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此消彼长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37:06 0

在“三杨”与王振的角力路径上,前者的节节败退很大原因不仅仅在于权力格局的失衡,而在于年龄上的颓势。正统年间,杨士奇们已显老迈,正当年的王振毫无疑问拥有年龄优势,所以他才会对“三杨”们说那样一句话:“朝廷事久劳公等,公等皆高年,倦矣。”话锋如刀,背后的潜台词是逼他们退位。那么,“三杨”们是如何接招的呢?

“老臣当尽瘁报国。”这是杨士奇的回答。“不然,当荐几个后生报主耳。”这是杨荣的回答。“三杨”当中的杨溥因为为人儒雅淳厚,谨慎小心,所以未置可否。最后“三杨”推举了曹鼎、陈循、马愉等人入阁,算是采纳了杨荣的建议。只是这样的应着显得后劲无力:曹鼎、陈循、马愉等人入阁后,由于“三杨”们老成持重或者说德高望重,并未让他们参与多少机务。这些压抑的年轻人在“三杨”的阴影下默不作声地存在着,最终未能成长为与王振独立抗衡的力量。特别是在“三杨”故去后,双方力量的失衡已是必然趋势,王振终于一枝独大了。

但当其时也,王振的眼光就已经掠过曹鼎们直视“三杨”。他要对他们各个击破。首先受到王振攻击的是杨荣。杨荣有才而不廉洁,经常接受一些贿赂,而靖江王佐敬乘杨荣不在家时,向其贿赂金银财宝的行为则成为王振发起进攻的突破口。虽然事发之后,杨士奇向皇帝求情,以保持“三杨”队伍的整体性,但是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还是在杭州去世了。

随后,杨士奇自己也受到攻击,原因是他的儿子杨稷犯了杀人之罪,这个软肋被王振抓住后,成为其接下来继续有所作为的阻碍。三年后,在太皇太后已经去世的背景下,杨士奇也寂寞辞世。“三杨”只剩下了最年轻也最谨慎小心的一杨——杨溥。事实上到这时,杨溥的存在与否已经构不成对王振的威胁,宦权的胜利终于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作为现实境况之一种,司礼监太监王振从百官对他的称呼上明白世易时移的消息已经到来:有文武大臣对他自称“孝孙”的,也有公侯勋戚尊呼他为“翁父”的,甚至英宗皇帝也尊其为“先生”。这是权力增值的一个曲折表示。细节决定一切,称呼里头见细节。应该说这样的细节与若干年后百官们称魏忠贤为九千岁同出一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总之正统一朝,特别是在正统九年之后,随着“三杨”团队的支离破碎,宦权终于全面压倒阁权。正统十一年(1446年),吏部尚书王直、右侍郎赵新、光禄寺卿奈亨等被下狱。这是王振诬陷他们的结果。虽然英宗皇帝也感觉这里头有冤情存在,但“惑于王振,终不能改”——“党纪国法”在人情面子前土崩瓦解了,这也说明一个王朝气质的诡异:阉风盛行,终于正不压邪。

感受到阉风盛行的人还有英国公张辅。张辅是老资格的官员了。太皇太后在日,他与“三杨”一起被视为治国栋梁,王振得势后,却连太监喜宁也想着法子欺负他。喜宁想侵占张辅的田宅,张辅不从。随后喜宁的弟弟喜胜就率一群小太监殴打张辅家已有身孕的女眷,致后者流产而亡。正统十二年(1447年),喜宁唆使青县知县诬告张辅侵占民田二十顷,试图搞臭他。一个堂堂的一品大员,就这样被太监玩弄于股掌间,阉风盛行已然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也的确是无法无天。因为作为当时的“法”和“天”——英宗皇帝并没有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处理此事。当张辅家的女眷被打得流产而亡后,皇帝给出的处置仅仅是“戍奄奴于边”,将肇事的小太监流放了事;而张辅被诬告侵占民田二十顷后,皇帝竟然煞有介事地令其还田与民。这应该是对宦权赤裸裸的保护吧。另外正统十一年发生的一件事更能说明皇帝心迹。这一年正月十三日,英宗皇帝心情很好地赏赐了司礼监太监王振等,并授予王振之侄王林锦衣卫指挥佥事,授太监钱僧保之侄钱亮、高让之侄高玉、曹吉祥之弟曹整、蔡忠之侄蔡革副千户。皇帝特别宣布,这些职位都是可以世袭的。由此,明英宗皇帝打开了宦官世袭官职的方便之门,很多偶然或必然的宿命从此开始生生不息的繁衍历程。

世事其实都是现世报。从正统九年三月杨士奇病故开始,正统一朝的崩溃之旅就已悄然启动。这一年,“三杨”已失二杨,剩下的杨溥被边缘化。王振日益坐大,百官自都宪以下,见他都要下跪。正统十年,也先叩边,瓦剌举兵入侵哈密,破三卫,并且进一步威胁朝鲜,已成大患之势。边将屡屡飞书报警,一个朝廷的危局可以说正在铸就,但英宗皇帝却茫茫然不知以;正统十一年(1446年),广西瑶民起义,入化州,执知州茅自得,杀千户汪义,声势一时大盛。同年,浙江矿工叶宗留聚逃民数千,自称“大王”,发动起义。他们活动于福建、浙江及广东、江西一带,多次与官军发生冲突。同年七月,杨溥去世。“三杨”治国团队的传奇谢幕。这一年英国公张辅72岁,正饱受太监欺凌;正统十三年,瓦剌也先开始伺机大举进犯明帝国。同年,皇帝重修庆寿寺,共投入劳役军民万余人,费物料无数。十月寺成,壮丽甲京师,英宗皇帝临幸,并赐名“大兴隆寺”。同年,邓茂七起义爆发,争相投奔义军的农民达数万人;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一日,也先率部进犯大同,随后发生“土木之变”, 明军约有五十万精锐部队死伤,文武大臣包括英国公张辅等死难。王振在乱阵中被打死,正统一朝结束,大明朝由强变弱的节点就此诞生。

很多年前,当王振还意气风发的时候,英宗皇帝在给他的一封敕书中这样写道:“朕自在春宫,至登大位,凡二十年。尔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护赞辅,克尽乃心,正言忠告,裨益实多。”只是皇帝没有料到,“裨益实多”的结局是自己沦为阶下囚,也先的阶下囚,其命运多舛实在是咎由自取。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5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