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5:02 0

>>时间:1771

土尔扈特部源出历史上的克烈惕部,约在12世纪末易名为土尔扈特。从元亡后的15世纪到康熙三十七年(1698)土尔扈特部回归前的300年间,土尔扈特部一度驻牧于塔尔巴哈台山南侧,由于该地狭小贫瘠,且受到蒙古族准噶尔部压迫,于是在17世纪初开始西迁。在驱赶了诺盖人之后,土尔扈特部越过哈萨克草原,于天聪二年(1628)来到乌拉河上游,天聪四年(1630)挺进到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草原,占领了额济勒河中下游,形成了土尔扈特汗国,亦即俄国所称的卡尔梅克汗国。

高压与反抗

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丰美的大草原,并非土尔扈特人理想的“乐园”。土尔扈特汗国的北面就是沙皇俄国,正在不断地向额济勒河流域扩张,沙俄以军队驱赶进入额济勒河流域的土尔扈特人。但是英勇剽悍的土尔扈特人也不是好惹的,沙皇军队要完全征服他们恐怕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沙俄政府打拉并用,在军事威胁的同时,加强了政治上的威逼利诱,通过同土尔扈特部签订的6个条约,获得了优惠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渐地控制了土尔扈特部人。

土尔扈特人一方面同俄国的扩张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不断起而反抗沙皇政府的残暴统治。17世纪60年代,俄国顿河流域爆发了著名的农民领袖拉辛发起的起义,额济勒河两岸的土尔扈特人和当地各族人民纷纷响应,积极参加了起义。17世纪末,土尔扈特人又在首领阿玉奇汗的领导下,起而支持巴什基尔人发起的起义。另一方面虽然不得不暂时屈服于俄国的压力,在形式上臣服于沙俄,但在实际上仍然保持着内政基本独立的状态。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蒙古盟长印

这方乾隆四十年(1775)款“乌纳恩殊朱克图旧土尔扈特东部盟长之印”,是清朝在蒙古地区以法律形式因俗而治的一个历史见证。

随着俄国势力的扩张,土尔扈特后来被迫臣服于俄国。俄国对土尔扈特部采取了高压政策,干涉土尔扈特部的信仰自由,强迫土尔扈特部放弃藏传佛教而改信东正教。当时,俄国与土耳其连年征战,主要征兵对象就是土尔扈特部青年,最多一年招兵8万,人员伤亡极大。俄国还允许哥萨克任意向东发展,侵占土尔扈特部的领地。更为严重的是,俄国居然无理要求土尔扈特部交出300个贵族子弟到俄国作人质。当时以渥巴锡为首的土尔扈特部首领审时度势,认为这样下去土尔扈特非亡不可,他们秘密决定东返祖国。

土尔扈特部人想尽一切办法加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与内地蒙古各部的关系。二是加强与西藏达赖喇嘛的关系,寻求其在宗教上对土尔扈特部的支持,以抵制东正教的侵染。三是寻找各种机会加强与清王朝的联系,向清王朝寻求支持,以抵制沙皇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和压迫剥削。

漫漫东归路

当时土尔扈特部首领是渥巴锡,他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继承汗位,此时已是准噶尔汗国灭亡之后的第四年,通往祖国的障碍基本扫除。渥巴锡采取了一些秘密措施,策划东归。他和厄鲁特蒙古各部的联系日益频繁,多次派人赴西藏熬茶礼佛,并通过辉特部的巴达诺颜、杜尔伯特部的鄂勒登告知清政府:“土尔扈特部落准备回归祖国。”还进一步派人秘密和清政府驻伊犁的官员联系,提出要求东返祖国。清政府同意了他们这一合理要求,表示随时准备迎接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内迁的时机成熟了。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游牧图

渥巴锡汗年轻有为,胸怀坦荡,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待人友好,很受部众的拥戴。这时俄国变本加厉地奴役和压迫土尔扈特人,不仅将他们视为“丑陋、愚笨和肮脏的野蛮人”,而且强迫土尔扈特人服兵役,参加俄国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数万人为此丧生。土尔扈特人不堪忍受俄国当局的歧视和压迫剥削,纷纷要求渥巴锡汗率领整个部族重返祖国。

乾隆三十六年(1771)正月,渥巴锡汗召开部落大会,号召部众起来反抗,发动起义,回归祖国,得到了部众的一致支持。整个部族的17万多人,一起烧掉了自己居住的村落,决心离开居住长达170多年的额济勒河地区,回归祖国,不再回头。俄国政府得知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的消息后,立即派出大批的哥萨克士兵前去追赶堵截。在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形势下,土尔扈特部人赶着数以万计的牛羊,一路上且走且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艰难险阻,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行程万余里,在六七月间,土尔扈特部终于到达中国伊犁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这次震惊世界的东归事件中,土尔扈特人付出了惨痛代价,离开额济勒河时,有17万人之众,沿途由于战争、饥饿和疾病,抵达故土时仅余七八万人。到达伊犁后,渥巴锡向清政府献上了土尔扈特部祖先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受到敕封的汉篆玉印,表明了土尔扈特部人忠贞不渝、热爱祖国的赤忱。

回归祖国谱辉煌

乾隆帝得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消息后,立即命人前往伊犁做好迎接和安置的准备工作。清政府对归来的土尔扈特人做了妥善的安置,让他们在新疆伊犁一带放牧,并且及时拨给马、牛、羊20余万头,粮食4万多担,棉花近6万斤,还有大量的毡庐等物资,帮助归来的亲人尽快安居下来,恢复生产和生活。乾隆三十九年(1774),乾隆帝在热河木兰围场接见了渥巴锡汗等部族首领,并一同观赏了围猎,然后在承德避暑山庄宴请诸位首领。乾隆帝颁布封爵谕令,对归来的土尔扈特大小首领均予封爵,封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蒙语英勇、刚毅之意),并在普陀宗乘之庙内建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石碑。碑高5米,用满、汉、蒙、藏4种文字刻写,记述了土尔扈特部众不远万里回归祖国的动人故事。

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的爱国主义行动以及清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妥善安置,使俄国恼羞成怒。沙皇政府竟然致国书给清政府,蛮横要求清政府将土尔扈特部交回俄国,甚至以发动战争相恐吓。针对沙俄的无理行径,清政府义正词严地指出:“土尔扈特渥巴锡等,与尔(俄罗斯)别一部落,原非属人”,只因“尔国征调繁苛,不堪其苦”,才返回祖国。针对俄国的战争恐吓,清政府明确表示“或以兵戈,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视尔之自取而已”,表示是战是和,可由沙俄政府自己选择,大清朝惟有奉陪到底,决不会妥协。

至此,土尔扈特部在国内分居三处:一在新疆,一在青海,一在额济纳。在国外,还有一部分土尔扈特人东归时受阻,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发动起义,跋涉万里,回归祖国的壮举,震惊了当时的世界;亦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反抗外来压迫、维护祖国统一的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5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