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贞观长歌——猜疑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2:34:37 0

刘洎

李世民在班师回朝的路上病了,症状表现为生疮化脓,不用问,这一定跟郁闷的心情有关,很有可能是郁闷导致的气火攻心。如此以来,马已然骑不了了,只能乘坐软轿。

李世民这一病倒是给了两个人机会,这两个人,一个借此表现了自己的仁慈忠孝,一个则在无意之中表现了自己的大嘴,结果前者赢得加分,后者则遭遇减分,直至将自己的一生清零。

赢得加分的是太子李治,在李世民患病期间,他用自己的表现深深打动了父亲的心。

他居然用嘴帮父亲吸出疮里的脓!

写出这几个字很简单,然而要真的做出来却很难,十七岁的李治就是用这样的举动打动了自己的父亲,也打动了朝中群臣。大家不由得为李治竖起了大拇指,“太子仁孝啊!”

李治的吸脓举动究竟是发自肺腑,还是有人授意,我们无从考究,我们只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他做到了。如果说之前他的储君之位还有可能受到吴王李恪的冲击,那么从此之后,李治的储位已经坚若磐石,对老爹交心到这种程度,李世民再也没有三心二意的权利。

皇权,父子,皇帝父子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经营,李世民和李治父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同太子李治获得加分不同,侍中刘洎却在李世民患病期间败的一败涂地,将自己的一生完全清零,这又是为什么呢?

论起来,此时的刘洎已是朝廷重臣,他与马周一起并称为贞观一朝的“职场奇迹”。马周从布衣奋斗成正三品中书令,刘洎也不含糊,从一名降官奋斗为正三品侍中,与马周不相上下。

刘洎原本是萧铣的手下,时任萧铣的黄门侍郎,萧铣败亡之前委派他到岭南一带收服一些城市。刘洎不辱使命,也很能干,在他的努力下,五十多座城市愿意听命于萧铣,这让刘洎大喜过望。

令刘洎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向萧铣汇报,萧铣就已经被李孝恭和李靖的大军灭了。消灭的太快了,让刘洎连表功的机会都没有,一下子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丧家狗。

冷静下来之后,刘洎重新审度了形势,他发现其实他并不是丧家狗,因为他手中还有五十余座联系好的城市,有了这个法宝,还愁找不到下家吗?

很快,刘洎调整了心态,改换了门庭,从萧皇帝的门下投入了李渊李皇帝的门下,由萧铣的黄门侍郎变成了李渊的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虽然级别降了好几级,但刘洎也知足,作为一只跳槽的丧家狗,要多少是多呢?

刘洎这个人还是有能力的,尤其善于进谏,正是在不断的进谏中,刘洎在贞观年间平步青云,一升再升。

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贞观十三年,迁黄门侍郎;

贞观十五年,转治书侍御史;

贞观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寻除散骑常侍。

贞观十八年,迁侍中;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高句丽,刘洎辅皇太子于定州,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总吏、礼、户部三尚书事。

这就是刘洎在贞观年间的升迁履历,从履历中不难看出,刘洎非常得宠,尤其是贞观十三年以后,几乎每年一升。贞观十九年更是达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总管吏部、礼部、户部三部尚书事,总共六个部,他直管三个,权势已经非同一般。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有走鸿运的时候,也有走背运的时候,贞观十九年之前的刘洎几乎走的都是好运,有一次甚至已经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却被李世民一句话轻轻化解。

那是一场君臣甚欢的宴席,李世民宴请三品以上官员饮酒,作为饮酒助兴的佐料,喜欢书法的李世民当众写了几幅字赏赐群臣。群臣都知道李世民喜欢学习王羲之,尤其擅长飞白(一种笔法),现在李世民操笔作飞白字赏赐群臣,这一下让群臣都红了眼,谁不想弄幅皇帝的字光耀门庭呢?

借着酒劲,群臣冲动了起来,纷纷冲上前想把皇帝的亲笔抢到手,抢到兴起,竟然有人冲到了最前面,踩着李世民的御座,把皇帝的亲笔抢到了手。

得手的人还在兴奋,跟在后面的人却全傻了,这是谁啊,不要命了,竟敢踩踏御座,这可是死罪啊!

得手的人正是刘洎,此时的他一看自己的位置也傻眼了,自己的脚居然踩在了御座之上,完了!

酒被吓醒一半的群臣也没闲着,立刻上奏说:“刘洎踩踏御床,是死罪,请皇上下旨将他处死。”

刘洎已经身不由己,一脚踩着生,一脚踩着死,李世民的嘴只要一动,就直接关乎着刘洎的生死,等待刘洎的会是什么呢?

李世民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心情不错的李世民竟然不予追究,反而愿意把这件事当成美谈,这一切只能说明,此时的刘洎很红。

刘洎的红,一直延续,一直延续到贞观十九年,这一年,他依然很红,红的有些发紫!

红不可怕,红的发紫呢?

贞观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李世民从定州出发出征高句丽,留下刘洎与马周等人坐镇定州,一起辅佐太子李治。此时刘洎官职为侍中,仍兼太子左庶子、检校户部尚书,总吏、礼、户部三尚书事,在诸多辅佐李治的大臣中,除了德高望重的老资格高士廉,往下数就是位高权重的刘洎。

李世民出发之前,特意对刘洎交代了一番,说道:“我现在要远征去了,让你辅佐太子。这是关系着社稷安危的事。我对你期望很大,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此时刘洎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也非常想表现自己的忠心,慨然回应道:“陛下您就放心吧,大臣们如果有出现过失的,我直接就诛杀!”(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

这就是刘洎,自我感觉良好的刘洎,这句不知深浅的话让李世民当场不悦,指着刘洎说道:“皇上不谨慎会失去大臣,大臣不谨慎会连命都丢了。你太直了,而且很狂,早晚会吃亏的。”

刘洎的话李世民并不爱听,只是此时恩宠未减,他还愿意耐着性子教导刘洎一番,他的话无非是想敲打一下刘洎,没想到却一语成谶。

时间走到了贞观十九年十二月,这个月李世民生疮化脓,这个月刘洎将自己的一生清了零。

刘洎惹下杀身之祸其实只是因为一句话。

在李世民患病的某一天,刘洎前往行宫拜见李世民,君臣交谈一番之后,刘洎辞别出宫。

出宫后的刘洎难掩悲伤的神情,他还在为李世民的病情担忧。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几个同僚,这几个同僚可能比他的级别低,没有机会面见李世民,这次撞见刘洎自然要询问一下皇帝的病情。

刘洎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向他逼来,直言的说道:“疾势如此,圣躬可忧!”意思是说,皇帝的病情挺严重,真让人担忧。

说完,刘洎转身离去,留给同僚们一个远去的背影。远去的刘洎如同以往一样,走的安静从容,此时的他恰恰淡忘了一个最普通的真理:东西越传越少,话却越传越多。

看似平常的一句话,经过几人之口,可能已经完全走样。

不久,李世民接到密报,刘洎图谋不轨。

证据呢?

刘洎曾经说: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

这个证据表明,刘洎想做伊尹、霍光那样的辅政大臣,这个说法深深刺痛了李世民。

伊尹,霍光,在历史上虽然有辅政有功的声名,但辅政有功的潜台词就是皇权旁落。也就是说,之所以伊尹和霍光辅政有功,青史留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那个时期大权在握,几乎行驶了皇帝的所有权力,在他们辅政时期,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而实权则是握在他们的手中。尽管他们最终都把皇权交到了皇帝手中,但这种交还实际就是一个良心活,可以交,也可以不交,以当时的背景,两人取而代之,也未必不可。

现在刘洎想把这个场景复制到李唐王朝,李世民能答应吗?

刘洎栽了,彻底的栽了,一头栽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起因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讲了一句错误的话。

那么是谁诬陷了刘洎呢?《实录》、《旧唐书》、《新唐书》将矛头指向了褚遂良,异口同声的指出,正是褚遂良诬告了刘洎。

不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编辑《资治通鉴》时,司马光对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诬告这种事情连一般人都做不出,口碑很好的褚遂良更难做出这样的事情。司马光推测,很有可能是负责编撰《实录》的许敬宗讨厌褚遂良,所以在编撰《实录》时将诬告刘洎的屎盆子扣到了褚遂良头上。

现在谁诬告刘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世民信了。

以李世民的智商,以他的见识,原本这样的诬告是不会成功的,然而,贞观十九年的李世民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李世民,贞观十九年的高句丽之战成为了李世民一生的分水岭。在征战高句丽之前,李世民充满自信,而在征战高句丽之后,李世民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雪上加霜的是,在回军的路上,他病了,一度比较危重。

这一年,李世民四十八岁,如果没有这次得病,他可能还会一如既往的英明,然而十二月这一病,让李世民突然感觉“老之将至”,老了,经不起折腾了,一场失利居然导致了一场病,真是老了。

生病的李世民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从容,感到“老之将至”的他考虑更多的是皇权的平稳交接。自己不可能陪伴太子一辈子,那么就要把最好的局面、最好的大臣留给太子,绝不能在自己的手中留下任何隐患,绝不!

很不幸,曾经很红的刘洎就成了一个安全隐患,此人居然想成为伊尹、霍光,这样的人是不能留给太子的,尽管他曾经很红。

其实李世民未必相信别人对刘洎的诬告,他曾经在刘洎的要求下召来马周对质,一种说法是马周证明刘洎没说过那样妄自尊大的话,一种说法是马周保持了沉默。然而无论马周的态度如何,刘洎必须死,因为李世民可以证明,他确实说过那样的话,时间就在贞观十九年三月。

“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刘洎,你还记得你说过的话吗?

时间再回到贞观十七年四月,刘洎同样有让李世民反感的举动,他竟然上疏拥立魏王李泰继任太子,这说明他属于魏王一派,有结党营私之嫌。

结党营私,妄自尊大,位置敏感,身为侍中兼任太子左庶子的刘洎再一次踩上了生死线,如果闯过这条生死线,身为太子左庶子的他很有可能在李治的手下赢得更高的权位,而如果闯不过去,他的一生就要清零。

然而新帐老账叠加了到一起,刘洎的鸿运终于走到了头,数年前李世民一句话将刘洎推向了阳光明媚的生路,现在李世民一句话又将刘洎推向了漆黑一片的死路。

李世民说道:“刘洎散播谣言,把自己比作霍光、伊尹。惹的大臣们相互猜忌。应该赐他自尽,妻子和孩子就算了。”

贞观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曾经很红的刘洎伏诛,临刑前他向监刑官员讨要纸笔想要给李世民写最后一道奏疏,然而监刑官员坚定地摇了摇头,不给。刘洎死后,李世民得知了这件事,盛怒之下将监刑官员投入了大牢。

李世民的内心是矛盾的,其实他知道刘洎可能很冤,但为了皇权,他不能把这颗权臣的种子留给自己的子孙,为了皇权,一切可能挡路的都必须除掉,必要时可以良莠不分。

在刘洎身后,其子刘弘业两次为父翻案,第一次失败,第二次终告成功。

高宗显庆年间,刘弘业上书指控褚遂良诬告父亲刘洎,请求为父亲翻案,这次翻案得到了权臣李义府的支持,因此高宗李治亲自过问了这件事。李治向近臣询问对策,给事中乐彦玮说:“要是给他平反的话,那就是说先帝用刑过重了!”第一次翻案就此失败。

则天临朝,其子刘弘业再次上书奏称父亲刘洎被褚遂良诬告而死,第二次为父翻案,这一次终于成功,武则天诏令复其官爵,最终算是为刘洎平了反。

复官也好,平反也罢,对于刘洎而言,一切都是身后之事,在他临刑之际他可能想到我曾经很红,也可能想到我此刻很惨,红也好,惨也罢,人头落地之际,就是一生清零之时。

不过,如果刘洎地下有知,他或许会有一点勉强的安慰,因为这样的倒霉蛋不只他一个,而是一下三个。

张亮

在刘洎伏诛后三个月,又一个倒霉蛋出现,他也死于李世民的猜疑。

在写侯君集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凌烟阁对于侯君集来说既是一出喜剧,又是一出悲剧。喜的是,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看到了他的画像挂上了凌烟阁,悲的是,仅仅一个多月之后,他就再也无法看到凌烟阁。

如果要找出一个人与侯君集经历相似,那么这个人就是郧国公张亮。

张亮,一个有故事的人。

隋朝末年,张亮参加了李密的起义军,起初并没有得到李密的赏识,然而张亮并没有气馁,他一直在等待机会。不久,机会来了,李密军中居然有人谋划推翻李密,这下给了张亮告密的机会。

有了这次至关重要的告密,李密从此对张亮刮目相看,并把他提拔为骠骑将军,隶属于李世勣名下。后来李世勣归顺唐朝,张亮也随之归顺,被委任为郑州刺史。得到任命,张亮踏上了赴任的道路,没想到这次赴任居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张亮赴任之前,王世充已经攻陷了郑州,张亮想赴任,得先问问李渊的死敌王世充。

此时的张亮倒霉到了极点,向前不能赴任,向后道路已经被王世充的军队阻隔,前后两条路都走不通,无奈之下张亮只能亡命于共城山泽,当起了无人问津的野人。

张亮的野人生涯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得到房玄龄和李世勣的推荐,李世民闻听此人倜傥有智谋,这才把张亮委任为秦府车骑将军,正式结束了张亮的野人生涯。

张亮还是很有能力的,在李世民的麾下他一直表现不错,武德七年更是被李世民派往洛阳,联系各路英雄豪杰,以备将来不时之需。然而好景不长,在洛阳左右逢源的张亮很快被齐王李元吉诬告下狱,罪名是图谋不轨,这下麻烦大了。

然而,李元吉低估了张亮,他满心以为只要把张亮投入大狱就能得到有利于自己的口供,进而可以将李世民一派置于死地,事实证明,他想错了。

狱中的张亮居然一言不发。

零口供!爱咋的,咋的!

现在在我国的司法体系里,零口供也可以判刑,然而在古代,还是非常看重口供,有口供才算认罪,可是零口供呢?

后来在李世民的斡旋下,零口供的张亮无罪释放,从此得到了李世民的加倍信任。

贞观十年,为了让倍受宠爱的魏王李泰留在长安,不去属地相州镇守,李世民为李泰找了一个替身,这个人就是张亮。张亮随即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代理相州都督,代替魏王李泰镇守相州,这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莫大恩宠。能给当红的李泰当替身,说明你张亮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事实证明,张亮这个人确实有头脑,有能力,在相州经常微服私访,断案如神,扶危济困,打击豪强,在当地的口碑相当不错。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官场得意的张亮却过着狼狈不堪的家庭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女人,张亮的第二任妻子李氏。

为了李氏,张亮放弃了糟糠之妻,转而娶了李氏,然而没想到,这个李氏一点都不省油,恰恰相反,超级费油。

李氏素有淫行,嫉妒心特强,张亮一方面很宠她,一方面又很怕她。最后到了听之任之的程度,即使被戴上绿帽子,张亮居然都表现得无所谓。

在相州,李氏有个相好,此人以卖笔为业,擅长歌舞,与李氏一见钟情,开始私通。为了私通方便,李氏居然将相好领回了家,与张亮商议之后,将该相好包装成张亮的私生子,取名张慎几,从此李氏就在家中放心大胆地与张慎几私通,而张亮权当没看见。即使张亮与前妻所生子张慎微屡次规劝,张亮还是不以为意,到底是咋想的呢?

如果李氏仅仅是私通也就罢了,要命的是她还有一个爱好:旁门左道,巫师占卜师都是她家中的上宾,慢慢的张亮就与这些左道人士交上了朋友,而这些朋友恰恰是他人生路上的定时炸弹。

具有定时炸弹功能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叫程公颖,一个叫公孙常。

程公颖,男,年龄籍贯不详,职业:方术师,类别:旁门左道。

据说在相州时,张亮与程公颖曾经有过一次谈话。

张亮说道:“相州这个地方地势非常好,有人说,不出数年,将有王者从这里崛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相州形胜之地,人言不出数年有王者起,公以为何如?)

闻听此言,程公颖听出了几分味道,回应道:卧似龙形,必当大贵。意思是说,张亮睡觉时有龙的形状,日后必定贵不可言。(忽悠死人不偿命!)

公孙常,男,职业:不详,自言有黄白之术,类别:旁门左道。

公孙常与张亮据说也有一次谈话。

张亮谓曰:“我曾经听说图谶上说‘有弓长之君当别都’,虽然有这样的说法,我实际是不想听到的!”(吾尝闻图谶‘有弓长之君当别都’,虽有此言,实不愿闻之)

公孙常回应道:名应图录,大吉!(忽悠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以上两次谈话,得到了程公颖和公孙常的证实,但均遭到张亮的否认,因此粗略判定,可信度50%,或许可以有,或许真没有。然而,张亮与旁门左道交好的事实不可否认,这一点很致命。

从此以后,官场得意的张亮开始走下坡路,官声受损,口碑变差。原本的青云直上也变成了起伏不定,到贞观十七年,还是靠告密侯君集即将谋反重新赢得了李世民的重用,从洛州都督又升任刑部尚书,并且得到了画像凌烟阁的无上荣光。

如果生活轨迹平淡无奇地延续下去,张亮很有可能在刑部尚书任上终老,然而生活注定充满了变数,贞观十九年之后李世民多疑了,而不巧的是,张亮的身上又背着定时炸弹。

贞观二十年三月,张亮的苦主来了,此人名叫常德玄,陕州(河南省三门峡市)人。

常德玄向李世民举报:张亮蓄意谋反,名下有义子五百人。

这不能说是要命,而是相当要命。

在马周的审判下,旁门左道朋友程公颖和公孙常供认不讳,而张亮却态度决绝,坚决否认,“这两人怕死才会诬蔑我!”

到此时,张亮谋反的所有证据只来自三人之口,举报人常德玄,污点证人程公颖和公孙常,虽说三人成虎,然而在张亮身上却未必。

我们不知道常德玄举报张亮出于什么动机,是信口胡说,抑或是有人授意,抑或是自己一直在暗中调查,总之张亮谋反的所有证据只来自这三人之口。有人证,却没有关键的物证,证据链条,根本无法形成。

如果张亮的人缘够好,此时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然而要命的是,有李氏那盏费油的灯存在,张亮的人缘不是不好,而是相当不好。满朝官员只有一人为张亮说话,其余人要么主张问斩,要么难得糊涂。

作为唯一的反对派,将作少监李道裕态度很坚决,“反形未具,即为无罪!”

满朝文武都是有罪推定,唯独李道裕坚持无罪推定。

到底该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呢,这直接关乎张亮的命。

李道裕注定是孤独的,满朝文武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更要命的是,此时的李世民也是有罪推定的坚决拥护者。

“张亮收养了五百个义子,他想干嘛?”李世民恨恨地说道。

倒霉的张亮,谁让你认那么多干儿子呢?干爹是那么好当的吗?

古往今来,干爹难当,当女演员的干爹,人家会说你是色狼,当五百人的干爹,人家会说你想当狼王,倒霉的张亮,没有死于定时炸弹,却死在了五百义子身上。

贞观二十年三月二十七日,郧国公、刑部尚书张亮被绑缚长安西市斩首,陪斩的还有他的左道朋友程公颖,另一左道朋友公孙常却不知道什么原因逃过了这一斩。

在张亮身后,他的全部家产被没收充公,家人入宫为奴,曾经的国家功臣,曾经的朝廷命官,到头来,不过是大梦一场。

一年后,刑部侍郎出缺,人事部门考察了多位人选都不合适,最后李世民说话了:“不用找了,这个人我已经找到了,将作少监李道裕!”

李世民接着说道:“以前李道裕说张亮‘反形未具’,是真的啊!现在想想,我很后悔。”

张亮冤不冤,问天,问地,问李世民。

李君羡

武则天天授二年,贞观年间一员名将家属上书武则天为名将翻案,不久武则天下诏,追复官爵,以礼改葬,在武则天的心中同时也在默默地念着:谢谢了,李兄弟,谢谢你替我顶了雷!

替武则天顶雷的人名叫李君羡,他的一生由无数巧合构成,巧合到现代科学无法解释。

李君羡,洺州武安(河北省武安县)人,原本是王世充麾下的骠骑将军,因为看不起王世充的为人,在秦叔宝和程咬金跳槽之后,他也带着自己的队伍打包归顺了李世民。从此李君羡成为李世民麾下的一员猛将,跟随李世民先后征讨过刘武周、王世充,每次征战,必定单枪匹马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多次征战下来,受赏宫女、黄金、牛马无数,总之该有的都有了。

在战功的积累下,李君羡晋升为左武卫将军(从三品,副部级),封武连郡公,率部镇守玄武门。

此时的李君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关键还深得李世民赏识。要知道,不是非常心腹的将领绝不能镇守玄武门,玄武门对于皇帝有多重要,地球上没人比李世民更清楚。

然而,老天偏偏跟李君羡过不去,就在李君羡镇守玄武门不久,长安上空的天象出现了异常:太白昼见。

太白昼见,在古代显得很神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文现象呢?

说白了,就是白天能看到金星。白天看到金星的效果是什么样呢?就是天上有两个“太阳”,一个亮,一个相对较暗,亮的是太阳,相对较暗的是金星,尽管两个一明一暗,但最终的结果是二日并存。

这对帝王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要夺权。

实际上,太白昼见只是一般的天文现象,因为出现的少,所以显得比较稀奇,比较神秘。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太白昼见”发生在2005年,当时河南省一位天文爱好者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这一奇观,并通报给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值得一提的是,从那一年到现在,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然而,李君羡与李世民所处的时代是公元七世纪,那时的人还是相信天象,李世民命令天文官员对这一特殊天文现象进行了研究,很快天文官员得出结论:女主昌。

“女主昌”,意思是说,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有一位女性成为天下的主宰,这不要了亲命了吗?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天下虽然有女神仙的传说,但从来没有女皇帝的传说。即使汉朝的吕后,北魏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她们都是听政,但皇帝还是男人,这下玩笑开大了,未来居然还会出一个女皇帝,这个女皇帝会是李唐王朝的吗?她会是姓李的吗?

李世民想不明白,天文官员们也想不明白。但大家都知道,这个消息对于李唐王朝而言就是惊天霹雳,偌大的天下将来会由女人主宰,这不是全乱了吗?

就在李世民还在为这次占卜结果忧心忡忡时,令他更担心的事情出现了,在民间居然正在流传着一本《秘记》,《秘记》上的话让李世民更加惊愕!

《秘记》是这样说的,“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下更直接,居然连未来女皇帝的姓都说出来了,这能让李世民不郁闷吗?

李世民下令追查《秘记》的由来,然而查来查去,线索断了,《秘记》似乎就是从天而降,没有源头。

女皇帝,武姓,这个人到底会是谁呢?

此后不久,李世民召开了一场宫廷宴会,宴请的都是武将,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也在此列,他跟其他将军一起来蹭李世民的酒喝。

同现代社会喝酒时讲黄段子助兴一样,那时的酒宴也讲究助兴,这场宴会李世民定下了一条新的饮酒助兴规则:每人都必须说出自己的小名。

这下热闹了,五花八门的小名随之而出,“狗剩”,“栓柱”,“小强”齐齐出现,笑的大家前仰后合,到了李君羡这里,大家都静了下来,听一听这个五大三粗的将军小名究竟叫什么。

李君羡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道:“臣的小名叫五娘!”

喷了,彻底地笑喷了,大家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个李君羡与五娘这个小名联系起来,反差也太大了吧。

李世民也加入到了爆笑的行列,指着李君羡说道:“这算哪门子女子啊,长得如此壮实五大三粗!”(何物女子,乃尔勇健!)

李世民笑着笑着差点岔了气,突然,他的脑海中快速组合起一串词组:

武连郡公,左武卫将军,玄武门守将,五娘子,李君羡!

这五个词组组合到一起是什么呢?难道他就是唐三世之后那位女主。

不可能,不可能!

李世民心中盘算了半天,还是不能把李君羡和女皇帝联系到一起,这一切或许只是巧合吧,怎么说,李君羡也算是忠臣良将。

然而,事情巧合到这个程度,李世民心中还是有所顾忌,重中之重的玄武门不能让李君羡再守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久,李君羡被免掉左武卫将军职务,出任华州(陕西省华县)刺史!

如果此时的李君羡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谨慎交友,或许还可以一生平安无事,然而李君羡偏偏没有意识到,在华州他很快结识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叫员道信。

员道信这个人说起来比较神奇,他自称可以不吃任何东西,只需采天地之灵气就可以维持生存,听起来像是一台“永动机”,一般人都不相信,而偏偏李君羡就信。

另外员道信还有一个特长,通晓佛教法术,这个特长同样折服了李君羡,时间不长,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两人谈话时,李君羡一律清退左右,只与员道信密谈,李君羡满心以为,这样的谈话只有天知地知,他知,员道信知。

事实证明,这是错觉,他们的谈话不只天知地知,李世民也知。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初,李君羡倒霉到了极点,老天彻底跟他过不去了!

七月初,长安上空再次出现奇异天文现象:太白昼见!

原本渐渐淡忘的李世民再一次被提醒,“女主昌”三个字再次萦绕在李世民的心头。

几天后,有御史上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

七月十三日,华州刺史李君羡伏诛,身后家产全部充公。

倒霉的太白金星,莫非你跟李君羡前世有仇。

其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你真的认为李君羡死于太白金星,那么你被耍了。

这是一个复杂的连环套,而这个连环套的制造者其实是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一个是武则天。

晚年的李世民是猜疑的,他猜疑一切可能威胁皇权的人,李君羡之所以被杀,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曾经镇守过玄武门,二,与妖人交际。

以玄武门政变起家的李世民比所有人都清楚玄武门的意义,小小的玄武门其实就是李唐王朝的命门,只要运作得当,几百人的政变队伍就能通过玄武门夺取李唐王朝的皇权。这一点,李世民比谁都清楚,所以他格外看重玄武门,不是绝对心腹,绝不可能镇守玄武门。

李君羡原本是可信的,然而承平已久,养尊处优,曾经的忠心是否还会依旧,这让李世民有些怀疑。侯君集、张亮的例子近在眼前,所以李世民有了将李君羡出任华州刺史的举动;然而,在华州,李君羡偏偏不检点,居然与“妖人”交往甚密,仅这一点,李君羡已经在劫难逃。

说到底,李君羡不是死于太白金星,只是死于李世民的猜忌,而太白金星不过是一颗替罪星。

李世民没有想到,他为巩固皇权所做的努力,最后居然成了武则天的宣传工具。

李君羡交往妖人,太白金星白天出现,两者组合到一起,李世民最终诛杀李君羡,这是李世民的连环套;

太白金星异常,李君羡身上有一连串与“武”有关的符号,李君羡伏诛,而武则天却最终登基,组合到一起就是武则天的连环套:朕早有天命。这就是武则天最想要的。

到此时,一切已经真相大白,贞观年间的“太白昼见”只是普通的天文现象,天文官员可能只是占卜出“未来国家政权可能存在变数”,这一结果加重了李世民的猜疑之心,也导致了交结妖人的张亮、李君羡人头落地。

所谓“女主昌”,所谓“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一切说辞其实都是武则天后来的伪造,一切的一切,都是武则天为了向天下证明:看,朕有天命,天命不可违。

然而,无论是李世民的连环套也好,武则天的连环套也罢,总之曾经的名将李君羡已经人头落地,撒手人寰,留下一系列巧合让人无法解释。

为什么偏偏是他?

为什么他会与“武”字那么有缘?

玄武门,左武卫将军,武连郡公,五娘。这一切究竟是天意,还是巧合?

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

我们只知道,在贞观二十年前后,先后有三名高官死于冤案:侍中刘洎,刑部尚书张亮,左武卫将军李君羡。前两位是正三品,正部级,后一位是从三品,副部级,短短三年时间,三大高官人头落地,罪名莫须有。

这一切,只因为,皇帝老了,他很猜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46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