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5:16 0

>>时间:1701~1754

继明朝《金瓶梅》之后,《儒林外史》堪称又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广泛描写世态人情的最成功的作品。如果说《金瓶梅》把丑恶的世相如实地暴露在读者的面前,那么《儒林外史》则是在如实地揭露世态的同时,又给予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固穷拒仕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全椒人。移居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晚年又署文木老人。吴敬梓出身书宦世家,“五十年间,家门鼎盛”,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家道开始衰落。吴敬梓生性聪颖,好学不倦,“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23岁时就考中秀才,其父也于这年病故,从此吴敬梓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先是吴氏族人倚仗人多势众,提出分家,在争夺遗产时,孤立无援的吴敬梓备受欺辱,留给他的资财寥寥无几,不久弱妻也不甘受族人欺凌抱恨而死。从小“不习治生”的吴敬梓不到十年,把家产挥霍一空。同时,他在科举道路上也很不得意。雍正七年(1729),吴敬梓参加滁州乡试预考时,主考官称他“文章大好人大怪”,险被黜落,后虽得以破格录取,但在接着的乡试中又名落孙山。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百子婴戏刺绣壁挂·清

父亲去世,家道艰难,科场失利,一连串的打击迫使吴敬梓于33岁时离开家乡,移居南京,开始了他落魄的后半生。吴敬梓在南京卖文为生,穷困潦倒,常常处于无米下炊的困境。有的时候冬夜严寒,家里没有柴火御寒,吴敬梓只好带着家人绕着南京城城墙散步,靠运动取暖。即使这样,吴敬梓却不屑于投身污浊的官场。乾隆元年(1736),朝廷第二次开博学鸿词科,安徽巡抚赵国麟力荐吴敬梓赴京应试,但吴敬梓却称病不去。

家世变迁,自身的经历使吴敬梓深切感受到世态炎凉,越来越看清了社会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真相。在交游中,他又结交了程廷祚、樊圣谟等具有进步思想的朋友,朋友们的思想对吴敬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看到了种种社会弊端,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危害。这一切,构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生活基础。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

《儒林外史》书中描写了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国讽刺文学中最早出现、最具影响的艺术典型。《儒林外史》还描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其中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极具讽刺效果。《儒林外史》由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既有联系,又可单独存在。这种特殊的长篇结构,对后人颇有影响。《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不朽之作。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竹雕渔家乐摆件·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60.html

下一篇:郑板桥当县官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