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春秋原来是这样——秦穆公:拉开统一大幕第一人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5:03:33 0

说到秦国,人们首先会想到“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实际上秦能灭六国统一,功劳并不是嬴政一个人的。如果往前推算,秦昭襄王嬴稷、秦惠王嬴驷、秦孝公嬴渠梁都为秦国后来的统一夯实了基础,但如果没有秦穆公嬴任好在春秋中期的奋发图强,将秦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几个档次,秦国最多也就像燕国那样打酱油,而嬴任好就是嬴政的第十九代祖宗。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由兄弟三人连续继承王位的奇观,一次是十六国时期的南凉,秃发乌孤传位弟利鹿孤,利鹿孤再传弟傉檀。一次就是秦德公传位儿子秦宣公,秦宣公传弟秦成公,秦成公传弟秦穆公嬴任好。而有史所载的秦国君主名字也是从嬴任好开始的。

嬴任好和秃发傉檀有一定的可比性,比如他们都是三兄弟中的老幺,能力都非常出众,在位时间在兄弟中最长,而且地盘都地处陕甘交界处。秃发傉檀是十六国时期不可多见的明君胚子,可惜生逢多难,一朝被袭,便成千古遗恨。

南凉亡国之所以如此迅速,关键在于周边政权太多,强枭辈出,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相比之下,嬴任好情况略好一些,周分封诸国八百,而在潼关以西立国的,只有秦国。即使再算上西边的犬戎,对秦国也构不成战略性威胁,毕竟这已经不是当年马踏镐京时的犬戎了。

从地理位置来看,秦国与燕国极为相似,都处在中原文明区的边陲,属于“半夏半夷”,生存条件相对优越。燕国从周武王时就立国于此,但七百年来燕国始终默默无闻,直到燕昭王横空出世。按老子的话讲,就是“小国寡民”,自得其乐。

在春秋前期,秦国在诸侯国中并不显山露水,实力也不过二流,远不如齐、晋等大国。如果嬴任好向燕国那样“无为而治”,过自己的小日子,未必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问题是嬴任好不甘心做一个土财主,往远了说,他想做晋献公姬诡诸第二,往近了说,他想做齐桓公第二。

说来很有意思,最公认的春秋五霸,即齐桓、晋文、宋襄、楚庄,再加上嬴任好几乎都生在同一时期,齐桓公姜小白略早,而庄王熊侣略晚。而在嬴任好于公元前659年即位时,东方霸主齐桓公已经在位二十七年了,也就是说,自嬴任好懂事开始,他就一直生活在姜小白传说的阴影之中。

特别是在嬴任好即位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56年,姜小白在召陵逼得楚国承认了齐国的诸侯首长地位,姜小白风风光光地接受诸侯伏拜,这对嬴任好来说是个很大的刺激。姜某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就做不到?

嬴任好的争霸事业在悄无声息中展开,此时的秦国就像是一个刚开张不久的乡镇企业,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照这样发展下去,也只能打开低端市场,是不可能与专走高端市场的齐国大公司相抗衡的。

嬴任好的家底子薄,要想尽快把公司规模做大做强,引进人才是当务之急。市场竞争,说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高端人才。和任何一个乱世的人才流通比较自由一样,春秋各国的人才流动性也比较大,比如著名的“楚材晋用”,再比如吴国的文相武将伍子胥和孙武,都是从楚国流通过来的。

说到嬴任好用人,就不能不提秦朝一代雄相李斯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书》。战国后期,各国人才云拥至秦,引发了秦国高层对外国间谍的担心,所以地方保护主义大滥其觞。当时还一文不名的李斯为此上书反对,在《谏逐客书》的开篇,李斯就提到了秦穆公吸纳外国高端人才的开放政策。

李斯提到了五个被嬴任好重用的外国人才,即戎人由余,虞人百里奚,宋人蹇叔,晋人丕豹、公孙支,“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为什么美国始终处在世界食物链的最顶层,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开放的人才吸纳机制。嬴任好最终能成就一方霸业,没有这些高端人才是不可想象的。

嬴任好时代的秦国和嬴政时的秦国情况不大一样,在嬴政之前,秦国就在执行人才开放政策。比如秦昭襄王的两大名相,范雎是魏人,蔡泽是燕人。所以在当时的秦国上层看来,外国人才在秦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不需要再继续引进外人。而春秋前期,秦国经济落后,地居偏西,高端人才非常少,嬴任好要充实自己的人才库,就只能挖别人的墙脚。

在嬴任好引进的五大高端人才中,百里奚是最著名的,就是脍炙人口的“五张羊皮”的典故。和其他“身在庐山人未识”的人才相比,百里奚早在N年前就已经成名在外,是虞国的名大夫。

在著名的“假途伐虢”事件中,晋献公用一匹马就骗了贪财的虞公,灭虢之后就顺手把虞国给灭了。因为姬诡诸的女儿嫁给了嬴任好,姬诡诸就把虞公和大夫井伯赏给了嬴任好的老婆秦穆姬当奴隶。本来百里奚也在黑名单上,但百里奚运气好,半路逃出生天,来到楚国隐居,没想到又被楚人活捉了。

对虞公这等饭桶来说,被送到秦国等于下了地狱,但对百里奚来说,这里才是他的天堂。嬴任好早就想得到这位贤臣,甚至姬诡诸送虞国君臣入秦,也极有可能是嬴任好亲自下的订单,只是百里奚突然溜掉,对嬴任好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嬴任好听说百里奚落在楚人手上时,他毫不犹豫地给楚人开出了大价钱——五张上等羊皮,要求楚人把百里奚还给秦国,理由是百里奚本就是秦国的奴隶。楚国要一个已经七十多岁的糟老头子没什么用处,不如五张羊皮更实在,楚国当然愿意做这笔买卖。

百里奚对嬴任好并不了解,所以拒绝和秦国合作,嬴任好的脾气非常好,说他“厚德载物”可不是吹捧。换成其他人,你一个下等奴隶敢如此不识抬举,早就一刀砍翻了。嬴任好苦苦追求百里奚,就是看中了他的贤德干才,为了得贤不惜自降身段,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更能体现嬴任好人性化的一点是,嬴任好特别告诉百里奚,虞国之亡,是虞公贪财,非你之罪,彻底卸下了百里奚心中的沉重包袱。如果不把虞国之亡和百里奚切割出来,百里奚即使为秦效力,他在人格上也低嬴任好一头,毕竟他是亡国罪臣。百里奚被嬴任好的真诚所打动,心悦诚服地拜倒在殿下,做了秦国的首席内阁大臣,“授之国政”。

人才库储备建设其实就像是滚雪球,引来了第一只金凤凰,就会有第二只、第三只金凤凰飞到梧桐树上,蹇叔就是因为百里奚的极力推荐,被嬴任好用重金迎请来的,并拜为上大夫,参与军国大事。

五大名臣聚集在秦国的大旗下,给嬴任好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智力支持,这是秦国最大的非物质性财富,其重要性,和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分量是一样的。

和刘备天生的强枭性格不同,嬴任好的心存厚道是与生俱来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仁君,而不像刘备的“仁君”头衔多半是表演出来的。如果秦始皇要给第十九世祖上一个庙号的话,“秦仁宗”是嬴任好受之无愧的。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仁君”,就是宋襄公子兹甫,但宋襄公的“仁”虽说不是装出来的,但过于迂腐,不能把“仁”与“势”结合起来,徒有仁名而不知用势,结果成为历史笑柄。

关于嬴任好的胸怀大度,《说苑·复恩》记载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小故事,嬴任好曾经丢过一匹他钟爱的上等好马,就亲自率人四处寻找,结果在岐山北面发现有一群野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了,正在架锅烧柴煮马肉。

这些人这才知道他们杀掉了国君的马,吓得脸都紫了,叩头求饶。如果有人吃了卫懿公的鹤将军,卫懿公一定不会放过他,但嬴任好做人没那么刻薄,吃了就吃了吧,一匹马而已。

看到这些人干吃马肉不喝酒,说了句:“常听老人言,吃马肉不喝酒会死掉的,我有好酒,汝等与我共饮。”嬴任好很大方地坐在地上,与三百野人共啖马肉饮酒,毫无国君的臭架子,嬴任好的大度让这些吃马肉的馋鬼羞愧不已。

三年后(《吕氏春秋》说是一年后),嬴任好和晋惠公姬夷吾撕破脸皮,在韩原大打出手,秦军不利,嬴任好的战车被晋军重重包围。而三年前吃马肉的三百名馋鬼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为了抱嬴任好大度不杀之恩,馋鬼们拼命从万军阵中捞出了嬴任好,并帮助秦军生擒姬夷吾,为秦国取得在政治上对晋国的绝对优势立下不世奇功。

嬴任好不杀吃马者而受人报恩,应该对楚庄王熊侣不杀调戏姬妾的将军产生了有益的启发,如果楚庄王杀了绝缨之人,危难时刻还有谁来救他出万重之围?底层多奇士,不要因为小事而大开杀戒,放人一条生路,也就是多给自己打开一扇逃生之门。

《吕氏春秋》对嬴任好的大度恕人大为赞赏,“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历史上赦人之罪而受人报恩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要小看社会底层人士的力量,在关键时刻,这些被士大夫所轻视的“小人”往往能做出让这些“君子”汗颜的丰功伟绩。

但就当时来说,嬴任好显然不会预见到将来他会有这一劫,所以他赦免吃他马的那些人是发自内心的宽厚,并非是有意显示宽大邀买人心。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更能说明这一点,晋惠公姬夷吾在晋国内乱时逃到秦国避难,还是在嬴任好的帮助下,姬夷吾才能回到晋国即位。在秦国避难时,姬夷吾和嬴任好做了一笔交易,等他回晋后就割让河西八城。

没想到姬夷吾刚回到晋国就翻脸不认人,还派大臣丕郑来到秦国胡搅蛮缠,拒不认账。做人如此不讲规矩,嬴任好有一万个理由记得姬夷吾的忘恩负义,但不久后,晋国发生大饥荒,嬴任好本应该稳坐黄鹤楼看翻船,笑看姬夷吾饿肚子。嬴任好不忍心晋国百姓受饥荒之苦,他说了句足以感动历史的名言:“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姬夷吾不是东西,但晋国遭的天谴不应由老百姓埋单。

可以肯定的是,嬴任好不是在演戏,他不需要这么做。如果嬴任好真是个铁血冰冷的人,他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大举进攻晋国,灭掉姬夷吾后再收买人心更有现实意义。

面对做人没有底线的姬夷吾,嬴任好一让再让,除了他本性善良之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姬夷吾的姐姐秦穆姬从中游说。在原地之战,嬴任好生擒姬夷吾之后,准备杀之以祭上天,周天子和秦穆姬纷纷向嬴任好求情,放姬夷吾一条生路。

给不给周王的薄面,全看嬴任好的心情,但嬴任好受不了的是秦穆姬的眼泪。要想打败重感情的好男人,女人的眼泪是最好的武器,英雄皆怕柔情剑,就是这个道理。

秦穆姬可怜兮兮地跪在丈夫面前,哭求嬴任好法外开恩,让嬴任好也跟着动了情,说了句:“夫人是忧。”姬夷吾做人太过无耻,幸亏他遇到的嬴任好是个好人脾气,换成勾践,十个姬夷吾脑袋也掉了,勾践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的。

嬴任好为人贤德好施,也是有人证的,就是楚成王熊恽。此时的姬重耳正流浪在楚国,享受着诸侯的待遇,吃香的喝辣的,却突然收到了嬴任好的来信,请姬重耳到秦国小住数月,交交朋友。姬重耳知道秦晋关系因为姬夷吾的胡折腾搞得不可收拾,似乎有些不愿意去,还是熊恽替嬴任好解了围,说嬴任好“秦君贤”,这才劝姬重耳上了路。

嬴任好在江湖上赢得贤名,是对他乐善好施的肯定,和美名在外的郓城宋押司有得一拼。还别说,还真有人把嬴任好比成江湖上的及时雨,这又是一个牛人,就是姬重耳本人。

虽然嬴任好请姬重耳入秦是出于秦国国家利益的考虑,但嬴任好对姬重耳的厚道让人挑不出半根刺来,比无礼的郑文公、曹共公之流高了几个档次。

因为晋惠公姬夷吾的儿子姬圉突然从秦国逃回晋国,秦国失去了可以对晋国施加重大影响的人质。为了保持对晋国的影响,嬴任好想到了流浪在外的姬重耳,在姬圉即位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嬴任好决定把宝压在姬重耳身上。

嬴任好出手非常大方,姬重耳刚到秦国,嬴任好就送了五名秦国美女给姬重耳当小老婆,甚至包括当初嬴任好送给姬圉的那位秦女。这不仅是嬴任好对姬重耳的器重,也是对姬圉的鄙视,有意羞辱姬圉。其实这也不能怪嬴任好玩腹黑,嬴任好对姬夷吾父子已经是恩重如山了,可这对活宝父子专干忘恩负义的丑事,实在太不地道。

在欢迎姬重耳的宴会上,嬴任好的心情非常好,“大欢”,估计和猴子一样上蹿下跳。在与姬重耳喝了交杯酒后,嬴任好承诺要帮助姬重耳回国继位,将姬圉扔进公共厕所里。

姬重耳和赵衰等人对嬴任好的大度,激动得连连下拜,说秦伯真乃当今的及时雨宋大哥,“如百谷之望时雨”。近两千年后,施耐庵和罗贯中合撰《水浒传》,一号男角宋江的身上,应该就有一些嬴任好的影子。宋江的绰号“及时雨”,可能就是直接抄用嬴任好的“望时雨”。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嬴任好的果断相助,姬重耳有可能永远回不了晋国,更无可能开创什么晋文霸业。嬴任好确实选对了人,姬重耳的回晋继位,是秦晋两国真正政治蜜月的开始。

送姬重耳入晋继位,是嬴任好人生中做得最为划算的一笔买卖,不但江湖名望急升,而且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战略利益。在嬴任好的称霸计划中,晋国始终是秦国绕不过去的坎,摆不平晋国,嬴任好只能大槐树国里称霸了。当时晋的实力强于秦,如果秦晋始终交恶,将严重影响秦国对中原主流文明区获取战略利益。

姬重耳为了表示对嬴任好的感谢,把嬴任好送给他的五名秦女悉数封为夫人,给足了嬴任好面子。更能体现秦国在晋国拥有特殊地位的是,晋国特别允许秦国派出三千名精锐“维和士兵”在晋国驻扎,一旦晋国再出现反对姬重耳的势力,三千虎狼秦军会立刻上前扑杀。

毋庸讳言,秦晋两国已经穿上了一条裤子,关系好得不得了,而且秦晋之间是签过正式盟约的,就是公元前636年二月,由狐偃出面,与秦国在郇地(今山西临猗南)签订的郇之盟。

姬重耳继位后的第二年(前635)二月,在赵衰的建议下,姬重耳抢在嬴任好的前面,平定了东周王室的王子带之乱,把周襄王安全护送回雒邑,并得到了周襄王的特别款待,并赐给晋国大片土地的统治权,一时间,姬重耳风光无限。

从表面上看,赵衰很敏锐地意识到尊王在政治上的极端重要性,问题是在此之前,秦军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嬴任好一声令下,过河勤王。但秦军莫名其妙地在晋人的劝说下按兵不动,坐看晋人过河去捞大头,难道嬴任好的脑袋被驴踢了?

以嬴任好的国际战略分析能力,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勤王的政治好处?而晋国是与秦国同时得到周王室发生内乱的消息,何况姬重耳刚即位,国内一大摊子鸡毛事情,肯定不如嬴任好轻舟好扬帆。嬴任好的动作为什么还会落在姬重耳的后面?除了嬴任好有意让姬重耳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树立威信外,不太可能有更合理的解释。

嬴任好放弃勤王这块肥肉,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晋国虽然历经动乱,但整体实力要强于秦国,从某种程度上讲,晋可以无秦,但秦不可以无晋。

在秦国的东南方向,楚国已经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崛起,对秦国已经构成了战略威胁。如果嬴任好抢先一步勤王,嬴任好固然可以出尽风头,但问题是枪打露头鸟,楚国的战略尖刀很可能就会对准秦国。

在这种情况下,嬴任好把绝佳的出镜机会让给姬重耳,有两个好处:

一、姬重耳新即位,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威望,勤王可以让姬重耳很快地树立威信,对巩固秦国这个铁杆盟友在晋国的统治非常有利。

二、晋国大出风头,成为中原主流文明国家的准盟主,成为众矢之的。楚国就会把晋国当成楚国北上称霸最大的战略敌人,从而使秦国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晋楚争霸,秦国作为两国最大的邻国,将成为晋楚两国竞相争取的超大砝码,嬴任好两边通吃,反而有利于秦国的战略生存。毕竟以秦国相对薄弱的国力,是根本不可能单独承受楚国的超强攻击的。

秦晋同盟是绝对不能出现问题的,对嬴任好来说,他必须做到“有秦必有晋,有晋必有秦”。其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减轻来自苏联的战略压力,与中国组成松散的政治同盟一样。

在公元前635年的秋天,嬴任好就伙同姬重耳,两国联军进攻位于秦楚之间的楚国仆从国鄀国(今河南淅川附近)。这场战役以秦国大胜而结束,不但鄀国国都商密开门投降秦国,楚国的地方长官斗克和屈御寇也被秦军俘虏。姬重耳同样出兵南下,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应该是姬重耳利用此次机会对嬴任好报恩。

不排除嬴任好和姬重耳之间有钩心斗角的举动,但他们首先代表的是各自的国家利益,为了对抗超级大国楚国,秦晋协同合作,救晋就是救秦,救秦就是救晋。在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战略性大决战——城濮之战中,嬴任好就派出儿子小子慭率兵来到城濮,配合晋军的正面作战。

秦国与晋国结盟的九年时间里,是秦国战略生存空间最为舒适的九年,虽然秦国对外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但在有利的国际形势下,嬴任好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积蓄国力。

不过嬴任好最大的战略短板是他的思维似乎有些跟不上形势的急骤变化,公元前628年,在位仅九年的晋文公姬重耳去世,性格强硬的晋襄公姬欢即位,而嬴任好依然沉浸在与姬重耳友好合作的迷梦中不能自拔。姬重耳对嬴任好感恩戴德,但姬欢对嬴任好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且姬欢急于在国内外立威,他不想活在嬴任好的阴影之中。

关于秦晋反目成仇,最典型的一次事件就是发生在公元前627年的殽之战,是役,秦军被晋军打得鼻青脸肿,秦军三大将孟明视(百里奚之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皆蹇叔之子)被生擒活捉,秦军被全歼,一个也没逃出来,嬴任好在江湖上丢尽了脸面。

如果追究此战的责任,嬴任好是要负主要责任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嬴任好轻视姬欢,以为不过是个黄口小儿,就像五代十国的北汉皇帝刘崇轻视新即位的后周皇帝柴荣,结果在高平被打爆头。

事件的起因是嬴任好想趁晋文公去世之际,独吞郑国,在当年出重兵准备奇袭郑国。对于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百里奚和蹇叔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千里袭人,罕有得利者。

嬴任好急于灭郑,应该是对姬欢即位后的晋国外交政策不太放心,但嬴任好最大的失招还是他不应该在灭郑失败后顺手牵羊般地灭掉了晋国的属国滑国。这极大地激怒了姬欢,因为晋文公刚死没多久,棺材还没下地,嬴任好就突然来这一手,自然会被姬欢认为这是对他的冒犯。姬允急于在国内立威,而且来自晋国统治层的压力也迫使姬欢不得不对嬴任好展示强硬手段。

这场殽之战,是嬴任好自出道江湖后遭到的最大一次惨败,这也几乎终结了秦国向东发展的势头,有晋国在,嬴任好在东线已经没有扩张地盘的机会。

嬴任好身上有许多让人欣赏的优点,其中一个优点就是他知错能改,而且很大度地把殽之战败的责任都全揽到自己头上,并通过外交手段把孟明视等大将从晋国捞了回来,真诚地向他们道歉,并官复原职,在最大限度上挽回了嬴任好因为殽之战而在秦国国内有些下跌的人望。

嬴任好的军事能力,不客气地讲,在春秋时代只能算是中等,比刘备好不了多少,但他最擅长的却是在军队中搞思想政治工作。公元前624年,吃了三年苦胆的嬴任好率兵伐晋,以破釜沉舟之势杀入晋国腹地,将晋军打得落花流水,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不过最精彩的桥段还是在战胜后,嬴任好在殽山的旧战场为殽之战的秦军将士发丧招魂,并穿上丧服,痛哭三日。

可以说嬴任好这是在作秀,但至少他对秦军将士发表的公开检讨是出自真诚的,嬴任好泪流满面地站在将士们面前,对自己当初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良言导致殽之败表示非常后悔,以后要听人言吃饱饭,并立誓为证,有再犯者,天人不佑。

嬴任好的自贬,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代雄主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以刘彻的强枭性格,能在晚年反思自己的错误,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有些帝王也假模假样地下诏罪己,但尽说些不疼不痒的屁话,逢场做戏而已,嬴任好和刘彻都是发自肺腑地对自己进行反思,他们所考虑的不是所谓维护皇权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让天下公众监督自己,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嬴任好待人真诚,不掺杂私货,他的表态让士大夫们非常感动,“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更不用说心地纯真如明月的三军将士了。当然,嬴任好知道此次认错,会在江湖上增加对他的印象分,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不能说他是在表演。

孟明视是秦国的超大号重臣,以孟明视的能力,放在晋、楚等国都能找个铁饭碗。但嬴任好不惜血本把孟明视从晋国救回来的举动,彻底征服了孟明视。

嬴任好对高端人才爱护有加,不像《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摔孩子那么虚情假意,这是他用人的一贯思路。在孟明视回国后,秦国舆论都要求嬴任好杀掉殽之败的头号罪人孟明视,嬴任好主动揽过:“是孤之罪也!”为君如此,怎能不让人倾心竭力以死效忠?

如何才能用好人才?做好两点就可以了,一是给予人才充分的施展空间,不要疑人还用;二是勇于担当,替下属揽过。正如《左传·文公三年》称赞嬴任好的那样:“嬴任好用人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孟明视之所以尽忠于嬴任好,是因为嬴任好能反思自己的错误。”

三国大博弈的历史证明,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刘备之所以能鼎足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人和”,最大限度地巩固国内执政基础,这也是蜀汉能屹立五十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在春秋中前期,晋、楚、秦小三角格局中,晋类似曹操得天时,楚类似孙权得地利,秦类似刘备得人和。嬴任好深知这一点,秦国力偏弱,如果内部再乱七八糟,那干脆就别玩了。

秦国的发展战略和蜀汉非常相似,曹操得中原,孙权得江东,刘备只能朝西南方向发展,得南中,遂霸一方。嬴任好面临着同样的局面,向东有晋,向南有楚,根本没有力量进行战略突破,嬴任好只能向西发展。

本篇开头讲过,秦国的西线只有犬戎等部落,由于还没有形成国家化,整体实力不如秦,所以嬴任好避开晋、楚之锋,主攻犬戎的战略是正确得当的。史称:“三十七年(前623),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

在灭戎之前,秦国的军事实力偏弱,这可能和秦人的农耕习惯有关系。但自灭戎之后,秦军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犬戎部落民风剽悍,作战勇猛,是冷兵器时代非常受欢迎的兵源之一。一百年后,吴国灭楚,楚臣申包胥哭求秦国出兵复楚,如果秦军没有融入犬戎兵的强悍作风,是很难想象能把当时最为剽悍的吴人打退的。

对于秦国由弱小变强大,史家多归功于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伐蜀,使秦国一跃成为一线强国,实际上嬴任好的“霸西戎”起到了同样的效果,只不过不为后世所重视。

秦国的统一之路,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由后往前说,分别是秦昭襄王百战削赵、魏,秦惠王用商鞅变法、伐蜀扩地,秦穆公向西辟地千里。从这层意义上讲,秦穆公才是秦国拉开统一大幕的第一人。

虽然嬴任好在公元前621年去世时,按照旧制杀了一百五十七人陪葬,特别是三位贤臣奄息、仲行、鍼虎的殉葬,受到了历史的集中炮轰,当时人就作诗讽刺,就是《诗经·黄鸟》。

不过按西汉人匡衡的说法,这么多人给嬴任好殉葬是他们自愿的,“秦穆公贵信,而士多从死”。一般奴隶主挂掉后会杀奴隶陪葬,但匡衡所说的“士”显然不是指没有独立人格的奴隶,而是春秋时的士阶层。

再者,奄息等三人殉葬是因为他们在和嬴任好喝酒时,嬴任好说了句“生共此乐,死共此哀”,所以奄息等人许诺等公死后殉葬,并非强迫。清人赵翼评价这件事时说:“(三人)皆从死,则是出于三子之自殉,而非穆公之乱命矣。”

退一万步讲,即使给嬴任好陪葬的是被强迫的奴隶,也不能一味炮轰嬴任好残忍好杀。杀奴隶殉葬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大家都这么玩,最多是五十步笑百步,谁也不干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38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