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白莲教起义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4:33 0

>>时间:1796~1804

白莲教起义是清中期声势最大的起义,历时9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清朝从此走向衰落。

四川、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处处是崇山峻岭,政府统治比较薄弱,历来为流民聚集之地。乾隆时,全国土地已高度集中,官僚地主巧取豪夺。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们在这里开山种地,艰辛度日。白莲教是民间一个历史悠久的秘密组织。他们提倡互助,“穿衣吃饭不分尔我”,因此在这里受到欢迎,迅速发展起来。清朝将白莲教等秘密教门视为邪教,一经发现就予以血腥镇压。

白莲教起义

乾隆末年,清政府大肆捕杀白莲教教徒,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嘉庆元年(1796),张正漠、聂人杰首先在湖北宜都、枝江地区举起义旗,一呼百应,起义迅速波及四川、河南、甘肃等地。同年三月初,王聪儿、姚之富在襄阳暴动;十月,四川徐天德率众起事;陕西冯得仕也发动了起义。他们以“官逼民反”为口号,号召教徒反清,一些流民、贫民也参加了起义队伍。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乾隆太上皇与嘉庆帝害怕了,连忙命各地总督巡抚大力剿匪,围追堵截起义军。

女英雄王聪儿

襄阳暴动的首领王聪儿,本是江湖艺人,和母亲流落襄阳时加入白莲教。王聪儿的丈夫齐林是白莲教襄阳地区总教师,原定正月十五起事,结果走漏风声被清廷杀害。王聪儿继承丈夫的遗志,召集白莲教徒在襄阳集会。由于王聪儿带领的起义军纪律严明,深得民心,队伍很快发展到四五万人,成为白莲教起义军中对抗清军的主要力量。

王聪儿带领襄阳的起义军在汉水以东流动作战,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或数月没有踪影,或天天出没于清军阵地,有时候化整为零,有时候大队人马伏击,没几次,清军就晕头转向,只能跟在义军后面跑。


嘉庆二年(1797),王聪儿兵分三路将阵地转向四川,在东乡(今宣汉)与四川的起义军会师,之后起义军统一编号,设职分号。但可惜的是这一会师只是形式上的,起义军没有成为一体,各路义军仍然各自为战。王聪儿带领襄阳的起义军转战于陕西、湖北、河南等地。嘉庆三年(1798)三月,王聪儿进入湖北,在郧西县三岔河被清军团团包围。王聪儿临危不惧,沉着应战,指挥大军突围,起义军一路撤退到了茅山山顶,清军密密麻麻地从山脚追了上来。前有清军,后为悬崖,起义军只剩十几个人,突围无望,王聪儿和手下十几位战士毅然跳入深谷,壮烈牺牲,王聪儿当年仅22岁。王聪儿死后,起义军其他各部仍坚持斗争。

白莲教起义

“春华秋实”御墨·清

起义被镇压

嘉庆帝亲政后,清军采取了组织乡勇等地主武装“坚壁清野”与“剿抚兼施”的策略,就是让百姓修筑碉堡,起义军来了就把百姓赶进去,断绝义军的粮草供应。起义军没有了粮草来源,流动作战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人数骤减,又有数倍于己的清军追截,形势越来越严峻,不得不深入老林中与清军周旋。嘉庆九年(1804)九月,起义失败。

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波及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甘肃,转战了大半个中国。清政府为了镇压这次起义,耗费军费白银2亿两(相当于清4年的财政收入),损失一二品大员20余人。白莲教起义成为清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作为游牧民族,满族妇女有着天足的传统,以方便从事骑马、打猎等各项生产活动。但入关后,满人在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有逐渐汉化的倾向。满族妇女甚至放弃原有的天足传统,开始接受以缠足为美的审美观,尝试这一陋习。这种风气与清朝统治政策相悖,清朝统治者一直强调要保持满族世代淳朴、重国语(满文)、重骑射的传统,对满族汉化的倾向极力制止,满族妇女缠足的风习也在其列。嘉庆九年(1804)二月挑选秀女时,查出镶黄旗汉军秀女中有19人缠足。嘉庆帝严厉斥责这一作风,宣布服饰本有定制,旗女不准缠足,要严行禁止,务以黜奢华、崇节俭为要。但此后八旗女子缠足仍时有之。道光帝在位时,也曾发布上谕,说近来有旗人妇女仿效汉人缠足,命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及副都统随时详查,对此种有违定制之事,一经查出,即将家长照违制例治罪。虽如此三令五申,八旗女子缠足终未能令行禁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52.html

上一篇:林清事变
下一篇:大贪官和珅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