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预警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37:01 0

“土木之变”的悲剧其实值得一一细说。

早在七年之前,那场悲剧已能窥见线头隐隐。正统七年(1442年)冬十月二十八日,巡抚大同、宣府右佥都御史罗亨信向皇帝上奏说,近来,有瓦剌贡使到京,存在着“以弓易马”现象,动辄以千数计。这些贡使将弓“潜藏于内衣箧中,过境乃拿出”。罗亨信在奏疏中指出,这样的交易会助长其(瓦剌)威力,必须严加盘问检查。英宗皇帝随后命令都察院会同有司办理此事。查办的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原来这些瓦剌贡使的弓箭不是从境外带进来的,而是镇守边关的太监每年造好后卖给他们以从中牟利。这桩隐秘交易的背后,隐隐晃动着大太监王振的身影。史书上记载“恃王振庇护,从中获利”。面对这样的结果,皇帝不敢或者说不想查下去,他选择了沉默。

这个冬天,礼部尚书胡濙也上了一封奏疏,主题是有关“严禁胡俗”的。英宗皇帝恩准了,下令严禁。但事实上这样的细节透露出来的却是舍本逐末的非理性选择,毕竟以中国之大,全面“胡化”云云那是杞人忧天之谈,对当前情势而言,军事上的防控才是首选。明明瓦剌“以弓易马”意在进击是个危险的信号,特别是王振放任手下助纣为虐必须严肃查处才能确保帝国安全,但皇帝却以个人脸面为重置若罔闻,“土木之变”最初的那根线头很遗憾地未被掐断,它开始疯狂地生长或延伸了。

瓦剌也先侵略哈密发生在三年之后,这也是“土木之变”前夕对明帝国来说含义最为鲜明的预警。也先先是掳掠哈密忠顺王的母亲及妻子北还,然后胁迫忠顺王前去谒见,以图谋不轨。忠顺王害怕,不敢前去,几次遣使入朝向英宗皇帝告急,皇帝怎么做的呢?只是“敕令诸部修好,毋相侵”而已。这样一种和稀泥的做法边将看得最清楚,也深为忧惧,但朝廷终未有进击之策,只能徒呼奈何。这是正统十年西北边患的现实,预警意味强烈。英宗皇帝置番王安危而不顾,甘做鸵鸟,一个帝国的底气真是虚弱得可以了。

随后大同参将都督佥事石亨、兵部尚书邝埜、大同总兵官武进伯朱冕、侍郎沈固等纷纷上疏建言御虏之策,皇帝才不得不开始各边练军,以防也先的军事攻击。这个时间段是从正统十二年到正统十四年,约两年时间。犹如一个人命运的起承转合,英宗皇帝在强烈的预警过后,特别是在有识之士的建言下,对也先犯边的企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警惕。虽然准备时间稍有些短促,但以大明的国力和数十万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而言,遏止也先犯边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当然前提条件是战略部署得当。

应该说到此时为止,英宗皇帝命运的起承转合还属于“承”的阶段,虽然起头时间过长,承接得有些晚,可毕竟还是承了。皇帝选将练兵,保持士气;加强兵器,备战车炮弩,看上去很有英明之君的意思。但是厄运突如其来。发生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一次瓦剌进贡事件随后酿成巨变,“土木之变”终于进入倒计时。那么,这个瓦剌进贡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它与“土木之变”又有怎样的内在关联呢?

历史需要进一步深究。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5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