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武后当国——灭国高句丽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2:36:45 0

离间亲兄弟

在刘仁轨平定百济叛乱三年后,高句丽国内发生了内讧,确切地说是渊盖苏文的三个儿子发生了内讧。

身为高句丽中央执政官的渊盖苏文去世了,长子渊盖男生继任中央执政官,继续掌握高句丽的权柄,主持国家政务。

渊盖男生身下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渊盖男建,一个叫渊盖男产,原本兄弟三人很和睦,不料他们的身边却遍布着很多别有用心的人。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五月,渊盖男生离开平壤到各地视察,临走前委任两个弟弟留守,然后他就放心地踏上了巡查之路。

令渊盖男生没有想到的是,他前脚刚走,就有人开始离间他们兄弟。

离间的人对渊盖男建和渊盖男产说:“你们的大哥不能忍受你俩对他构成的威胁,想要除掉你们,不如你们先动手吧。”

起初渊盖男建和渊盖男产并不相信,然而架不住离间的人忽悠,他俩越想越怕,越怕越想,越想越像真的。

与此同时渊盖男生身边也出现了离间他们兄弟的人,这个人对渊盖男生说:“你的两个弟弟害怕你夺取他们手中的权利,打算关上城门,不让你回平壤了。”

渊盖男生的心里也开始发毛,不会是真的吧?

越想越怕,越怕越想,渊盖男生便派出密使回平壤探听消息,没想到一进平壤,密使就被渊盖男建的人抓了起来,渊盖男建准备动手了。

随后渊盖男建便以国王的名义召唤渊盖男生返回平壤,这次召唤遭到了渊盖男生的拒绝,渊盖男生不知道平壤城里发生了什么,自然不敢贸然回去。

双方的矛盾在相互试探中升级,渊盖男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当了中央执政官,然后发动军队,征讨自己的大哥渊盖男生。

内讧就此爆发。

远离平壤的渊盖男生一路逃亡,暂时逃进了一个城池保命,随后开动脑筋想对策。经过分析,他发现以自己现有的势力,根本无法与盘踞在平壤城的两个弟弟抗衡,他们控制国王,手握全国兵权,而自己呢,几乎两手空空,要对攻的话,无异于鸡蛋去碰石头。

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找外援。

渊盖男生想了一圈,最后无奈地选择了唐朝,在他看来,只有唐朝这个外援能够打败自己那两个弟弟,其他国家都不济事。

唐朝会答应吗?渊盖男生心里也没有底,不过事已至此,死马也得当活马医了。

随后他派出自己的儿子渊盖献诚通报唐朝,请求增援。

渊盖献诚这个名字起的真好。

七十二岁再出征

当渊盖献诚把父亲的请求通报给唐朝政府时,皇帝李治的心中写下了三个字:我愿意。

随即李治下诏,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安抚大使,渊盖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大军向导,同时命庞同善和高侃一同出兵,讨伐高句丽。

两个月后,庞同善的大军大破高句丽军队,随后与渊盖男生的部队会师。

局势正在朝着有利于唐朝的方向发展,但李治还是有点心里没底,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人,如果让这个人出山,那么这次远征高丽必定大获全胜。

谁啊?李勣。

这一年十二月十八日,李勣接到了李治的召唤,这一年李勣七十二岁。

让一个七十二岁的老人出征,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李勣却摆摆手,不,不,我愿意。

说起来,李勣一直对贞观十九年那次远征耿耿于怀,当时他们被阻挡于安市城下,本来有机会攻克安市城,没想到这时李勣却说错了一句话。

李勣看到安市城的守军谩骂李世民,便请示李世民说:“等攻下安市城后,男女老少一律坑杀。”李世民点头表示同意。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句话让安市城的男女老少众志成城:反正要被人家坑杀,那就不如坚守城池,与他们血战到底。

这句话让贞观十九年的远征以失败收场,也让李勣一直耿耿于怀,现在皇帝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又交到他的手里,因此他忙不迭地说:我愿意。

随同李勣出征的还有郝处俊、郭待封等人,郝处俊担任副帅,郭待封负责运送粮草。

在李勣出征之前,他还想把自己的女婿杜怀恭带上,指望着通过这次远征让杜怀恭跟着建功立业。

令李勣没想到的是,他的安排却遭到了女婿的拒绝,理由是穷,没钱买装备;李勣连忙派人给他送去了钱,没想到杜怀恭又拒绝了,理由是没有奴仆和战马;李勣连忙又派人送去了奴仆和战马,这下杜怀恭无法拒绝了吧。

杜怀恭直接跑了,跑进山里躲了起来,然后跟别人抱怨道:“老头子不过是想杀了我,以壮军威。”

李勣哭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女婿居然荒唐到这个程度,让他建功立业他都拒绝,太放荡不羁了。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带着少许遗憾,李勣踏上了远征高句丽之路,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出战,也是达到人生巅峰的一战。

聪明可以,但别过头

重上战场,李勣威风不减当年,他从新城(辽宁省抚顺市北)开始攻击,一路连克十六个城池,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

信是郭待封写来的,信的内容是一首诗。

原来郭待封受命组织运输,为大军提供粮草,不过这些粮草都是给前线准备的,并没有郭待封他们的份。郭待封的粮草由另外的机动部队供应,没想到机动部队的运粮船在海上遇险,船只破碎,粮草无法按期提供给郭待封。

苦等粮草不来的郭待封只有向李勣求救,却又怕被高句丽士兵半路截获,于是便写了那首诗。

李勣一看,鼻子都快气歪了,大敌当前,还有心思写诗,非把他斩了不可。

李勣刚想下令,被旁边的通事舍人元万顷给拦住了,元万顷说,等等,让我仔细看看。

看了几遍之后,元万顷发现,郭待封写的是一首离合诗,其表现形式跟如今的藏头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过元万顷的解释,李勣明白了,原来郭待封没米下锅了。

凭借这次机灵的解读,元万顷赢得了李勣的信任,但不过没过多久,元万顷就出事了。

出事的起因是他写的一篇讨高句丽檄文。

在这篇檄文中,元万顷洋洋洒洒,把高句丽骂得体无完肤,不过其中一句引起了渊盖男建的注意:你们愚蠢之极,竟然不知道防守鸭绿江天险。

脏话骂多了,把实话骂出来了。

渊盖男建顿时一个激灵,马上派重兵守住了鸭绿江,然后还幽默地给唐军回了一封信:谢谢啊,谨遵您的教诲。

如此一来,李勣的远征大军受到了阻挡,一时无法突破鸭绿江天险,李勣的鼻子再次气歪了。

皇帝李治在得到报告之后,鼻子也气歪了,随即下了一道诏书,将元万顷从辽东前线贬往岭南。

让你瞎写。

攻陷平壤

两个月后,李勣攻克了鸭绿江边的大行城(今辽宁丹东),随后向高句丽的江防部队发起了进攻。

鸭绿江防线是高句丽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过了这道防线,首都平壤就将处于唐军的刀锋之下,双方都意识到这条防线的重要性。

高句丽士兵死守,唐军猛攻,经过几轮冲锋,李勣终于冲破了高句丽的鸭绿江防线,平壤就在不远处。

乾封三年(公元668年)八月,李勣乘胜推进二百余里,兵临平壤城下,此时另一路由契苾何力率领的大军已经提前抵达,两军会师,对平壤形成了合围之势。

这一围就是一个多月,城外的李勣不着急,城内的高句丽国王高藏却很着急。

在高藏看来,反正权柄早就落到了渊盖苏文父子手里,自己这个国王不过是个傀儡,既然这样,不如早点向唐军投降。

随后高藏派出渊盖男产率领九十八名大臣向李勣投降,受到了李勣的热烈欢迎。

然而一根筋的渊盖男建还不准备放弃,他还在坚守,只是连战连败,连败连战,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

渊盖男建有些烦了,索性将兵权交到了和尚信诚手里,他以为出家人无欲无求靠得住,没想到,关键时刻,和尚也靠不住。

信诚见大势已去,也动了凡心,暗中派人向李勣投降,双方约定,五天后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入城。

九月十二日,城门准时开放,唐军一拥而上,攻上平壤城墙,将唐朝军旗插遍了平壤的城头。

渊盖男建的路走到了尽头,他选择了自杀。

不过自杀未遂,随后被救活,然后又被唐军押往长安献俘,高句丽王国自此灭亡。

一颗驿动的心

公元668年十二月初,远征军统帅李勣向李世民的昭陵献俘,祭告李世民高句丽已经平定,您可以安息了。

此时距离李世民贞观十九年的御驾亲征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距离隋炀帝杨广三征辽东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杨坚、杨广、李世民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终于在李治的任上完成了,而完成最后一击的就是李勣。

凭借此战,李勣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在十二月十七日举行的祭天仪式上,皇帝李治第一个献祭,而他紧随李治之后,第二顺位献祭(在儒家传统中,这是殊荣)。

这一年李勣七十四岁,他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同时也接近了人生的终点。

一年后,李世勣患病,李治帮他召回了所有在外地为官的儿子,然后不断地赏赐药物。

对于皇帝李治和太子李弘赏赐的药物他张嘴就服,而对于自己家人请来医生开出的药物,他却丝毫不吃,因为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命。

对于自己的一生,他是这样总结的:“我十二三岁时当无赖贼,见人就杀;十四五岁时当无敌贼,不高兴就杀;十七八岁当上流贼,上战场才杀;二十岁时已不当贼,而当大将,指挥军队,救人性命。”

公元669年十一月的一天,李勣召集起全家人,然后将家事托付给自己的弟弟李弼,总体要求只有一个:小心保存自家门户,如有子孙不肖,结交不法分子,先行打死,再报告给皇上。

李勣说这话时,他的孙子李敬业(徐敬业)正站在他的面前,如果他有看到未来的第三只眼,他一定先吩咐李弼将徐敬业打死,可惜,他没有第三只眼。

十二月三日,李勣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五岁。

在他身后,哀荣极盛,皇帝李治恩准他陪葬昭陵,他的陵墓修筑的如同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表彰他攻破东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的不朽功绩,谥号“贞武”。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李勣曾作出如此评价:“于李密,忠也;于单雄信,义也;于兵士,恤也;于唐朝,始终如一,灭之高丽,功至高也。”

此言不虚!

遗憾的是,尽管李勣一生功高至极,谨慎如是,他还是没有想到,自己的数十年功业就毁于一根小小的肇事火柴!

这根小小的肇事火柴就是他的孙子徐敬业!

在徐敬业反武之后,李勣的所有官职被追夺,棺木尸体被毁坏,同时被剥夺李姓,改回徐姓,此时他应该叫徐勣了。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徐勣才又得到了平反。李显诏书曰:“宜特垂恩礼,令所司速为起坟,所有官爵,并宜追复!”

后来在《旧唐书李靖李勣列传》中有如此评语:“功定华夷,志怀忠义。白首平戎,贤哉英、卫。”

从徐世勣到李世勣,从李世勣到李勣,从李勣到徐勣,从恩宠到毁坟,从毁坟再到平反,生活对于李勣而言就是一张张票根,幸好他早有一颗驿动的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47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