啊。

随即许敬宗给李治上了一道奏疏,这道奏疏的内容把李治惊着了。

许敬宗的奏疏大体内容是这样的:韦季方与长孙无忌相互勾结,图谋残害宗室和大臣,将权柄抢回手中,然后伺机发动政变。他们的阴谋被我发现,韦季方畏罪自杀,不过又被我救活了。

长孙无忌与韦季方意图谋反,事大了!

李治惊讶地说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舅舅被小人离间,对我小的怨恨可能是有的,但是谋反不至于吧!”

这时许敬宗回话:“陛下,长孙无忌意图谋反的事,臣已经前前后后仔仔细细查过了,证据非常明显,到现在陛下还不信,恐怕并非社稷之福!”

闻听此言,李治哭了:“我家门不幸,亲戚中总有叛逆的。前些年有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现在舅舅也要谋反,这让我有何颜面见天下人。如果谋反属实,我该怎么办呢?”

看着相关的记录,实在对李治的智商以及人品产生怀疑:他与许敬宗的对话如果是发自肺腑的,那么他的智商有问题;如果是虚张声势的,那么他的人品有问题。

总结陈词,他的智商和人品都有问题。

仅仅凭许敬宗的捏造,他就相信了自己亲舅舅的“谋反”,并全然忘记如果没有长孙舅舅,他何德何能能登上大唐的皇位。现在他将舅舅的拥立之功一下子忘到脑后,一门心思就掉进了“谋反”两个字眼中了。

其实,他又何尝不知,“谋反”二字实在太宽泛了,以前舅舅用这张网将吴王李恪等人装了进去,现在许敬宗又准备将长孙舅舅装进去,这实在是一张无往不胜的网。

此时李治的态度是暧昧的,他其实不相信舅舅谋反,但是他又希望通过这次整肃将舅舅从高位上拉下来。从贞观二十三年到现在,已经有十个年头了,他已经不愿意再生活在舅舅的阴影之下了。即便从显庆元年开始,舅舅已经刻意淡出,然而只要他在朝堂一天,李治就始终感觉有压力,舅舅的身影似乎在一直在提醒着他:小子,你是我扶上来的!

我长大了,舅舅,你该走了!

显庆四年四月二十二日,距离太宗李世民去世已有整整十年。这一天原本高高在上的太尉长孙无忌被剥夺了太尉的头衔以及封爵采邑,此时他的官职已经变为扬州都督,不过就连这个官职也是虚的,他的真正去处是黔州(重庆市彭水县),在那里他将享受与废太子李承乾一样的政治待遇:软禁,不过好一点的是他的物质待遇一切不变,依然保持正一品高官待遇。

然而,权力对于长孙无忌这样的人来说就是一剂春药,他的人生就靠这剂春药支撑,现在春药却没了,他的人生还靠什么支撑?

做出这样的处罚之前,李治没有与舅舅长孙无忌见过面,他的智商不会低到相信舅舅谋反,只是他需要借这个机会把舅舅整倒。

皇权面前没有父子,更遑论甥舅。只有到了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才发现,贞观十七年以来的努力都白费了,十六年,整整十六年,到这一天,全部清零。

在将长孙无忌仕途清零之后,许敬宗将清算的矛头再次指向了褚遂良、柳奭、韩瑗、于志宁,这四个人遭遇了再次打压:

褚遂良虽然已死,也被追夺官职爵位,从此在阴间,褚遂良也只是一个白丁小鬼;

远在振州(海南三亚)的韩瑗以及远在象州(广西象州县)的柳奭一律从官籍中除名,从此你们只是阳间两白丁;

至于于志宁,算是手下留情,不从官籍除名,但免去现有官职,从此你是一个还隶属于官籍的白丁。

另外长孙无忌的儿子秘书监、驸马长孙冲开除官籍,流放岭南。

褚遂良的儿子褚彦甫、褚彦冲流放爱州(越南清化市),然而在流放的道路上惨遭杀害,即使想去爱州,已是奢望。

还有比这更惨的结局吗?

这个可以有!

三个月后,迫害登峰造极。

李治派出御史分别前往象州和振州,在那里有他们要逮捕的对象柳奭和韩瑗。李治下令,将两人戴上木枷,捆上铁链,先行羁押,择机押往长安受审。

与此同时,以许敬宗为首的调查组成立,重新审理长孙无忌谋反一案。

是要翻案吗?不,是要做成铁案。

许敬宗向长孙无忌所在的黔州派出了一路使节,这一路带头的叫袁公瑜,他的任务是逼死长孙无忌。

袁公瑜果然不辱使命,在黔州他用严刑拷打将长孙无忌逼上了绝路,长孙无忌这位纵贯武德、贞观、永徽三朝的重臣就这样在拷打之下被逼上了绝路,他的结局是被迫上吊自杀。

此时距离永徽四年他诛杀吴王李恪仅仅六年,李恪在天地间种下的诅咒,经过六年的发酵,在这一年生效了。

长孙无忌死了,谋反也就坐实了。韩瑗和柳奭也不必再押回长安了,就地处决吧。

曾经跟随着外甥女步步高升的柳奭在象州被使节处斩,他在外甥女被废四年后,还是没有躲过武则天的报复。

相比之下,韩瑗是幸运的,他没有给武则天羞辱自己的机会,在逮捕他的使节到振州之前,他就已经去世了,总算将头带进了棺材。奉命前往的使节打开了他的棺木,验明正身,回京复命。

随后,长孙无忌、柳奭、韩瑗三家全部财产被没收,近亲全部流放岭南,男子为奴,女子为婢,曾经受尽恩宠,如今屈辱受尽。

曾经反对立后的人一一遭到了报复,不过还是漏过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反对武则天升任“宸妃”的来济。

来济其实是个有身份的人,他的父亲是隋朝名将来护儿,而他本人也颇有才华,原本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已经做到了中书令,只是因为反对武则天升任“宸妃”,从此一落千丈,从中书令先是被贬为台州刺史,后来又被贬为庭州刺史。

台州在现在浙江的临海,庭州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武则天折腾人从来都是折腾死人不偿命。

然而,尽管受尽了折腾,来济却非常难得地保持了尊严,他的结局是所有反对立后高官中最为壮烈的,也是最有尊严的。

公元662年,在长孙无忌等人屈死三年之后,庭州刺史来济迎来了一场战斗,前来犯边的敌人是西突厥人。

临上阵前,五十三岁的来济对下属说:“我曾经冒犯皇后,早该有一死,而我却侥幸活到现在,今天当牺牲我命,报效国家!”

随后,来济脱掉了铠甲,白衣飘飘地杀向敌营,一番殊死拼杀之后,陨落于乱军之中。

天王刘德华曾演过一部电影《见龙卸甲》,讲的是赵子龙最后不穿铠甲杀向敌营的传奇,其实刘德华演的是假的,而来济做的,却是真的。

这也低能,那也低能

在长孙无忌被逼身死之后,李治对长孙无忌原有势力的打压却并没有结束。

显庆四年八月十一日,姓长孙以及姓柳的官员受到打压,两姓总计有十一名官员被贬。

随后贞观一朝高官高士廉的儿子高履行再次被贬,由洪州刺史贬为永州刺史,洪州在今天的江西南昌,永州在今天湖南的永州市。

与此同时,刚刚被起用的于志宁再次被贬为荣州(四川荣县)刺史,与于志宁同姓的有九名官员被贬斥。

就这样,李世民留给李治的财富基本被折腾光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柳奭都死了,于志宁靠边站了,房玄龄一脉、杜如晦一脉、薛万彻、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则早在六年前就死于长孙无忌之手,经过长孙无忌和李治的这两次整肃,李世民留下的重臣几乎消失殆尽。

贞观一朝所遗留下的,名头大的只剩下李勣和程知节,李勣凭借自己的圆滑保持三朝不倒,而程知节则遭到了李治的算计,愣是把他派上了征战西突厥的战场,然后因故将他免职。

与程知节同时代的武将当年还有秦琼和尉迟敬德,他们都曾是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名将,只是进入贞观年间之后,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轨迹。

值得一提的是,在贞观年间他们均保持着惊人的低调。李世民虽然不杀功臣,但曾经建立大功的功臣都知道,其实危险无处不在。秦琼在贞观年间平静地去世,而尉迟敬德和程知节都低调地挺到了高宗一朝。

最传奇的要属尉迟敬德,晚年的他将活动的重心牢牢地锁定在家中,他追求延年益寿,组织歌舞乐队,设计亭台楼阁,开建花园池塘,尽情享受,两耳不闻窗外之事,对外不与其他人往来长达十六年之久。

永徽三年,七十四岁的尉迟敬德在病榻上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比完美战将李靖只少活了五岁。在他死后,政府赏赐优厚无比。

新陈代谢,万象更新,在李治和武则天的联手整肃之下,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营造的“贞观之治”完全成为过去,李治终于可以放开手脚,迎接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

然而,一个人能否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一是取决于自己的能力,二是取决于自己的身体,很不幸,李治在这两方面,都是低能。

显庆五年,李治患病,这种病初期表现为昏眩头痛,后期则视力衰退,眼中的世界逐渐模糊。

伴随着李治眼中世界的模糊,武则天逐渐走上了前台,在李治的授意下,开始阅读奏章处理政事,识文断字且才能出众的武则天由此取得李治的信任,并由此将大唐权柄一一抓在自己手中。

前门驱虎,后门入狼,刚赶走了舅舅长孙无忌,又迎来了妻子武则天,政治上低能的李治注定了不能自理的命运,倘若李世民地下有知,不知道会对后来报到的长孙无忌做何处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47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