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古代农业制度——寒人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6-17 17:12:47 0


东晋南北朝的一个社会阶层,往往与士族对举。东汉末首先出现寒门一词,西晋广泛使用。寒,即官位低微之意,寒门大体和孤门、单家的身份相近,和大姓、冠族相对而言。他们宗族弱小,社会政治力量单薄,得不到把持乡议的大姓、冠族的品第、推荐,往往仕进困顿,沉滞下位。东晋刘毅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便是这一差别的反映。不过这时无论士庶,只要家族在。一段时期中仕宦不达,都可被称寒门。

寒人作为一个阶层,是东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他们属于地主阶级,有的在经济上还很富裕,但没有士族那样的豁免兵役、徭役的特权;在中正品第中只能得下品,一般充任低级官吏、武官、浊官;不能与士族通婚、交往,所以有“士庶天隔”之说。

进入南朝,土族靠拥有大量庄园而沉于享乐,精神腐朽,菲薄吏治又不乐武事,虽把持高位却脱离实际政务。而江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寒门的地位。寒人的代表人物或由军勋升迁,或由长于案牍见拔,表现了治国的才干。南齐武帝曾说:“学士辈(士族)不堪经国,惟大读书耳。一刘系宗(寒人)足矣。”寒人之中有的致位将帅,任专方面。有的受到皇帝的宠信,出任宗室诸王镇将的典签,实际上掌握上军府、州郡的权柄。皇帝利用他们监视诸王的行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中央政权中,寒人充当中书省的通事舍人,参预机密,出纳王命,权势更加显赫。梁代朱异由中书通事舍人历任显职,居权要三十余年,凡“方镇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敕书,并兼掌之”,权势最盛。但是,寒人的社会地位毕竟不高,他们力图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贿赂官吏,将户籍改成土族。在北朝,寒人与士族的对立不如东晋南朝显著,而且由于鲜卑贵族的存在,他们一般没有机会享有南朝那样的大权。到南北朝后期,门阀制度逐渐瓦解,寒人力量进一步壮大,与士族界限基本泯灭,寒人的称呼也从历史上消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882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