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仁者无敌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37:45 0

通常,胖子朱高炽会眼神迷离而略带颓废地混迹于一帮文人当中舞文弄墨、吟诗作赋,似乎是个胸无大志的主。但有一次,他与状元曾子棨下棋时写的一首诗却不经意间泄露了其胸中沟壑。诗曰:

二国争雄各用兵,摆成队伍定输赢。
马行曲路当先道,将守深宫戒远征。
乘险出车收败卒,隔河飞炮下重城。
等闲识得军情重,一着功成见太平。

这首诗文采虽不怎么样,却字里行间透出重重杀气。表面上写下棋,实质却落脚于攻城略地、建国安邦的治国策。这个貌似平庸的胖书呆子、帝国权力场上的弱者虽然在其强父悍弟的反衬下随时面临出局的可能,可偏偏世事如棋,韬光养晦者笑到最后。

朱高炽就是那个韬光养晦者,他的生存之道是先示人以弱,再以弱胜强。当然真正要做到以弱胜强,还必须有不一样的思维,在细节处呈现远见卓识——恰恰在这些方面,朱高炽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完美。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朱高炽之所以胜出,实在是他的人生一路行来,早已伏笔处处,最后只需连缀一体,便可水到渠成或者说大功告成。

朱元璋最早发现了朱高炽身上异于常人之处,那就是思维,朱高炽式的思维。朱元璋有一次考察藩王嫡子的行政能力,让他们分别批阅大臣们的奏章。其他几位藩王嫡子事无巨细,对奏章的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给人印象平平,但朱高炽却只关注那些军政大事,对奏章中出现的错字从不订正。朱元璋问他个中原因,朱高炽给出的回答是——这些都是小毛病,不足以劳烦天子知道。又一次,朱元璋检阅军队,众多藩王及其嫡子都早早率队参加,唯独朱高炽的军队姗姗来迟,原来当天天气非常冷,朱高炽不忍让士兵们饿肚子参加检阅,便等他们都吃完了饭才开始出发。由此,朱元璋对他刮目相看,说了以下这样一句话:“小子异日不可量也。”——你小子日后前程不可限量啊……

这实在是一个阅人无数的政治老人对一个未来新兴王者的大胆判断或者说预言——和当时皇太孙身份的朱允炆一样,朱高炽几乎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了仁者心态,对上仁,对下也仁。所谓仁者无敌,朱元璋透过朱高炽肥胖的皮囊预见到了他百年之后必有“王者兴”的一个趋势——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没看走眼。因为朱高炽的仁义或者说仁德在他长达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中自始至终都呈现了出来,以至于以东宫官属为群体的保护伞在他头顶上一直灿烂打开,并且刀枪不入,助他安然无恙地成就“九五之尊”:解缙为了他能够上位在冰天雪地里活活冻死,家被抄,妻子、宗族流放辽东;大理寺右丞耿通为他仗义执言惨遭“寸磔而死”;杨溥、黄淮等人因为保他的缘故在狱中一关就是十年;甚至朱棣的心腹之臣,奉命调查太子德行的礼部侍郎胡濙也为他唱起了赞歌。所谓仁者无敌,这些活着或者已经死去的人都心甘情愿地为他证明,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王者蛰伏时期的坚强注脚。

最重要的是朱高炽将仁德做到了极致——以德报怨,对他的兄弟们以德报怨。我们先来看朱高煦是如何对待朱高炽的。那还是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建文帝使离间计,向固守北平城的朱高炽写信,以燕王之位做诱饵,劝其暗度陈仓。朱高煦得知此事后,马上落井下石,对父亲朱棣说世子(朱高炽)与朝廷暗地相通,肯定要反。但朱高炽是怎么处理这件棘手之事的呢?他连信都没拆,立刻派人星夜快马飞报朱棣,听凭父亲处理此信,事后也未对朱高煦有任何怨望。这是朱高炽以德报怨的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发生在永乐十四年。这一年朱高煦趁父亲朱棣去北京视察新都建设期间,在南京私自招兵三千,精选自己的卫队,甚至他还私自使用皇帝的乘舆器物,操练水战,放纵护卫队在京城大肆抢劫,试图阴谋叛乱。朱棣回来后大怒,当面夺去他的衣冠,并将其关在西华门内,准备废为庶人。这个时候朱高炽再一次站出来以德报怨——他苦苦哀求父亲保留朱高煦的亲王名分,以观后效,并且亲自给朱高煦写信,劝其悬崖勒马,从善如流。这样的胸怀,毫无疑问是宽广之极的。

朱高炽以德报怨的第三个回合发生在他登基之后。尽管朱高煦败局已定,可他还是试图蠢蠢欲动,派自己的儿子朱瞻圻及心腹潜到北京,伺机作乱。仁宗朱高炽知道这一切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增加其每年的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甚至还封其长子朱蟾坦为世子,其余儿子均为郡王。这样的以德报怨,可谓亘古未有。而处处咄咄逼人的朱高煦终其一生,也未能成事。他的强悍无比最终沦为无力的虚张声势,多年的怨望无可奈何地败于朱高炽一以贯之的仁德。这可以说是人世间以弱胜强的绝佳个案。

三弟朱高燧也败于朱高炽以德报怨的人生态度。这位朱棣嫡三子虽然和朱高煦相比能力稍逊,但也在夺嫡问题上蠢蠢欲动,屡次和朱高煦合谋,诬陷太子朱高炽。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出于权力平衡的需要,诛杀了诬陷太子朱高炽的顾晟,这个顾晟是朱高燧的长史。同时朱棣还要褫夺朱高燧的冠服,废其为庶民。这个时候朱高炽是怎么表现的呢?他为其求情,并最终保住了朱高燧的王位。但十四年后,朱高燧选择了恩将仇报,继续向朱高炽发难,甚至参与毒死父皇的阴谋行动。那是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明成祖朱棣病重,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在朱高燧的策划下伪造遗诏,准备毒死明成祖,同时废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帝。不久,孟贤的阴谋败露,被杀。朱棣震怒不已,他逼问朱高燧:“是你做的吗?”朱高燧哑口无言,吓得说不出话。而朱高炽大胆站出来,极力为这个三弟辩解说:“这是下人的所为,弟弟一定不知道的。”其宅心仁厚,由此可见一斑。而说到底这样的宅心仁厚是厚重和锋利的,极具道德感召力,他使朱高燧败得心服口服,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甘愿为其驱使——朱棣去世后,皇太子朱高炽在正式登基称帝前,朱高煦选择了负隅顽抗,试图一较高低,但几年前还和朱高煦一同联合起来打击陷害朱高炽的朱高燧,这时候也来到了北京,他第一个上疏请求兄长朱高炽即位称帝,甚至在后来册立皇后和皇太子时,朱高燧也差不多是第一个提议的人。说到底,朱高燧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功在朱高炽。后者在人格力量上完败了朱高燧。

当然和两个兄弟相比,朱高炽最重量级的对手还是父亲朱棣。朱棣是不容易被感动的成熟男人。他更注重权谋之道,警惕的是权力侵蚀。朱棣既想把权杖交给一个有能力的人,同时他对这个人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忠诚、任劳任怨。正是在后一点上,朱高炽做得非常到位,他靠一个“忍”字,赢到了最后。朱高炽的“忍”字功夫是一流的。永乐十八年,北京城建好后,朱高炽应父亲之召从南京到北京。因为不喜欢北方的饮食,他就从典膳局带了二十个厨师以备饮食。但朱棣闻讯后勃然大怒,认为太子自作主张。他给朱高炽下手谕说:“你带了典膳局厨子二十人,为什么不向我汇报?”为了惩罚太子的自作主张,朱棣下令,每天只供应其两顿饭,此外连茶都不给,而朱高炽所带的典膳局厨子全被调拨到负责皇宫饮食的光禄寺以为朱棣服务。面对父亲如此苛刻的举动,朱高炽选择了忍耐。

当然朱高炽要忍的地方几乎是时时处处的。他因为批评刘观受到朱棣的训斥,要忍;面对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谗言诬陷,要忍;杨溥等忠臣被一关就是十年,他也要忍;甚至安插在他身边的宦官经常向朱棣密报其过失,更要忍,并且还要强颜欢笑,不能有半点不满,这叫什么?这大约就叫忍常人所不能忍吧。这样的“忍”字功,毫无疑问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俩做不到的,所以到最后,胜出的那个人只能是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 ( 1424年 )七月,朱棣终于完成了对朱高炽长达二十年的人品和能力考察,在北征回京途中对侍臣说了这样一句话:“东官历涉年久,政务已熟,还京后军国事悉付之。朕惟优游暮年,享安和之福矣。”这或许可以看作他最后的政治交代吧,因为不久之后这位多疑的雄主就病死在榆木川,朱高炽顺利接位。

对兄弟仁,对父亲忍;对心中的理想不抛弃、不放弃。这或许就是政坛“弱者”朱高炽的生存术。1424年,中秋节,北京紫禁城,在礼部的安排下,文武百官入殿行过五拜三叩头大礼后前往承天门外,静候隆重的登基仪式开始。47岁的中年胖子朱高炽身着金黄灿烂的皇帝服饰,一身赘肉、步履蹒跚地爬上奉天殿宝座。此时,四周鸦雀无声,紫禁城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

毫无疑问,他的时代开始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63.html

下一篇:坐龙椅——忍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