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这才是秦汉——秦始皇身后的阴谋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22:12:39 0


公元前211年10月,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左丞相李斯跟着,还有一位右丞相留在咸阳主持政务。秦始皇还带上了他很疼爱的小儿子胡亥。

《史记》中详细记述了这次的巡游路线:

从咸阳出发,经东南边的武关,进入原楚地,走了一个来月——可能走的是汉水,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11月到达云梦泽,这是一个大的湖泊区,大致在今天武汉这块,就上了长江了。

然后,“望祀虞舜于九嶷山”,遥望远处的九嶷山,祭祀舜帝。因为舜帝墓就在九嶷山。

接下来就“浮江下”,坐着船,沿长江东下,到了丹阳上岸,奔钱塘,之后到达会稽山。在会稽山祭祀大禹,大禹葬在这里。李斯的会稽刻石,即为此时所立。

祭完大禹,秦始皇北上,经过吴地,即今天的苏锡常这块,然后到江乘,又上长江,向东出海。

说到这儿,你可能奇怪,长江出海口不是在上海吗,怎么跑北边去了呢?要不怎么说,沧海变桑田呢?两千年前的地理情况,跟现在比,变化太大。当时就是在北边,后来才改道到上海这边的。前面咱说的云梦泽,后来也都干了,早就没了。

秦始皇由海路北上,到了琅琊,在今天青岛南边。这时,他做了个梦,梦到和海神打仗,是个噩梦。之前徐福常说,之所以到不了蓬莱,找不回仙药,就是因为海神海怪作梗。所以,他的船上得装备强弩之类的武器。其实,他是准备打殖民地用的。到日本,得打原住民。

秦始皇不知道这个底细,正好做了这样的梦,便怒了,非要会会海神。海神什么样呢?怎么会?他手下有位博士说,就打那种巨鱼、大鱼就行,它大得出奇了,不是海神、海怪,也得是海神海怪的喽这才是秦汉——秦始皇身后的阴谋

结果,船到芝罘(fú)岛附近时,就是烟台这块,真就遇到巨鱼了,可能是鲨鱼或鲸,秦始皇用连弩将其射杀。连弩是了不起的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大致相当于迫击炮。

最后,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史记·秦始皇本纪》

“遂并海西”,这是说最后到了渤海的西边;“至平原津而病”,平原津是古黄河上的一个渡口,位置就在今天的德州。由此,可以分析出,秦始皇是从渤海西边,进入古黄河入海口,沿黄河而上。而这个古黄河入海口在哪儿呢?正是在我家乡黄骅。

历史离我们是这么近。

秦始皇在平原津病倒,继续西行,换陆路,在沙丘就病死了,享寿五十虚岁。沙丘在河北邢台广宗县内。生在邯郸,死在邢台,两地紧挨着,貌似也有宿命在里面。

这时,已经是公元前210年的7月了。

这一趟走了大半年,所以说,秦始皇的巡游是个苦差事。而且,如果他在宫中待着,生病能得到更好的救治护理,也许还能长寿些。

秦始皇生前特别忌讳说“死”,所以群臣没人敢跟他提身后事。

可是,他的陵墓一直在修,从十三岁即位就开始修,投入的人力物力比修长城、打匈奴还要多,可见他的观念里对死后的世界还是充满信心的,以为到下边去之后,还可以继续当皇帝。那他怎么还讳言死呢?挺奇怪的。

总之,因为秦始皇没有提前安排好传位的事,没有明确太子是谁。到病危之际,才仓促立下遗诏,装在“信封”里——那时的信封,可能是这样的:一卷子竹简卷起来,字朝里,外面拿绳子捆好,拴个扣。再在这个扣上沾上一团胶泥,在这个胶泥上盖上印章。只要拆开过的,这个印章就复原不了了。这个加了印章的胶泥就叫封泥,这是研究先秦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

当然,皇帝的信包装得可能更高级些,大致这么个意思吧。

秦始皇的这篇遗诏已经封好了,封泥,盖上玉玺,准备让使者给皇长子扶苏送去。可是,这封信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崩了——天子死曰崩。

于是,遗诏落在大宦官赵高手里。赵高当时是“中车府令”,是掌管着秦始皇车马出行的官,而且“行符玺事”,兼职保管秦始皇的玉玺。

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

——《史记·李斯列传》

就是说,秦始皇的遗嘱是赵高执笔写的。他又管车马,又管玉玺,又管执笔写这么重要的文件,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秘”,绝对的亲信。职务未必多高,但权势不在丞相之下。

以后的历史,还要讲到很多这样的人物,就是一个宦官、太监,也有不是太监的,反正就是一个皇帝身边的人,也没多高的官位,但是非常牛,在皇权斗争中,他都是主角。

那么,赵高什么来头呢?《史记》这样讲: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 这才是秦汉——秦始皇身后的阴谋 (lù),世世卑贱。

——《史记·蒙恬列传》

他兄弟几个人,“皆生隐宫”,隐宫什么意思?《史记正义》中讲:古代被施了宫刑的人,阉割了,睾丸剌了,得在屋里面隐蔽休养百十来天,这就叫隐宫。

这才是秦汉——秦始皇身后的阴谋

秦始皇病危立遗嘱,结果遭篡改

《史记索隐》里面讲:赵高的父亲是被宫刑的,然后他母亲和兄弟们也都没身为奴,而且小哥几个也都被阉割了。这就是“皆生隐宫”“世世卑贱”,是底层的底层了。

然后,《史记》又讲:

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史记·蒙恬列传》

那时还没统一六国,还叫秦王。秦王听说赵高强壮有力,又精通刑狱法律。

他怎么听说的呢?是听他的一个近臣说的,当时赵高在这个官员家里打杂,深得其欣赏栽培。后来在这个官员手下做刀笔吏,处理各种法律事务,展露了才干。然后,秦王就把他给召到宫里来了,提拔成中车府令,一干就是二十来年。

赵高还写得一手好字。前面讲,书同文,李斯写了一本标准的小篆字帖《仓颉篇》,其实不全是李斯自己写的,有一部分是赵高写的。

秦始皇还让赵高做他小儿子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书法和法律政策,可见他有多红。

这挺励志的,他从最底层一直走到了这样的位置。

那么,他是不是也有一种报复性人格呢?咱就不费这个脑子了。

接着说秦始皇那份遗嘱,上面写的什么内容呢?主要是这么一句话:

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史记·李斯列传》

前面说过,秦始皇“坑儒”时,皇长子扶苏给这些人求情。当时,扶苏肯定跟秦始皇起争执了,秦始皇怒了:你别在我跟前了,别在咸阳了,你去北疆跟蒙恬防卫匈奴去吧。

但在秦始皇心里,还是挺认可扶苏的。所以,遗诏中吩咐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赶紧回咸阳,给他主持葬礼。这意思很明确,就是让扶苏继承皇位。

可是,赵高不是这么想的。他拿着秦始皇的这份遗嘱琢磨:绝不能让扶苏即位。扶苏要是成了皇帝,蒙恬跟扶苏那么好,蒙家不就更得势了吗?蒙家跟我是仇人啊!

此前赵高曾经犯过一个案子,蒙恬的弟弟蒙毅负责查办。当时,蒙毅给赵高定为死罪,幸亏秦始皇出面给保着,赵高才没死。所以,赵高恨蒙恬兄弟,便不想让扶苏即位。

那么,谁即位对他最有利呢?当然是他的学生胡亥。赵高在心里打了一通如意算盘:如果胡亥当了皇帝,我就是皇帝的老师了,我玩胡亥手拿把掐,那时候,大秦帝国不就是我的了吗?干!

怎么干呢?不能着急。当务之急,得把秦始皇驾崩这个事处理好,这得听丞相李斯安排。

秦始皇死的时候,守在身边的只有李斯、胡亥、赵高,还有五六个贴身宦官。其他随从的官员平时根本没机会见秦始皇,有什么请示汇报的事,都是通过李斯和宦官来回传话的。

李斯就召集这几个人开了个会:这个事一定要保密,咱们这是出游在外,咸阳那边一旦知道了皇帝驾崩,也没太子,还不知多少人要起来争夺皇位呢,非出大乱子不可,咱们能否回得去都难说了。

于是,都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这几个人照常早请示、晚汇报,每天按时送饭、倒马桶之类的。

随后,尸体腐烂,臭了,怎么办呢?拉两车臭鲍鱼,来压这个臭味,掩盖这个事,咱就不细说了。总之,一边演戏,一边抓紧回咸阳。

赵高的计划,在路上就搞定了。

他先找胡亥:殿下,等回到咸阳,您大哥扶苏就当皇帝了。按大秦的政策,不封诸侯,也就没你啥事了。有啥想法不?

胡亥说:这,这有什么办法啊?

赵高亮出底牌:

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

——《史记·李斯列传》

当皇帝跟当大臣,管人的和被管的,那可就差太多了。我有办法说服李斯,一起拥立您做皇帝,您敢不敢?

胡亥吓了一跳,又惊又喜,不过嘴上说:不不不,跟大哥抢皇位是不义;违背父皇的意志,是不孝。我不能做这样的事。

这孩子还不错,可是,好孩子架不住坏老师往坏里教。

赵高接过话来说:什么不忠不义啊,这是两回事。

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

——《史记·李斯列传》

节操,确实很重要,但你要办大事,就不能拘于小节操;辞让是美德,但真正的高行大德,做事情,是不辞让的,当仁不让嘛。

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

——《史记·李斯列传》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一个官职有一个官职的考核办法,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这会儿,您就先别拿道德来说事了。

中国文化可能就是这点不好,怎么说都有理。没有刚性的东西,太灵活,总能给自己做恶事、错事找到理由。赵高继续讲:

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史记·李斯列传》

您要是因为这种“小节”而放弃,而犹犹豫豫的,将来“见制于人”时,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史记·李斯列传》

您只要当机立断,敢闯敢干,连鬼神都得给您让路,眼前的什么困难都会解决,最终就能成功。

您快下决心,干吧!

胡亥服了:老师,您说的太对了,我听您的。可是,您怎么去说服李斯丞相啊?现在父皇还没下葬,就去找丞相说这事,不妥吧?

赵高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真不愧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啊,这一句话,把赵高那种兴奋与焦急一下都展现出来了。时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什么谋划都得泡汤。我整天就像带着干粮骑快马狂奔,就是怕被时机甩掉,就是要一直抓住它。

可能,每个创业者,每个奋斗中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吧。

随后,赵高立即去找李斯,开门见山:丞相啊,皇帝的意思是立扶苏,可是,您知道扶苏为人刚毅勇武,连他爹都敢顶,对您主持的好多工作都有看法。他如果继了位,肯定得提拔蒙恬当丞相。我在宫里待了二十多年了,经历过朝中几次更换丞相的情况,还没见哪个被罢免的丞相最终能保住命的。

简单几句话,针针见血。李斯心里一惊,不过,他嘴上不服:赵高啊,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我做我的忠臣孝子,生死由命。

赵高继续讲: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

——《史记·李斯列传》

怎么能听天由命呢?这是智者说的话吗?安危是靠自己把握的。只要您和我达成一致,拥立胡亥,就可以转危为安。然后,丞相您可以一直做,子孙可以长保平安富贵。

而且,您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现在可是胡亥说了算,对吧?他要硬上,您挡得了吗?您要把胡亥也得罪了,可就两头都抓不住了。

来句痛快话,您打算怎么办吧?

李斯也服了。

长话短说。赵高、李斯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改立胡亥。给扶苏的信也改了:你跟蒙恬带着数十万大军,那么多年没立什么功,还整天怪皇帝不把你立为太子,太不孝了,赐死!蒙恬在这中间也没起点好作用,失职,也赐死!

扶苏真信了。看来他对父亲真有误解啊。

蒙恬拉着他:这么大的事,咱再复个函,再请示一下。

扶苏说:这个玉玺印、文字文风、使者什么的,都半点假也没有,还请示什么啊?

真就自杀了。

为人父、为人子者,于此当有所警醒。怎么父子之间的误会这样深呢?

蒙恬不肯自杀,但也束手就擒,放下自己亲手带了十几年的三十万秦国主力军,坐上囚车。他想回咸阳见秦始皇,好好解释解释。

上哪见去啊。半路上也被弄死了。整个蒙家都完了。

这也可见秦始皇帝王手腕之强!要赐死你,你手下有三十万大军,也不敢反,连这想法都不敢有!

那么,蒙恬走了,这三十万边防军交给谁统领呢?交给蒙恬的裨将,即副将王离。王离就是战神级的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关于他,以后还有故事要讲。

回到胡亥、赵高、李斯,他们在公元前210年9月,拉着秦始皇的遗体,还有那两车鲍鱼回到了咸阳,将秦始皇安葬在骊山陵墓。

这座陵墓到现在仍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陵墓之一,只拿出陵墓里的一个兵马俑坑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别的就不用提了。从嬴政十三岁当上秦王就开始修,统一天下后,更是征调了七十多万人继续修,总共修了三十九年。

七十多万什么人呢?

《史记》中讲,是“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隐宫,咱们刚才说了,就是宫刑;徒刑,多少年有期徒刑,多少年无期徒刑,关在监狱里不让出来,监狱里还有工厂,每天干活,这就是徒刑。说白了,就是七十万劳改犯,干这个活。并不是说,平白无故,你在家种着地就把你抓来修陵墓了。

不过,当时全国也就三千来万人口,七十多万服刑犯人,这个比例也确实太高了。我看了一个数据,说是2013年,美国服刑人员近160万,但它整个国家是3亿人口。你可以对比一下。

那么多人,建了那么多年,那得建成什么样啊?

《史记》中讲: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大致意思就是,在地下营造了一个小宇宙,有天空,有繁星,也有大地,有山河湖海,到处都是奇珍异宝,用蛙蛙鱼的油做的烛火,长明不灭。

所以,这个墓肯定是史上最让盗墓者向往的墓。

怎么办呢?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找了很多能工巧匠,设置了很多机关暗器,有盗墓者一触发就会被射死。

这些工匠们都知道这些机关,他们要盗墓怎么办呢?

就在安葬完了秦始皇,工匠们也把机关都安排好,闭合第一道墓门,工匠们出来再闭合第二道墓门时,外面的人直接把最后一道墓门落下,封死。这些工匠也就都死在里面了。

可是,这管用吗?

几年后,项羽打进咸阳,把地面以上的都给烧了,地面以下的也给挖了一通。

后来赤眉军、后赵石虎、唐末黄巢,据说都来挖过。

今天的兵马俑坑是考古大发现,也是世界游客非常热衷的观光点。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他肯定也不乐意吧,被人挖开,敞亮着,欣赏。这比被人偷看洗澡,估计要尴尬得多。

一座陵墓用七十多万人、三十多年去建,一个秦始皇嬴政怎么够埋呢?它埋葬的是整个大秦王朝。

而此时,那个埋葬大秦王朝的人,正在为他押送着来修陵墓的犯人一个个逃跑而发愁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稍后再说。

本书由“ePUBw.COM”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05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