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清文化简史——尺素丹青写性情——绘画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6 15:48:26 0


清初画坛——宫廷与民间的分野

绘画方面,明末清初,因为对政治的态度不同,在绘画艺术上也体现出差别,主要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清初四王”为代表,他们受皇帝和上层社会的扶持,延续明代董其昌“南宗画派”,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情趣,一时为“画苑正统”,而实际上他们创新很少,缺乏生气。另一派是在野的画家,他们是明代遗民,政治上不和清朝合作,在绘画中抒发个性、重视创新,主要有“清初四僧”和“金陵八家”。

清初四王——画苑正统

清初四王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有时又把他们和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出身大官僚家庭,自幼习书学画,得到董其昌的指点。在绘画上,承袭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临习宋元名迹,用心于黄公望,作品苍浑醇厚,但多摹作,少有新意。他是“四王”之首,开创了“娄东画派”。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时进士。曾奉诏供奉内廷,奉旨编纂《佩文斋书画谱》,荣耀一时。画承家学,得到祖父及王翚的指导,致力于摹古,学黄公望风格。他作画喜用干笔焦墨,追求生涩苍润的效果。因用笔沉雄,自谓“笔端有金刚杵”。形式变化丰富,但缺乏生活气息和真实感受。

王原祁家学渊源,又受皇室青睐,政治地位显赫,追随他的人很多,形成了“娄东派”,几乎独霸当时画坛。前期娄东派画家主要有唐岱、董邦达、华鲲、黄鼎等,后来还有“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和“后四王”(王三锡、王廷之、王廷国、王鸣韶)诸家。

清初四僧与金陵八家——遗民情趣

清初四僧为弘仁、髡残、石涛、朱耷。

石涛(1641~1710),明宗室,本名朱若极,石涛是他的字。法号为原济,别号苦瓜和尚、清湘陈人等,广西人。他的父亲在明皇室的内部斗争中被杀。他一生四处漂泊,卖画为生,擅长山水、兰竹。山水多取之造化,构图新颖,笔情纵恣,郁勃豪放。主要作品有《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黄山八胜册》等。石涛在绘画理论方面也作出了贡献,他在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构图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我自用我法”,反对对古法泥古不化,亦步亦趋,要“借古以开今”。他的画作和理论影响很大,后来的“扬州八怪”就深受他的影响。

朱耷(1626~1705),明宗室,江西人。为避清朝迫害,出家为僧,法号传綮,号韧庵,不同时期,他使用的号极多,以“八大山人”使用最久。他一生经历坎坷,遭受国破家亡,满怀悲愤,行为怪僻。朱耷的绘画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他擅长山水、花鸟。以花鸟画成就最为突出,他画的花鸟,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构图险怪,笔法雄健泼辣,墨色淋漓酣畅,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作品有《个山杂画》(册)、《快雪时晴图》(轴)、《杂画》(卷)、《杨柳浴禽图》(轴)、《河上歌图》等。

“金陵八家”指以龚贤为首的活动在南京附近的八位艺术意趣相近的画家。他们是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龚贤成就最大。他们隐居不仕,性情高洁,艺术上师法自然,描写江南风景,在艺术形式和手法上都有共同之处。

中期画坛——流彩纷呈

在清王朝走向繁荣时,绘画艺术也流彩纷呈,百花竞放。在画坛上,不仅正统画派煊赫一时,更是出现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他们的创新精神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时的宫廷绘画也由于皇帝的重视而出现了一些名家名作,而且在清代宫廷画院有许多欧洲画家供职在内,给清代画坛带来一股域外画风。他们将西方的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扬州八怪——水墨的心灵反叛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一带的画家群体。他们趣味相近,画风相似,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但也另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人都曾在八怪之列。其实“八”并非实指八人,而是虚言其多。

在清朝中前期,扬州商业繁荣,运河与长江在此交汇,漕运和盐运发达,思想艺术相对自由,自然吸引了大批画家到扬州卖画为生。他们互相学习,敢于创新,逐渐形成了相近的艺术风格,故被称为“扬州八怪”。他们个性鲜明,敢于创新,强调写神,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诗、书、画、印俱佳,表现出雅俗共赏的新风格。他们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生机,并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郑燮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他继承了徐渭、八大山人的画风,强调真气、真诀、真趣,表现“真性情”“真意气”。他的墨竹,继承传统,又突发个性,疏密相间,挺劲孤直,具有一种孤傲之气。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诗、书、画三者合一的效果,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的特点。作品有《墨竹图》《兰竹图》(轴)等。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先生,别号吉金、昔耶居士等,浙江钱塘人。出身布衣,工书画诗文,精篆刻、鉴定,博学多才。他性好游历,遍游大江南北,晚年在扬州卖画为生,生活清苦。金农五十多岁才开始学画,由于长于书法,文学功底深厚,“涉笔即古,脱尽画家时习”。善山水、人物、花鸟,尤精于墨梅。所作梅花,淡墨枯笔,繁花密蕊,造型奇古,并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质朴苍老。画作有《墨梅图》(轴)、《山水人物》(册)、《自画像》(轴)等。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又号金牛山人、衣云道人等,安徽歙县人。他是金农的弟子,亦好游历。他擅长山水、人物、花卉,都有很高造诣。画法受金农、石涛等影响,不拘成法,笔调新奇,曾以《鬼趣图》轰动画坛。作品还有《二色梅图》(轴)、《观音梅花图》(轴)、《朱竹图》(轴)等。

华喦(1682~1756),字秋岳、德嵩,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人。他也是布衣出身,在扬州卖画度日。工人物、山水及花鸟。花鸟画有盛名,宗法陈洪绶、周之冕、恽寿平诸家,笔意跌宕,清新俊秀,对后期花鸟画有很大影响。画作有《蔷薇山鸟图》(轴)、《松鼠啄栗图》(轴)、《天山积雪图》(轴)等。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阜、南村,山东胶州人。曾做过几任知县,后遭到陷害,右手病废,改用左手,更号为“丁巳残人”“尚左生”。工山水、花鸟,山水师法宋人,近赵令穰、郭熙一路,晚年则趋于奔放纵逸,老辣苍劲。有《层雪炉香图》《秋山读书图》等传世,还著有《砚史》等。

宫廷绘画

清代宫廷绘画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盛。康熙和乾隆都喜欢绘画,大力倡导和扶持宫廷绘画,出现了一批著名画家。一类是因善画而被征入宫廷的专业画家,如金廷标、张宗苍等,还有一部分善画的大臣也供奉宫廷,称为“词臣供奉”,与专业画家有别,如王原祈、董邦达等。在这一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还有禹之鼎、焦秉贞、冷枚、唐岱、丁观鹏、姚文翰、徐扬、汪承霈等人。

宫廷绘画的主要题材包括:描绘皇帝及其嫔妃们的生活场景;反映皇帝的文治武功;装饰宫廷用的山水画及花鸟画等。作品中以反映康熙皇帝南巡的《南巡图》规模最大,由宫廷画家集体创作,详细、生动地描绘了康熙南巡的盛况。乾隆时期宫廷画家兴盛一时,以他的活动创作了不少大型绘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战争记功图,如《平定伊犁受降图》《呼尔满大捷图》《平定准噶尔图》《黑水解围图》等,除在艺术上达到很高水平外,还具有很大的史料参考价值。

清代宫廷画家里还有许多外国传教士画家也受到皇帝的重视,留下了许多作品,为中西方美术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将西方油画的一些绘画技法运用到中国绘画中,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画风,在宫廷内有相当影响,而且对清代绘画的演变也产生了影响。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意大利人郎世宁。

郎世宁(1688~1766),本名加斯提里阿纳,意大利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受耶稣会派遣来华。他向中国介绍了许多西方科技文化知识,曾编写过《视学》,还主持建造了圆明园的西洋楼建筑。他的绘画中西合璧,精于肖像、花鸟,尤善画马,作品立体感和空间感表现得很好。代表作品有《马术图》《百骏图》《春郊阅马图》等。

晚清画坛——旧貌与新颜

传统技法——人物与山水

清代绘画在乾隆以后,走向衰落。在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传统画家主要有人物画家改琦、费丹旭,山水画家汤贻汾、戴熙。

改琦(1774~1829),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别号玉壶外史,回族人,先祖为西域人,后侨居松江。他擅画仕女图,所画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有“改派”之称。他绘制的《红楼梦图咏》,基本上一人一图,选择人们熟悉的情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光绪年间刻板为木刻本,流传广泛,深得时人好评。作品还有《玄机诗意图》(轴)、《玉鱼生像》等。

费丹旭(1801~1850),字子苕,号晓楼,又号环溪生,浙江乌程人。自幼家境贫寒,随父学画。以画仕女闻名,与改琦并称“改费”。他笔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线松秀,设色轻淡,别有一种风貌。代表作品有《十二金钗图》(册)、《果园感旧图》(卷)、《东轩吟社图》(卷)等。他的画风对近代仕女画和民间年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曾官温州镇副总兵,后寓居南京,太平天国攻破金陵时,投池而死。其人多才多艺,于百家之学均有所造诣,工诗文书画,精于山水,亦能花卉松柏。其山水受董邦达影响,承继了“娄东派”衣钵,后来,发展了淡墨干笔皴擦法,枯中见润,自创一格,境界平实。在当时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有“方奚汤戴”之称,其妻董婉贞与诸子女亦善画。代表作品有《姑射停云图》、《秋坪闲话图》(轴)、《隐琴图》等。

戴熙(1801~1860),字醇士,号榆庵,自称井东居士、鹿林居士,浙江钱塘人。工山水,亦善花草、竹石。山水画属于“虞山派”,因受奚冈影响,画风亦近于“娄东派”面目。其山水多用擦笔,干皴湿染,布局妥帖,但稍显平淡。《忆松图卷》为其代表作品。

新的转向

晚清时期,随着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转变,以表现闲情逸致而怡情养性的士大夫画渐趋衰落,在新兴的商业大都市上海、广州等地,许多画家为了适应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著名的“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各类人才纷纷涌入上海,一批画家也汇集在此,以卖画为生。他们大多是江浙一带的画家,传统绘画功底很高,上海又受到西方很大影响,西洋绘画也大量传入。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画派——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又称“上海画派”“海派”,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创新,将文人画和民间美术结合,接近生活,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海上画派”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海上画派”以花鸟画成就最高,人物画次之,通俗流畅,色彩艳丽,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海上画派”通常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赵之谦和合称“四任”的任熊、任薰、任预、任颐为代表,其中任颐成就最高;后期则以吴昌硕为一代宗师。

任熊(1822~1857),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早年贫寒,自幼学画,得到姚燮的赏识和资助。后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画法宗陈洪绶,子人物、山水、花卉无一不能。作品有《大梅山民诗意图》《钟馗图》《梅花仕女图》等。

任熊弟任薰、任预也都擅长绘画,与任熊画风相近,合称“海上三任”,又和任颐并称“四任”。他们将人物画再次推向高潮,在中国人物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四任”中,成就最高的是任颐。

任颐(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人。早年经历坎坷,曾加入太平军,后至上海一店中学徒。因模拟任熊作品受到任熊兄弟的帮助,并指点他学画,画艺大进,名闻上海,是上海画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是个绘画全才,人物、花鸟、山水、肖像无所不精。自幼随父亲学习民间绘画,又受任熊、任薰指点,远学陈洪绶、费丹旭等人,还吸收西洋画法,兼容并蓄,把传统绘画技法和西洋画法结合,文人画与民间绘画融汇,风格卓越独特,形成了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画风。任颐的人物画有《三友图》《关河一望萧索》《苏武牧羊》等,简逸灵活,形神毕露。花鸟画对近代绘画影响很大,作品有《雀屏图》《牡丹双鸡图》等。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后改撝叔,号梅盦、悲盦居士等,浙江绍兴人。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晚年常居上海,从者甚众,创立了海派的基调,被称为“前海派”。赵之谦的画风继承陈淳、徐渭、石涛等人的笔法,又参入金石书法之趣,峻劲浑厚,古茂沉雄,一扫清末画坛盛行的庸腐柔靡之习,给吴昌硕等人带来很大影响,为传统中国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作品有《秋葵芭蕉图》《绣球图》《山茶梅石图》等。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香朴、香圃,中年后改为昌硕,号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自幼酷爱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但此后即绝意仕途,潜心于书画艺术。吴昌硕诗、书、画、印俱佳,是清末民初的一代书画宗师,也是中国艺术史上少有的“四绝画家”之一。他主张“画当出己意”,从篆刻书法入手,把金石篆籀笔法引入花鸟画中,形成“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的风格。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在花鸟画的运笔、泼墨、着色等方面都作了开拓。师法朱耷、徐渭、石涛等人,“师造化、奠基础、贵独创、寓褒贬”,强调着重神韵气魄的“写意画”,对后来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作品以《桃实图》《墨荷图》《紫藤图》最为有名。

岭南画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派之一,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广东一直是我国古代海上对外交往的重要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受外部文化影响明显。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只保留广州作为与外商贸易的口岸,广州更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在商品贸易的同时,欧洲的绘画艺术传入广州,并真正影响到广东地区的绘画,在广东相对自由的风气下,出现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最终形成了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有苏六朋、苏长春、居巢、居廉等人。

苏六朋(1798~?)字枕琴,号怎道人、南溪渔隐,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他在广州卖画为生,善画人物,取材于市民生活或民间故事,深得民众喜爱。作品有《苏武牧羊图》《醉太白图》等,他还创作了许多讽刺画,开创了近代漫画创作的先河。

苏长春(1814~1849?),字仁山,别署散圃、七祖仁山,广东顺德人。生而多病,工人物、山水,不泥古人,能独辟蹊径,多用勾勒、白描法。作品有《五羊仙迹图》《三十六洞真君像图》等。

居巢(1811~1889),字梅生,号梅巢,广东番禺人。他受西方绘画影响,擅花鸟,重视自然真实,宗法恽寿平,用笔工致简洁,赋色清淡,格调疏朗淡雅。这种工中兼写的手法,发展了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作品有《花果图》轴等。

居廉(1828~1904),字古泉,自号隔山老人,广东番禺人,居巢从弟。擅画草虫花卉,注重写生,以自然为师,生机盎然。善用没骨的“撞粉”“撞水”法以表现特殊效果。作品具清新文静之趣,《花卉草虫屏》为其代表作。其画法开“岭南画派”先河,在广东影响很大。岭南画派的“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都是他的弟子。他们发扬了二居的画法,又吸取了西方绘画技法,在20世纪初形成了岭南画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799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