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三国原来是这样——三国的乱世草头王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1:25:16 0


前面我们讲过,历史由乱而治其实就是一系列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对资源重新整合的过程(见《三国疆域》)。在残酷的大搏杀中,只有少数的大鱼幸存下来,成为历史的主宰或主宰之一。至于那些小虾米,天生就是大鱼嘴里的美食佐料,胜者王侯败者贼,愿赌就要服输。

不过在一大堆的失败者中,除了那些先天不足的小虾米之外,最可惜的是曾经做过大鱼的那些人。他们都曾经阔过,成为当时历史舞台上非常耀眼的明星,身上光环四射。只是因为各自能力上的欠缺,最终倒在了距离冠军红线不远的地方。比如秦末的项羽、隋末的李密、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以及晚清的太平王洪秀全。

话题回到三国,说到三国的失败者,我们近乎可以张口说出董卓、袁绍、袁术、吕布的名字。虽然他们对最后的胜利者曹操、刘备、孙权来说都只是配角,但他们都是黄金配角。黄金配角的出场价码未必就比一线主角的差多少。红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绿叶的陪衬。

袁绍将单独放在一章里讲,下面讲讲董卓、袁术、吕布。

在三国除曹操、孙权、刘备之外的所有乱世军阀中,董卓是唯一一个在法理上具有全国统治性的军阀,因为董卓曾经控制过东汉的中央朝廷。可惜董卓不是王莽,王莽所处的时代还属于治世,加上王莽会装纯洁,所以能建立自己的帝国。

董卓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天下已经大乱,藩镇割据的苗头已经出现。董卓面对的是袁绍、曹操、孙坚这等级别的人物,王莽篡位之时,对手都是些什么人?翟义而已。

和属于京城官僚体系出身的王莽不同,董卓属于外放的藩镇系。说得具体些,王莽虽然家境贫寒,但却出身于当时的天下第一豪门元城王氏,政治起点非常高,董卓则是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杀出来的。

虽然董卓有幸在《三国演义》第一篇中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但罗贯中笔下的董卓只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丑。对于董卓的出身,罗贯中只是简单提到了“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再不肯多费笔墨。演义中的董卓除了“身体肥大”,几乎就没有特别深的印象。

其实董卓在青年时代是一个标准的豪侠少年,因为性格豪爽,在西北边地结交不少强人朋友。后来董卓回家耕地,他以前的那伙朋友来看望董卓,董卓很阔气地宰杀了几头牛,大块吃肉,大碗饮酒,好不痛快。交朋友就应该像董卓这样,兜里再没钱,打肿了脸也要充胖子。人在江湖上行走,全凭一个“义”字,豪侠仗义,才能交到真朋友。

董卓是个江湖粗人,他不仅力大如牛,而且箭术极好,可以说是一身好功夫。在乱世要想生存下来,要么武功盖世,要么智谋超群,否则只能被人吃掉。因为董卓的武功强悍,讲究以力服人的当地羌胡都特别地怵他,所以董卓在陇西混得很滋润。

董卓当然也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至少懂得拉拢人心,能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董卓和西楚霸王项羽都是练家子,但项羽为人吝啬,爱爵如命,还不如董卓豁达豪爽。

董卓后来以军司马的身份参加了东汉官军对叛羌的征剿,因董卓立了战功,朝廷赏了他九千匹缣。董卓有功,拿这些赏赐心安理得,但董卓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将这些缣全部分给手下有功弟兄们。

当老大的就应该有个老大风范,弟兄们抛妻弃子,闯荡江湖在刀山火海中卖命,不就是图个荣华富贵吗?人都是利益动物,只靠道德上的感召力,是收拢不了人心的,关键时刻必须用钱砸。套用一句再俗不过的名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董卓自出道江湖以来,因为勇猛能战,加之豪爽仗义,最终还是在官场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西北地区赫赫有名的诸侯。要想在乱世中安身立命,手上就必须紧握住枪杆子,有了枪杆子,就有了一切。董卓当然懂这个道理,这些年在疆场厮杀,董卓也逐渐培养了自己的亲信部队。

但乱世诸侯们要想坐稳江山,除了枪杆子,还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就是一定有要自己的战略根据地。千万不能学黄巢、李自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看上去很爽,但一旦遭到战略性失败,连个退路都没有。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东汉朝廷调董卓进京,任职少府。少府是九卿之一,通俗一点说,少府是专给皇帝负责私房钱的内务总管,“(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少府以养天子也”。平时管一管账房,查看皇帝的私库又进了多少服饰、宝货,是个有名无实的闲职。

董卓在陇西地区混得有滋有味,有枪有钱有人,傻子才会去京城做一个清汤寡水的官。董卓当然要拒绝,不过他不会公然和朝廷唱对台戏,而是借口说手下弟兄坚决反对他入京任职少府,死活不让他离开陇西。黑锅由弟兄们背着,董卓自己倒落了个四面溜光水滑,确实是好手段。

朝廷召董卓进京就是想解决董卓的兵权,见董卓不上钩,只好退而求其次。将董卓调任为并州牧,不能让董卓长久在陇西驻扎,藩镇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董卓觉得这买卖挺划算,虽然离开陇西,但并州他并不陌生,以前他就曾经做过河东太守。而且董卓知道朝廷内部不稳,河东离洛阳非常近,一旦朝廷有什么变故,董卓就可以立刻杀进京师,成就一番大事业。董卓“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董卓的战略判断力确实很强,果然没多久,洛阳就发生了重大变故。大将军何进和以张让为首的太监兵团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而刀兵相见,为了拉个帮手,何进私下请董卓率兵进京。董卓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立刻率军就道南下。

还没等董卓进洛阳,愚蠢的何进就被太监们给干掉了,随后袁绍等人又将太监兵团一锅烩了。外戚势力和太监势力就这样同归于尽了,但他们留下的权力真空正好由以董卓为代表的藩镇势力来填补,董卓也适时地发现并抓住了这次商机,顺利地捞到了第一桶金。

但有商机,不一定就能赚钱,商机往往意味着风险,有时是需要一定胆量的,做事四平八稳的很难赚到大钱。董卓同样面临着风险,因为他手上只有三千军队,确实不太多,这点实力很难镇住那些对自己有“想法”的异己分子。

董卓够聪明,他想出了一个“虚张声势”的办法,他让弟兄们每天晚上悄悄出城,然后第二天一早,董系人马打着大旗,大摇大摆地进城。经过四五天的折腾,董卓给京城各界造成了他至少有十几万军队的假象,京城果然被董卓给镇住了。

稳住了局面后,董卓做的最大一票买卖就是废立皇帝,将他看不顺眼的少帝刘辩给废掉了,改立陈留王刘协。董卓废立的原因表面上是刘辩木讷,刘协机灵,而且董卓和从小养育刘协的董太后攀上了亲戚。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刘辩年龄太大,当时已经十七岁了,而刘协只有九岁。如果董卓能控制朝廷,刘辩的年龄显然不符合董卓专政的要求,想找借口都没有。立九岁的刘协,董卓就可以打着皇帝年幼不能理政的旗号专权。

只是董卓下手太狠,废掉刘辩也就算了,董卓居然毒死了少帝。董卓以为这样可以铲除后患,但这步棋董卓明显下臭了,弑帝杀君在封建时代是头等大罪,董卓杀了刘辩,便自动丧失了道义高地,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朝中残存的清流官僚集团本来就对董卓不太感冒,加上刘辩无罪遭弑,虽然董卓也“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但依然激起了士大夫们在感情上的强烈反弹。虽然他们的反抗都被董卓通过武力强行镇压了下去,但董卓的形象却被自己的野蛮行径越抹越黑,臭名远扬。

董卓到底是个粗人,不懂得掩饰自己的人性弱点,通俗说就是不会进行自我形象包装。董卓得志后,他骨子里的野蛮彻底爆发,经常无故杀人取乐,手段非常毒辣。董卓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天下人,尤其是京城外的地方藩镇势力,蛋糕都让董卓吃了,他们去喝西北风?

董卓也看出了地方藩镇势力对自己的杀心,为了避祸,董卓一把火烧掉了繁华的洛阳城,迁都到了长安。迁都又是一步臭棋,这代表着董卓的战略方向从统一天下变成了割据一隅,在气势上就自动矮化了。

还有一点,迁都是强制性的,京师乱成一团,正如王夫之所说:“使乘其(董卓)播迁易溃之势,速进而扑之,卓能其稽天讨乎!”如果不是袁绍等关外讨董的藩镇互相猜忌,坐失良机,一战大胜董卓,人心一去,董卓早就完蛋了。

董卓本来有机会像后来的曹操一样,挟天子令诸侯,据中原形胜之地,逐步实现统一。但董卓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不过是个乱世草头王,和曹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退据关中的董卓有些像秦二世嬴胡亥被杀后的时局,当时关东军阀并起,六国复兴,秦朝对关东彻底失控,巨贼赵高强行取消秦朝帝号,秦朝又变回了秦国。董卓就是这样,他也许从来就没想过要统一天下,做个“秦王”就非常满足了。

如果董卓能一改从前的恶习,善待百姓,安慰将士,据关中而王并非是一个梦想。但董卓却选择了一条道德上的不归路,依然酷杀成性,搜刮百姓,别说天下乱得不成体统,就是关中地区,也已经被董卓折腾得几近崩溃。

董卓主动站在了天下人的对立面,等待他的只能是道德上的口诛笔伐和武力上的强烈反抗。当然道德的缺失还不足以使董卓破产,董卓最大的问题还是失去了朝中士大夫清流和身边中下层官僚武士集团的人心,当这些人决定成为董卓的敌人时,董卓的下场已经注定。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在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与董卓的干儿子吕布等人合谋下,一举击杀董卓,为天下铲除了一大祸害。

董卓进入京城官场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却弄得人神共愤,董卓的死彻底引爆了长安各界积压已久的愤懑之情。董卓被杀后,举城狂欢,“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

虽然说人心的向背在乱世中不一定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董卓在短短两年将人心败坏得这么彻底,可谓是历史一大奇观。

董卓完蛋了,他的七姑八婆一个都跑不了,史称“杀其母妻男女,尽灭其族”。

董卓因为曾经控制过朝廷,是三国早期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大军阀,严格意义上来讲,董卓的失败才真正拉开了三国军阀混战的大幕。董卓死后,当初曾经抱成团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彻底分了家,哥几个红头涨脸地互相拍板砖去了。

当时势力比较大的军阀有冀州的袁绍、兖州的曹操、荆州的刘表,以及淮南的袁术,孙策、吕布在董卓死后不久的那段时间内还不成气候。至于刘备?不知所云。在这四家大军阀中,袁术算是一个异类,下面对袁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要说能力,无疑曹操最强,但要论出身,则是袁绍和袁术。二袁是从兄弟,出身于东汉中后期的天下第一豪门南阳袁氏,袁术的父亲是桓帝时太尉袁逢的儿子,典型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

袁术出身好,事业上的起点自然要比草根出身的高一些,在董卓擅行废立的那段时间,袁术就被董卓封为后将军。后将军是正号将军,位列上卿,袁术此之前并没有立过什么显赫的战功,他能吃到这块大蛋糕,估计还是出身好的关系。

不过袁术还算聪明,他见董卓倒行逆施,自然不肯上董卓的贼船,弃官逃到了东汉旧都南阳。袁术霸占南阳后,立刻摇头晃尾巴,“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

袁术为人志大才疏,要他济国安邦,基本没戏,如果让他祸国殃民,绝对是把好手,如果把董卓和袁术调换一下,袁术会比董卓还下作无耻。论野心,袁术甚至比曹操还要大,曹操只想做“周文王”,千古骂名留给儿子去背,袁术却想着做皇帝。

皇帝是人世间最尊贵的身份,想当皇帝也没什么。中国历史上被正史所承认的大约有六百多个皇帝,还有成千上万的草头皇帝,身边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破枪,据着一个山头,就敢自称天子,这样的皇帝不知道做起来有什么趣味?

袁术在南阳的时候就有称帝的打算,“观汉室衰陵,阴怀异志”。但后来因为袁术和堂兄袁绍发生了矛盾,被袁绍联合曹操用武力赶出了南阳,失魂落魄的袁术窜到了九江。东汉末年的九江并不是现在的江西九江,而是安徽淮南附近地区。

袁术的运气比较好,当初长沙太守杀掉了南阳太守陈咨,袁术凭空占了南阳。而袁术刚到九江不久,扬州刺史陈温就病死了,袁术没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淮南。

袁术是一个“皇帝臆想症患者”,他人生存在的价值似乎就是当皇帝,也不管他的地盘有多大。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在寿阳称帝,国号是比较奇怪的“仲家”,但不是孤例。东汉初年,西川军阀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袁术八成盗窃了公孙述的“学术成果”。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谁有本事谁做皇帝,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袁术明显地缺乏政治远见,说重点就是愚蠢至极。汉献帝刘协虽然被严重架空,但东汉皇帝的法统却没有人敢质疑,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动跳出来成为各路诸侯的政治靶子,简直就是蠢得无可救药。

元末大儒朱升给朱元璋提出了著名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心领神会,严格按照朱升的战略去做,直到八年后(公元1364年)在大臣们的胁迫下,朱元璋才勉强自称吴王,建立明朝还是四年后的事情。关于这一点,曹操做得要远比袁术高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袁术偏偏不信这个邪,去咬热豆腐,结果把舌头给烫了。

其实皇帝的名分从来都是虚的,关键看自己有没有实力。有实力就是真皇帝,没实力就是假皇帝,曹操是个真皇帝,而袁术显然是个假皇帝。袁术的地盘并不大,整体的实力有限,袁术如果想把事业做大做强,应该爱惜百姓、礼贤下士,这才像个干大事的。

可袁术都在做什么?“淫侈滋甚,媵御数百。”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几百个小老婆一起“探讨人生”。这时的袁术已经陷入“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中,他已经到了意识中潜存的激情极限,也就是他已经达到了他占有一块地盘称帝的目标,袁术的人生,已经毫无动力。

这和做生意一样,我们都需要第一桶金,但第一桶金从来就不是、也不应该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要赚更多桶金。人没有野心,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年轻人。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年轻人更狂妄一些,不要怕失败。青春期的挫折是成长过程中必须交的学费。

袁术赚点小钱就忘乎所以,他注定不能成为历史的主宰,只是历史的匆匆过客,爽完了,一切都结束了。袁术坐吃山空,再大的家业也不够他折腾的,很快袁术就吃穷了。

兜里没钱,袁术也再牛不起来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皇帝带着七姑八婆准备去投靠盘踞在潜山的部下陈简等人。陈简也是个势利坯子,看袁术破败了,黑着脸拒绝了袁术。袁术的手下弟兄们没饭吃,都一哄而散了。

袁术实在混不下去了,准备厚起老脸去河北找堂兄袁绍讨一碗饭吃,结果消息被曹操打听到了。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袁术,派刘备在半路邀击袁术,袁术进退无路,心情极度郁闷,很快就挂掉了。

袁术只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丑角,按罗贯中的说法,曹操在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笑骂袁术是“冢中枯骨”。这四个字用来评价袁术简直太传神了,袁术在历史上是个毫无趣味的人,“商业价值”几乎为零,这一点甚至还远远不如吕布。

虽然吕布和袁术一样,都只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但吕布要比袁术有趣多了。如果说袁术的人生波澜不惊,那吕布的人生就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说到吕布,我们可能会下意识的想到一位美女和一匹马,猜都不用猜,直接张口而出:女中貂蝉,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看多了,想不知道貂蝉都不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另三个美女是东施的邻居,呼韩邪的老婆,安禄山的干妈。

貂蝉和董卓、吕布父子的感情纠缠是《三国演义》前期的重头戏,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笔法之精妙,让人拍案叫绝。如果从“郎才女貌”的角度来看,吕布和貂蝉简直就是绝配。

吕布是堆热烘烘的牛粪,貂蝉这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是天作之合,董卓不过是一堆冷却的臭狗屎,毫无营养可言。如果让貂蝉自己挑夫婿,她一定会挑吕布,大帅哥谁不喜欢?男人喜欢美女,女人喜欢帅哥,天经地义的事情。子曰:食色,性也……

不过貂蝉这个绝世美妞很可能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正史中找不到关于貂蝉的任何记载。不过在唐人徐坚《初学记·职官部下》有幸找到了貂蝉的踪迹,可惜这里的貂蝉不是美女,而是汉朝官员们经常戴的一种帽子。原文如下:“侍中冠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加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貂蝉。”

罗贯中捏造出貂蝉和吕布的爱情,想必是受到了《三国志·吕布传》中这段记载的启发:“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这个董卓身边的侍婢没有留下名字,正好给了罗贯中自由发挥的空间。

吕布之所以能在董卓的府里有机会调戏侍婢,是因为董卓收了吕布做干儿子,换了曹操,董卓敢要吗?吕布总共有几个爹?据考证,有一个亲爹,两个干爹,还有一个潜在的干爹。

亲爹当然就是吕爸爸了,其实董卓只是吕布的第二个干爹,第一个是前并州刺史丁原。至于潜在的干爹,如果不是大耳贼刘备在白门楼多嘴饶舌,吕布肯定有机会叫曹操爸爸的。所以吕布在江湖上还有一个雅号叫“三姓家奴”,这个雅号的发明者是张飞。

当然,就算吕布想巴结曹操,曹操也未必敢收这个干儿子。吕布一生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喜欢认干爹,另一个是喜欢杀干爹。丁原和董卓都死在干儿子吕布的手上,曹操要收下吕布,天知道曹操能活到哪一天?还有一点注定了曹操不敢收吕布,曹操是个色中饿鬼,可惜吕布也是,万一吕布要给曹操扣上一顶绿帽子,岂不有辱曹操的一世英名?

说得直白一些,吕布就是一个利益动物,他闯荡江湖的原则就是谁出的价码高,他就跟谁混,全不管什么江湖道义。吕布因为骁武能战,深受丁原宠爱。

后来董卓入京师,想除掉丁原,董卓打听到吕布是个钱串子,二话不说,私下许给吕布更高的出场价码。吕布没理由和钱过不去,抽刀就将第一任干爹的脑袋切了下来,送给董卓做了见面礼。

公道一些说,董卓待吕布确实非常好,“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估计吕布认董卓做干爹是拜过帖子磕过头的,属于正式编制。有吕布在,董卓就不怕反对派暗中行刺他了。

因为吕布的突然出现,让准备除掉董卓的司徒王允等人叫苦连天。要玩粗的,一百个王允也不是吕布的对手,王允唯一能做的就是策反吕布。好在王允口才很好,而且善于进行心理分析。

王允针对吕布犹豫地要顾及父子情分,当头泼了吕布一盆凉水:“将军自姓吕,尊父是吕太翁,和董卓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当初董老贼投戟要杀将军的时候,可没念什么父子之情。”吕布顿悟,加上王允给出了比董卓当初给的更高的价码,吕布联合王允,亲手干掉了董卓。

刺董成功后,王允果然没有食言,封吕布为奋威将军,仪同三司,进爵温侯,与王允共同理政。可惜王允是个书呆子,因为不懂变通,逼反了强贼李傕、郭汜,王允被杀。吕布没当上几天辅政大臣,就骑着赤兔马四处讨饭去了。

吕布因为之前杀过两个干爹,在江湖上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没有人敢收留这个定时炸弹。本来吕布是想投靠袁术,但袁术却“恶其反覆”,大棒子将吕布赶了出去,哪凉快哪待着去。

还是袁术的堂兄袁绍胸怀宽广,收留了落难的吕布,让吕布跟着他打天下,吕布也确实立了一些功劳。但吕布是典型的小人性格,得志后就摇头晃尾巴,在袁绍面前不三不四。袁绍也有些恼了,准备干掉吕布,要不是吕布反应敏捷,早被袁绍大卸八块下酒喝了。

吕布并不稀罕袁绍给他的那块霉窝头,走就走,爷到哪都饿不着。吕布好歹也是一线大腕,给袁绍跑腿打杂确实有点寒碜,怎么着也要做一路诸侯,身价怎么来体现,社会地位!

在三国早期的江湖上,以中原地区为限,一线大腕也就那么几个:袁绍、曹操、袁术、刘备、吕布。吕布甩掉了二袁,他的人生轨迹注定要和另两位大腕曹操和刘备发生交叉。

对曹操和刘备来说,吕布简直就是个丧门星,谁沾上吕布,肯定弄得满身腥骚。曹操、刘备分别被吕布偷袭了一次,曹操运气好,有程昱给他垫背,好歹守住了兖州。刘备就惨了,吕布趁刘备南下讨伐袁术时下了黑手,结果刘备倾家荡产,连吃饭的地方都没了。

当初吕布无家可归时,是刘备收留了吕布,好吃好喝好照应。刘备没想到吕布会这么厚颜无耻,虽然随后吕布反客为主,邀请刘备驻扎在徐州,勉强有碗饭吃,但刘备应该是记下了吕布的这笔账。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兵败白门楼,哀求刘备向曹操求情时,刘备轻描淡写地告诉曹操:“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会意,绞死了吕布。吕布在死前高声叫骂:“大耳贼最他娘的不讲道义!”

吕布认为自己对得起刘备,袁术派大将纪灵来消灭刘备,是吕布辕门射戟,才保住了刘备的性命。但毕竟是吕布负义在先,以怨报德是最为人所不齿的,不知道吕布在骂刘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心虚脸红。

吕布的死实在怨不得刘备,他并不具备在乱世中生存的能力。吕布集团的构架非常地不合理,过于重武轻文(谋略),只知道红头涨脸地拍板砖,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吕布好容易有一个顶级谋士陈宫,却言不听计不从。早听陈宫的良策,也不至于在白门楼被曹操捆成了粽子。刘备早期的失败,就在于身边没有智囊。吕布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还到处哭穷,实在是个笑话。

能养士而不能用士,跟没养一样。人才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而是扎扎实实用来实战的。可能是吕布过于自信,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意识到人才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一味逞强好斗。

吕布的失败就在于他用一种草台班子的管理模式来经营自己的团队,没有长远战略规划,赚一票算一票。相比之下,曹操用的是正规公司化经营的路子,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近期、远期的目标。曹操经营事业非常有层次感,简直就是一门艺术。

就像两个人在打架,曹操武功高强,在开打之前先拉个云手,扎稳步子。而吕布不过是个愣头青,拎把菜刀,张牙舞爪就冲了上来,七七八八乱砍一通。

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也是这样,项羽明明有一身好功夫,却舍长就短,最终败得一塌糊涂。乌江自刎前,项羽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胡说什么“天亡我也!”上天为什么不亡刘邦?要论各方面的条件,刘邦是百分百必死的。

吕布和项羽很相似,但有一点比不上项羽,那就是项羽的骨头硬,打不过就自杀,是个纯爷们儿。再看吕布,被曹操生擒后,立刻向曹操服软,脸不红心不跳地暗示要做曹操的干儿子,之前的傲气都哪里去了?

可惜曹操没有认干儿子的习惯,况且吕布的年龄和曹操差不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24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