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武后当国——危险关系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2:36:49 0

敬酒不吃吃罚酒

公元655年,武则天通过自己的奋斗终于当上了皇后,从此她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此她便以皇后身份母仪天下。

然而,冷静下来,却总有一些事让她耿耿于怀。

什么事呢?

她和母亲在武家遭受了不公正待遇。

在《贞观长歌》一书中,我曾经提到过,武则天的母亲杨女士不是武士彟的原配,而是武士彟的第二任妻子。据说杨女士是在四十岁时对武士彟一见钟情的,然后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丧偶的武士彟的怀抱。

令杨女士略有遗憾的是,她没能给武士彟生下一个儿子,而是连续生下了三个女儿,在三个女儿中,武则天排行老二,杨女士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二女儿改变了这个家族的命运。

不过在武则天改变家族命运之前,杨女士在武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是因为武士彟与前妻还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武元庆,一个叫武元爽,这两个儿子与继母杨女士的关系也就是马马虎虎,武士彟健在时关系还能维持,而随着贞观九年武士彟病逝,杨女士与武元庆、武元爽的关系迅速降到了冰点。

武元庆和武元爽不仅没有把杨女士放在心上,更没有放在眼里,言语上的不敬更是家常便饭,而此时只有三个女儿却没有儿子撑腰的杨女士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

与武元庆、武元爽一起对杨女士不敬的还有他们的两个堂兄弟和一个堂嫂,堂兄弟名字分别叫武惟良、武怀运,而堂嫂则是已故堂兄武怀亮的妻子善女士,这五个人一起构成了对杨女士不敬的团队。

当这个不敬的团队开始欺负杨女士时,武则天还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女,即便有心为母亲撑腰,但还是底气不足,武则天便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将来帮母亲翻身。

两年后,也就是贞观十一年,武则天的机会来了。

李世民听说她貌美如花,才貌双全,便下诏召她进宫。武则天的母亲杨女士为此非常忐忑,她担心女儿一入后宫深似海,因此非常忧虑。

此时的武则天非但没有忐忑,而是反过来安慰母亲,她说:“得见天子,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显然她把进宫当成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后来的事实证明,她成功了。

从公元637年进宫到公元655年成为皇后,武则天用18年的时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原本她想对同母异父的哥哥以及两位堂兄表现自己的大度,没想到对方居然没有领她的情。

为了表示大度,武则天在升任皇后以后便给四位哥哥升了官,而且基本全都是越级提拔:

武元庆由右卫郎将(正五品)升任宗正少卿(从四品);

武元爽由安州户曹(正七品)升任少府少监(从四品);

武惟良由始州长史(从五品)升任司尉少卿(从四品);

武怀运由瀛洲长史(从五品)升任淄州刺史(正四品)。

除了武元庆是从正五品升任从四品,其他三人都是越级提拔。武则天此举一是向四位哥哥显示自己的大度,二是想缓和一下家族内部的关系,毕竟皇后家族的内部关系还是有人指指点点的。

然而令武则天没有想到的是,热脸还是贴了冷屁股。

在一次由杨女士召集的家庭宴会上,杨女士首先挑起了话头:“你们还记得当年那些事吧?今天跟皇后一起共享荣华富贵,感觉如何啊?”

杨女士也就是想显摆一下,顺便从武元庆他们那里听一些阿谀奉承的话,同时也有缓和双方关系给对方一个台阶下的意图。

令杨女士没想到的是,武元庆等人非但没有对她歌功颂德,反而冷言冷语,一如当年的冷漠。

武惟良先开口说话了:“我们幸运的是以功臣子弟的身份早早地进入了官场,不过按照我们各自的能力,并不幻想飞黄腾达。怎么会盼望借皇后的光,枉受朝廷的恩宠呢。我们日夜只有忧愁恐惧,并不以皇后为荣。”

如果说刀子杀人见血,那么武惟良的话杀了人,却不见血。

杨女士满心欢喜想用女儿的地位为自己换来尊重,没想到对方却依然不给面子,看自己的眼神居然与二十年前一样。

这就是传说中的敬酒不吃吃罚酒吧。

你无情,就别怪我绝情

当杨女士将消息反馈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意识到,自己与这些哥哥注定是两条平行线,看起来很近,其实却很远,过往的经历注定他们不会是一条线上的人。

既然对方并不领情,那么自己也不必手下留情。

公元666年,武则天开始动手,她以防止恩宠太盛为由,将几位哥哥从本来的高位上拉下,然后一一贬往外地:

武惟良从司尉少卿出任代理始州刺史;

武元庆由宗正少卿出任龙州(四川平武)刺史;

武元爽由少府少监出任濠州(安徽凤阳)刺史,后贬往振州(海南三亚);

武怀运由于原来就是淄州刺史,暂时留任。

这样武惟良、武元庆、武元爽便由中央官员下放为地方官员,虽然看起来品级变化不大,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生活的落差到底有多大。

在武则天的打压之下,武元庆和武元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已经见识过武则天报复长孙无忌的手段,现在,这个同父异母妹妹的屠刀正向自己身上砍来。

武元庆和武元爽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么嘴别硬,要么身体能扛住事儿。

只可惜这两人却恰恰相反,嘴硬,身体却扛不住事儿。

武元庆抵达龙州后便因忧愁过度,抑郁而死;武元爽也好不到哪里,他在抵达振州之后,也没有活多久,便在当地郁郁而终。他们的儿子武承嗣、武三思也只能流落在当地。如果没有意外发生,他们或许就将在当地终老。

四个哥哥死了两个,现在还剩下武惟良和武怀运这两个堂哥,该如何处理这两个人呢?

武则天做了一个连环局。

武则天的连环局光有武惟良和武怀运还不够,还得扯上武则天的外甥女贺兰姑娘。

在武则天一母所出的姐妹中,大姐嫁给了贺兰越石,生下了一个儿子叫贺兰敏之,一个女儿就是贺兰姑娘;武则天的三妹嫁给了郭孝慎,结果夫妻俩双双早逝。

因此这个世界上与武则天最亲的娘家人就是大姐以及外甥和外甥女,而武则天一度也把他们当成最亲的人。

然而好景总是不长,矛盾还是随着飞逝的时光出现了。

由于武则天的大姐夫贺兰越石早逝,武则天的大姐便经常带着女儿贺兰姑娘进宫找武则天聊天,日子一长,李治对这对母女的感情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先是封武则天的大姐为韩国夫人,而在韩国夫人去世之后,他又封贺兰姑娘为魏国夫人,然后还想把贺兰姑娘留在宫中,至于安一个什么样的名头,他还没有想好,正在犹豫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已经看透了李治的意图,闹了半天,原来是在打外甥女的主意,这让武则天非常不安。

单论血缘关系,其实她应该为外甥女高兴,然而转念一想,她被自己的想法吓住了:自己当年能凭借手腕登上皇后的宝座,那么比自己年轻又比自己貌美的外甥女会不会如法炮制呢?

一切皆有可能。

想到这一层,武则天意识到,到了将贺兰姑娘以及武惟良、武怀运一起处理掉的时候了,他们都将陷入自己设的连环局之中。

公元666年,李治和武则天举行了盛大的封禅仪式,在这次仪式上,武则天展示了自己母仪天下的风采,让自己成为全天下女人最羡慕的女人,与此同时,她的连环局也在同步进行。

武惟良和武怀运同全国其他刺史一样,也参与了这次封禅仪式,而贺兰姑娘作为武则天的特邀嘉宾,同样参与了这次封禅。

一切都在正常的运转着,武则天的连环局也在步步紧逼。

连环局的源头是一张饼,一张抹上了有毒肉酱的饼。

抹上有毒肉酱的饼被武则天送给了贺兰姑娘,贺兰姑娘在吃之前或许还在感激二姨的恩宠,然而在吃下之后,就在心里埋下了对二姨武则天的诅咒。

饼里有毒,有剧毒。

很快,贺兰姑娘就跟着那张有毒的饼去了,她的进宫梦想也就此烟消云散,而她的两个远房舅舅,也掉进了连环局。

几乎在贺兰姑娘毒发身亡的同一时刻,武则天便指出武惟良、武怀运是毒害贺兰姑娘的凶手,连环局就此形成。

皇后说你是,你就是,不用辩解,辩解没用。

这一年的八月十四日,武惟良和武怀运被处斩,同时在他们死后还被改了姓——以后你们不姓武了,姓“蝮”。

在前面我们说过,对杨女士不敬的团队总共有五个人:四个男人,一个女人,现在四个男人已经各就各位,剩下一个女人也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的女人便是武则天的堂嫂善女士,她同样没有逃过武则天的报复。她先是被武则天以串通武惟良为名没收到宫中做了一名婢女,然后在进宫后的某一天遭到了鞭打,而鞭子是用有刺的荆条做的。

善女士的皮肉被打的一块块脱落,露出了白骨,然后在哀号中断气死去。

到了这个时候,武则天长长出了一口气,长达30年的屈辱终于一一了结,别人曾经施加给她的,她加倍奉还了回去。

从贺兰敏之再到贺兰敏之

连环局结束了,武则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大姐、三妹、外甥女去世之后,贺兰敏之和杨女士就成了武则天最亲的娘家人,而一度武则天也把贺兰敏之当成最亲的人。

公元666年,当武元庆和武元爽在外地憋屈而死之后,谁来继承武士彟的爵位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按照常理,武士彟的孙子武承嗣、武三思都有资格,然而武则天却不想让这样的好事落到他们的头上,想来想去,最合适的人选还是外甥贺兰敏之。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贺兰敏之姓贺兰,并不姓武。

这个其实很简单,把贺兰敏之列入武氏家谱,改姓武就可以了,让他作为武士彟的后嗣,继承武士彟的爵位。

从此,贺兰敏之就不再是贺兰敏之,而是武敏之。

凭借着这层特殊的关系,武敏之的仕途平步青云,很快便升迁为门下省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在姨父和姨妈面前都是相当红。

不过他的红,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他就因为一次谈话被姨妈武则天怀恨在心。

那场谈话是在李治和武敏之两人之间进行的,谈话的主题是贺兰姑娘的死因。

李治说:“朕出去主持朝会的时候她还好好的,等我回来的时候,她就已经没得救了,怎么会死的这么快呢?”

武敏之没有回应,只是号啕大哭。

这一幕被武则天的眼线看到,然后转述给武则天。武则天仔细揣测了一番,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孩子看来是怀疑到我了。

武敏之什么都没说,武则天却认为他已经怀疑到自己,或许这就是做贼心虚吧。

如此一来,武则天对武敏之再也没有以往那样宠爱了,而且越看他越不顺眼,曾经最亲的人,现在却渐行渐远。

四年后,武则天的母亲杨女士病逝,当武则天还沉浸在病痛中时,她却听说武敏之已经脱掉了孝服,奏上了乐曲,与歌女纠缠在一起。

武则天的心深深地被刺痛了。

不久之后,更深的刺痛又来了,这一次的刺痛比上一次放大了更多。

原本武则天和李治已经看上了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准备娶她做太子李弘的太子妃,并已经为两人敲定了结婚的日期,这时意外却发生了。

就在结婚之前,准太子妃居然被强暴了。

谁干的?武敏之。

硕大的一顶绿帽子居然要给太子戴上,武则天出离了愤怒,这个武敏之居然荒唐到这个地步,留他何用?

公元671年六月十一日,李治下令将武敏之放逐到雷州(广东雷州),同时剥夺武敏之姓武的权利,从此之后你还是贺兰敏之。

被放逐的贺兰敏之最终并没有走到雷州,当他走到韶关的时候,便抵达了自己人生的终点,韶州的地方官用一根马缰结束了他的人生路。

一根马缰结束了贺兰敏之的一生,同时也把意外的惊喜带给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他被武则天恩准从岭南返回长安继承爷爷武士彟的爵位,与他同时得到解放的还有武元庆的儿子武三思。

既然上一代的恩怨已经终结了,武则天不想再跟侄子们过不去,从此对这两个侄子恩宠有加,甚至在自己称帝之后还在徘徊于“传侄”还是“传子”之间,而这一切的起源,便是来自公元671年对武承嗣的重新起用。

王勃的不幽默人生

从公元666年到671年,李治一直冷眼旁观着武则天对娘家人的整肃,其实这些事并不是他关心的,他更关心的是皇子之间的关系。

他曾经亲眼目睹了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争斗,也曾听说过父亲当年的玄武门之变,他知道皇子之间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因此他格外关注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要一有苗头,他便要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久而久之,对于皇子之间的关系,他有些神经过敏了。

这时一个倒霉蛋撞了上来,这个人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王勃倒霉之前的身份是沛王李贤府里的编撰,他倒霉是因为一篇恶搞檄文。

王勃檄文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当时京城里贵族圈里流行起斗鸡,贵族们纷纷豢养斗鸡,以斗鸡为乐,沛王李贤和后来成为皇帝的英王李显也加入了养鸡的行列,两人还约好来一场面对面的斗鸡大赛。

为了以壮鸡威,沛王李贤让王勃写一篇檄文,别人打仗有檄文,咱们斗鸡也得有檄文。

很快,王勃洋洋洒洒写好了一篇檄文,题目是《檄英王鸡文》。

这篇檄文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即便放在现在,也是一篇非常好的幽默文章,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译文:

鸡啊,你在天上以昴日星君而著名于二十八宿,使太阳神所钟爱。在人间,你能沟通神明,显示国运兴衰的征兆。

黎明时分,雄鸡高叫,把人们从梦中叫醒。风雨之时,胶胶而鸣,诱发人的思乡之情。宋处宗窗下的长鸣鸡啊,与处宗舒心畅谈;祖逖床前的鸡,叫醒祖逖舞剑习武。头戴鸡帽打扮成鸡形的人,那是朝廷报时的官员;用鸡冠形头盔作帽子的,那是圣人孔门的弟子子路。秦国函谷关的夜鸣,使孟尝君安全离境;齐人百姓家鸡声的应和,让人们知道齐国的富裕。遇有疑问,人们用鸡卜卦,遇到大赦,人们把金鸡立于长杆之上。淮南王刘安的鸡跟随刘安得道升天,宋卿房梁鸡窝里的小儿是他说不清年龄的祖宗。

鸡啊,你是高德之禽鸟,决不是普通的凡鸟所能比。文有凤冠,武有利爪,你的五种美德借助于田饶昭示给国人;雌能称霸,雄能称王,你的祥瑞之气借助于二宝呈现给秦王。辛勤饲养你们,为你们起名的祝鸡翁,使你们有了朱朱的名字。苍蝇从此不能和你并列同类,蟋蟀也从此窃取不了你美好的名声。

看你那连续扑打纵横跃击的气势,哪里会有自断其尾逃避决斗的的担心呢。身上涂有芥末,脚上武装金钩,你的装备之好已到极点。两翼张开,脚爪奋起,去与其它鸡搏斗吧。季平子和郈昭伯此时成了你的的臣下,你雄立斗桩俨然国君一样威风。两雄相斗必须决出胜负,一次啄击的胜利又怎能自夸呢。平常训练中养成优良的品性,在呼号争杀中才显示出真正神威。

初时看你似木头一般没有反应,关键时刻你却是铁爪横举神志昂扬。应战时,反应机敏神鬼莫测,冲杀中不由自主地尾巴高耸,俯首直击。无论是在村或是在店,碰到对手就攻击,无论生为鹳生为鹅,在同类中都要傲立群雄。凭借枭勇好斗的天性击退对手的攻击,即使力量大小悬殊,也敢勇于战斗,既使形势不利,也要用我的利喙战斗到底。

大胜之后,昂首挺胸,张开翅膀,俨然大鹏展翅。搏击中撕下的对方身上的肉,成了你口中的美食,对于败者你岂能容它有私下鸣叫的余地,不必等到交付厨房,你的铁口无异于滚水与烈火。

捷报快迅传出,鹅鸭为你惊呼。胜利时刻,大家争睹你雄鹰般的矫健英姿。颁发旌旗,你依然只顾吞食对方而不害羞,用优美语言记述你的功绩时,你还把它的鸡肋放在嘴里而不吐出。

没有尽力战斗的鸡立即拉到鸡坊行刑,表现懦弱如同母鸡的鸡就要格杀无论,战场投降认输者更应斩尽杀绝。不能象对待其它家畜一样可怜它们,它们的存在只能是连累家族的祸根。

特此发布檄文。

王勃写这篇檄文时只是为了好玩,却没有想到,这篇戏谑的檄文居然砸了自己的饭碗。

檄文有幸同时又不幸被高宗李治看到了,李治的鼻子差点被气歪了!

李治愤怒地说道:“据此是交构之渐”。

李治的意思是说,王勃写这篇檄文会让皇子们彼此之间产生矛盾,王勃本身作为王府修撰不去维护皇子们的和谐,反而写这种玩意破坏和谐!

赶出去!

本是一篇搞笑檄文,却落得一个不搞笑的结果,王勃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搞笑。

后来,仕途坎坷的王勃乘船前往交州(今越南)看望自己的父亲,船进入南海,王勃落水而卒,时年二十七岁。

是主动赴水,还是失足落水,皆有可能!

船入汪洋大海,回想人生经历,最易引发人生感慨,当此时,生死其实只是一闪念!

有的人虽生犹死,有的人虽死犹生。

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绚烂;淡然死,却死若秋叶之静美!

而这一切,其实都始于李治的神经过敏。

多年以后,李治才发现,在他的皇帝生涯中,最危险的关系不是存在于父子之间,也不是存在于皇子之间,而是存在于母子之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47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