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晋的王朝——铲除王敦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6-26 00:31:26 0

会稽郡内史周札(周处之子),是江东本地大族,目前一家之中又有五个人封侯,家族势力强大,这让王敦颇为忌惮。太宁二年(324年)正月,王敦诬陷周家与妖道李脱勾结,杀死了周札全族。

王敦没有儿子,他哥哥王含把自己的二儿子王应过继给了王敦。王敦生病了,病情不断加重,他命养子王应为武卫将军,做自己的副手。任命王含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王敦的参谋班子也在谋划后路。钱凤问王敦:“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应该吧后事托付给王应。”

王敦说:“王应太年轻,不能承担如此大任!你们放下武器,遣散部众,顺服朝廷,保全门户,这是上策;退回武昌,聚兵自守,定期向朝廷进贡,这是中策;趁现在我还有口气,全力进攻京城,把希望寄托在侥幸获胜上面,这是下策。”

钱凤要孤注一掷大干一场,他对其党羽说:“王公所说的下策,其实就是上策。”于是与沈充谋议商定,等王敦一死便作乱。

丹阳尹温峤之前在王敦府上做司马,知晓王敦的阴谋,他把王敦准备谋逆的消息告诉了司马绍。

司马绍决心一窥王敦的虚实,他乔装打扮,到王敦位于于湖(今安徽省当涂县南)的大营溜达了一圈出来。王敦正在睡觉,突然梦见有太阳环绕,王敦大惊,突然坐了起来,他说:“这一定是黄胡子的鲜卑奴来了”。因为司马绍的母亲荀氏是燕代人,司马绍长的有点像胡人,长黄胡须。王敦派五个骑兵骑快马追赶。

司马绍也骑骏马加紧离开,担心马粪的温度让追兵起疑心,他就用水浇一下。见有一家客店,司马绍把手中的七宝鞭交给一位吃饭的老太太,对她说:“一会有骑兵过来,你把这个拿给他们看。”一会追兵果然过来,老妇人就用这个办法支走了追兵。

太宁二年(324年)六月二十七日,司马绍任命司徒王导为大都督、兼领扬州刺史,任命温峤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和右将军卞敦同守石头;任应詹为护军将军、都督前锋及朱雀桥南诸军事;任郗鉴行卫将军都督扈从御驾诸军事。又让庾亮领左卫将军职,让吏部尚书卞任行中军将军职。郗鉴认为有军制上的名号于实际情况无益,坚持辞谢不受,请求征召临淮太守苏峻、兖州刺史刘遐共同讨伐王敦。明帝于是下诏征召苏峻、刘遐以及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约、广陵太守陶瞻等入京师护卫。明帝屯军于中堂之地。

司徒王导听说王敦重病不治,便带领王氏子弟为王敦发丧,大家以为王敦确实死了,士气大振。司马绍命尚书传达诏书,罗列王敦罪行,向天下人公布。

王郭见到诏书,暴跳如雷,他命钱凤和邓岳、周抚等率领士众向京师进发。任命王含为全军主帅。

七月一日,王含等率水陆5万部队抵达秦淮河南岸。温峤抵达北岸,他命人烧毁朱雀桥,于是王含大军无法渡河。

司马绍准备亲自带兵出击,郗鉴认为敌人来势汹汹,锐不可当,应当避其锋芒,据陈固守,时间一长,敌军内部会起变化,到时候再出兵不迟。司马绍这才作罢。

七月三日,司马绍重金招募死士,派将军鲜卑人段秀、中军司马曹浑等率领勇士千人渡秦淮河,出其不意,大胜,杀死敌前锋将领何康。

王敦听说王含战败,又惊又怒,他准备亲自带兵,但是已经起不来身了,他交代后事说:“我死后王应立即登基,设立文武百官,然后再安排丧葬事。”王敦不久后就病逝了,年五十九岁。王应隐瞒王敦死讯,用席子把尸体裹起来,涂上蜡,埋在议事厅中,然后和诸葛瑶等人日夜不停的喝酒纵乐。

沈充率军一万多人与王含的军队合兵一处。

七月十七日,刘遐、苏峻等率领勤王精兵万人抵达建康,司马绍连夜犒劳他们。

七月二十五日夜,沈充、钱凤渡过秦淮河,连连得手,攻至宣阳门,正在这时,刘遐、苏峻从侧面发动进攻,重创沈充、钱凤的军队,淹死在河里的就达三千多人。刘遐后来又在青溪打败沈充。

七月二十六日,王含感觉大事已去,他命人焚烧营帐,在夜色掩护下狂逃。

七月二十七日,晋明帝司马绍大赦天下,但王敦一党不在赦免之列。

王含携王应逃往荆州,荆州刺史王舒派军队前来迎接,船行到江心,军士把王含、王应父子捆绑起来,投入江中淹死。

钱凤逃到阖庐州(江中一个岛屿),寻阳郡太守周光将他斩首,然后前往建康赎罪(之前他跟随王敦起事)。

沈充慌不择路,逃到了他的旧属吴儒家里,吴儒让他藏到墙里的夹层,关上门。然后凶相毕露,笑嘻嘻的对沈充说:“我可以拿到三千户的侯爵了(朝廷有令,杀死沈充的可以得到这个爵位)”沈充央求着说:“你如果放我出去,我必厚报。”吴儒不听,把沈充杀死后,把首级送到建康。王敦党羽之乱自此全部平定。沈充的儿子沈劲得到同乡钱举的保护,幸存下来。后来,沈劲灭了吴儒全族。

司马绍命人挖出王敦的尸体,脱下官服,让他呈下跪请罪姿势,然后一刀下去,把头颅砍下,和沈充的首级一同悬挂在朱雀桥上。在郗鉴的劝说下,司马绍允许王家人收尸。对讨伐王敦之乱有功人员,一一封赏,不再细表。对王家的其他人员也不予追究。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1352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