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三元里抗英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4:16 0

>>时间:1841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抢掠于广州郊外,广州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了英国侵略者,史称“三元里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英军挑起鸦片战争

清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舰队从广东沿海北上,抵达天津海口,威胁北京,鸦片战争爆发。懦弱的清政府向英国妥协,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派钦差大臣琦善到广州与以义律为全权代表的英国人谈判。

1841年1月7日,英军不满谈判的进展,攻占虎门的沙角、大角炮台。道光帝闻讯下令对英宣战,命领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发兵抗敌。可是这个奕山根本不会带兵,清军节节败退。2月26日,英军攻破大虎山炮台,沿珠江而上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5月25日,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把司令部设在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位于越秀山,当地称四方台,距城仅500米,大炮可直轰城内。一看形势不妙,奕山不顾自己并没有谈判的资格,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求降。5月27日,奕山等人私自接受英方条件签订了《广州和约》,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清军退出广州城60英里外等,以换取英军不进入广州城。

三元里抗英

关天培像

三元里抗英

《大清一统志》书影

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朝第三部《一统志》修竣,该书记载迄于嘉庆朝,故又称《嘉庆一统志》。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领土一再丧失,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进乡扰民,激起民愤

和约墨迹未干,盘踞四方炮台的英军就不断窜扰广州城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烧杀抢掠。5月29日,闯入三元里一带骚扰乡民的英军见菜农韦绍光的妻子貌美,就开始动手动脚地调戏李氏。韦绍光平日以种菜为生,闲暇时还管营建坟墓,他的妻子李氏略懂一点医术,平时常给村里人看一些小毛病,两人在当地颇有声望。看到自己的妻子受人欺辱,韦绍光气愤不已,一些乡民也愤愤不平,他们当场打死几名英军,并将尸体投入猪粪坑内。

有几名英军看到这一场景,慌忙逃走。乡民们估计英军必定会来报复,就在村北的三元古庙召集村民集会,决定起义抗英。举人何玉成正在邻乡办团练,听到消息后赶来协助,他发出告示与附近各乡的乡民联络,准备武装抗击英军。义军集结后用古庙内的三星旗为标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头顶青天,杀绝英夷!”他们商定第二天利用村东北牛栏岗上的复杂地形,诱歼敌人。

三元里抗英

广州虎门炮台遗址

大刀长矛与火药枪的对阵

5月30日,广东南海、番禺百余村村民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四方炮台。相持近半日,英军统帅卧乌古亲自带领600余名英军出击。义军和敌人接触之后,且战且退,慢慢把敌人诱往牛栏岗。英军此前从未吃过败仗,他们认为连清政府的正规军都不是其对手,这些农民军更是不在话下。这帮手持火器的英军没有想到,他们最后竟然败在了手持大刀、长矛、挠钩、长棍以及锄头的乡民手中。当时参加战斗的还有附近采石场的打石工人,广州城内的纺织工人等,就连村中的妇女和儿童也上了战场,在一边呐喊助威。


中午时分,突然下起了暴雨,这就使得英军的火药枪在雨淋之下受潮不能开火,处于劣势的英军只得结成方队缓缓退却。追击的乡民用挠钩把敌人从队伍中拖出来,用锄头把落单的英军士兵锄死在田地的淤泥中。经此一战,英军损伤100多人(一说50余人),其中还有一名少校被击毙,剩余的英军退入四方炮台的指挥部内。在中英战争中不可一世的义律率领士兵赶来救援,结果也被围困在炮台内。英军只好突围请求清政府出面来平息事端。两广总督祁贲接到英军的求援,命令广州知府余保纯亲到现场弹压,村民被强迫解散。

解围之后第三天,英军全部撤离广州,退出虎门。义律不甘失败,他在6月7日发布告示,威胁广州附近的乡民:“百姓此次刁抗,蒙大英官宪宽容,后毋再犯。”结果广州乡民也发布告回应英军:“……倘再犯内河,我百姓若不云集十万众,截尔首尾,焚尔船舰,歼尔丑类,我等即非大清国之子民。”当时南海、番禺两个县聚拢了民兵36000多人,昼夜演练。义律得知乡民已有了戒备,也就不敢报复了。

三元里抗英之后,乡民韦绍光后来也一直以种菜、看坟为生。举人何玉成则继续办团练,再后来到了四川任知县,直到咸丰末年才回籍养老。

三元里抗英

掐丝珐琅凫尊·清

尊为铜胎镀金。卷尾立式凫背开一槽,装边椭圆尊。凫身为掐丝羽纹填彩釉,尊以浅蓝色为地,上饰勾莲纹与盛开的花朵,两侧饰太极图。其造型新颖,设计精巧,色彩绚丽,是扬州珐琅制品代表作之一。

三元里抗英

鸦片战争后在广州的英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4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