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三国原来是这样——三国非主流顶尖智囊的悲喜人生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1:25:20 0


自从《三国演义》火爆问世以来,由于罗贯中铆足了吃奶的劲儿替诸葛亮摇旗呐喊吹喇叭,诸葛亮在中国人心中“首席智囊”的形象深入人心,已经很难改变过来。

诸葛亮不仅成为三国智囊的头号代表,而且也几乎成了三国这段历史的代言人。说到三国,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还不是曹操或刘备,而是诸葛亮。

其实这种“以一代百”的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一个优秀的团队或某个行业中,有许多精英人才,但往往为大众所熟知的只有一个或几个明星人物。比如一提唐诗,必说李杜;一提宋词,必说苏辛;等等。

其实李杜苏辛只是各自文化时代的代表人物,不能说明其他同时代的诗人词家水平就差,谁敢说王昌龄、王维、白居易、小李杜、罗隐、大小晏、柳欧秦陆、李清照写得不如李杜苏辛?

话题回到三国,都说三国谋士如雨,这话不假。魏蜀吴三大智库中的精英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比如诸葛亮、荀彧、荀攸、庞统、郭嘉、法正、鲁肃、刘晔等,个个都是大牌。

这些智库精英因为效力于魏蜀吴三大政治军事集团,在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非常的高。一线明星往往都是这样,越红越炒,越炒越红,老百姓想不知道他们都难,可以称他们为三国的主流智囊集团。

有了主流,自然就有非主流。这里的非主流不是讲个性,而是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因为各种原因,除了在魏蜀吴三家舞台上曝光率超高的那些大牌谋士之外,三国历史的天空中还散落了几颗闪亮的巨星。

这些非主流的超级谋士论知名度可能要略逊于诸葛亮、荀彧这些人,但要论谋略级别,他们和诸葛亮等人同等身价。比如贾诩、陈宫、陈登、田丰、沮授、徐庶等人,先来说说贾诩。

贾诩在这六人中显然非常的另类,首先他是曹操手下的超大牌智囊,身价绝不比荀彧低。之所以没把贾诩放在《曹操的智库》那一篇,而放在这里讲,是考虑到贾诩腕虽大,但他不是曹操的心腹。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属于大隐隐于朝的那类高人。从这个角度来讲,贾诩可以算成非主流,一如蜀汉的“小贾诩”刘巴一样。

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贾诩出生在凉州武威郡姑臧。自东汉开国以来,东汉王朝就和散居于凉州周边的羌氐各部族进行了百年战争,这里长期兵荒马乱,复杂而险恶的生存环境正好造就了贾诩超强的适应能力。

贾诩的谋略水平放在整个三国谋士群中来考量,都是超重量级的,三国谋士还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智商在贾诩之上。当初贾诩弃官还乡,路上遇到了一支反叛朝廷的氐兵,贾诩和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活捉,叛氐要活埋他们。

贾诩的临事应变能力非常强悍,他为了自救,谎称自己是护羌校尉段颎的外甥。当时段颎是朝廷专剿羌氐反叛的方面大员,在西土威望非常高,加上贾诩和段颎都是姑臧人。氐兵知道段颎的分量,当然不敢加害段校尉的外甥,就把贾诩给放了。

贾诩真有本事,吹牛撒谎脸不红心不跳,和氐兵头目有说有笑,喝了鸡血,拜了把子。然后贾诩揣着氐兵送的盘缠,大摇大摆走了,而与贾诩同行的几十个倒霉鬼全部被活埋。

当然这只是小聪明,难度系数并不高,是个反应快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说:谁谁是我舅舅,谁谁是我二大爷。真正显示出一个人的谋略智商的,还是在大场面上。

不过贾诩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正式出场亮相,就留下了千古骂名,可以说,三国初期的大乱,贾诩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巨贼董卓被王允和三姓家奴吕布联合干掉,董卓手下的三大马仔李傕、郭汜、张济见前程无望,准备散兵回乡,不在官场上混了。

这时在董卓女婿牛辅手下混饭吃的贾诩却吃饱了撑的没事做,想显摆显摆自己的智力水平。贾诩给李傕壮胆,说如果我们一哄而散,官府的一个小亭长就能把咱们收拾了。不如弟兄们齐心合力,东向与王允决战,事成,我们做诸侯,事败再逃不迟。

李傕这些人本就是江湖强贼,被贾诩这么一激,果然壮起了狗胆,张牙舞爪找王允寻仇,最终族灭王允,大败吕布。各路军阀杀在一处,砖头横飞,中原地区遭到了战争的空前破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因为贾诩说了句不该话的话,在历史上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其实真正要为李傕、郭汜之乱负责任的,除了贾诩,还有死脑筋的王允。如果王允不是要对李傕、郭汜斩尽杀绝,拒绝李、郭向朝廷投诚,逼得二人走投无路,事情也不至于闹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

贾诩是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价值道德体系之外的非主流鬼才,贾诩存在的价值,也许不能用爱国爱民这样的泛泛标准来要求。在乱世中,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人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彰显,整个社会也会随之进步,毕竟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

就贾诩来说,李傕、郭汜这些乱世草头王不可能给贾诩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很好地舞台,跟着强盗土匪能有多大出息?但当时群雄混战,袁绍和曹操都只处在事业刚起步的阶段,贾诩未必对他们有多少深入了解,再加上距离遥远,显然他们还不是贾诩合适的买家。

在贾诩的选择菜单上,张济的侄子张绣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盘踞在南阳一带,收入比较稳定。贾诩觉得暂时在张绣家里吃饭比较安全,就暗中和张绣挤眉弄眼,果然就把张绣的七魂六魄给勾了过来,派人来请贾诩过去当军师。

张绣的这块舞台虽然不算太大,但足够贾诩伸展自己的神鬼之才了。贾诩之所以能在三国江湖上扬名立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南阳的那次超精彩的演出。配合贾诩精彩演出的绿叶是三国头号枭雄曹操。

那还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的春天,因为张绣和荆州牧刘表结盟,曹操感觉到了南线的压力。再加上前一年张绣在南阳大败曹操,致使曹操长子曹昂和重将典韦战死,曹操想报一箭之仇,便大举南征。

但曹军刚到南阳没多久,就从北线传来田丰劝袁绍偷袭许都的消息,曹操不敢拿自己的老巢开玩笑,立刻撤军回去。张绣当然不想放过曹操这条大鱼,带着弟兄们,摇头晃尾巴,红头涨脸地要给曹操“送行”。

贾诩拦住张绣,劝张绣不要追击,追则必败。张绣瞪起牛眼看着贾诩,检查贾诩的脑袋是不是被驴给踢了,这么好的发财机会为什么不要?张绣不听,风一般地冲了出去,可很快张绣就被曹操的伏兵打败,差点把内裤给输掉了。

贾诩等张绣回来后,立刻又劝张绣再去追曹操,必能大胜。张绣这回有些相信贾诩了,拎着板砖冲出去,果然将曹操揍得鼻青脸肿。张绣越看贾诩越不像个人,他怎么如此能掐会算?曹操几乎被他招招算定。

张绣诚心下问,贾诩大笑:“这事很简单,曹操初来便退,肯定是许都受到了袁绍的威胁,才急忙北撤。曹操用兵谨慎,料得将军必定在后追袭,所以曹操必在半路设下伏兵,将军果然中计。至于再追反胜,因为曹操打退了将军的追袭,以为我们不会再追,对我们放松了警惕。”

这下张绣彻底服了,贾诩能把人情世故看得如此透彻,当今世上也没几个人,无非郭嘉、程昱、法正而已。当然如果用事后诸葛亮的观点来看,贾诩的妙计实在没什么稀奇的,但问题是“马后炮”一文不值,如果凡事都“事后如何”,那历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像贾诩这种级别的谋士,蹲在张绣这座小庙里着实委屈了他,就像张鲁这等小虾米用不起法正一样。张绣对贾诩来说也只是一个跳板,贾诩注定不可能跟着张绣啃一辈子窝头。

后来贾诩最终从良跟了曹操,但因为他和曹操过去的恩怨,使得贾诩在心中对曹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这也影响了贾诩在曹操那里的智力发挥。

不过贾诩天生就是混大场面的,他总是能在有意无意中改变历史的进程,他仅有的几次漂亮手笔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于这一点,后来的魏文帝曹丕想必是最有体会。

随着曹操日渐老矣,确定帝国继承人的问题刻不容缓,但曹操一直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犹豫不决。要不是贾诩一句“吾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耳”,曹操未必就选择曹丕。可以说没有贾诩,就没有曹丕的未来,曹丕对贾诩感恩戴德一辈子,贾氏一族终魏之世,富贵等身。

人这一辈子,活着就是活着,无论是庙堂决胜,还是商场搏杀,抑或是草根糊口,都只是一个证明曾经存在过的过程。贾诩就是这样,自跟了曹操之后,贾诩就下定了归隐的决心。虽然贾诩死于公元223年,实际上贾诩的政治生命早在公元199年就已经结束,那一年贾诩五十三岁。

贾诩虽然大隐隐于朝,但毕竟曝光率非常的高,世人对他的用智生涯也比较了解。相比之下,同样跻身于三国一流谋士圈的陈宫就没那么幸运了,陈宫别说名扬四海了,就是连篇像样的正史传记都没有。

陈宫和贾诩一样,都和曹操有着很深的过节,尤其是陈宫。在曹操早期的创业过程中,陈宫注定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而且就感情倾向来说,曹操显然更喜欢陈宫,可惜他和陈宫此生有缘无分,最终上演了一出生死离别的人生悲剧。

陈宫的早期活动与史不详,只知道他是在曹操于初平二年(公元192年)七月曹操任东郡太守后出场的。至于《三国演义》说曹操献刀刺董卓失败潜逃,被时任中牟县令的陈宫捕捉,陈宫怜惜曹操是个英雄,就弃官与曹操私奔,纯属天才的臆想。

罗贯中是天才,陈宫同样是天才,我们都知道后来荀彧“经营兖州、巩固根本”的战略对曹操争雄天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曹操当时只是东郡太守,兖州是怎么落到曹操口袋里的?谁是曹操得到兖州的第一功臣?陈宫!

因为原兖州牧刘岱在和青州黄巾军的大战时丧命,兖州群龙无首,周边各大军阀肯定对兖州垂涎三尺,就看谁下手快了。陈宫敏锐地发现了这次黄金商机,陈宫和荀彧一样,都认为经营战略根据地的重要性。第一桶金,对创业初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征得了曹操的同意后,陈宫单车简从,来到兖州府治,在兖州高层面前对曹操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形象推广。陈宫的目标非常明确,要让兖州高层接受曹操成为兖州牧。

不知道是历史记载有遗失,还是陈宫的原话如此,史书只留下了陈宫游说兖州高层的一句话:“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不过从这句简单的话来看,陈宫的语言艺术却非常的不简单,话不在多,管用就行。陈宫并没有用流行的排比法,拿冀州牧袁绍或徐州牧陶谦来和曹操比较,如果陈宫用了排比法,就等于把实力更佳的袁绍和陶谦放在下任兖州牧的候选名单上,这对实力弱小的曹操来说非常不利。陈宫一上来就将曹操定位为兖州牧的唯一候选人,从而加大了曹操中选的可能性,这是陈宫的聪明之处。

陈宫非常善于对当事人进行形象包装,他直接把曹操和拯救天下联系在一起,“如果请曹东郡来做兖州牧,必能安一境之民”。陈宫明显在对兖州高层进行道德恐吓,言下之意很简单,如果不迎接曹操,那你们就是一伙不爱惜百姓的民贼,这顶大帽子谁戴得起?

果然,陈宫道德恐吓式的游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济北相鲍信等兖州高层认可了陈宫对曹操的评价,曹操凭着陈宫的三寸不烂之舌,转眼间就把兖州划到了自己的户头上。

虽然陈宫为曹操发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因为政治理念上的分歧,他和曹操的距离越来越远。公元193年,曹操因为名士边让“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而杀掉了边让。

边让是中原名士,在士林威望甚高,边让的死让曹操的名声在兖州士林一臭到底,陈宫越来越无法容忍曹操的专横跋扈,特别是曹操为泄私愤,率军南下徐州屠城,屠杀无辜百姓数十万。一时间曹操恶名远扬,而“性刚直壮烈”的陈宫再跟着曹操混,就无法摆脱为虎作伥的骂名。

不过陈宫做事也够狠的,他表面上继续为曹操效忠,暗中联系了陈留太守张邈等人,趁曹操南征徐州、兖州空虚之际,发动叛变,迎接吕布入兖州。因为事发突然,曹操毫无防备,差点被陈宫整得倾家荡产。从此二人正式决裂,陈宫也开始了人生的另一场演出。

陈宫有些饥不择食,不知道他怎么就看上了吕布这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事后证明,陈宫的选择是错误的。吕布横看竖看都不像是做大事业的,比项羽还不如。吕布虽然得到了陈宫,但吕布似乎不喜欢用智,陈宫明明是个一级厨师,吕布却自己操刀上案,让陈宫给他跑腿打杂。

吕布的刀工手艺可谓不入流,没折腾几刀,就让曹操把菜刀横在吕布的脖子上。这回吕布有些怕了,又想拜曹操做干爹,但遭到了陈宫的强烈反对。陈宫和曹操早就恩断义绝,势同水火,陈宫无法想象再次面对曹操会是个什么场面。

陈宫给吕布出的主意非常好:曹军远来,负月余之粮而来,势必不能久战。只要我们顶住曹操一个月,等曹军泄气的时候,我们捅曹操一刀,就可以喝庆功酒了。

吕布真要听陈宫的这招毒计,曹操撑不了多久就会撤,吕布不一定能灭掉曹操,但至少可以保全徐州。可吕布却听了老婆的馋言,放弃了自救计划,放纵曹操进入腹地,等待吕布和陈宫的,是人生的倒计时。

故事的结尾我们都知道,公元198年,曹操在白门楼生擒吕布,陈宫到底没有躲过曹操,被吕布手下叛将五花大绑地请到了曹操面前。曹操终于得到了报复陈宫的机会,曹操挖苦陈宫:“公台平时以半仙自许,现在怎么会落到我的手上?”曹操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别提多快意了。

当然,曹操是很恨陈宫,但他未必就会杀了陈宫。魏种当初叛曹,曹操也恨得牙根痒痒,但后来生擒魏种,曹操讲了一句很感人的话“唯其才也!”将魏种给放了。曹操对陈宫,也是一个道理。

陈宫也知道只要自己服了软,曹操依然会重用他,但陈宫就是看不惯曹操的为人做派,他不屑于曹操伸出的橄榄枝,鄙夷地瞪着吕布,告诉曹操:要不是这个匹夫不听我良言善计,你曹某人也不可能站在我的面前。

曹操爱惜人才是出了名的,陈宫表明了对自己的态度,可曹操还是不死心,拿陈宫的老母亲和妻子做诱饵,劝陈宫归降。男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何况像陈宫这样的侠儒,更不可能做出这种有损男人尊严的事情。

陈宫摇头拒绝了曹操的好意,在哀声向曹操求饶的吕布面前,昂着头来到刑场,含笑赴九泉。曹操被陈宫的英雄壮举感动得泪流满面,曹操虽然杀人成瘾,但具有男人的真性情,面对同样够MAN的陈宫,曹操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在男人圈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丢面子。当初陈宫投靠吕布,就是想证明给曹操看,自己离开曹操照样可以成功。只可惜他选错了东家,满盘皆输。如果陈宫再跟着曹操,就算曹操对他百依百顺,陈宫又如何在曹操面前抬得起头来?人生一世,早晚一死,死又何妨?

陈宫是三国早期少有的侠儒,和荀彧、诸葛亮这样的纯谋士不是一个类型,能和陈宫归于一类的还有在《曹操的智库》篇讲过的程昱。当然,我们还不能忘了和陈宫同时期同地域的另外一位侠儒——陈登陈元龙。

陈登不仅是和陈宫同类型的侠儒,他们还都是非主流的高端谋士,智力级别相当于郭嘉、法正,只可惜生逢其时,未逢其主,如流星一般划过历史的天空。

陈登是灵帝时太尉陈球的族孙,前沛国相陈珪之子,少有吞吐天下之大志,包并八荒之雄心。有些好高骛远?是的,但人是需要雄心壮志的,社会的进步实际上就是一个个野心的实现组成的。陈登可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是有真才实学的。

史载陈登“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书读到这个份上,即使陈登不在江湖上闯荡,在士林中照样能成为一代大儒。不过东汉的读书人都渴望在政界做出一番成绩,陈登自然也不例外。

陈登人生的主要轨迹大多数都留在了徐州,但这不影响陈登在三国史的地位。人要想功成名就,在什么地方发展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看给自己配戏的是不是大腕?陈登接触的都是些什么人?刘备、吕布、曹操、孙策,陈登想不出名都难。

要说陈登和以上这几位大佬的关系,除了和孙策是真刀真枪对干之外,他和刘备、吕布、曹操的关系不太好确定,说亲不亲,说疏不疏。陈登和他们都算不上至交知己,只是刘吕曹三人的利益关系纠结在一起,所以他们和陈登自然就扯上了关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死后,徐州别驾糜竺按陶谦的遗愿,请刘备来接任徐州牧。不知道刘备是真的谦虚,还是顾虑名声,死活不接招,说不如把徐州交给大军阀袁术。

陈登向来瞧不起袁术,“公路(袁术的字)骄豪,非治乱之主”。陈登觉得跟着刘备混,比跟愚蠢的袁术更有投资前景,半劝半逼地推任刘备为徐州牧。

陈登在江湖上的人脉非常广,为了说服刘备的假仁假义,陈登居然请动了大牌军阀袁绍劝刘备接收徐州。袁绍真给陈登面子,陈登的信一到,袁绍立刻回书,吹捧刘备“弘雅有信义”,刘备的形象广告打得差不多了,也就扭扭捏捏当上了徐州牧。

当然陈登并没有把自己拴在刘备的破船上,他跟刘备更多的是一种英雄相惜的关系,换个说法就是陈登不是一家之私臣,而是天下之公臣。不久后,吕布偷袭了徐州,陈登又和吕布纠缠在一起。陈登对吕布的印象并不好,以陈登对于明君的标准来看,吕布显然还不够档次,草头军阀而已,怎么看都不像是做大事的。

在陈登的周边,能符合陈登标准的,也只有刘备和曹操。刘备很快丢掉了徐州,至少暂时失去了和陈登合作的资格。唯一符合标准的,只有曹操。陈登的为人秉性雄侠豪爽,和曹操性情比较接近,这也注定了陈登必须要倒向曹操。

吕布派陈登赴许都答谢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封他为左将军,并让陈登在曹操面前斡旋,让朝廷把徐州牧的位子给他。陈登正愁没机会见到曹操,一到许都,陈登就劝曹操早点除掉吕布。

陈登估计将他所了解的吕布老底都捅给了曹操,有人送大礼,曹操自然笑纳,封陈登为广陵太守,让陈登暗中削弱吕布的实力,他们里应外合,找机会铲除三姓家奴。

因为陈登根本就没有给吕布跑徐州牧的事情,陈登刚回来,吕布就发了脾气,说陈登只图自己富贵,把他给甩了。陈登的反应很快,他说他确实求曹操了,并威胁曹操说,吕将军就像一头饿虎,必须给饿虎吃饱肉,否则饿虎就将吃人。

虽然陈登复述曹操的话却是“(待吕布)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从而否定了陈登的求情。但陈登对曹操到底说了些什么,吕布根本不知情,这极有可能是陈登面对吕布的责问,临机生变想出来的谎话。

曹操的这句话(陈登复述)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饥鹰理论”,人都是利益动物,只有在没有满足人的利益的情况下,人才会尽力做事。否则一旦吃饱,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无论是用人,还是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的饥饿感。

要做出大事业,就一定要有饥饿感,陈登当然也是一头饿鹰,英雄没有野心不是英雄。可惜英雄多短命,陈登只活了三十九岁,就得病而终。顺便说一句,最后一个给陈登看病的是三国传奇名医——华佗。

在三国的非主流顶尖谋士中,不能不提河北王袁绍手下的两大智囊——沮授、田丰。沮授和田丰如果放在曹操的智库中,就相当于荀攸和荀彧,如果袁绍能从善如流,虽然袁绍不一定能消灭曹操,但也不至于被曹操打得那么惨,四州基业,一朝丧尽。

关于沮授和田丰,将放在袁绍的专题中进行详细详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24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