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王莽篡汉——变局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1:32:36 0

一、最后的疯狂

生活是幽默的,政治也是幽默的,但都是黑幽默。刘欣以为,王嘉终究会认罪,最后罪是认了,却是另外一码事。王嘉生前,没搞掉董贤,的确失职;但是他说没将孔光推荐上来,也是该死,这就有点搞人了。

或许王嘉并不知道,如果没有孔光背后那一刀,他不会死得那么快。话说回来,王嘉说得也没错,孔光的确是当代贤才。无论是搞学术,还是背后搞人,都是有一手的,这样的人不提拔上来,的确就太屈了。

刘欣将计就计,替王嘉完成了一个遗愿,把一代贤才孔光提拔上来。于是,他将王嘉搭档御史大夫贾延打发走人,然后提孔光为御史大夫。

七月九日,刘欣封孔光当丞相,同时恢复孔光博山侯爵位。浮生若梦,孔光在梦里失去了所有,梦一醒来,失去的又全都回来了。但是,在这场梦幻般的游戏里,他得到了历练,生存意识就像磐石一般,在他的内心深处越来越稳固。

要生存,就得听话。这个道理,刘欣相信孔光会懂。孔光更应该知道,刘欣这种政治高手,从来就没做过亏本生意。他给你一升米,你至少得付出一升的力气,替他办事。

的确没错,刘欣重新召回孔光,就是让他配合皇帝,做好事情。刘欣想要孔光配合什么?当然还是董贤的事。

在汉朝佞幸排行榜里,如果将刘欣的老相好董贤跟当年刘骜的玩友淳于长比较政治才华的话,老实说,董贤跟淳于长还真不是一个档次的。再往上和大巫石显比,董贤连小巫都算不上。

可见,有时候漂亮是可以当饭吃的,但不能当枪使。如果能当枪使了,多数都会沦为炮灰。

刘欣绝顶聪明,他知道董贤不是玩政治的料,但是爱情已经冲昏了他的头脑。他只有一个想法,在他生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董贤打造成汉朝历史上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在此之前,王嘉已经严重阻碍他打造董贤的进程了,他必须将失去的时间追回来,要不然,董贤能等,可是他自己的身体都等不及了。

董贤要畅通无阻地冲上权力顶峰,刘欣就必须替他扫清所有障碍。刘欣发现,除掉王嘉,只是搬掉一块碍路的大石,还有一些小石块,必须由他亲手来丢掉。

曾记否,之前刘欣封了两个大司马,一个是傅家外戚傅晏,另外一个是丁氏外戚丁明。傅晏已经被打发走人了,丁明还占着大司马位。这个位置,刘欣想腾出来,将来留给董贤的。于是乎,他就想着法子,准备把大司马丁明拿掉。

刘欣要找一个人的碴儿,那是没什么技术难题的。很快,他听说丁明很不满他处理王嘉一案。既然不满,他就请你走人。九月十九日,刘欣下诏,将丁明免职,把他赶出长安,回自己封国去。

大司马职位,终于空出来了。万事俱备,只欠一道诏书。

十二月六日,刘欣下诏,任命董贤为大司马,兼司隶(首都卫戍司令)。

这年,董贤才二十二岁。很快,以董贤为代表的汉朝第三支力量,迅速崛起。托刘欣的福,董贤的力量已经超越王氏外戚,甚至傅丁外戚,成了汉朝最强势的一支力量。

在我们这个年代,二十二岁很多人都还没大学毕业。然而,董贤却一步登天,成了汉朝历史上跻身三公之一的最年轻的人。神话,只要用心创造,一切皆有可能。我想,这应该是刘欣最得意的,想向世人宣传的一句话。

但是,刘欣却忘了一句古老的遗训:忽得暴名,必为不祥。他貌似替董贤铺了一条通往天堂之路,事实证明,那是一条华丽的,直通地狱之门的大道。

果然,一年后,即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六日,刘欣油尽灯枯,崩于未央宫。这时,董贤的厄运,突从天降。

王太后第一个得到刘欣驾崩的消息,当即赶到未央宫。王太后是个老江湖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收取皇帝的印信,然后在东厢召唤董贤。

王太后问董贤:“皇帝崩了,大司马您准备怎么给他治丧?”董贤像被雷劈了般,看着王太后吓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董贤总算看清楚了,他就像一个不习水性的人,刘欣却驾着船,把他拖到汪洋大海之中,现在船毁了,他就只有干瞪眼睛,任凭被海水淹没。

他面临的是一片权力的汪洋,险恶的海水,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王太后一看董贤这架势,心里不禁冷笑。董贤就像一只火鸡,中看不中用,仿佛随时都能给他褪毛,然后放到火上烧烤。

这时,董贤仿佛觉察到什么。他扑地跪倒在地,脱去官帽,流着眼泪,一个劲儿地磕头。

王太后不由得叹息一声。她不过试探性地询问一下,董贤就吓成一摊泥水了。

这时,王太后又试探地说道:“新都侯王莽,曾经当过大司马,先帝刘骜的丧事,都是他办理的。他十分熟悉这方面的业务,要不我喊他来指导你工作?”

董贤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磕头谢太后。董贤太嫩了,他已经中套了。

此时,王莽就在长安城。他不是偷跑回来的,是之前刘欣把他召回来的。他就像一条千年老蛇,静静地待在自己的洞穴门口,伸着长长的舌信,窥视着外部世界的一举一动。终于,他等来了这一天。

王太后立即把王莽召来,然后下诏公告天下:所有用来征调武装部队的印信、符节,文武百官所有的报告,中黄门、期门等,统统归王莽掌管。

这下子,董贤再傻也看出来了,王莽不是王太后请来指导他治丧的,而是牵来了一只猛虎,准备把他生吞活剥的。

果然,王莽一上来,第一件事就是派宫廷秘书,弹劾董贤。弹劾辞很滑稽:“皇上生病卧床时,董贤没有亲自侍奉,未给皇帝喂过一口药。”

刘欣是爱董贤的,爱得发疯,胜过了热爱自己的生命。照这样推理,刘欣不让董贤做那些喂药的低下工作,似乎也可以理解。不过,喂或不喂,似乎都不怎么重要,却被王莽小题大做。

看来,董贤想不死,鬼神都不信了。

宫廷秘书弹劾董贤后,王莽就禁止董贤入皇宫司马门。董贤一看,六神无主,不让进司马门,那他这个大司马去哪儿?突然间,他好像明白了,有一个地方,他还是可以去的。

于是,董贤又脱下官帽,赤着双脚,直奔未央官。然后,他就在未央宫外,跪下磕头。原来,董贤自己那昙花一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再复返了。他必须以此方式谢罪,看是否可以苟活于世。

羊在狼圈,又加猛虎守门,能逃得掉吗?

六月二十七日,王莽派谒者拿着王太后的诏书,到宫外向董贤宣布:“董贤年少无知,没有资格担任大司马。”念完,谒者就将董贤的印信、绶带,全部收回。然后免职,打发回家。

董贤在劫难逃。

当晚,董贤夫妻一齐自杀,董家乱成一团。曾经牛气冲天的董贤势力,现在就像装在大笼子里的鸡,都不知道下一个被拉出去杀的会是谁。不过,乱了一夜,董家还是不敢声张,连夜将董贤拉出去埋了。

第二天,王莽的人就来了。很快,来人回去告诉王莽,说董贤自杀了。王莽哦了一声,吩咐道:“不管董贤是真死还是诈死,都必须开棺验尸。”

王莽的人立即去挖墓,把董贤的棺材抬回监狱,开棺验尸。最后,验尸官确认,躺在棺材里的人,就是汉朝媚功第一的伪娘董贤。

王莽终于暂时松了一口气。

二、东山再起

我们知道,王莽之前被赶出长安城,主要是跟傅老太婆过不去,然后傅太婆示意丞相朱博弹劾他。按傅老太婆的意思,是要将王莽废为庶人的。只要为庶人,差不多就是半个废人了,但是刘欣压住了,保留他的爵侯待遇,回了新都封国。

王莽在封国,一待就是三年。待在封国的时候,他就是一条修炼成精的蟒蛇,不放弃,不抛弃,不悲观,更不会自甘堕落。所以那三年,他一直都在养精蓄锐,他坚信,将来有一天,他会再回到长安城的。

王莽有个特长,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圈子里最优秀的道德模范。这种道德称号,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靠严格的自律精神玩出来的。有一次,王莽的儿子王获杀了家奴,王莽毫不含糊,当即抓住王获,命令他自杀。

王莽责子自杀一事传出后,马上就有很多人站出来替他说话了。奏疏像雪花一般,纷纷飞入长安,落到刘欣案头。刘欣招架不住,太多人为王莽歌功颂德了。于是乎,诡异日食事件发生后,他将孔光召回来,干脆也将王莽召回来了。

长安就像一座茂密的权力森林,这里恰好是权力动物的天然乐园。王莽回到长安,就像猛虎回到了大山,蟒蛇盘上了大树,长安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灵敏嗅觉之中。

搞死了董贤,王莽下一步就是,夺回本来就属于他的大司马。王太后先下了一道诏书,建议众卿提交大司马人选。诏书才下,满朝上下,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王莽。

王莽当过大司马,以大无畏精神,和傅老太婆交过手,还有他天生具有的优秀的自律作风,令汉朝人无不对他作崇拜状。况且,大司马职位,自设置以来,就是外戚专有。王莽身为王太后外戚,如果他不当大司马,谁敢出来说他能当?

于是,从丞相孔光,一直到基层干部,几乎全部同意推荐王莽为大司马。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还是出现了一点儿小小的意外,有两个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那两个人,一个是前将军何武,一个是左将军公孙禄。王嘉死前,就曾说没法将一代贤才孔光和何武推荐上去,死不瞑目。事实上,在刘欣看来,王嘉说孔光是一代贤才,那是很靠谱的。如果说何武是一代贤明,那他就不敢苟同了。

何武很早就当上御史大夫,但是刘欣当上皇帝后,就把他赶走了。不过,冲着王嘉临死前那句话,他决定将何武也召回来。于是,刘欣就拜孔光当了丞相,让何武又当上了御史大夫。但是没过多久,刘欣又将何武免职了,重新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前将军。

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俩人是官场兄弟。他们俩在呼声压倒一片的形势下,反对王莽任大司马,似乎就是拿鸡蛋砸石头。

说他们是鸡蛋白砸,基本没错,然而有一点是必须说明的,何武并非无理取闹、自讨苦吃的。

何武和公孙禄是这样看的,纵观汉朝政治,皇权一旦弱势的时候,外戚就会掌权。当年,刘盈年少无知,被老母吕雉持劫,扶持了汉朝历史上第一支强悍的外戚力量。在汉朝外戚力量的发展史上,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吕氏之后多年,又出现了以霍光为代表的霍氏外戚,恐怕下一个把持汉朝政权的将是以王莽为代表的王氏力量。

皇权弱势,与皇帝年龄有关。幼主之下,必有悍母,有其悍母,其外戚必起。何况,目前刘欣初崩,新皇帝还没选定,一旦王莽上位,只会先入为主,填补权力真空。那接下来,皇帝即使登基,也会沦落为傀儡。

所以,国难当前,为了社稷利益,何武和公孙禄决定,就算当一回鸡蛋,也要砸出汉朝大臣的节气。俩人想好,就向上提交推荐名单。

他们推荐人选很搞笑,但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何武推荐了公孙禄当大司马,公孙禄则推荐了何武来当大司马。

王太后一看,哭笑不得。但是,老太婆也没说啥。六月二十八日,王太后下诏,正式任命王莽为大司马。

王者归来,舍我其谁。王莽是王者吗?很快,王太后就发现,这个传说中的王莽,已非过去式王莽,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野心勃勃、出刀必要见血的权术家。

王莽站稳脚跟,就开始清算了。他第一个目标,就瞄准了赵飞燕。在他看来,赵飞燕有三宗罪,沾满了鲜血,必须以血偿还。

赵飞燕曾经以青春无敌的肉体,与妹妹赵合德一道,劫持了皇帝刘骜。这是罪一。赵飞燕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死活,制造了后宫一系列的杀婴案件,以至让刘骜断子绝孙。这是罪二。赵飞燕被傅老太婆收买,支持尊号行动,置国家纲纪于不顾。这是罪三。

于是,王莽用王太后名义下诏,把赵飞燕赶出皇宫,迁到北宫居住。一个月后,再贬赵飞燕为平民,送去替刘骜守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被后人喻为害人的大妖精,终于扛不住,自杀了结。

王莽第二个目标,就是打击傅丁两姓外戚。傅老太婆生前,拼死拼活赚来的,全部被索回。王莽撤掉傅老太婆太皇太后称号,改为原来的定陶恭王母;同时撤销刘欣老妈丁姬的帝太后,改为丁姬。接着,王莽又将傅丁两姓外戚,一律免职流放。但是,有一个人却得到了赦免。

这个人,就是傅喜。

王太后认为,傅喜很厚道,在傅老太婆得势如日中天之时,傅喜仍然以正义之身,反对傅老太婆乱来,捍卫儒家道德准则。于是,王太后特别下诏,将傅喜从封国召回,位居“特进”。

特进,就是候补大司马的意思。如果有一天王莽下了,下一任大司马就是傅喜了。应该说,王太后也很厚道。但是,傅喜却不领情,拒绝了王太后的厚意。

傅喜不为别的,只是政治这锅水太脏了,他不想再玩了。何况,陪他一起玩的人,是王莽。他能玩得过王莽吗?鬼都不信。所以,王太后表面是为傅喜好,其实就是害他。刘欣害董贤,不就是好心才害得那么惨的吗?

于是,王太后只好改口,再将傅喜送回封国。傅喜就在封国,有如在世外桃源,终老天年。

王莽第三个要收拾的,是董势力。自汉朝开国以来,从来没有一股势力,像董家起得那么迅速,败得也那么迅猛。王莽要收拾董家,为的不是权,而是钱。

董贤实在是太有钱了。当年,汉文帝刘恒扶持男宠邓通,成了汉朝第一首富。但是,如果邓通在地下闻听刘欣赏赐董贤多少钱,他都马上撞壁自叹不如。

像对待傅丁两姓势力一样,王莽将董家当官的全都免职、流放。然而,仅仅就是没收的董贤财产,竟然值四十三亿之多。富可敌国,那不是传说,更不是吹出来的。如果董贤还活着,把这些钱拿到西域一抖,估计三十六国都会流着口水向他俯首称臣。

大事办完了,接着就是打击反对派及潜在对手了。王莽接下来要打击的人,是何武和公孙禄。在王莽看来,何武本来是前途无量的,却吃饱了撑着,跟公孙禄互相推荐对方当大司马。此做法,也算是汉朝首创怪招。

王莽将俩人全部免职,赶出长安城。何武因为是侯爵,还有块地在外省,于是乎就回自己的封国,了此余生了。

其实,在王莽看来,庸才永远都只是庸才。像何武这等角色,过去对傅太后及刘欣不构成威胁,现在对他仍然构不成伤害。但另外一个人就不一样了,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必须及时清理出长安城。

这个人,就是红阳侯王立。天下人都知道,王立是个爱钱如命的贪污犯。为了钱,他敢铤而走险,贪污国家财产;为了钱,他能一夜之间,就把死对头淳于长撒在他伤口上的盐,忘得一干二净。天知道,为了钱,他接下来还会干出什么好事?

王立本来早就被赶出长安城了。但是后来,刘欣为了照顾王太后的面子,又将他召回长安。尽管刘欣还没来得及给王立安排新工作就崩了。但是,这个无官无职的人,却是最让王莽害怕的。

原因很简单,王立是王莽的叔叔、王太后的弟弟。在中国这种论资排辈的传统社会里,管你当什么官,辈分大,就是天大的资本,对你指手画脚,料你也不敢怎的。

王莽怕的就是王立闲着,有事没事,对他指手画脚。如果王太后不在了,倒也没啥。但是现在王太后还活得好好的,道德君子王莽跟贪污犯叔叔王立,那是互相看不顺眼的。如果王立硬要跟王莽唱反调,常到王太后耳边吹风,那他就头大了。

还有当年,如果不是因为贪污出事,王立早就是大司马了,怎么轮也轮不到王莽。现在,别看王立无官无职,如果他要开抢王莽大司马一职,那事情就更麻烦了。

所以,为了将来的事业,必须把王立再赶出长安城。以什么名义赶人呢?王莽已经想好了,以道德和正义的名义。

王莽当然没有傻到自己出面弹劾叔叔,真那样做的话,就是伪君子了。他想到了一个可以替他办事的人,那个人,非孔光莫属。

经过这些年的官场磨炼,孔光已经修炼成精了。甭管是什么领导,凡是他的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他都听话地认真执行。冲着这点,王莽就认为他做事靠谱。于是,王莽把孔光召来,说这样这样……

孔光心领神会,马上就给王太后上奏,弹劾红阳侯王立。弹劾辞还是老调重弹,说:“王立明知道淳于长是个诈骗犯,淳于长稍微贿赂他,就反过来替人家说话,欺负皇帝。这种人,道德形象已经破坏殆尽,没有资格再留下来当辅佐。所以,我们强烈建议王太后将他遣送回封国。”

王太后一看,二话不说,拒绝了。

王太后拒绝是有道理的。王立收淳于长那点钱,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淳于长都化成土了,汉朝皇帝都换两个了,丞相府就像风水轮流转,也不知换多少丞相了,现在孔光还提这事,摆明就是有人不安好心。

谁不安好心,王太后心里明了,但不明说。如果没猜错的话,他应该就要跳出来了。

果然,王莽就跳出来了。丞相搞不定了,他就只好亲自出面了。

王莽这样对王太后说道:“现在的汉朝,雄气不再,风光不复,正是多事之秋。而且汉朝连续崩了两位皇帝,都是没有子嗣的。国家现在掌在您太后的手里,如果因私人感情,打击大臣的积极性,万一发生动乱,大臣消极怠工,您老招架得住吗?”

王莽接着又说:“其实,太后也不必替叔叔王立紧张。我们不过是先让他回封国,将来时机成熟,肯定还会请他回来。”

王太后听出来了,王莽这叫连恐带拉。汉朝内外,几乎掌握在王莽一人手里。王太后又老了,不要说王莽要折腾,只要王莽叫人去外面捣个乱,他称病躺在家里打哈哈,你又能奈何?

王太后心里不由得划过一阵寒意。不是她太老,而是王莽太强。如果她要终老天年,只有屈从于王莽。王太后只好点头,允许将王立赶出长安,再度回自己的封国度长假。

到此,长安城的政治环境,终于被王莽清理得差不多了。先休息一下,接下来就准备玩大的了。

三、登峰造极

忙活半天,王莽和王太后终于想到要立皇帝了。刘骜无子,刘欣过继,现在刘欣崩了,还得再找一个来过继。可是,找谁好呢?

刘骜有两个好兄弟,一个是刘康,一个是刘兴。刘骜生前,特别偏爱刘康。可刘康早死,身为刘康之子的刘欣,被傅太后调教近二十年,相当聪明机灵,后来在竞争接刘骜皇帝位时,将刘兴打败了。

刘兴是个马大哈,没什么心计,当年来长安参加皇帝面试,和刘骜一起吃饭时,吃相特别难看,刘骜就断定他不能干大事。不久,这位老兄就被刘骜打发回封国,不知啥原因,年纪轻轻就死了。他只留下一个儿子,今年九岁。

真是风水轮流转,帝王轮流做,王太后和王莽不约而同想到的人,就是刘兴的儿子刘箕子。

刘箕子,一看这名字就很不吉祥。仔细观察一下,自汉朝立国以来,能够当皇帝的,都是单名。刘病已是个例外,后来想想特别扭,只好改名为刘询。当然,刘箕子这名字,读起来也不顺口,后来尽管改了名字,却仍然逃不出被毒杀的劫难。

公元前1年,九月一日。王太后和王莽挑了这么一个日子,立中山王刘箕子为皇帝,然后下诏,由太皇太后王政君老太婆临朝听政,政府具体事务,由王莽负责。

政府工作,本来是由丞相负责的,王太后将它交给了王莽,那丞相干啥呢?丞相当然有事干,但不是自己说了算,想做事还得等王莽下任务。

此时的丞相,还是由孔光担任。准确地说,我们不应该称孔光为丞相了,应改口叫他大司徒。在汉朝第十四位皇帝刘箕子登基之前,汉朝政府将三个核心机构换了新名字。

也就是,丞相改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大司马保留。大司徒管政府事务,御史大夫管监察,大司马管军事。三大机构,三权分立,互不隶属。表面如此,其实上还是谁强谁说了算,所以,这三大机构的真正首脑,还是王莽。

政府机构改名后,大司徒是孔光,大司空是彭宣。彭宣看不惯王莽专权霸道,交了请辞书,说不玩了。然后就退隐江湖,过他的逍遥日子去了。孔光看彭宣走人,想想自己赖在这位上,也不是好事。于是乎,他也交了请辞书,说不想干了,批准我辞职吧。

刚刚走了一个,又一个想走人,什么意思嘛。王莽一看孔光的辞职书,心里大不高兴,坚决不同意孔光辞职。不过,王莽又想了想,孔光不想干了,也不能把他扣死在大司徒位置上。于是就想,可以让孔光退居二线,干点别的工作。

什么工作,王莽都想好了,迁孔光为太傅,专门负责皇帝刘箕子的辅导教育工作。孔光一看,不好推辞了,只好将就留下。

其实王莽并不知道,此时孔光老师心里苦得很。他知道,虽汉朝之大,没人能玩得过王莽。他留下,还要继续被王莽玩。这种欲自由而不得之心,犹如鸟欲飞出铁笼而不得一样的痛苦。

那怎么办?在这个乱七八糟的乱臣贼子的时代里,做不得刚直之士,就做一个装聋作哑的人吧。不想演戏,又不能离席而去,那看看别人演戏也不错。孔光只能这样无聊地安慰自己了。

事实上,王莽逼孔光留下,就是让他看自己演戏,必要时还可以请他出来,当个评委打个好分。公元1年,正是西方基督耶稣降临的日子。然而在遥远的东方汉朝,王莽纠结一帮人,正准备粉墨登场唱大戏。

这年春天,正月。王莽叫人秘密去遥远的益州郡(云南省晋宁县东晋城镇),搞回了一只白野鸡和两只黑野鸡。然后向王太后报告,说这些是遥远的越裳部落进贡的吉祥物。王太后就下诏,说,既然是好东西,那就用白野鸡祭祀太庙吧。

白野鸡好,不如王莽广告做得好。接着,政府众多官员,纷纷上奏,歌颂王莽。说王莽得到的白野鸡,犹如以前周公得到的白野鸡一样,都是吉祥物,俩人都是国家功勋。

这下子,我们终于知道了吧。为什么王莽派人搞来的不是别的鸡,偏偏是与周公相同的白野鸡。原来他是查了典故的,他此举摆明就是想与周公比肩。周公是啥人物,辅佐周成王的国家不二重臣。没有周公,就没有周成王的周朝;同样,如果没有王莽,就没有汉朝的未来。

这时,王莽的摇尾分子接着说道:“王莽功高盖世,不应该只封侯爵,应该封公爵。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大司马的身份。”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基本是,公侯伯子男五个档次。后来又有所变化,不过汉朝封爵制度只有两级,一个封王,二是封侯。遵照古仪提出封公爵的,王莽还是第一个。

既然有人提出要给王莽加封,那就议吧。王太后把这个事交给宫廷秘书,说要讨论。这时,王莽早就准备好了,马上上书给王太后说:“汉朝之所以有今天,不是我王莽一个人的功劳。像孔光同志等人都功不可没。要封,就封他们吧,我就算了。”

这是什么招,只要是古人都会用。两百年前,刘邦立国前,早就用这招了。王太后知道王莽装,就说,长眼睛的都知道你功勋大,你不受封,那怎么行?

但是,王莽拒绝了。于是,王太后再下诏,说一定要封,王莽再次拒绝。

按常理,这种政治秀,只要推辞三次就够了。然后就可以说,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的话。当年刘邦就是这么干的。可王太后没想到,王莽再三推辞了,还要再四推辞。

王太后只好陪着王莽玩,继续下诏说要封他。这时,王莽突然说:“不行了,我病了,卧床不起,恕我不能陪您玩了。”

王太后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这场戏还要不要演下去。

看上去,王莽似乎是不想接受,可是不封他为公爵,那他不白忙活了吗?事情到这,就卡住了。就在这时,有人给王太后点了一招,一下子就将这盘棋盘活了。

别人是这样告诉王太后的,要想王莽正常上班来,必先封孔光等人。不然,你休想他下床。哦,这时王太后恍然大悟。原来王莽不是不受封,只是程序不合,路子不对,才误了事。

于是,王太后立马提拔太傅孔光为太师,增加采邑一万户。除孔光外,还有三人获封。接着,王太后再下诏,提拔王莽为太傅,负责相关事务。同时,晋封王莽为公爵,称“安汉公”,采邑二万八千户。

在周朝,太傅、太师、太保谓三公,其中以太师最为尊贵。但是,王太后封王莽为太傅,负责相关事务,就变成了太傅最为尊贵了。可见,官职本身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任职的那个人够不够强。

古有周公,今有安汉公,王莽一生的奋斗,为的不就是想把周公比下去吗?事情到此,该得到的,王莽也都得到了。于是,他的病马上好了,开始起床上班去了。

不过,他又给王太后出了一道难题,说他只接受太傅和安汉公称号,至于增加的那两万多采邑,就不要了。如果王太后想封赏他,那就等到全国人民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后,再给他封赏吧。

客观评价,王莽这番话没有水分。他是个玩术玩家,同时也是个儒家理想主义者。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什么东西比荣誉更重要。他生来是为荣誉而战,并非王立和淳于长那些浑蛋,稍有一点儿权势,就想搞钱,简直就是掉到钱坑里去了。

这次,王太后再也不跟王莽争了,只好同意王莽的请求,然后安慰地对王莽说道:“我尊重你的意见。如果全国人民都实现小康后,那到时我再给你涨两倍工资吧。”

王莽再次拒绝给他涨工资。王太后简直太小看人了,王莽如果爱工资,那他就白混了。实话说,王莽迷恋的不是工资,不是土地,不是美女,而是一种能量巨大、能满足内心无比欲望的东西。

那个玩意,就叫权力。

而王莽下一步要玩的,就是夺王太后手中的权力。没办法,权力这东西太有用了,然而偏偏落在王太后手里。君不知,那时王太后已经七十二岁了。王太后生来不爱玩权,现在人老了,想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在王莽看来,权力放在她手里,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权力这东西,一说到抢,就特别伤感情。王莽决定不抢,而是哄着让王太后主动把权力交给他。

要哄王太后,王莽心里还是有底的。他早已看出,王太后深居宫中,突然把她拉出来管国家大事,还真有些不适应,所以逐渐产生了厌倦之情。

王莽开始布局。首先,他让属下那帮高官,一起上奏,对王太后说:“中央提拔地方官,手续比较麻烦,报告打上来,还要派人去考核,然后还要整一大堆的事情。太后您老了,就不必管这些事了。依我们看,以后这种小事,就交给安汉公吧。”

王太后一听,好呀,安汉公能者多劳,就交给他吧。我一个老太婆,走路都困难,哪能整天看这么多报告。王太后于是下诏,说:“从今以后,凡是封爵这类事,才归我管;其他事项,就交给安汉公王莽来处理。”

成了,要的就是这句话。

人一阔,就变脸,这是很古老的人性弱点。在王莽这个位置,皇帝是摆设,王太后是威慑,而他才是实权人物,执行的差不多是半个皇帝的权力。但是,王莽没有扬扬得意,他知道,事情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好局,下面的路,还很长。

所以,王莽还必须时刻充分照顾王太后的心情。为了不让王太后觉得自己被架空了,王莽故意制造了很多假象,让王太后感觉自己的威望远胜从前。

比如外国使者要来长安,王莽就请王太后出来接见、封赏,这是其一。一年春夏秋冬,每季王莽都要组织点活动,带王太后出去巡视,慰问孤儿寡母、贞妇烈女,或者到县基层考察,慰问广大劳动人民。

但是,王莽最终还是失败了,他败就败在两只有思想的眼睛上。他一只眼朝后看,看着周公及周公的周朝;一只眼往前望,看着遥不可及的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宏伟蓝图。他思维超前,又执迷崇古,两只脚走路都互相打架,能不跌倒吗?

王莽跌倒,是现实必然,但不是现在。

四、政治与婚姻

王莽是一条嗅觉空前灵敏的蟒蛇。在他一手遮天的长安城里,他又嗅出了一丝不祥。这就是皇帝刘箕子的外戚。他必须在新外戚势力崛起之前,将他们全部扼杀于摇篮之中。

没办法,王莽在这方面是吃过亏,交过学费的。以前,刘欣刚进长安时,刘骜死活不让傅老太婆等外戚进城,但是王太后却不当一回事,就让傅老太婆住进皇宫。刘骜死后,傅老太婆凶相毕露,连王莽这个少壮派都不是人家的对手。

现在,刘箕子还小,不懂事,构不成威胁。但是,皇帝正在茁壮成长中,而他王莽总有一天会老去。等到那时,再找对策,人家刀子都已经架到你脖子上来了。

于是,王莽上书,向王太后建议说:“以前,刘欣没当皇帝时,凡事必听王家的;可他一进城当了皇帝,马上就翻脸,将傅丁两姓外戚提拔上来,好好的长安城被搞得乱七八糟。基于此,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坚持宗法正统大义,不顾私情,为后世创下可效法的楷模。”

刘箕子的老妈姓卫,人称卫姬。王太后听出来了,王莽是叫她不让卫姬进城,更不让外戚进城。如果松口放进一个,天知道后面还有多少卫家外戚吵着进来。所以,这个口坚决不能松。

王莽此番道理,王太后深有感悟,老人家叹息一声,就点头同意了。

接着,王莽派人带着印信,前往中山国,封刘箕子老妈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封刘箕子的两个舅父为关内侯,封刘箕子的三个妹妹为“君”。弄完仪式后,来人就宣布:老实在中山国待着,一个都不能进长安城。

搞定了刘箕子外戚,王莽回头又要打刘箕子的主意了。刘箕子进城已有两年,今年十一岁。王莽认为,所谓奇货可居,应该好好培养和刘箕子的感情,现在的汉朝是他的,将来的汉朝也必定是他的。

王莽决定把女儿嫁给刘箕子,但他不能明说,必须动点脑筋。于是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王莽独自对着苍茫宇宙,突然拍着脑袋叫道:“有了,就这样办。”

王莽上书,这样对王太后说道:“皇帝即位,也有几年了,但皇后人选还没确定,后宫嫔妃系统也没建立,多少年来,国家动乱,很大的原因,就是皇帝无子。所以,我们必须急皇帝之所急,早选定皇后和后宫嫔妃。”

王太后同意,把奏疏下发有关部门,让他们派人去调查,以确定皇后人选花名册。主管部门效率很高,很快,他们就将花名册交上来了。在花名册上,王莽的女儿名列其中。但是,在这张花名册上,人选几乎都来自王家。

王莽拿到花名册后,久久地端详着。突然,他猛拍脑袋,心里不禁苦笑一声,坏事了。

到目前为止,王莽在他一生的权术运作生涯中,很少出过差错,但是他这次却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在皇后人选的花名册中,他女儿的名字并不起眼,几乎淹没其中。如果他不采取补救措施,女儿有被自家其他兄弟的女儿挤掉的危险。

如果真被挤掉了,那后果就严重了。

王莽决定改变策略。于是他再上一奏,这样告诉王太后说:“我无才无德,女儿更不成才,所以,我决定让女儿弃权,不参加皇后竞选了。”

老江湖,果然就是老江湖。王太后一听,就笑了。王莽身上每个细胞,仿佛都充满着算计,在王莽的毛孔里,除了阴谋,还是阴谋。这是一只多么可怕的动物。

王太后不想点破,老人家轻描淡写地说道:“好吧,就按你所说的办。”于是王太后下诏,告知王莽女儿弃权,皇后人选就不必考虑她了。还有,王家其他女儿也是我亲家,都不必考虑了。

所谓蠢人者,必被别人娱。王太后的诏书,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王莽不过是故意做作的,王太后就看不出?难道到嘴的肥肉,王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被别人叼走吗?

别紧张,其实王太后也是在配合王莽作秀。王太后当然知道王莽要让女儿圈定刘箕子。如果她下诏不批准王莽让女儿弃权,那么王莽女儿曝光率就会增加,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是,那样远远不够。

王莽想要的,就是把女儿直接送上皇后宝座。所以,王太后必须同意王莽弃权。只有同意了,王莽所谓的高尚品德,才会无限被抬高。那样的话,就应了老子的一句话:不争,天下无与之争。

王莽想不争,事实上他是想通过不争的方式造势,替女儿争到皇后的位子。不得不说,实在太高了。

果然,王太后的诏书才公布,长安内外,群情汹涌。无论是政府官员,平民百姓,还是儒家知识分子,每天都有数千人,云集未央宫。

他们想干什么?他们聚会只有一件事,就是替王莽女儿请愿。请愿辞是一致的:“安汉公功德无量,她的女儿都不胜任皇后,那还有谁家的女儿胜任?”

口号都喊成这样了,谁还敢出来争?

妙的还不在于此。这时,王莽派出秘书,到未央宫劝阻,做好安民工作,说千万不要给太后太多压力。

汉朝上下已经疯狂了,王莽越是劝,众人越是鼓劲地喊。于是乎,口水和奏疏,纷纷飞入未央宫。这时,王太后看火候已到,该站出来清场了。

王政君装得很无奈,再次下诏,批准各部推荐王莽女儿。这时,王莽也出来说话了。他说:“可以推荐我女儿,但是应该把范围放大,包括原来花名册上王家所有女儿。”

王莽话既出,参加讨论的各部高官,一致抗议道:“别家女儿就免了,我们只考虑王莽的女儿。”

王莽做无奈状,叹息着说道:“好吧,那就考查我女儿吧。”

王太后派出长乐少府、宗正、尚书令等三大部长级高官,前往王莽家考察其女儿。很快,考察报告就交到了王太后手里。报告很简洁,紧凑说明:“我们尊敬的安汉公女儿,从小就接受优质教育,长相端庄,非常适合承受天命,侍奉皇上。”

这时,可怜的孔光被迫站出来了。他率着一帮混混高官,装模作样地拜神,在神坛前卜了一卦,然后报告给王太后说:“卜卦吉利,可签发聘礼。”

接着,有关部门就给王莽发娶亲聘礼。顺便交代一下聘金,汉朝开国时,吕雉曾制定,皇后聘礼黄金两百斤,马十二匹。夫人聘礼黄金五十斤,马四匹。但是后来,吕雉自己破了这规矩,给儿子刘盈下聘礼时,用黄金两万斤。吕雉为什么敢破规矩,那是因为刘盈娶的皇后,是吕雉外家的近亲。

有关部门决定按吕雉破格的标准,给王莽下两万斤黄金的聘礼,折合两万万钱。但是,王莽却回复说,他不要那么多,也不是只要一点点,要拿就拿六千三百万,他还要从中拨出四千三百万,分给王氏家族中贫困的家属。算下来,王莽也就拿了两千万钱聘礼,很厚道了。

一切就绪,接下来就是办婚礼了。就在这时,王莽家后院突然烧起了一股浓烟,席卷王家上下。

这不是一场自然火灾,而是一场政治意义的灾难。情况是这样的,王莽长子王宇,不知从何时开始,早就对老爹玩弄权术那一套看不惯了。王宇认为,自老爹王莽上台,不知杀了多少人,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终有一天王家不死于他人之手,也会被雷劈得死光光。于是乎,他决定积点功德,做点善事。

王宇想干什么,估计说出去王莽都要撞墙了。这个脑袋不够用的家伙,竟然跟卫家外戚、刘箕子的舅父卫宝勾搭上了。然后,王宇就告诉卫宝:“你想进长安城,就得旗帜鲜明亮开态度。”卫宝说:“没问题,只要能进城,你叫我干啥都可以。”

王宇就告诉卫宝,叫刘箕子老妈卫姬上奏谢恩,痛骂傅丁两姓外戚不是东西,或许这样能收到效果,被王莽召回长安。

卫姬很听话,就按王宇说的去做了。果然没白做,王莽将卫姬的奏疏,交给王太后,然后就以王太后的名义有所表示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王莽滑得很,只给卫姬增加七千户采邑,就没啥表示了。接下来,王宇就教卫姬使出女人那特招,一哭二闹三上吊,说进城不为别的,就想跟儿子团聚。

王莽听说后,还是不为所动,又给她加了采邑,就算是打发了。

卫姬闹了两次,都没有效果,似乎有些亏心了。她又问王宇,还有什么妙招。王宇咬咬牙说道,妙招没了,既然不能曲线入长安,那就来点直接的,直接给王莽上奏。

卫姬只好再上奏,这次王莽很不客气,拒绝了。卫姬连续三次碰壁,心都凉了。

同时心凉的,还有王宇。王宇终于明白,他还很嫩,凭他一己之力,根本就不是老爹的对手。于是乎,他就去找帮手,找呀找,就找到了三个人。

一个是他的老师吴章,一个是他的妻子吕焉,最后一个就是他妻子的哥哥吕宽。四个人聚在一起,研磨商讨半天,最后得出结论,想用奏疏征服老奸巨猾的安汉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想说服他交出权力,只有使出撒手锏了。

王宇等人的绝招是什么?说出来可能就有人骂,太没技术含量了。王宇要让人骂,似乎也不过分,因为他们的绝招不是伏杀,不是结党搞阴谋,更不是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十月围城,他们的撒手锏就是——装神弄鬼。

装神弄鬼之徒,我们称其为神棍。在长安城这座大林子里,三教九流,什么鸟都有。神棍如果有点水平,还是可以混出头的。比如当年的江充,在燕国混不下去,一到长安城,就整出了个臭名远扬的巫蛊惨案。

装神弄鬼的伎俩,是王宇的老师吴章的灵感之作。我认为,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王宇水平之所以次,估计跟老师水平有关。吴章是这样认为的,王莽敬畏鬼神,不妨把一罐鲜血,趁夜里倒到王莽家大门上。然后,他就可以装模作样地去忽悠王莽,说如果想避祸,就得把政权交给卫氏外戚。

想靠一盆血和一张臭嘴,就能唬住王莽?自汉朝立国以来,出过愚蠢的,但是还没见过如此愚蠢的,名副其实的一群菜鸟。

王宇同意老师吴章的方法,他把倒鲜血到自家门上的活儿,交给了妻子的哥哥吕宽。

夜黑风高之时,恰好是装神弄鬼的时候。我不知道,那个夜晚够不够黑,风吹得够不够狠。我知道的是,吕宽泼血到王莽家门上的时候,被人发觉了,当场被拿下。

阴谋很快就败露了,王莽一点儿也不客气,将长子王宇和媳妇一起扔到监狱。王宇见扛不住,自杀了。王莽的儿媳妇正怀孕在身,马上要生。不久,吕焉生下孩子,王莽就在狱中将儿媳妇处死了。

到此,王莽已经弄死了两个亲生儿子了。真正做到了,为了政治权力六亲不认的炉火纯青的境界。王宇事败,卫氏外戚的下场可想而知了。王莽只留刘箕子老妈卫姬一个活口,卫家其他人通通被诛杀。

大火烧到此,也差不多收场了。但是,王莽却认为,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自家长子王宇能被拉下水,说明在长安里外,肯定有一个反王莽集团在秘密跟他较量,而卫氏外戚的力量,不过是冰山一角。

于是,王莽决定顺藤摸瓜,扩大打击面,企图将所有反王莽力量一网打尽。王莽的政治想象力是丰富的,他顺着藤摸了摸,竟然摸到了他叔叔王立的门上。王莽把他弄进监狱,派人日夜监守,王立最后被迫自杀。

汉朝风光,千里失语,万里哑然,望长安内外,唯有王莽。朝廷上下,顿失滔滔;三公九卿,都做蜡像,无人欲与安汉公试比高。

这就是王莽,一个真实残酷的权术家的历史写照。

五、弑君

苍天保估,王莽终于可以嫁女了。公元4年,二月七日。大汉朝三公中的二公,大司徒和大司空亲自率队,带着皇家轿车和仪仗队,前往王莽家,呈上皇后印信,迎女进未央宫。当日,赦天下。

此时,被王莽玩得团团转的王太后,肯定以为自己可以休息一下了。老人家别想得太美,离戏唱完还远着呢。

有一天,太保王舜突然带着一帮官员和八千群众,直扑未央宫。然后,他们就在未央宫外,集体喊口号,要王太后答应他们一个要求。

顺便说一下,聚会带头人王舜,他是王莽的堂弟。王舜能走到今天,多亏了堂兄王莽提携。如果说,汉朝是一个足球场,王莽是罗纳尔多,那么王舜就是场外的啦啦队长。

带着八千多名来路不明的所谓粉丝,在场外乱喊乱蹦,不是啦啦队长还能是什么?啦啦队长王舜,让人把他们的请愿书传到宫里,告诉王太后,务必厚赏大司马王莽。

说好听是厚赏,实际上是勒索。王舜的意思是,王莽嫁女本来是喜事,没想到喜事没办,就先将白事办了,将短了根筋的长子王宇及媳妇砍了。冲着这点,王太后必须补偿。

很快,奏疏就传进了宫里,王太后没有意见,直接将奏疏下发主管部门。主管部门领导忙活了半天,很快就出台了以下一套奖励王莽的方案。首先,给王莽的两个儿子封侯;其次,追加皇后聘礼三千七百万钱。

王莽之前将四千三百万钱,全赏给了王家那些穷亲戚。一转眼,泼出去的钱,又全捞回来了。当然,收钱还是要装一下的。于是王莽上书,对王太后说:“给儿子封侯和追加聘礼的钱,在下心领了,还是不要弄了。”

这时,孔光站出来说话了,他说:“安汉公日理万机,鞠躬尽瘁,多少赏赐,都无法弥补他对国家的贡献。所以,追加这点聘礼钱,对太后来说,小意思啦。”

王太后看着孔光睁着眼睛说瞎话,都快要没脾气了。但她也没多说,下诏同意给王莽追加三千七百万钱的聘礼。

老实说,孔光的脸皮是越来越厚了,混功是越来越精湛了。但谁也没想到,当孔光大师在中央凭着贤名和厚脸皮吃香喝辣时,有一堆人正在后面看着他,流着口水。

那帮人,就是孔光的学生。所谓名师出高徒,何况孔光还是儒家大师,所以培养的高徒不在少数。在孔光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混进了中央,当了博士大夫,无不渴望老师提拔一下。结果是,孔光一个都不推荐。

当您学生这么多年,看您啃骨头,怎么也要给碗汤喝吧。结果啥都没捞到,于是孔光的学生们,有的就在背后骂老师不厚道、没劲、太没意思了。

知学生者,莫老师焉;老师的心,学生就不一定懂了。孔光知道自己挨骂了,但一点儿也不后悔。自他当上汉朝御史大夫,到现在,约有十七年了。这些年来,学生只看到老师啃骨头,却不知道老师啃骨头时,曾经被噎到,差点没命。

政治这块大骨头,不是所有人想啃就能啃的,这是老江湖孔光穷尽一生得出的政治觉悟。他就像他的老祖宗孔子一样,以为政治能拯救天下苍生,结果看到,政治是一锅比洗脚水还脏的水,扑到里面的,即使不被淹死,也要被脏气熏死。

君不知,现在的孔光,天天都听到自己的内心在打架。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到底是彻底抛弃理想,还是彻底屈服现实?这两个怪东西,搞得孔光快撑不住了。

最后,孔光发现,当今之世,他无法再坚定政治理想,屈服幽暗政治,前途更加诡异。既然惹不起,那总躲得起吧。于是乎,孔光决定,这次一定要下定决心辞职。

于是孔光铁下心上书,说自己身体不行了,恕我不能陪着大家玩了。

这次,王莽好像也没话说了。王太后下诏,允许孔光内退。第二年四月一日。孔光逝世,王莽替他办了一个厚重的葬礼,仅送葬的车辆,就有一万多辆。

休矣,孔光。

应该说,孔光生前以识时务的方式,与王莽共进退,是很让人欣赏的。但是,孔光大师提前退场,没看到下面更精彩的演出,王莽就替他可惜了。

汉朝人都知道,王莽野心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却没人敢说。很多人都已经看得出来了,仅用钱财和封侯方式,来填王莽内心那个巨坑,根本是填不平的。他就像一条胃口良好的蟒蛇,不吞到自己最想吞的猎物,都不会罢休。

果然,要求厚赏王莽的呐喊和呼声,还在震耳欲聋地响彻在长安城的上空。

前面说过,王莽的政治理念,是空前超前的。如果他生在当世,参加政治角逐,绝对是制造民意,拉选票的杰出高手。在汉朝,制造民意,影响政治,王莽是第一个这样干的。他之所以要制造民意,是因为他要完成一个史无前例的、不可告人的大阴谋。

王莽才替孔光办完葬礼,接着,汉朝全国各地的官员以及民意代表,又纷纷云集长安,替王莽请愿。最后,请愿的官员,级别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

有人统计,在请愿队伍中,有亲王、侯爵、皇族等代表,队伍人数高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不说别的,数字详细到连个数都没放过,可见官方统计工作真到位啊。

看着未央宫外人山人海,王莽似乎不为所动。他给王太后上书,说道:“我现在很忙,正在制定新的礼仪,不想因此分心。所以,甭管宫外喊的什么话,太后您都别理睬。”

的确,王莽很忙。他是忙着制定一套新礼仪方案,但是这套东西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不得不忙。这套玩意儿,说出来很吓人,可却是每个男人都喜欢的。

这就是著名的九锡礼仪。

凡是汉朝以前的中国古代,臣子具有的至高荣誉,王莽是一样不落下的。所谓九锡,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据《礼记》记载,这九样东西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柜鬯。

王莽在古仪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给自己定的九锡如下:绿韨(遮蔽膝用的彩绸)、衮冕(龙帽)、衣裳(龙袍)、瑒琫(刀柄装饰璧玉的佩刀)、瑒珌(刀鞘上装饰璧玉的佩刀)、句履(鞋尖上翘的御鞋)、鸾路(皇帝专用的御车)、乘马(四匹骏马)、龙旗九旒(有九个尾梢的龙旗)。

除以上物件外,王莽另外附加多样物品,在此就不一一列出。公元5年,五月,王莽正式接受九锡。从此,王莽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赋予九锡特殊意义的人。

要知道接受九锡是什么意思,就要看看是哪些人接受了九锡,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什么人。为了方便读者参悟,我就将名单一一罗列出来。在王莽接受九锡之后,曹操是第二个,接着就是司马昭、司马炎、孙权、桓玄、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李渊,等等。

这些人都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件对不起皇家的事——篡权。于是乎,九锡就成了篡位的代名词。如果谁要接受了,就说明他是想当皇帝了。这样的话,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王莽想干吗了。他制造的所有民意,都是为他将来废帝自立,铺下一条坚实的道路。

通俗一点儿,就是要做倒霉蛋刘箕子的挖墓人。十二月,冬季,王莽按捺不住,准备对刘箕子下手了。

在王莽的政治哲学里,能够和平解决问题,节约行政成本,当然是好事。但是,在对刘箕子的问题上,他不能和平了。

原因只有一个,刘箕子的思想和他的身体,正在一天天成长,犹如茁壮成长的黑马,就要脱缰而去。

王莽在皇宫里到处都安插了耳目,他已经打听到,刘箕子对他杀卫氏家族已经愤愤不平。如果这样的话,与其坐等刘箕子收拾自己,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

冬至这天,王莽准备了椒酒,派人送进宫里,呈献给刘箕子。民间认为,喝椒酒是可以驱逐鬼神的。刘箕子拿到酒后,没有多想就喝下了。紧接着,他就发现不对头,腹部绞痛,滚在床上,发出求救的呼叫。

世界仿佛被隔断了,没有人听见刘箕子的救命声,任凭他鬼哭狼嚎。不久,声音渐息。有人去查看,刘箕子中毒身亡。

刘箕子崩时,年仅十四。一个活泼的生命,从此此离开人间。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询问死因,更没人跳出来,说立案调查。汉朝上下,仿佛还泡在王莽的迷雾里。

于是,若无其事的王莽,装模作样地主持丧礼,赦天下,命令汉朝年收入六百石的官员,一律为刘箕子守丧三年。

又见铁幕,正在徐徐拉下。

六、摄政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刘箕子的葬礼办完后,王太后就下诏,召集汉朝高官开了一个大会,讨论新任皇帝人选问题。

在会上,汉朝众卿眯着眼睛,想了想,都希望想出个合适人选。想了半天,他们突然发现,汉元帝刘奭这一脉的儿子、孙子,全都死光了,竟然找不出一个苗种来。

于是只好往上想,想到刘病己的曾孙。众人发现,在刘病己的曾孙中,尚有五位亲王,四十八位列侯。于是就将这些名单列好,给王莽递上去。

王莽一看这张名单,像嘴里飞进了一只苍蝇。

他眼前的这张皇帝候选名单,人数虽多,但没有一个合他的胃口。很简单,这些人都已长大成人,不好控制,扶他们当皇帝,都等于将自己往火坑里推。

这么多人,王莽将怎么拒绝?

办法还是有的,王莽想起了刘骜曾经使用的一招。当年,刘骜不让兄弟刘兴当皇帝,刘兴脑袋不灵活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如果让刘兴当皇帝,那么刘骜死后,按汉朝规矩,兄弟俩是不能同时进入宗庙的。所以如果让刘兴继位,刘骜死后过年过节,都没人来供奉他,连个冷猪肉都没得啃,那他就亏大了。

按辈分,刘病已的那帮曾孙,与刘箕子是同辈人。于是,王莽就按刘骜的规矩,给有关部门下了一道命令,说道:“兄弟平辈之间,通通不能继位,新皇帝人选,只有从汉宣帝的玄孙中选了。”

最后,王莽再加了一句:“新名单拟定后,必须把他们全部召到长安,接受我的审查。”

王莽说完,就将堂弟,即太保王舜召来,给他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作业。

作业的题目是:逼宫。逼谁?当然是王太后。王莽到底想干什么?他就想逼王太后退位,让他居摄政位。

或许别人会认为王莽太急了。心急吃不到热豆腐,那样会出事的。然而王莽却不是这样看的。在他看来,时机已经成熟,他无须扭捏。但是,王舜将拿什么理由,劝王老太婆退位呢?

其实,这个技术难题,王莽早就想到了。只要王舜按他的步骤去做,王太后就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

有一天,北长安郡郡长上了一道奏,说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意思大约是说,北长安属下某县县令,挖井时挖到了一块白石头。石头上圆下方,上面写着几个朱红色的大字: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

王莽这招,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早就用过了,想骗王太后,那简直太儿戏了。

当然,王莽知道骗不了王太后,但是他还是把王舜找来,对他说:“麻烦你把这奏疏,交给王太后看,她就什么都明白了。”

王舜立即把奏疏交给王太后。王太后一看,直接就顶了王舜,道:“这等小伎俩,也想拿来骗我?”

“我就知道骗不过王太后您老人家。”王舜很老实地回话,“不过太后您想想,事情都到这地步了,我们还有办法阻止安汉公吗?老实说,我没能力阻止,您也没能力。”

王太后眼睛都直了,瞪着王舜,半天说不出话来。

所谓博弈,那是要靠实力的。在绝对实力面前,强者把荒谬当正事,弱者也无法扭转局势。想当年,赵高在秦朝一手遮天,为了试探他的实力,竟然还发明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指鹿为马的故事。今天,汉朝天下,基本都是王莽的人,他就是说天意要让他当皇帝,您王太后又能怎么办?

王太后终于明白了,王莽就是想当皇帝,王舜今天就是来逼宫的,让她这个老太婆,承认这个不可逆转的结局。

王舜看王太后不语,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这时,他接着说道:“太后您别紧张,安汉公野心还没到当皇帝那程度,他不过是想谋个摄政名义,仅此而已。”

摄政,通俗地说就是代理皇帝权力。再进一步说,就是要王太后退休,彻底把汉朝拱手让给王莽打理。

“原来,王莽是看我老了,不行了,想赶我走了。既然他要赶我走,我还能赖在那听政临朝的位上吗?”

王太后沉默良久,才缓缓地对王舜说:“王莽想摄政,那就让给他吧。”

王莽就知道,王太后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这时,主管部门把刘病已所有玄孙如实报上来,总共有二十三人。王莽很满意这张名单,因为这二十三人,全都是婴儿。无论选谁,都无所谓了。

王莽把名单交给王太后。王太后下诏,说:“新皇帝人选,都还小,不能理政。安汉公王莽,辅政已有三世,经验丰富,所以让他辅政,大家都放心。”

公元6年,正月。王莽在长安南郊,举行仪式,正式行使“假皇帝”权力。三月一日,王莽宣布,刘病已的玄孙刘婴为皇太子。

请注意,刘婴只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帝。所谓王莽之心,路人皆知。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王莽并非像向外宣称的,学习周公,辅佐周成王。

他的下一步动作,肯定就是废掉刘婴,自立为真皇帝。

王莽是很重视民意的,如果他想当真皇帝,那要看汉朝人民同不同意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快,汉朝人就纷纷站出来,准备跟王莽撕破脸皮干到底了。

首先站起来的,是刘氏宗室。安众侯刘崇跟封国宰相张绍密议,他们得出结论,王莽最终是要夺刘氏政权的。但是凭借他们的力量,是无法扳倒王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反。而且他们很乐观地估计,天下哑然失语,是因为没有人当出头鸟。或许只要有人一反,天下肯定有人会响应。

事实上,刘崇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路子没对。造反不仅是点火就完事,还要搬柴,柴多了火才会旺。但是,刘崇没出去找人,头脑发热,单枪匹马的,带着一百多号人就冲出去攻打宛县。结果,不消多久,就被打败了。

刘崇失败后,有人很替他可惜。可惜的,不是他头脑发热,而是造反这等好事,怎么不将他喊上呢。

替刘崇惋惜的人,是东郡郡长翟义。你可以不知道翟义,但你不应该不知道丞相翟方进。翟方进是被刘骜逼死的,但是这一点儿都不影响翟义做官。

翟义认为,王莽学周公是假的,想当皇帝才是真的。他之所以找了个婴儿来封太子,其实是探天下人口实。如果再没人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下一步,王莽肯定就要自立为帝了。为了国家社稷,死也要站出来拼一场。就算死了,也是一条永照千古的好汉。

做人有想法是好的,还得有脑子。刘崇那条路,翟义是打死都不去走的。怎么走,要先把棋局布好。翟义认为,他捍卫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皇家刘氏的地盘。所以,他首先就想到刘姓兄弟。

于是,他就派人出去活动。很快,刘姓的几个侯爵回话说,愿意结盟,反王莽他娘的。

东郡是大郡,都尉也是皇家刘氏的,叫刘宇。愿意报名一起群殴王莽的,还有严乡侯刘信及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他们开了会,讨论了,决定九月起兵造反。

九月秋高气爽,恰是读书的好时光,更是造反的好时候。汉朝制度有规定,地方太守训练民兵,定在九月。于是,就在九月检阅东郡武装的日子,翟义宣布起义,向王莽发起攻击。

这时,刘信的儿子、东平王刘匡也加入战斗。要造反,不能只知道为什么造反,还要知道为了谁造反。于是,刘匡和翟义做了一笔交易,前者把封国军队交给后者,后者必须拥护前者的老爹刘信当皇帝。

翟义同意了。接着,他自称汉朝大司马,向汉朝各郡发出通报,说明造反目的,只为铲平王莽政权,还政于皇家刘氏宗族。

通报很管用,一发出,各郡纷纷响应。翟义信心十足,大踏步挥师西进,当大军抵达山阳郡(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时,造反军队已有十余万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40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