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耶路撒冷史——詹姆斯·芬恩:福音派领事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6-30 14:03:49 0

1840年3月,有七个大马士革犹太人被指控谋杀了一位基督教修士及其穆斯林仆役,指控称这些犹太人的目的是用修士及其仆役的血在逾越节做祭祀。这个想象中的情节便是臭名昭著的“血祭诽谤”。“血祭诽谤”首次出现是在12世纪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时的英国牛津,当时六十二个犹太儿童遭到拘捕并受到折磨,以迫使他们的母亲将“隐藏血的地方”找出来。

蒙蒂菲奥里爵士刚刚回到伦敦,听到此事后,他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支持下,马上发起营救大马士革犹太人的行动,试图将他们从这种中世纪的迫害中解救出来。在法国律师阿道夫·克雷米厄(Adolphe Cremieux)的协助下,蒙蒂菲奥里火速赶到亚历山大港,去游说穆罕默德·阿里,让他释放这些犯人。但是,几周后,希腊的罗德岛上又发生一起“血祭诽谤”案。蒙蒂菲奥里又乘船从亚历山大港赶到伊斯坦布尔。在那里,他受到奥斯曼苏丹的接待,他劝说苏丹颁布一个敕令,明确否认“血祭诽谤”的真实性。那是蒙蒂菲奥里最光辉的时刻,他的成功既取决于他的国籍,也取决于他那惯常的沉稳的交际手腕。在那个时候的中东地区,英国人正赶上好时候。

奥斯曼苏丹和穆罕默德·阿里竞相争取英国人的支持,使他们的权力保持平衡。耶路撒冷仍旧处在控制了中东大部分地区的红色易卜拉欣的统治之下。法国支持阿尔巴尼亚人,英国也试图在维持奥斯曼统治的同时满足自己的胃口。他们说,易卜拉欣如果从叙利亚撤出,就把巴勒斯坦和埃及给他。这其实是一笔很不错的交易,但是穆罕默德·阿里和易卜拉欣无法放弃那个最高的奖赏——伊斯坦布尔,因此拒绝了。易卜拉欣拒绝了英国的要求,于是帕麦斯顿转而建立盎格鲁—奥地利—奥斯曼联盟,并派出他的炮舰,舰队在海军准将查尔斯·内皮尔(Charles Napier)的率领下炮轰易卜拉欣。易卜拉欣在英国人的武力面前屈服了。

红色易卜拉欣曾将耶路撒冷向欧洲人开放,并永久地改变了它,但是现在,他为了换回在埃及的世袭统治权,放弃了叙利亚和这座圣城。[1]法国人因受到帕麦斯顿胜利的羞辱,便设想把耶路撒冷改造成“基督徒自由之城”,这是第一个建立国际化锡安的提案。不过,1840年10月20日,苏丹的军队又回到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城内,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成了荒地,密密麻麻地覆盖着长满刺的梨状仙人掌。这片荒地上只有大约一万三千名居民,其中大约五千名是犹太人,犹太人数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俄国犹太移民的进入,以及加利利的萨费德地区发生地震后,来自那里的难民大量涌入。

帕麦斯顿离开了外交部,接替他的是阿伯丁伯爵。阿伯丁命令副领事特纳·扬停止执行沙夫茨伯里福音派关于犹太人的方案,不过扬对此熟视无睹。帕麦斯顿重新掌权后命令这个耶路撒冷领事:“在大英帝国的保护下接收所有向你提出请求的俄国犹太人。”

与此同时,沙夫茨伯里也劝说新任首相罗伯特·皮尔(Robert Peel)支持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一个英国国教的主教辖区及教堂。1841年,普鲁士(其国王曾建议建设国际化的基督教耶路撒冷)和英国联合任命了第一任新教主教迈克尔·所罗门·亚历山大(Michael Solomon Alexander),此人是改宗了的犹太人。于是,英国传教士们更加积极地向犹太人传道。1841年,在雅法门附近的一个英国基督教教堂开堂典礼上,三个犹太人在英国领事扬的面前接受了洗礼。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困苦是非常值得同情的,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曾写道,犹太人生活得“像在颅骨里面居住的苍蝇”。不断膨胀的犹太社区极其贫困,没有任何医疗救护设施,不过社区居民可以得到伦敦犹太人布道会医生的免费治疗,这吸引了一些犹太人改宗。

沙夫茨伯里沉思着说道:“我会因锡安有一个都城而高兴,因耶路撒冷有一个教堂而高兴,因希伯来民族有一个国王而高兴。”一夜之间,耶路撒冷便从一个被居住在俗丽宫廷中的龌龊帕夏统治的阴暗废墟,转变成一座有众多佩有金色饰带和珠宝的显贵人物出入的城市。自13世纪以来,耶路撒冷就没有一个拉丁主教,而东正教的主教则长期住在伊斯坦布尔;但现在,法国人和俄国人着手帮助他们重返耶路撒冷。但是,代表着帝国雄心的正是那七个趾高气扬的、官位较次的欧洲领事,他们完全无法掩饰自己目空一切的自大。在高大威猛的保镖——穿着鲜亮的深红色制服,配着军刀和厚实的金色指挥棒,重重敲击路边的鹅卵石,在街道上清场的领事馆警卫员——的护送下,这些领事庄严地穿过市区,迫切地想凭借任何托词将他们的意志强加给备感烦恼的奥斯曼总督。奥斯曼帝国的士兵甚至要在这些领事的孩子面前起立。奥地利和撒丁王国领事也很傲慢,因为他们的君主声称要成为耶路撒冷的国王。不过没有哪个人比英国和法国的领事更傲慢或更小气。

1845年,詹姆斯·芬恩(James Finn)接替了扬的位子。芬恩在将近二十年时光里几乎和奥斯曼帝国总督的权力一样大,但这个道貌岸然的干涉者触怒了英国贵族和奥斯曼帕夏,甚至惹毛了各国的每一个外交使节。芬恩无视来自伦敦的命令,他为俄国犹太人提供保护,但从未忘记让犹太人改宗的使命。当奥斯曼人允许外国人购买土地后,芬恩便在塔尔比赫(Talbieh)购买并开发了一块农场,随后又在亚伯拉罕葡萄园购买了一块土地,这些都是在切尔特纳姆的库克女士的资金援助以及一群致力于英国福音事业的女士的帮助下完成的。芬恩此举的目的是通过让犹太人体验诚实劳动的乐趣,使更多犹太人改变宗教信仰。

芬恩将自己视为帝国总督、圣洁的传教士、地产大亨三者的混合体,肆无忌惮地花着大量来源可疑的钱,还大肆购置土地和房产。他和妻子(狂热的福音派信徒)还会说流利的希伯来语和被广泛使用的拉迪诺语。虽然夫妻二人积极地保护在耶路撒冷受到残酷压迫的犹太人,但芬恩带有强迫性的传教使命仍激起了犹太人的暴力抵抗。在芬恩成功地让一个名为门德尔·迪格尼斯的男孩改宗后,“犹太人翻过阳台,制造了巨大的骚乱”。芬恩称犹太拉比是“狂热分子”。在英国,极富权势的蒙蒂菲奥里在听说犹太人深陷困扰后,派了一位犹太医生带着药品来到耶路撒冷与伦敦犹太人布道会打擂台,这个医生继而在耶路撒冷犹太区的边缘地带建了一座医院。

1847年,一个阿拉伯基督徒男孩袭击一个犹太少年,这个犹太少年扔石头反击时擦伤了阿拉伯男孩的脚。希腊东正教社团,这个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最反犹的团体,在穆斯林穆夫提和卡迪的支持下迅速做出反应,指控犹太人是在设法获取基督徒的鲜血用来制作逾越节饼干。“血祭诽谤”以前在耶路撒冷出现过,不过蒙蒂菲奥里在大马士革事件之后说服苏丹颁布关于“血祭诽谤”的禁令,这被证明是起决定作用的。

与此同时,驻耶路撒冷的外国领事队伍里来了一位新人,他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寻常的外交官。正在拜访耶路撒冷的英国作家、《名利场》的作者威廉·萨克雷说:“我怀疑有哪个政府会接受或任命这样古怪的人担任大使。”


[1]阿尔巴尼亚人此后再也没能掌控巴勒斯坦,但统治了埃及一个世纪之久,一开始是作为埃及总督(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总督,但实际上是独立的),随后是埃及苏丹,最后是埃及国王。当穆罕默德·阿里日渐年老时,易卜拉欣成了他的摄政王。易卜拉欣于1848年去世,比他的父亲先走一步。阿尔巴尼亚人王朝的最后一任统治者是法鲁克国王,他在1952 年被推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1647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