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晋的王朝——三驾马车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6-26 00:30:09 0

咸康四年(公元338年)五月十六日,晋朝廷任命司徒王导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任命郗鉴为太尉,任命庾亮为司空。六月,又任命王导为丞相,把司徒府并入丞相府。

王导、郗鉴、庾亮都位居三公,各管一个重要口,互相监督、互相制衡。

王导性情节俭,家中仓库没有多余存量,他不同时穿两件丝绸做的衣服。他对人也比较宽厚,当时成帝年幼,北有强敌,世事艰难,他总揽全局,对一些细枝末节并不过分关心。他任用的将领赵胤、贾宁等人,利用王导的这个性格特点,对法令条规时有违背。赵胤和贾宁都是王家的故交,这时候的王家,经历了王敦之乱后,实力已经大大衰减,王导需要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因而对他们的一些缺点也视而不见。但大臣们对这种状况深感忧虑。

庾亮作为成帝司马衍的舅舅,想起兵罢黜王导,他写信征求郗鉴的意见,信中说:“主上从八九岁以及成人,入则在宫人之手,出则唯武官小人,读书无从接受读音和断句,询问时没有遇到君子。君主已经长大成人(司马衍本年18岁),应该把权力交还给他。王导不叩拜归政,仍然居于师傅之尊。长大成人的君主,正受到既为师又为臣的控制。他对上无所顾忌,对下无所忌惮,认为多豢养无赖足以维持天下。公与在下同受先帝厚爱,蒙受托付之重,大奸不除,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郗鉴接到信后,没有同意。当年,陶侃也准备罢黜王导,征求郗鉴的意见,郗鉴没有同意,陶侃也就没有实施。郗鉴的意见这么重要吗?是的。郗鉴当时掌握着京口(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兵,这支队伍能征善战,是晋的主力部队之一。京口兵以北来的流民为主,这些流民能逃到南方,自然也是经历了若干次战斗后才终于到达京口的,是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的。镇守京口的郗鉴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使他们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正规部队。因为京口在建康东北,又称京口为北府,以后谢玄以京口兵为班底,组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府兵”,这是后话。

郗鉴和王导还有另外一个关系,那就是他们是亲家。郗鉴的女儿郗璿嫁给了王导的侄子王羲之。郗鉴当年要在王家子弟中选择一个才俊作为女婿,王导说,你随便选。郗鉴于是派人去考察,王家适龄子弟听说后,个个精心打扮一番,精神抖擞。但郗鉴派的人到了东厢房后,看到一个年轻人漫不经心、光着肚子在躺椅上看书。他回去后把考察的情况报告给郗鉴,郗鉴说,躺在东厢房看书的那个人就是我要选的女婿。这个人叫王羲之。因此还留下了“东床快婿”这个成语。郗璿后来为王羲之生下了王献之等七子一女。

郗鉴不同意罢免王导,最主要的原因是王导虽然晚年昏聩,但他忠于司马氏,历经考验。几经战乱的东晋王朝,不能再陷入刀兵之中。郗鉴在王导和庾亮中间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南蛮校尉陶称(陶侃之子)是庾亮的属下,之前受过庾亮的责罚,怀恨在心,他把庾亮的阴谋告诉王导。王导回信给陶称说:“我和元规(庾亮字元规)休戚与共(这是这个成语的出处),这些闲言碎语,止于智者。即便发生了你所说的事,我就辞职回家,没有什么好怕的!庾公是皇上的舅舅,你应该好好侍奉他。”庾亮得到消息后,命人杀死陶称。

此时庾亮虽然驻扎于武昌,手握强兵,遥控朝廷,又因为他是皇帝的亲舅舅,地位特殊,奔走其门的络绎不绝。王导对此忿忿不平,每当遇到西风吹起时(武昌在建康之西),王导便用扇子遮挡面目,一字一句的说:“庾亮的尘土把人都玷污了!”

石勒死后,庾亮上书准备北伐,王导不正面得罪庾亮,他表示同意,但郗鉴认为物资准备不足,不能大规模兴兵。太常蔡谟也认为石虎的实力非常强大,晋军没有胜算。朝中大臣也大多支持郗鉴和蔡谟的意见。于是成帝下令不准庾亮北伐。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七月十八日,王导去世,年六十四岁。成帝在朝堂为王导举哀三天,赐谥号文献,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王导有六个儿子,名字为:王悦、王恬、王洽、王协、王劭、王荟。

王导去世后,成帝征召舅舅庾亮担任丞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庾亮推辞不受。七月十九日,成帝下诏任命何充为护军将军,任命庾亮的弟弟庾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庾冰到任后,兢兢业业,通宵达旦,对人彬彬有礼,着力提拔一些有能力但官位不高的人,因此获得了广泛的称赞,认为他是名贤相。

八月,郗鉴去世,年七十一岁,谥号文成。郗鉴有两个儿子一女,名字为:郗愔、郗昙、郗璿(郗璇)。去世前,他向成帝推荐由口碑较好的蔡谟接替自己任都督、徐州刺史。成帝批准。郗鉴去世后,成帝即任命蔡谟为征北将军、都督徐州、兖州、青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假节。

咸康六年(公元340年)元月一日,庾亮去世,年五十二岁,谥号文康。庾亮有三个儿子,名字为:庾彬、庾羲、庾龢(hé)。

几个月的时间,晋连失三大支柱,全国陷入悲哀之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1351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