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出局的危险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38:06 0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长子、徐达的外孙,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行动迟缓的胖子、闷骚男,表情呆板、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来。而附着在他身上的所有历史关系其实可以用减法来计算,那些惊心动魄、满布刀光剑影的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决定了本文主人公朱高炽的生死存亡,他的命运随着这两个关系的展开和深入变得跌宕起伏。究其短暂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竟然都是在这两种关系中搏生存——一个弱者的生存之道由此浮出水面,令人印象深刻。也正因为如此,明仁宗朱高炽的帝王之路才独具一格,成为大明帝王成长史上的一个鲜明案例,值得细说。

洪武二十八年,两个人的身份得以确认——17岁的朱高炽在这一年闰九月壬午二十一(1395年11月4日)被册封为燕世子,小他两岁的弟弟、15岁的朱高煦则被封高阳王。这样的身份确认在洪武二十八年完成无疑是意味深长的:朱高炽被册封为燕世子意味着他将是朱棣百年之后燕藩王的合法继承人,而朱高煦却没有这种可能。所以少年胖子朱高炽的洪武二十八年毫无疑问是阳光灿烂的,另外明太祖朱元璋也在公开场合表达了他对这个胖孙子的喜爱,这为朱高炽的人生加分不少。

如此看来,朱高炽的人生似乎一眼可以看得到底——接班,成为燕王,然后老去,死去。当然这一切的规定情境是建立在帝国礼仪被不折不扣执行,同时朱高炽的身体状况能支撑他活得足够长的基础上才能发生的。只是这一点谁都无法保证。

因为朱棣首先向命运说“不”了。这个朱元璋儿子当中的老四相貌堂堂,不甘心一辈子老死在北平。他和尚未成年的二儿子朱高煦一样,眼看着要成为帝国礼仪制度的牺牲品——礼仪真是什么都管,嫡长子的人生天生就与众不同,哪怕是草包一个。这是帝国维稳的需要,稳定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公平、民主甚至包括能力。朱棣相信自己的能力远胜于朱允炆,可嫡长子胜出制,你这个当叔叔的又能怎样呢?所以朱棣面临的选择其实是二选一:要么做礼仪制度的顺民,要么推翻它,做自己的主人——1399年,十四世纪的最后一年,燕王朱棣终于在北平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由此他和他儿子们的命运都进入不确定期——每一个人都面临变局:或者成功或者成仁。具体到朱高炽身上,这个燕世子的前景或者美好得令人怦然心动——朱棣闹“革命”一旦成功,坐上皇位,那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子;或者糟糕得无以复加:简单地说“革命”一旦失败,他和老爸都要一命呜呼。

所以考验就此开始。1399年朱高炽21岁,胖得令人肃然起敬。在朱棣略带厌恶的眼光斜视下,他领着差不多一万老弱病残的预备役部队留守北平,开始其平庸得无人看好的军旅生涯。这里需要交代一下朱棣为什么要用略带厌恶的眼光看自己的这个嫡长子——没别的,只因为他胖,而且平庸。和二儿子朱高煦相比,朱高炽几乎在各方面都呈现了一个弱势男人的所有缺点——他不仅胖,还天生行走困难,走路一跛一跛的,是个胖子兼跛子。朱棣很难想象,万一“革命”成功,他坐上了龙椅,朱高炽怎么办?他也跛着爬上龙椅,将一摊横肉堆在上面,然后露出一个捡漏之后无比灿烂自得的平庸的笑脸?那简直是无耻!令人难以想象,也让朱棣难以接受。所以在建文四年(1402年)的浦子口之战中,因为朱高煦率骑兵赶来表现突出,朱棣才会拍着他的背说出那样一番话来:“吾儿勉之,世子高炽多疾,如争得天下,就让你取而代嗣。”这似乎是一种战术许诺,却未必不是朱棣在1402年真实心态的流露。不错,朱元璋是立下嫡长子嗣位的规矩,但人定胜天,多少规矩立下来就是拿来废除的,这叫改朝换代,一代新人胜旧人。更何况朱棣最后坐上龙椅恰恰是对这个规矩的蔑视和反动。老子如此,儿子何尝不能破旧立新呢?

因此1402年的朱高炽便面临着出局的危险。这位燕世子没有建功立业,而是留守后方,对新朝的贡献远不如生龙活虎的二弟朱高煦,那么,当永乐王朝的大钟敲响之时,他的命运又会呈现怎样的走向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6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