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三国原来是这样——小霸王孙策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1:25:54 0


在东汉三国时代,有许多英年早逝的英雄人物,他们如流星一般划过了历史的天空。历史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演出时间,但就是这几场戏,被他们演绎得轰轰烈烈、荡气回肠。

在这张流星名单上,如果英年早逝定义为四十岁以下,有郭嘉、庞统、典韦、周瑜、曹丕、孙坚等人。如果放宽一些,五十岁以下也可以。这个年龄段早逝的有法正、鲁肃、吕蒙、马超、霍峻、田畴等人。

但在三十岁之前早逝的不算多,真正算得上一流人物的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下面我们要讲的孙策。

孙策生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仅二十六岁。古人计算年龄都是按虚岁算的,在实际年龄上再加一岁。二十六岁放到现在,也只是年轻人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或者还在校园中读书深造。

孙策虽然死得早,但孙策十七岁就开始在江湖上闯荡,纵横杀伐,最终在江东创建了孙家的霸业。在三国东吴的创建过程中,孙家父子两代三人,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孙策。

孙坚为孙家的江山开了个好头,但事业基础因为孙坚的战死而几乎崩溃。是孙策在父亲战死后,擦干眼泪,纵枪上马,奉着老母和几个年幼的弟弟,在虎狼堆中杀开了一条血路。三国各自头牌枭雄中,孙权的起点最高,直接做大国诸侯,而曹操和刘备都是白手起家的。

虽然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随后智取荆州,接着又在夷陵放火烧跑了刘备。但孙权并不是在创业,而是在守业,孙权之所以能看得这么远,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臂膀上。

孙策临死前在孙权面前自夸,说举贤任能,孙权比他强;但要万人阵上取敌首级,争雄天下,孙策比孙权强N倍。孙策这话丝毫没有夸大,他所说的这些都在他和孙权的人生轨迹中得到了印证。

自古创业难,乱世中创业更难。现代意义上的创业,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大环境下,有社会舆论和法律进行监督。在古代可没有这么多讲究,那时讲的就是人吃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乱世中的生存原则,归纳起来一句话:有本事吃人,没本事被人吃掉。

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人吃人的过程,过去是吃掉别人的血肉,现在则是吃掉别人的生存空间,很残酷,很暴力。

不否认孙策在创业的过程中,双手沾满了敌人的鲜血,但孙策也只是按乱世中的江湖规矩玩游戏,谁身上没背着一笔血债?曹操还因私怨屠城泄愤,也没有影响曹操在世人心中的光辉形象。

在乱世中不杀人就能发家致富的几乎就是笑谈,孙策要是心存半点善念,早就被人砍翻在地,一家老小都要陪着下地狱。历史很残酷,但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孙策十七岁的时候就过早地蹚江湖,实际上也是残酷的现实逼出来的,如果孙坚不早死,也许孙策日后事业的起点不会比孙权低。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孙坚很有本事,因为破黄巾军有功,在中平三年(公元187年),三十二岁的孙坚就当上了长沙太守,随后又封乌程侯。这时孙坚已经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成为东汉江湖上响当当的方面诸侯,盛名在外。

孙坚在诸侯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中出尽了风头,却也因此遭到了袁术等人的猜忌。虽然孙坚是挂靠在袁术名下闯荡江湖的,毕竟不是袁术的嫡系。袁术野心勃勃,但他要征服江东,有两个大障碍,一是荆州的刘表,二就是孙坚。

袁术派孙坚去攻刘表,意在一石二鸟,同时削弱刘表和孙坚的势力,自己好浑水摸鱼。孙坚未尝不知道袁术的心思,但如果能得到荆州,自己也有了离开袁术单飞的本钱。结果孙坚用兵不慎,被刘表大将黄祖设埋伏乱箭射死,时年只有三十七岁。

孙坚的意外战死对孙家来说几乎就是塌天的灾难,作为孙家的长子,十七岁的孙策必须站出来,用他尚显稚嫩的双肩,来承担家族复兴的重任。孙坚死的时候,没能留给儿子太多的遗产,孙坚的本部人马都被袁术扣了下来。

好在孙坚集团的骨干人员都愿意继续跟着孙策闯荡,比如吴军早期四巨头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四人在孙策创业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四人虽然在后期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但他们顺利地帮助孙策在血雨腥风中茁壮成长,就是对孙家做出的最大贡献。

孙策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还要面对身边许多强敌,创建事业的难度可想而知。孙策名义上是第二代接班人,实际上他才是江东吴国的创始人,名为守成,实同开创。

白手起家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钱,也需要枪,但最需要的还是人才。孙策仅有程、黄、韩、朱是不够的,孙策需要进行自己名下的人才储备,真正渴望建功立业的是不会嫌人才多的。

要说孙策旗下拉到的最重量级的人才,非周瑜莫属。其实早在孙坚刚发家的时候,因为孙策和周瑜同年,所以他们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后来还成为连襟。

扯句闲话,我们都知道连襟是亲姐妹各自丈夫的统称,连襟有时还被称为“连乔”。这个典故和孙策、周瑜有关,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连乔”也就成了连襟的雅称。

当时江东人才济济,再加上还有大量从北方逃难到江东的人才,孙策选才的宽度很大。孙策为人勇悍,善于待士,加上自身形象非常阳光,票房号召力很强,江东文武两界精英大多数都聚到了孙策的大旗下。

孙策时代是吴国完成人才储备的最关键时期,在孙权时代大放光彩的那班精英,至少一大半都是孙策留下来的。比如文班张纮、张昭、孙邵,孙策早期还有两个谋士:秦松、陈端,早卒。武班除了程、黄、韩、朱,还有周瑜、鲁肃、吕蒙、蒋钦、周泰、陈武、凌操(子凌统)、贺齐、朱然等。

当然这些人才并不是在同一时间被孙策拉来的,人才储备是需要时间的。人才要经得起竞争的考验,投奔孙策的肯定不止以上这些人,还有很多人。除了早逝的,大多数人因为能力不足,而被历史自然地淘汰掉了。

孙策当然知道历史的残酷生存法则,古代可不比现在,输了,擦干眼泪再爬起来继续奋斗。古代一人赌输,整个家族都要陪着挨刀,就是族诛制度。

关于族诛,有诛三族、诛五族、诛九族等几种不同的说法。明成祖朱棣为了报复政敌,发明了诛十族,甚至还搞出了瓜蔓抄,整座村镇被诛尽杀绝。

当然朱棣从来没有对一个民族进行血洗屠杀,诛十族、瓜蔓抄只能说明他的私德不好,并不能证明明朝存在的错误。历史已经部分证明、将来还会完全证明,明朝是伟大的时代。

孙策在收复父亲失地的时候,有一个人是孙策无法绕过去的,就是淮南大军阀袁术。虽然孙策非常讨厌袁术为人,但因为袁术掌握着孙策的未来,孙策要找袁术借兵,就要学会低头装孙子。自古做大爷易,装孙子难,会装孙子的,往往能成大事,比如给夫差吃屎当马蹬的勾践。

孙策是个粉面小生,唇红齿白,虎背熊腰,所以深得以貌取人的袁术的好感。借兵如借钱,要低眉顺眼地拍金主的马屁,拍得舒服了,钱自然就好借了。不过虽然孙策好话说尽,但袁术一直没答应孙策的请求,这年头兵员稀缺,袁术没舍得给。

身无分文,不敢横行,孙策再有本事,好汉双拳还难敌四手。孙策碰了一鼻子灰,只能靠着随手招来的几百号散兵游勇打天下,结果可想而知。孙策的乌合军很快就被强人给杀散了。

孙策要想创业,必须要靠父亲留下来的那一千多精锐部队,孙策只能继续给袁术装孙子。孙策的脾气非常火暴,但为了前程,孙策能做到如此的隐忍,这才是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功夫。人活着需要尊严,但尊严不是无价的,这个世道只要尊严不要生存的人肯定有,但绝对少见。

孙策的苦苦哀求最终还是感动了袁术,把孙坚的人马悉数还给孙策。孙策借来了投资创业的第一笔热钱,在江湖上干了几票大买卖,比如攻克庐江(今安徽合肥)。

袁术之前对孙策有过承诺,孙策若拿下庐江,就委孙策做太守,不过袁术后来食了言。孙策虽然胸中怒火熊熊,但他现在还得罪不起袁术,逞英雄容易,逞完之后怎么办?冲动容易误大事。

孙策不但忍功好,而且头脑灵活,他把自己攻克江东的战略意图和袁术的江东战略拴在一起。袁术无法分清自己和孙策的利益界限,孙策打着为袁术打江东的旗号,袁术只能顺着孙策的杆往上爬。

袁术放手让孙策去江东发展,彻底释放了孙策心中那股巨大的能量,“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等待孙策的将是美好的未来!

孙策把母亲吴氏安顿好,带着弟兄们潇洒地闯世界去了。孙策为人骁勇善战,军令严整,连战连捷,史称“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

孙策第一桶金不应该算是攻克庐江,因为果实被袁术给吃了。孙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的秣陵之战,秣陵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

孙策攻破盘踞在秣陵的薛礼(肯定不是薛仁贵)和笮融等人,盘下了秣陵周边大片地块。生意都是由小做大的,迈过了人生路上的第一个生死局,接下来的路就是一片坦途。这和打牌是一个道理,胸中那口气提了上来,打什么牌都顺手。大郡丹杨(今安徽宣城)、会稽(今浙江绍兴)、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苏州)相继落入孙策的口袋。

东汉郡的面积非常大,比如会稽郡就相当于现在浙江和福建两省面积的总和,原豫章郡是现在的江西全境。随后孙策自领会稽太守,从豫章郡南部析置庐陵郡,再加上不久后就打跑了袁术的马仔刘勋,夺回了本就该属于孙策的庐江郡。

孙策的地盘扩大为六郡,也就是小说戏文中经常提到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要成就大事业,就必须有自己的战略根据地,不像学黄巢、李自成那样四处流窜打游击。根据地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培养自己的死忠,再不济也有个退路。

在乱世中要想出人头地,仅有一身好功夫是不行的,看看有头无脑的吕布就知道了。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包括稳定根据地,进行人才储备,发展经济,稳定人心。能不能做好这些要求,就看统治者的智商高不高了。不论乱世还是盛世,只要有竞争存在,拼的都是智商。

孙策的智商非常高,他虽然在江东称王称霸,但他知道自己只是东汉帝国的外藩。大家出来混,都要遵守一个潜规则,就是奉东汉皇帝为正朔,大家只做诸侯。真正有头脑的竞争者是绝不会在乎虚名的,谁破坏了这个潜规则,就会在政治上严重失分,受到天下人的唾弃。

孙策的运气很好,第一个破坏江湖潜规则的袁术称帝是在孙策拼下江东之后,孙策已经基本不需要袁术了,所以孙策敢和袁术决裂,同时还捞到了大量的政治分数。如果孙策在有求于袁术的时候,袁术闹出称帝丑剧,孙策就左右为难了,也许这是天意。

孙策和袁术划清界限,也抹掉了自己曾经是袁术马仔的脏名,孙策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那里领到了一根大骨头:讨逆将军、进爵吴侯。有了这块朝廷颁发的金字招牌,孙策在政治上大获成功,愚蠢的袁术就这样成为孙策的一块垫脚石。

其实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孙策的势力发展壮大绝不是什么好消息,孙策雄悍难制,是个闻名江湖的刺头。曹操早就有夺取江东的战略考虑,这样才不至于两线受困,只是曹操在北线被袁绍死死压制,实在无力南下,只能眼睁睁看着孙策在江东耍威风。

孙策和孙权两兄弟一直以来就是曹操的心头大患,当然曹操要庆幸他最终面对的是孙权,而不是孙策。虽然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称赞孙权的能力,但这种称赞只是一种人生如寄的感慨,不伤大雅。

对于孙策的评价,曹操也是一句话“此儿难与争锋!”这句话包含的更是曹操对孙策的恐惧和不安。曹操知道孙策对中原的野心,曹操现在最怕的就是孙策在背后给他捅刀子。

为了稳住孙策,曹操不惜自降辈分,和孙策结为姻亲。曹操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孙策的同母弟孙匡,同时又为自己的儿子曹璋娶了孙策堂兄弟孙贲的女儿。这两次婚姻的辈分有点乱,前者曹操还是孙策的长辈,后者曹操就成了孙策的平辈。

古代高层通婚主要还是一种政治行为,辈分不辈分的不太讲究。后来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可绝不是孙尚香仰慕刘皇叔,甘愿献身的,无非是政治拉拢。曹操赔着笑脸和孙策攀亲戚,个中原因孙策自然也清楚,不过孙策从来就没把曹操当成亲戚看,孙策眼里只有万里江山。

孙策要想争衡天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消灭曹操,取得中原的统治权。并夺过汉献帝刘协这块世界上最昂贵的“橡皮图章”,挟天子以令诸侯,先与袁绍决战,消灭袁绍后,再逆江西进,扫掉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完成统一大业。

曹操的实力孙策也是知道的,相对曹操,相邻的荆州刘表实力要更弱一些,但孙策先强攻曹操的战略无疑是正确可行的。如果孙策先攻下荆州,但同时袁绍和曹操二人之间决出一个胜利者,那孙策的统一梦想基本破灭,只能画江而守。

曹操这块骨头很硬,但曹操要准备和袁绍决战,主力部队都调往北线,南线就相对空虚。一旦曹操陷在袁绍的泥潭里拔不出来,孙策的机会就来了,这正是曹操最害怕的。孙策的战略眼光相当老辣,也许是背后高人给出的招,但孙策能知善而用,这也是真本事。

当时在曹操南面的各路诸侯中,提出在袁曹决战时从南线出兵偷袭许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孙策,另一个是刘备。刘备的偷袭和孙策基本无二,但刘备当时只是客居荆州,刘备处处受人敌视,刘表也不信任他,加上刘表胸无大志,也不敢轻易得罪曹操。

孙策就不怕什么曹操,他偷袭许都的计划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军事行动。对孙策来说,这将是他争霸天下的最佳机会,一旦错过,后悔无及!孙策做事不像袁绍、刘表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孙策性格果决,他决定了的事情,会在最短时间内开始运作。

史称孙策“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孙策即将做好偷袭曹操的准备。如果孙策大举北上,必然和袁绍结成战略联盟,将曹操挤在中间狠狠地打。曹操兵力有限,腹背受敌,难说没有崩盘的可能。

就在历史即将改写得时候,江东突然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孙策被人刺成重伤,卧床不起。孙策出了事,江东形势不稳,孙策不敢贸然北上。孙策自己想做曹操的背后黄雀,江东同样有人希望自己做那只有头无脑的螳螂,手上的饭碗千万不能砸了,否则连个要饭的家伙都没有。

孙策是被当年吴郡太守许贡三个门客刺杀得手的,当初许贡密谋诛杀孙策,但事机不密,孙策知道后,立刻骗杀了许贡。许贡死后,这三个门客自感受许贡厚遇,准备刺杀孙策报恩。孙策身边防范甚严,三人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前不久孙策外出射猎,没带多少护卫,三人等待这个机会已经好多年了,果然刺杀得手。

虽然孙策当时没被刺死,但伤势比较重,需要安心静养,老话说得好:伤筋动骨一百天。孙策还在盘算等伤好之后,继续纵马横戟,争衡天下。只是历史并不准备再给孙策机会,建安五年(公元200年)4月,26岁的孙策在众人的哭泣声中撒手人寰。

孙策在死前,把江东军政大权顺利地移交给了二弟孙权,孙策向来就非常欣赏孙权,认为孙权是个守成令主。但孙权的弱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小富即安,他没有哥哥那么宏大的志向,只想做个江东王。无论是赤壁之战,偷袭荆州,夷陵之战,孙权的战略底线都是“保境安民”。

如果说曹魏的统一战略结束于赤壁惨败,蜀汉的统一战略结束于关羽失荆州,那么东吴的统一战略就结束于孙策之死。孙策死后,东吴军事集团改变了之前外向型的进取战略,而逐渐形成了内敛型的防守战略。

孙策实在太年轻了,上天要是多给孙策20年的时间,他不一定能灭掉曹操,但完全有可能消灭荆州的刘表集团。或者孙策再进一步吃掉刘璋,与北方的曹操或袁绍隔江抗衡。

局势真要发展到了这一步,那刘备基本没戏演了。以孙策的做事风格,一旦认为刘备有威胁,他会立刻对刘备下手,顺手收拾了诸葛亮。孙权之所以要借荆州给刘备,是因为孙权没有能力单独对抗曹操,所以必须拉刘备这个垫背的。孙策则不一样,有他在,完全可以直接和曹操掰腕子,根本用不着刘备来做战略支点。

许贡那三个不知名的门客在无意中改变了历史,如果不是他们这几刀,东汉末年之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的可能性极小,反而极有可能提前出现南北朝。

如果历史能穿越……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25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