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改革直指藩王们痛处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38:54 0

1398年是生死相依的年头。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死了,明宣宗朱瞻基出生。越南陈朝顺帝死了,少帝即位。当然对朱允炆来说,他也面临着即位的问题。但世间事继承与背叛相反相成。朱允炆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却在某种程度上背叛了其执政理念,尤其是朱元璋念兹在兹的暴力美学。这样的一种背叛似乎和朱允炆团队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

我们来看一下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三人的学历背景和素质养成。黄子澄,洪武十八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修撰,伴读东宫,精通四书五经;齐泰,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第二年举进士,授礼部主事。曾因为官九年而无过失被朱元璋赐名泰。洪武三十一年提为兵部尚书。《剑桥中国明代史》评价他“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方孝孺,师从著名学者、有“开国文臣之首”称号的翰林学士宋濂,系建文帝的老师,倡导按照《周礼》更定官制,被明成祖手下的第一谋士姚广孝称之为“天下读书的种子”——这样的三个人组合在一起,便顺理成章地构成建文帝朱允炆以儒治国、以礼治国的梦幻团队。

于是,对朱元璋暴力治国美学的反动或者说纠偏开始了。我们仿佛看到,那个忧伤的年轻人从1398年开始,情不自禁地以一个书生的眼光去打量他眼中的帝国,并试图有所作为。《明史·刑法二》记载说:“元年刑部报囚,减太祖时十三矣。”——建文帝将其治下的囚犯人数一举减至朱元璋时期的三成左右,很有“构建和谐社会,从牢笼开始”的意思。

不过最重要的改变还在于制度设计上。建文帝的制度设计相对于朱元璋的制度杀戮,实际是一种执政理念上的颠覆或者说修正。此时的方孝孺大展宏图。他言必称《周礼》,醉心于复古,醉心于以《周礼》制度重新界定大小诸司的品级和阶勋。在他提议下,建文帝重新规定官制: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设左右侍中,位列侍郎以上。这是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建文帝第一次把六部尚书提到了与都司同级的地位。毫无疑问这个地位比任何文官的品级都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建文帝加强文官之治的开始,他尝试着把权力重新交还给六部尚书,而不是像朱元璋那样大权独揽。另外建文帝还扩大国子监和翰林院的职责和人员编制,从教育和训练太子及诸年幼王子方面入手,普及儒家文化,希望以“修齐治平”理论来治国和治民。建文帝规定:亲王对自己的老师要以礼相待,谈话时,老师不必称臣,可以只称姓名。应该说这是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和率先垂范。

建文二年正月,建文帝做了另外一项尝试:诏减苏、松、嘉、湖重赋,每亩不得过一斗。他的宽政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体现,这也使建文朝成了一个令人怀念和惆怅的黄金朝代。因为危机在此时已经起来了——建文新政的实施是在藩王林立的背景下展开的,朱元璋生前分封的25个藩王在全国各地虎视眈眈着建文帝的所作所为。这25个藩王中,有24个是朱元璋的儿子,只有一个是其从孙。也就是说这些藩王绝大部分是建文帝的叔叔辈。位高权重,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少则三千,多则数万)。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建文新政,像极了一只羊在一群狼当中孤独舞蹈。建文帝可以孤芳自赏,但是狼们各怀心思。

最要命的是建文帝的改革直指藩王们的痛处。朱元璋的洪武朝时,左右都督是正一品,六部尚书只是正二品。建文帝将后者拔高至与前者同一品级,同时重用方孝孺等文人,与朱元璋当年仅封刘基为“诚意伯”的做法大相径庭。藩王们隐隐感到,这个年轻的皇帝正在构筑属于他一个人的帝国。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吗?否,他们甚至不是利益相关者,一些微妙的信息越来越清晰地显示:一场与执政理念与切身利害相关联的冲突正在呼之欲出。它将不可遏止地到来。

燕王朱棣第一个感受到了这层寒意的降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7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