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两个男人的关系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36:35 0

一个人与一个朝代的关系,究竟可以纠结到什么程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于谦以其令人感慨的一生展示了他和景泰一朝恩怨交集的关系,以及与景帝错综复杂的君臣际遇情怀。于谦一手托起了景泰一朝,最终却被这个气量狭小的王朝压倒在地,随后,重新上位的英宗再踩上一脚,一个文天祥式人物的最后结局便只能是被诬身亡。而他身边以及身后,那些宵小之徒依旧狂欢不已,充分显示了景泰朝后遗症:你创造了我,我便毁灭了你,所谓“以怨报德”是也。

于谦的宿命在他青少年时代便已种下因子。这个“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的人在23岁时考中进士,从而展开其刚直不阿的个性人生。这一年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从永乐走到景泰,在不同的君臣际遇里,于谦一直是颇受好评的臣子。永乐朝时,他是江西道监察御史;宣德朝时,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二省,官居三品;正统朝时,于谦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当英宗皇帝被王振裹挟而去亲征瓦剌后,于谦终于走上了帝国最后守护者的位置上。帝国是庞大的帝国,守门员却只有孤零零的他。因为主力部队都调拨走了,留下于谦守京师,代兵部尚书邝埜管理兵部事务。

王朝的危机在这个时候集中爆发。兵力不济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人心涣散。侍讲徐珵(徐有贞)倡议南迁,南迁其实是南逃的代名词。英宗皇帝已经被绑票了,郕王朱祁钰还未上位,主事之人是一脸茫然的孙太后。很明显,帝国缺少主旋律,缺少一声振聋发聩的声响,以凝聚人心,凝聚主题。这样的时刻,于谦发声了,他醒目地成为后英宗时代帝国的中心人物,并在接下来的北京保卫战中展现了其杰出的军事才华,挽狂澜于既倒,在最关键的时刻打捞起即将沉没的帝国。在这一点上,于谦于景泰一朝居功至伟。因为正是他帮助景帝稳住了大明慌乱不堪的阵脚,徐徐打开了由乱转治的大门。景泰一朝虽然只有短短的8年时间,但这8年着实是于谦在托底的。景泰最后的匆匆谢幕原因在英宗复辟而非外敌入侵,在这一点上说,于谦托的底何止8年。当若干年后,于谦冤死,继任的兵部尚书陈汝言治军无能,面对西北有警无可奈何时,恭顺侯吴瑾长叹一声对英宗说了这样一句话:“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假使于谦还活着,敌寇会这么猖狂吗?!那么英宗的态度又是如何呢?他听罢,默然无语,只能为历史的玄机而伤神与惆怅罢了。这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于谦的特殊重要性。

回到景泰一朝,回到于谦和景帝的君臣关系里。北京保卫战后,景帝是如何对待于谦的?他加授于谦为少保,仍总督军务、兵部尚书。而于谦也是投桃报李。一方面派人修筑北边关塞要隘,以加强北边防务,另一方面令大同将领设计抓住太监兼汉奸喜宁,并且诛杀他,为帝国以及景帝排除了后顾之忧。当然于谦对于帝国的特殊重要性不仅于此。也先之所以从最初挟人质英宗一味进攻转而放人求和,于谦的军事才能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对景帝而言,于谦给他的安全感不仅仅体现在平定外患方面,还体现在排除内忧上。在迎不迎请英宗归来的问题上,景帝因怕失去帝位,首鼠两端。是于谦给了他八个字的安全保证:“天位已定,宁复有他。”这是于谦对他的忠诚,当然也是对国事的忠诚。掌握重兵的于谦在政治上忠于谁,谁便能君临天下——于谦对景帝,可谓忠心不二。

这是于谦和景帝二人关系的蜜月期,对帝国来说,它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由于于谦治军有功,瓦剌军屡遭失败。不久,也先被其部下所杀,蒙古又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之中,对明帝国不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而景帝对于谦当然也是恩宠有加。于谦得了慢性支气管炎,景帝亲自跑到万岁山去,“伐竹取沥以赐”(见《中国通史》)。这种类似于现在“鲜竹沥”的药物毫无疑问可以缓解于谦支气管炎多痰的症状。景帝对于谦的皇恩浩荡,由此可见一斑。

世事多起承转合,不可能一帆风顺。两人关系的转折发生在景帝易储之后。景帝易储,于谦是投了赞成票的,这是其政治正确的一个表现,于谦做得中规中矩,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易储之后,于谦拒绝接受景帝给他的双份俸禄。事实上这是景帝对配合他完成易储工作官员的一个奖励。政治正确的官员人人有份,不光于谦一人。但于谦特立独行之处在于只有他一人拒绝了这份奖励。这便很有些不识抬举了,也让景帝从此对他敬而远之。君臣之间曾经惺惺相惜的关系出现裂缝,景帝最终放弃了对这个王朝最重要守护者的特殊照顾或者说保护,“鲜竹沥”也不帮他采制了。于谦的个人宿命由此走向凶险,因为宵小之徒开始蠢蠢欲动,欲置其于死地。

其实在于谦身边,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人对他持有非议。御史顾曜弹劾于谦说:“太专,请六部大事同内阁奏行。”意思是说于谦太专权,干预六部大事的奏请实行,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甚至连受他提拔、镇守居庸关的罗通也评价于谦:“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与议也。”活脱脱将于谦视作小人了。只是这样的非议在于谦深受圣眷之时被景帝一一屏蔽,但景帝的猜疑心一起,宵小之徒的蠢蠢欲动便不再遭遇任何屏蔽。于谦拒绝接受景帝双份俸禄之后,他的被暗算便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参与暗算于谦的团队中,有侍讲徐有贞、总兵官石亨、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等人。前二者是骨干人物。徐有贞因为南迁之议受到于谦的痛斥,对其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报复;而石亨之所以暗算于谦理由很是荒诞。他上疏举荐于谦的儿子于冕,未料遭到大公无私的于谦一顿痛斥,石亨转而寻衅报复。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策划人正是石亨、徐有贞等人。这场政变既颠覆了景泰一朝,也终结了于谦的生命。这是石亨、徐有贞等人的一箭双雕。景泰一朝已经跟于谦死死绑定,虽然景帝对于谦恩宠不再,但掌握八十万禁军的于谦却不可能活着走进英宗的新时代了。于谦保卫了景泰一朝,但这个始乱终弃的朝代却不能对其投桃报李。一个人与一个朝代的纠结关系,真是令人无语……

一个值得记录的历史细节是,夺门之变发生后,病重的景泰帝朱祁钰在南郊的斋宫中听到有朝仪的礼乐之声,他的第一反应是惊呼:“于谦耶?”——即便到了这个时刻,疑心重重的朱祁钰还以为是于谦发动了叛乱,君主之间的互信缺失在“于谦耶?”三个字背后暴露无遗。景泰一朝的被颠覆说起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另一个值得记录的历史细节是,于谦被杀后,英宗派人抄没其家产,发现家中除了景帝赐给他的莽衣、剑器外,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于谦对景帝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但皇恩不再浩荡之后,他的忠心便再无任何价值,无可奈何地沦为景泰一朝的弃物,或者说殉葬品,只赢得“悲壮”二字。这应该算是一个人与一个朝代的宿命,也是于谦和朱祁钰两个男人从谐和走向失和的悲剧性命运写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5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