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春秋原来是这样——晋国执政赵盾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5:02:42 0

说到晋国的赵氏家族,来头可不一般,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氏与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国嬴氏出自同一祖先。赵氏的远祖之一就是周穆王时著名的养马专家造父,穆天子西幸用的八骏,据说就是造父献给穆王的。因为造父辅佐穆王有功,所以造父被封在赵城,以后便以赵为姓,也是赵姓的由来。

晋国赵氏之所以能成为晋国的顶级公卿,和造父已经没太大关系,而是应该感谢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从龙旧臣赵衰。可以这么讲,没有赵衰,也就没有赵氏的强盛中兴,更没有日后威震天下的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

在中国历史上,赵盾是一个特殊人物,他既不是开国君主,也不是守成帝王;他开启了赵氏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也因为大权独揽导致其他势力对赵氏家族的全面围剿,险些断子绝孙;他能力超群,却专横跋扈不可一世,连“皇太后”都要哭求于他;他对晋国公室忠心耿耿,却杀掉了由他亲自扶立上位的晋灵公姬夷皋。

毋庸讳言,没有赵衰就没有日后赵氏的兴盛,没有赵盾在执政时打下的雄厚基础,赵氏在下宫之难(即赵氏孤儿事件)的白色恐怖中就不可能保存血脉并最终逆转翻盘。赵衰类似于司马懿,而赵盾则是春秋版的司马师、司马昭,只是司马炎足够幸运,曹魏宗室的势力已经被铲除干净,而赵盾再手眼通天,也奈何不得晋国的其他军功豪门。

站在其他豪门的角度来看,赵盾是个权臣,但站在历史的角度看,赵盾是春秋时代少有的能臣,没有赵盾执政,晋国继文公、襄公之后继续保持超级强国的地位几乎不可能。

当然,赵盾能混到晋国执政,首先还是因为他有个名爹。赵盾投胎技术好,傍了个好爹,生下来就是龙种。在公元前622年赵衰去世后,赵盾很顺利地接下老爹留下的家业,做了赵氏的少东家。

在赵盾袭父位之前六年,一代霸主晋文公撒手西去,其子姬欢继位,就是晋襄公。晋国的权力分配体系和春秋前期的其他大国,特别是齐国有很大的不同。齐国虽然也有世家大卿执政,但从总体上来说君强臣弱。晋国由于晋文公是在外流浪十九年后回国即位的,身边有一群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所以晋文公把这些兄弟都分封高位,大家一起吃肉。

诸卿共同执政,恰好给了晋文公平衡各方势力的机会,各方功劳都差不多大,谁也不服谁,晋文公很顺利地“分而治之”,从而保持了晋国长时期内的权力平衡。正如晁福林先生所说:“由于诸卿相互牵制,所以君权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强盛。”

在晋文公去世后至赵衰去世的这六年时间里,晋襄公姬欢巧妙地处理了君权与老臣之间的权力关系,加上姬欢本人英武类似晋文公,所以老臣们也都服服帖帖,各上各的炕,各睡各的婆姨。

姬欢和东晋明帝司马绍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二人都英武明达;

二、二人都短命,司马绍在位三年,姬欢也不过在位七年。

三、两个晋国都是世家大卿联合执政,晋国有赵、栾、霍、狐诸大佬,东晋有王、庾、何等士族。

司马绍死后,幼子司马衍即位,各方势力为了最高权力展开残酷争夺,因为各方都没有鹤立鸡群的实力,最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妥协。皇太后庾氏临朝称制,兄长庾亮全权军国大事,但以王导、卞壸、郗鉴为首的北方世族,以司马宗为首的东晋宗室,以陆胤为首的南方世族都分到了一碗粥,所以东晋的权力分配相对平衡。

晋国的情况略有不同,姬欢在位的前几年,身边的辅臣还都是当年跟着父亲文公流浪天下的老臣子。比如赵衰、狐偃这两位都是晋文公时代的两大公卿代表,已经远远甩开其他勋臣,史称“狐赵之勋”。

狐偃和赵衰私交不错,还能尽心尽力地辅佐襄公,但他们远不如王导等人幸运,在姬欢去世的前一年(前622),二位超级元老双双离世。同年离世的还有重臣栾枝、霍伯。

赵衰、狐偃的挂掉,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稀奇,新陈代谢人之常情。问题在于,赵家和狐家的第二代完全没有父辈在险恶江湖上同舟共济的交情,作为在蜜罐子中泡大的官二代,他们对最高权力的渴望远大于父辈。假设一下,如果赵衰和狐偃晚死几年,晋襄公死后,二人可以凭借旧交,在辅佐幼主晋灵公的权力分配中继续维持脆弱的平衡。

历史不能假设,两位重臣仓促离世的后果,就是逼得潜藏在暗流之中的两家的权力之争浮出水面。作为两家政治势力的代表,赵家公子赵盾和狐家公子狐射姑,为了争夺晋国的正卿位置展开了非常惨烈的斗争,两家老一辈打出来的交情基本上也断掉了。

事情的起因和晋襄公有一定关系,晋国的军事制度本来是六军制度,赵衰和狐偃死后,晋襄公为了巩固君权,又恢复了原来的三军建制。狐射姑和晋国同宗,都是唐叔虞之后,又是姑表亲,所以姬欢把中军主将的位置交给了狐射姑,赵盾出任副职。

姬欢的这一决定,彻底引爆了赵氏与狐氏的矛盾,在赵盾看来,狐射姑吃上了肉,自己就只能喝西北风去了。虽然史料上没有记载,但赵衰以前的心腹阳处父突然上书朝廷,极力拍赵盾的马屁,说狐射姑是个奸佞小人,而赵盾“贤”,如果不让赵盾出任正卿,晋国将乱。

阳处父此时窜出来,甩给狐家一记响亮的耳光,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公报私仇。阳处父早年曾经想投奔晋文公帐下,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狐偃始终瞧不上阳处父,不给阳处父接近晋文公的机会,阳处父用了整整三年也没爬上台。直到阳处父改变战略,改投赵衰,没想到赵衰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阳处父塞进了权力中枢。

换句话说,赵衰是阳处父的政治恩人,狐偃是阳处父的政治仇人,阳处父一想到狐偃就咬牙切齿。站在阳处父的利益立场上看,如果狐射姑独掌大权,以后还会有阳处父的好日子过吗?阳处父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只能力保赵盾,别无选择。

阳处父是晋国一线高官,在朝中很有影响,他既然发了话,姬欢也要考虑赵氏的势力对于公室的影响。狐家虽然血缘与公室亲近,但论起家族势力,赵氏反而略胜一筹。姬欢不想得罪赵氏,只好忍痛抽了自己一记耳光,将赵盾和狐射姑的位置调整了一下。因此,赵盾“于是乎始为国政”,成为晋国一号政治人物。

权力斗争向来都是零和游戏,你多吃多占,我就得喝西北风,换了谁也不会答应。一年后,姬欢病死,狐射姑就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和赵盾交了火,他主张立晋文公的庶子姬乐为君,只是他万没想到赵盾如此腹黑,派出一队杀手在姬乐从陈国返回晋国的路上将姬乐送上西天。晋国天下表面上是属于新立幼君姬夷皋(晋灵公),但实际上最高权力依然掌握在赵盾手上。

更为可笑的是,因为彻底闹翻了,赵盾和狐射姑索性撕破脸皮,互相给对方拆台。狐射姑把这笔烂账记在阳处父的头上,派出同宗狐鞠居刺杀了赵家马仔阳处父,赵盾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捕拿了狐鞠居,砍下人头示众。狐射姑不堪其辱,一怒之下逃回了老家翟国避难,不陪赵盾玩了。

狐射姑是跑了,但赵盾在晋国官场上的宿敌还有很多,比如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和蒯得这五位军界大员。之前晋襄公要立狐射姑为中军佐,实际上姬欢心目中最佳的中佐与副佐人选是箕郑父和先都,结果名将先轸之孙先克横插一腿,姬欢这才改任狐射姑和赵盾。而阳处父随后再跟着多嘴饶舌,赵盾这才得已上位。

箕郑父等人要拿下赵盾,首先必须干掉赵盾的马仔先克,扫清外围障碍,再一击置赵盾于死地。这些人恨赵盾鸠占鹊巢,更恨先克多嘴,而且蒯得和先克又有私仇,先克曾经仗势强夺了蒯得的田地。

先克现在是赵盾面前的大红人,如果要走正常程序,很难把先克敲打下来。明的不行,干脆就来暗的,在公元前618年的正月初二,一伙贼人突然闯入先克的豪宅中,将先克送上西天。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场意外事件,但是哪些人会派人刺杀先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赵盾心知肚明。先克被刺杀,对赵盾来说是莫大的损失,但同时也是赵盾铲除政敌的绝佳机会,至少赵盾有足够的理由运用法律武器干掉箕郑父这伙野心家。

话说简短,根据《左传·文公九年》记载,“晋人杀先都、梁益耳”,过了三个月,“晋人杀箕郑父、士縠、蒯得”。所谓的“晋人”,实际上就是以赵盾为首的当权派。

在没有外力监督的权力体制下,权力的终极方向一定是独裁专制,晋国的政军一体,掌军权者必掌政权,这就给了军界一把手赵盾一手遮天的机会。对赵盾来说,能除掉的刺头都除掉了,权力不可避免地集中到赵盾之手,属于赵盾的专政时代正式开启。从此普天之下,再无人敢撄赵盾之须。

对于赵盾的为人处世,他曾经最大的对手狐射姑再清楚不过了,敌人往往是最了解自己的。狐射姑在翟国避难期间,翟国丞相鄷舒向狐射姑打听过赵衰、赵盾父子的性格特点,问二人谁更贤明。狐射姑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把赵大爷比作冬天里的太阳,给人以温暖;而赵小爷则是夏天里的太阳,谁不听他的,这位赵小爷就把谁拉到太阳下暴晒……

赵盾这种狠硬的行为作风,似乎又可以把他看成春秋版的雍正,做事雷厉风行,善于啃硬骨头,再大的阻力也不会影响他们改革的雄心。雍正因为强行经济改革,触犯了既得利益阶层,被骂成千古暴君,赵盾也享受到了这种待遇。在骂赵盾的那些人中,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就是指责赵盾尽坏周法的孔子。

孔子指责赵盾“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是严重践踏贵族统治贱民的法制精神,“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晋国之乱制也”!说的是公元前621年,赵盾刚执政时推行的改革九项措施,即著名的“夷蒐之法”。

“夷蒐之法”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事典,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相当于现在的宪法。

二、正法罪,制定完整的刑法,“准所犯轻重,豫为之法,使在后依用之。”

三、辟狱刑,建立完善的司法审判体系,审理积压的旧案要案。

四、董逋逃,进行轰轰烈烈的严打专项斗争,加大搜捕在逃案犯(也包括逃亡奴隶),相当于现在的公安专项清网行动。

五、由质要,建立完善的民间经济契约制度。

六、治旧污,因为旧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七、本秩礼,“时有僣逾,贵贱相滥”,尊卑不分,所以有必要恢复旧有的尊卑等级制度,孔子并不反对这一点。

八、续常职,恢复旧有的公务员职位制度。

九、出滞淹,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庸者下,能者上,特别要在民间发现人才。

孔子实际上骂错了人,先不说从赵盾的改革九条来看,哪一条也没有超出孔子的政治容忍范围,而且赵盾改革还是在晋襄公在位时期,没有姬欢的支持,赵盾也搞不起来。再说孔子经常把“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挂在嘴上,杀少正卯的时候,也没见孔子否定过自己。孔子对赵盾的不满,主要还是第二条“正法罪”上,孔子是做不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以孔子的阶级立场,他对正法罪反感是很正常的。孔子主张以礼治人,刑罚只是辅助手段,“不教而杀谓之虐”,而赵盾则主张以法治人,虽然他也重视礼教之于社会的正面影响。

在赵盾推行改革九条之前的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姬重耳曾经颁布了著名的“被庐之法”,提出了“弃责薄敛、施舍分寡;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等缓解当时尖锐社会矛盾的利民政策。

不过最让孔子有认同感的,还是姬重耳提出的保护贵族利益的相关条款,即“尊贵宠”和“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皁隶食职,官宰食加(家主的食田)”,这和孔子宣扬的“君臣父子”在阶级立场上是一致的。

孔子是士大夫阶层,主张“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针对的应该就是赵盾改革的第五条“由质要”。赵盾要求规范民间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就损害了权贵阶层剥削底层庶民的利益,孔子反对赵盾改革也是情理之中的。

严格来说,赵盾推行的这九条不能算是改革,只能算做在旧制度基础上的改良,并没有推翻旧有的政治经济制度,赵盾本人也没有背叛他所处的剥削阶级。如果一定要说赵盾改革有什么鲜明时代特色的话,削弱君权也是这次改革的主要中心目标。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赵盾作为异姓大卿,和晋国公室有很深的利益矛盾。赵盾假改革之名,趁机扩张自己的权力范围,“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是再正常不过的,这不是否定赵盾改革的理由。

赵盾不惜得罪权势公卿推行改革,于公于私都是有利的,于公巩固了晋国统治,于私扩大了自己的权力和人望。以至于江湖皆知晋国有赵盾,不知有晋侯(晋灵公姬夷皋),就如同时人皆知有诸葛亮,不知有刘禅一样。

除了没有皇帝名分,诸葛亮拥有皇帝的一切权力,赵盾也是如此。因为晋灵公年幼,所以赵盾理所当然地全权代理最高权力,甚至在只有国家元首才可以出席的国际会议上,赵盾也堂而皇之地坐在台上。以赵盾的首席执政身份,最多也就是个政府首脑,但世人也知道,晋灵公连个傀儡都不是。

最典型的一次政府首脑以国家元首身份出席国际会议,发生在公元前620年,齐、宋、卫、陈、郑、许、曹诸国在扈举行元首峰会,赵盾代表晋国与诸国进行会盟。除了扈之盟,还有公元前613年的新城之盟、公元前612年的第二次扈之盟、公元前610年的第三次扈之盟,赵盾均列席其中。

第一次扈之盟,晋灵公还是个娃娃,赵盾代为出席勉强有些道理。十年后的第三次扈之盟,晋灵公已经年长成人,赵盾依然越俎代庖,说明两点:一、在君臣尊卑有别的春秋时代,诸侯已经默许赵盾为晋国的实际统治者;二、赵盾也间接表明了自己不会把权力交给晋国公室的态度。

关于赵盾在天下诸侯中的威望达到了什么程度,《左传·文公十四年》记载,公元前613年,东周王室内部发生了一场纠纷,周公姬阅和王孙姬苏争权夺利,大打出手,周匡王姬班站在周公姬阅一边,派出卿士尹氏和大夫聃启去晋国找赵盾评理。赵盾很体面地解决了问题,各方都有台阶可下,“赵宣子平王室而复之”。

众所周知,周天子是天下名义上的共主,何况这次争端还发生在王室内部,可当周天子无力解决争端的时候,就请赵盾出面解决。这说明一点,晋国首席执政赵盾的天下霸主地位是得到周天子承认的,就如同现在的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美国是世界霸主一样,这对赵盾提高国内国际的威望是极为有利的。

情况有些类似于汉献帝之于曹操,刘协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生杀大权均在曹操手里,曹操才是真皇帝,赵盾也是如此。晋国的姬姓公族在赵盾执政期间的利益损失太大,自然对赵盾有诸多不满,更不用说已经成年的晋灵公。

刘协斗不过曹操,因为他手上没有任何武装,这一点还不如拥有几百老苍头的魏高贵乡公曹髦。姬夷皋有两点要比刘协情况稍好,一是晋灵公是赵盾所立,从这层意义上讲,赵盾是受晋襄公临死托孤的顾命大臣,而刘协只是曹操从半路抢来的,没有什么君臣大义。二是晋灵公身后还站着有些影响力的姬姓公室势力,以及对赵盾虎视眈眈的异姓卿士的势力,这不得不让赵盾有所顾忌,这是姬夷皋在相当程度上敢于向赵盾叫板的本钱。而刘协被曹操玩弄于股掌之上,身边没有任何可以倚仗的刘姓宗室势力。

姬夷皋长大了,收回最高权力是天经地义的,但赵盾当然不会平白无故地交权,一旦交了权,赵盾就会成为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赵盾知道官场上恨他的人实在太多了。其实姬夷皋同样有这样的担心,他手上没权,就是赵盾的刀上肉,不知道哪天就被赵盾给宰了。

姬夷皋幼年继位,在位十四年,他和赵盾发生冲突时的年龄不会太大,应该比被鳌拜欺压的康熙略大一些。这个年龄的男孩往往性格比较叛逆,做事激进不计后果,赵盾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国君收回权力的压力。

对赵盾来说,晋灵公本来就不是他中意的人选,晋襄公去世后,姬夷皋的母亲穆嬴以“皇太后”之尊跪在赵盾面前恶狠狠地叩头,威胁赵盾说如果不立我的儿子,将来就和你没完。赵盾当时初掌执政,根基不深,还不想得罪穆嬴身后的势力,只好违心立了姬夷皋。

现在赵盾要拿掉姬夷皋,理由当然不能是从权力之争的角度来解释,否则赵盾的正面形象将破坏殆尽。稳妥的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是拿着放大镜寻找姬夷皋的劣迹,值得赵盾庆幸的是,姬夷皋确实是劣迹斑斑,罪名找到了一大堆,如下:

一、在民间搜刮百姓钱财,修建宫室。

二、在台上拿弹弓射无辜的老百姓。

三、因为御厨没把熊掌蒸熟,被姬夷皋当场杀掉,并把尸体藏在畚箕里,让宫女背着畚箕在朝堂中大摇大摆地经过。

第二条可以忽略不计,第一条对赵盾来说也没有什么大危害,但第三条胡乱杀人引起了赵盾的警惕。这小子今天敢杀厨子,明天就敢杀执政大臣,何况姬夷皋有意让众人看到尸体,这是明显的对执政集团发出警告。

赵盾担心的还有另外一点,随着姬夷皋的年龄越来越大,朝中的反赵势力可以打着国君亲政的旗号要求赵盾交权。这就是为什么同治死了,慈禧立更年幼的光绪当皇帝,在最高权力的诱惑下,没人愿意松手。

赵盾虽然有了足以拿掉姬夷皋的合法理由,但朝中强大的反赵势力还是让赵盾不敢轻举妄动,赵盾的考虑是想等姬夷皋先动手,自己占据道义高地再进行反击。可以看出赵盾在废立上还是犹豫不决,赵盾下一步的动作是劝谏姬夷皋收敛,反正姬夷皋是听不进去的,赵盾就能倒逼自己下最后的决心。

不过让赵盾大感意外的是,在这场君臣文斗的大戏中,姬夷皋首先破坏了游戏规则,文斗没有效果,那就进行武斗,用暴力解决赵盾。这场精彩的君臣斗发生在公元前607年的九月,姬夷皋突然邀请首辅赵盾来宫中饮酒,暗中早就布置好了武士,只等赵盾一来,当场干掉。

让人疑惑的是,以赵盾的政治智商,居然对这场阴谋没有任何反应,还是他手下的马车夫提弥明看穿了姬夷皋的鬼把戏。在赵盾喝完第三杯酒之后,就被提弥明拎下了殿,准备强行出宫。

赵盾光棍一般的进宫喝酒,是姬夷皋斩杀赵盾最合适的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搞笑的是,接下来出场的姬夷皋的奇兵不是人,而是一只凶猛的大狼狗。在姬夷皋清脆地学了几声狗叫后,这只大狼狗汪汪窜了出来,准备扑咬赵盾。

这只大狼狗在历史老人面前卖力地表演着,其他群众演员也没闲着,姬夷皋的甲兵将赵盾包围起来,看起来赵盾已经毫无逃生的可能,而且提弥明已经战死,大殿上回荡着晋侯声嘶力竭的吼叫声:别让赵某跑了!

如果不是赵盾当初打猎时无意中救出一个饿倒山野的壮汉灵辄,而灵辄恰巧就是围堵赵盾的甲兵之一,灵辄为了报赵盾的一饭之恩,背叛姬夷皋,拼命将赵盾救出,赵盾早已死无葬身之地。

赵盾为人如夏日之阳,这次被姬夷皋差点算计,他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反正他和姬夷皋已经撕破脸皮,再装下去已经毫无意义。在出宫之后,赵盾就发起了反击,不过老奸巨猾的赵盾不想背上弑君的恶名,赵盾假装成政治受害者,逃到边境上,然后暗中指使堂弟赵穿在桃园杀掉了已经无力反击的姬夷皋。等确认姬夷皋被干掉后,赵盾才扭扭捏捏地回到晋都,继续执政。

史籍上并没有记载是赵盾指使赵穿弑君,但晋国著名史官董狐却坚定地认为姬夷皋之死,赵盾就是背后黑手。董狐的强硬让历史为之感动,他在青简上刻上了“赵盾弑其君”,然后不避危险,将简书扔在朝堂上,当众抽了赵盾一记响亮的耳光。

赵盾此时还厚颜无耻地拒绝承认暗中指使赵穿弑君,并指责董狐血口喷人,“弑者赵穿,我无罪。”董狐不但骨头硬,嘴也尖刻,当即顶了赵盾一句:“你说你和赵穿弑君没有任何关系,那你身为晋国执政,为何不法办赵穿弑君之罪?”一句话驳得赵盾哑口无言,只能拉下面子自贬,弄得赵盾极为难堪。

孔子曾经为赵盾弑君辩诬,说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实际上是多此一举,即使赵盾承认是他暗中指使赵穿弑君,也并不影响赵盾在历史上的改革家地位。再者,春秋弑君之臣多如牛毛,只要大权在握,别人骂几句也少不了一根汗毛,魏晋时代有谁敢指责司马昭弑君,虽然曹髦是司马昭的手下马仔成济干掉的。

不过倒霉的成济被司马昭当成替罪羊扔了出去,被夷三族,赵穿不但没有因为弑君受到半点指责,反而受到赵盾的重用。新任晋侯姬黑臀(晋成公,襄公弟)就是赵穿奉赵盾之命,从东周雒邑给请回晋国即位的。

姬黑臀得到了国君的位子,但依然是赵盾手中的牵线木偶,眼睁睁看着赵盾扩大赵氏宗族的权力,连大气也不敢多喘一口,赵盾的刀可不是吃素的。赵盾应该是吸取了晋灵公的教训,对晋国公族相对放宽了管制,至少姬黑臀可以以晋侯的名义出现在外交舞台上。比如公元前600年九月,姬黑臀在扈地与宋、卫、郑、曹等国元首进行会晤,准备讨伐楚国的马仔陈国。

姬黑臀死在扈之盟会上,从现有史料上看,姬黑臀是得病死亡,和赵盾没有什么关系。但以赵氏家族的势力,姬黑臀再多活几年,也无法摆脱赵盾的阴影。

如果从公元前622年算起,至姬黑臀去世,赵盾在晋国执政前后长达二十三年,先后克死了晋襄公姬欢、晋灵公姬夷皋、晋成公姬黑臀,可谓三朝不倒翁。

赵盾的年龄在姬黑臀去世时应该五十多岁,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赵氏的七姑八婆都被赵盾安插在晋国的要害部门,赵盾的离世不会影响到赵氏家族的权力控制。

作为晋国的第一权势家族,赵氏家大业大,内部枝叶太多,并非所有人都服赵盾。赵盾的母亲叔隗本不是赵衰的嫡妻,而赵衰的嫡妻应该是晋文公的女儿(即赵姬)。赵姬贤惠明达,把嫡妻的位子让给了狄女叔隗,自己生的三个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齐只好委屈做了庶子,让赵盾做了嫡子。

因为这层原因,赵盾的三个异母兄弟对此颇为不满,赵盾为了稳定赵家的内部秩序,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把赵家嫡宗的位置还给赵姬所生的儿子赵括。

嫡宗位置其实只是名义的尊贵,赵盾并没有把自己的正卿实权交给赵姬一脉,将来继承正卿的,只能是赵盾的儿子赵朔。但赵盾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收买了赵姬一脉,让赵姬一脉的兄弟子侄们以后能围在赵朔周围,共同维护赵氏家族的利益,在必要时,还可以让这些人做赵朔的外围替死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3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