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武后当国——走进新时代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2:37:05 0

“得民心”者得天下

时间走到公元690年,武则天不称帝已经不行了,再不称帝,群众就不答应了。

这一年九月三日,侍御史(从六品,副处级)傅游艺前往皇宫城门投递奏章:“请求废除李唐王朝,建立周王朝,同时将现任皇帝李旦改姓武。”

傅游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站着九百多名热心的关中百姓。

看了傅游艺的奏章,武则天还在谦虚:这个不太合适,不过鉴于傅游艺忠心可鉴,还是提拔一下吧,即日起升任给事中(御前监督官,正五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傅游艺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行动了起来,都加入到了对武则天的劝进行列中,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连不相干的蛮夷酋长也加入了进来,另外还有本该不问世事的和尚和道士,最后一统计,居然有六万多人。

这时又有一个人加入到劝进的行列,他的出现,让武则天更加高兴。

这个人就是现任皇帝李旦,他并没有直接劝进,而是请求母亲允许自己改姓武。

李旦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一旦现任皇帝都改姓武了,那么李唐王朝还存在吗?

答案不言自明。

九月五日,武则天又接到了文武百官的报告:皇宫内外发现了凤凰,而且还不是一只两只,而是数万只。凤凰们的飞行路线是这样的,它们先飞到上阳宫,再飞到左肃政台,聚集在梧桐树上,许久才往东南飞去,后来又聚集在皇宫南城的政府办公地。

这是什么?这是改朝换代的祥瑞啊!武则天如果再不答应,不仅人不答应,连凤凰也不答应。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武则天不能不答应了,再不答应就是工业酒精——假纯了。

两天后,武则天答应了文武百官的请求,同时恩准皇帝李旦改姓为武。

万里长征只剩最后一小碎步!

开天辟地:武则天称帝

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注定是永载史册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称帝,开创属于自己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名字叫做周,年号为天授。

为什么新王朝叫做周呢?这是因为周王朝一直是武则天心目中的典范。在儒家思想里,周王朝才是真正的王朝,因此后世的很多朝代动辄拿周朝说事,那位开创新王朝的王莽更是周王朝的粉丝,他甚至在自己王朝的布局上都跟周王朝如出一辙,十足的克隆。

其实,武则天认可周王朝还有自己的私心,这个私心已经在她心底藏了很多年,这个私心就是洗白自己的出身。

众所周知,隋唐时非常讲究门第出身,这在那个年代非常重要,只要出身名门望族,自然就高人一等,如果你并非出身名门,即便已经做到高官,你的骨子里依然是虚的。

武则天从一出生就在受着门第的困扰,虽然他的父亲武士彟对唐朝有功,甚至官至工部尚书,但是依然没有用——虽然官做的很大,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寒族的出身,也就依然让人瞧不起,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写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地实寒微”指的就是武则天出身不好的事实,这是武则天一生的痛,现在通过称帝,她要把这一生的痛一改了之。

她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周王朝,同时把自己的家族与周王朝扯上了关系,她把自己的武姓在周朝的王室里找到了源头:周王朝第十三任皇帝姬宜臼的幼子姬武。

这下,血统问题搞清楚了,远祖贵为周王朝王室,历史悠久,血统纯良。

解决完祖先的问题,再来解决儿子的问题。

在武则天开创周王朝之后,原来的皇帝李旦改姓武,李旦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武旦,武旦也不再是皇帝,而是“皇嗣”,理论上,他是武则天的法定接班人。武旦的儿子也跟着老爹改姓,原来的皇太子李成器现在改名叫武成器,同时辈分也降了,以前他是皇太子,现在他是皇太孙。

到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勇气,在她登基称帝时,早已不再年轻,已经整整六十六岁了,按照孔子的标准,该是耳顺的年纪了,而她,一个六十六岁的老太太,居然在别人认为“风烛残年”的时候开天辟地地开创了自己的王朝。

由此,我们得把以前的时间概念推倒重来,不要再纠缠于“三十而立”,其实强调“三十而立”的人没有真正读懂《论语》。孔子说“三十而立”的语境是在总结自己的一生,也就是说“三十而立”只是孔子的个体经验,并不适合所有人。

从武则天身上可以看出,人这一辈子,要想做点大事,到什么时候都不晚。

四天之后,武则天梦寐以求的七座祭庙终于成为了现实,再也不用五世祠堂代替了,从现在起,她可以堂堂正正地拥有七座祭庙。

与一般皇帝的七座祭庙不同,武则天的七座祭庙时空跨度非常大。一般皇帝的七座祭庙都是从自己往上数七代,这就是七座祭庙,而武则天不是,她从自己往上数五代,然后一下子推进到周朝,她追认的第一座祭庙的主人是姬昌(周王朝第一任皇帝姬发的父亲),第二座祭庙的主人是周王朝第十三任皇帝姬宜臼的幼子姬武,这样便凑起了七座祭庙。

这样的七座祭庙是否合理?天知道,反正武则天认为合理就是合理。

不服不行!

鸡犬升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说的是豆腐发明家淮南王刘安,看了这个成语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刘安的结局真的是得道升天呢。其实不是,刘安因疑似谋反被勒令自杀,下场非常惨,并没有成语中说的那么好。中国的成语之中很多“以讹传讹”,有心的人需要擦亮眼睛。

回过头接着说武则天的登基,在武老太太登基之后,确实有很多人跟着风生水起,最典型的就是武承嗣和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姓子弟:武承嗣、武三思、武攸宁这三位因为血缘相对较近,一律晋封亲王;武懿宗、武攸宜这批人则出自武则天伯伯武士让一脉,血缘相对远一些,因此被封为郡王。

相比于西汉时吕后封的吕产、吕禄,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些人则显得理直气壮:当今皇帝姓武,自然是武姓当家,虽然皇帝只是一个老太太,但毕竟是皇帝,武姓皇帝。

与武承嗣一道鸡犬升天的还有另外一批人,他们是在武则天登基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他们原本各自有着各自的姓,现在他们统统姓武了。

这个名单很长:

侍中史务滋

代理中书令宗秦客(为武则天发明了“瞾”等新字)

门下侍郎傅游艺

右仆射岑长倩

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

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

侍御史来子珣

现在你们以前的姓都作废了,以后都姓武了。

这些人中最神奇的要属门下侍郎傅游艺,他的升官速度,火箭都追不上。

刘宝瑞有个经典单口相声《连升三级》,说的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地主子弟歪打正着连升三级,其实跟人家傅游艺相比,地主子弟差远了。

傅游艺一年之内,仅靠着给武则天上劝进书就不断升官,一年之内换了四套官服,从正九品,一直升到了从三品,相当于现在的正股级升任副部级,时间跨度仅仅一年。

唐朝时官员的服装有明确规定:八到九品官服为蓝色,六到七品官服为绿色,四到五品官服为红色,三品以上官府为紫色。多少人熬到头发白了还没有把这四身官服穿齐,而傅游艺一年之内,四身衣服,齐了!

恩宠至此,夫复何求?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飞的越高,摔得越惨。

以上七位改姓的新宠,全摔死了。

纠结的女皇

公元690年,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然而她内心中的纠结也随之而来,这个纠结也是武则天独特的烦恼,翻遍中国的历史书,她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什么纠结呢?

百年之后,皇位传给谁?

在武则天之前,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真正的女皇,西汉的吕后以及北魏的太后都是垂帘听政,不存在传位的烦恼,而现在武则天登基了,她的苦恼来了。

如果男性当皇帝,那就一个选择——传给儿子,没有儿子传给兄弟,没有兄弟传给宗室,总之能够解决,然而武则天这个女性当皇帝之后,麻烦就来了,在她百年之后,她的皇位传给谁?

传给儿子?皇位本来就是从儿子手里抢来的,传给儿子不就意味着自己这些年白折腾了吗?

传给侄子?可是自己的身份是姑姑,自己百年之后,侄子会在宗庙里供奉自己这位姑姑吗?即使侄子供奉,侄子的后人还会继续供奉吗?

传子,还是传侄,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让武则天的内心始终纠结,这一纠结就是十几年。

在武则天纠结的同时,武承嗣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在姑姑武则天登基之后,他的心就已经扑腾扑腾直跳了。

如果姑姑一直是皇后,那么武承嗣也不会有太多想法,顶多作为外戚享尽荣华富贵,然而现在不同了,姑姑是皇帝了,自己这个娘家侄子不正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吗?

不行,还得先把那个李旦扳倒,这个姓李的杵在那里太碍眼。

在武承嗣的授意下,有个叫王庆之的人组织了一个请愿团,请愿团请愿的目的很简单:废除李旦的皇嗣地位,改立武承嗣。

对于王庆之的请愿,武则天还是很有耐心的,她的心中正充满着纠结,现在她想听一听来自民间的呼声。

武则天问道:“现在的皇嗣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废黜?”

王庆之有理有据地回应:“神灵不接受非同类的祭祀,人也不祭祀不是自己家族的祖先,现在是谁的天下,怎么还能让他当皇嗣?”

武则天一听,不无道理,于是便点点头,对王庆之一挥手——好了,你可以走了。

王庆之却如同没听见一样,他趴在地上不起来,一边磕头,一边声泪俱下,始终坚持着自己更换皇嗣的要求。

武则天没有办法,对于这样的人还需要保护他的积极性,因此便好言相劝,并发给他一张皇宫特别通行证,只要有这张通行证,王庆之进出皇宫就可以畅通无阻,随时与武则天沟通。

其实,颁发这张通行证,武则天只是跟他客气一下,没想到王庆之跟武则天真不客气。

随后,他先后数次进入皇宫,话题是一成不变的:更换皇嗣,拥立武承嗣。

武则天烦了,她的耐性本来就很有限。

她叫来了中书侍郎李昭德,轻声吩咐了一下:把这个人拉出去,打一顿!

李昭德原本就对王庆之有气,一个平民百姓不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往皇家的事情掺和什么呢?这不是找打吗?

李昭德气狠狠地将王庆之拉到了宫门外,那里有朝中的文武百官,还有李昭德的手下,李昭德指着王庆之对文武百官说道:“就是这个王八蛋,想罢黜我们的皇嗣,拥立武承嗣当皇嗣。”

这句话就是动手的号令,李昭德的手下开始动手,部分官员也参与了进来,渐渐地,王庆之的眼睛流血了,鼻子流血了,耳朵流血了,这时乱棍又上来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这个世界清净了,王庆之再也使用不了他的特别通行证了,他的请愿团也随之土崩瓦解。

处理完王庆之后,李昭德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奏疏:

“陛下的江山来自先帝,百年之后自然该传给先帝的儿子,如果传给侄子,臣没听说皇家祭庙里有祭祀姑姑的先例。”

武则天看罢奏疏,她的心更加纠结,她知道这是个死结,很难解开,那就留待时间去解开吧。

而令李昭德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用一颗忠心化解了一场易储风波,但同时也给自己埋下了一生的祸。

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在武则天纠结于“传子传侄”时,她手下的新宠也在接二连三地摔倒,一个接着一个,从未停息。

首先摔倒的是代理中书令宗秦客,他摔得太快了。

时间跨度仅仅三个月。

公元69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武则天以贪赃枉法之名将宗秦客剥夺官职,贬做遵化(广西灵山县)县尉,品级从九品(副股级),而被贬之前,宗秦客为从三品(副部级)。

在被贬之后,宗秦客的人生便定格在遵化,不久就在那里病死。

一个月之后,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因罪被诛杀,至于什么罪,史无明载,想想也是,丘神勣注定是难逃一死,因为他知道的太多了。(曾经奉命逼死李贤)

丘神勣被诛杀后,紧接着轮到了侍中史务滋。

原本史务滋跟来俊臣一起审理一起疑似谋反案件,案件正在审理过程中,来俊臣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奏疏:史务滋有意包庇。

武则天一看奏疏,马上批示,那就连史务滋一块审了吧。

见识过来俊臣手法的史务滋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的末日,毫不迟疑,自己了断,他也就成为第三位摔死的新宠。

半年后,第四个倒霉蛋出现了,这回是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他摔的更惨。

张虔勖同样被诬告谋反,他不甘心,便托人向侍御史徐有功申诉。徐有功这个人公正严明,他的爷爷也是一位名人——隋朝的名士徐文远,徐文远有两位门生,一位是瓦岗寨的李密,一位就是卷毛将军王世充。

当张虔勖申诉的信件交到徐有功手上时,徐有功准备仔细查证一番,争取还张虔勖一个公道,然而没有想到,负责审案的来俊臣并没有给他查证的时间。

就在张虔勖申诉的当晚,来俊臣命人将张虔勖乱刀砍死了,然后抬起张虔勖已经没有知觉的手,重重地在事先已经准备好的“诉状”上按上了手印。

第四个倒霉蛋就这么摔死了。

又过了一个月,第五个倒霉蛋诞生了。

第五个倒霉的是原本红得发紫的门下侍郎傅游艺,他死于自己的一场梦。

红得发紫的傅游艺有一天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登上了湛露殿,这象征了什么呢?是否意味着自己有天命呢?

他只把这个梦说给了最亲近的朋友听,然后嘱咐说:千万保密,跟谁也别说。

朋友郑重地点了点头,傅游艺这才放心了。

这位朋友确实谁也没告诉,他只告诉了武则天。

随后,傅游艺倒霉了,四身官服全部作废,该换身囚服了。

在狱中,已经看不到曙光的傅游艺自杀,告别了这个曾经给过他无限幻想的人世,也告别了曾经让他无限风光的四身官服。

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

傅游艺摔倒之后,第六个倒霉蛋接踵而止,他就是右仆射岑长倩。

岑长倩其实出身名门,他的伯父是贞观年间的名臣岑文本,太宗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

自小受伯父的影响,岑长倩也是勤奋好学,靠自己的努力在仕途上不断拼争,后来在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表现不错,因此被拔到了尚书右仆射的高位,这个高位已经超越了他的伯父岑文本。

然而好景不长,在领会皇帝意图上,岑长倩栽了大跟头。

他陷入了皇帝“传子还是传侄”的纠结之中。

在岑长倩看来,皇帝百年之后当然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根本没有传给侄子的道理,为此他还专门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奏疏,要求严厉斥责组织请愿团的王庆之,并且应该把请愿团解散。

这一次岑长倩看走眼了,他以为王庆之只是孤零零一个人,没想到人家的背后还站着武承嗣。

就此,武承嗣将岑长倩惦记上了,除掉他只是时间的问题。

公元691年五月,岑长倩奉命出征吐蕃,刚出发没多久,中途又被召了回来,一回来就被打入大狱,理由是贻误战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武承嗣的罗织之下,岑长倩一案牵连数十人,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曾经反对过他当皇嗣,现在到了清算的时候。

公元691年十月十二日,岑长倩等数十人被公开处斩,当初的新宠名单上只剩下来子珣一个人。

由于来子珣属于酷吏的团队,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因此他摔倒的速度要缓慢一些——一年后他才被发配爱州(今天的越南),从此一去不返。

前后不到两年,所谓的新宠一一烟消云散,没有办法,谁让他们遇上了武则天这样的九段高手,在武则天的眼里,他们只是一颗颗棋子,并没有黑白之分。

好人与好官

新宠灰飞烟灭,难道武则天手下就再也没有受宠的人?

其实有一个,这个人就是名垂青史的狄仁杰。

狄仁杰用他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好人跟好官,其实可以合二为一。

之前我们曾经说过,好人不一定是一个好官,好官不一定是个好人,但是狄仁杰的人生经历表明,做好人与当好官其实并不矛盾,关键看你想不想,愿不愿意,因为当好官的同时做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狄仁杰第一次给李治和武则天留下印象是因为一次据理力争。

公元676年九月七日,李治接到了一封奏报:太宗李世民昭陵上的柏树被砍了。

李治顿时头发竖了起来,这是谁干的?

李治接着往下看,大理寺卿奏报说是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左监门军中郎将范怀义。

在奏报的结尾,大理寺卿建议,按照法律,将二人开除官职。

此时李治已经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自己还在位,先帝陵上的树就让人砍了,这不是把自己往不孝的深渊推吗?

李治随即下令,将这两个人诛杀。

这时大理丞(最高法院主任秘书)狄仁杰一挺身站了出来,按道理,他没有必要出来说话,因为他的领导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在,天塌下来,有领导顶着。

狄仁杰说道:“法律条文明明都在,陛下却不遵守,法律失去了公信力,百姓就会手足无措,而且这种事情西汉已经有先例,罪不至于诛杀。”

听了狄仁杰的话,李治冷静了下来,想想狄仁杰的话不无道理,虽然砍先帝陵上柏树着实可恨,但按照法律只能开除,不能诛杀。

随后李治同意了狄仁杰的说法,权善才和范怀义总算保住了命,被开除官职,流放岭南。

几天后,给皇帝李治留下深刻印象的狄仁杰被任命为侍御史,李治看中了他的人品。

其实,李治并不是第一个欣赏狄仁杰人品的人,早在狄仁杰只是并州一个小小法曹时,他的人品就让同事折服。

有一次,他的同事郑崇质被派到一个边远的地区出差,郑崇质一下犯了难,因为他的母亲已经年老多病,急需他的照顾。

就在郑崇质为难的时候,狄仁杰主动找到了安排郑崇质出差的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替郑崇质出差。

狄仁杰说道:“他的娘亲已经病得不轻,怎么还能让他出差在万里之外担心不已呢?还是我替他去吧!”

别人躲闪都犹恐不及,他却主动请命,这一下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蔺仁基答应了狄仁杰的请求,从此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相比于这个年轻人,以前自己的心胸太狭窄了。

随后蔺仁基找到跟自己素来不睦的并州司马李孝廉,两个人谈起了狄仁杰,然后相视一笑:“相比这个年轻人,难道我们不惭愧吗?”

心宽了,天地就宽了。

后来,狄仁杰在仕途上兢兢业业,在做好官的同时也做好人。

李唐皇族之一的李贞在豫州起兵失败后,牵连出六七百人,然后这六七百人又牵连到各自的家属,达到了五千多人。按照一般人的逻辑,一杀了之,简单省事。负责行刑的官员已经开始催促行刑,而身为豫州刺史的狄仁杰却请求暂缓,随后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奏疏。

奏疏中,狄仁杰反复说明,这五千人并无谋反之心,只是被人牵连,恳请武则天仁慈网开一面。

经狄仁杰的恳请,武则天抬手放过了这五千人,由之前的斩立决变更为流放,五千人由此获得新生,这一切都因为有狄仁杰这个好人好官。

在武则天的手下,狄仁杰虽然起起伏伏,但是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始终不减。

公元691年九月二十六日,狄仁杰升任地官侍郎(财政部副部长),同时参预政事,成为宰相团的成员之一。

任命之后,君臣有一番对话很经典。

武则天:“你在豫州做出很多成绩,但是还是有人打你小报告,你想不想知道是谁?”

狄仁杰:“陛下如果认为我有过失,我愿意改正;陛下如果认为我没有过失,那是我的幸运,因此我并不想知道谁打我的小报告!”

此番对话,让武则天深深折服,若非心底无私之人,何来胸襟如此坦荡?

然而令狄仁杰没有想到的是,即便他坦荡如此,还是有人想对他背后出招。

身在仕途,防不胜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47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