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不拘一格降人才”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4:24 0

>>时间:1792~1841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新旧思想的冲突也愈加激烈。一些富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开始对社会弊端和社会危机进行思考,龚自珍就是这些先进分子的代表之一。

龚自珍其人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人,号定庵,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7岁时便跟着母亲学诗。12岁时,受外祖父、著名学者段玉裁指点,学习音韵训诂之学。27岁时中举,但随后五次会试均落选。道光元年(1821),任国史馆校对官。道光九年(1829),龚自珍中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在任职期间,龚自珍提过一些改革政治的建议,却没有引起重视。龚自珍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弃官南归。在回杭州的路上,写了《己亥杂诗》315首,将他一生的经历全吟成诗,别具一格,为自传体诗歌。道光二十一年(1841),龚自珍于江苏丹阳猝然去世。

抨击时政

龚自珍的思想在政治、学术、经济、文学等方面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开一代风气的作用。他在《西域置行省议》中指出,清朝自嘉庆以来,国势陵夷,已是“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如同行将凋零的花朵。“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奸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游民、闲民竟然占到了社会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他猛烈抨击清朝吏治的黑暗和官僚制度的败坏:“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哪不胜栽禾?”政府疯狂搜刮东南地区的百姓,各层官吏公然加派赋税,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宁可把耕牛杀了吃肉也比老老实实地种田要好。目睹这种衰世颓败景象,龚自珍晚年悲愤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地预言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革为期不远了。果然,在他去世的前后几年,鸦片战争的战火和太平天国的风雷便无情地摧毁着这个衰朽的王朝。

在抨击衰世弊政的同时,龚自珍还提出了补救时弊的主张,他大声疾呼:“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并进而提出了淘汰冗员、改八股为策试、兴修水利等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但由于时代所限,龚自珍仍把改革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企求能够补救旧制度,因而其改革思想较之对旧制度的揭露和鞭笞颇为逊色。

面对“外夷”强陵的时势,龚自珍和林则徐、黄爵滋一起主张严禁鸦片。他还建议林则徐赴广州禁烟。龚自珍对鸦片战争的发展态势也很有预见。据记载,直隶总督认为天津水师无用,白白耗费军费,上书道光帝请求裁撤。道光帝准奏。龚自珍闻知后,急上万言书,充分阐述不可裁撤的理由。两年后,英国军舰果然北上攻打天津,人们这才纷纷慨叹龚自珍的远见卓识。此外,龚自珍还较早地提出在新疆设省,移民开垦,防止外国侵略者入侵的建议。龚自珍的早逝,使得他抵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思想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塑像

文史成就

龚自珍的政论及学术论文,思路开阔,议论切中时弊,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龚自珍还写了一些记人物、旅行的作品及各种抒发人生感想的杂文,文学性更强,如《吴之癯》、《记王隐君》、《杭大宗逸事状》、《王仲瞿墓表铭》等。《病梅馆记》是人们所熟悉的杂文,该文数百字,融叙述、议论、抒情于一体,借梅喻人,揭露病态的社会使人才不能得到自由生长,表达了挣脱枷锁、追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救世之心。

龚自珍重视治史,在史学理论方面也有卓越的见解,对人类社会发展以及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有清晰而深刻的见解,这是对清朝历史学长期停滞在考据学阶段的一个重大突破。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也就是说要懂得真理,一定要研究历史。同时,他又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研究历史和正确对待历史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50.html

下一篇:林清事变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