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简明正史——娄师德 王孝杰 张仁愿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23 10:26:16 0


娄师德(630—699) 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二十岁时进士及第,被授江都县尉。唐高宗上元初年,他升任监察御史。这时,由于吐蕃连年入寇,朝廷招募猛士征讨,娄师德毅然应募,屡立战功,升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掌管军队营田之事。从此以后,娄师德便以营田为己任,与士卒同甘共苦,开辟草莱,种植谷物,连年获得丰收,成绩斐然。武则天闻讯,降玺书慰劳,并以此升任左金吾将军,兼丰州都督,仍依旧知营田事。

长寿元年(692),娄师德被召回长安,授夏官侍郎、判尚书事,后又升任宰相。不久,武则天又任他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万岁通天元年(696),他又由秋官尚书转为左肃政台御史大夫,仍依旧知政事。同年三月,吐蕃入寇洮州(治所在今甘肃临潭),武则天又以娄师德为肃边道行军副总管,与王孝杰一起率部出击吐蕃。唐军行至素罗汗山,正与吐蕃大将论钦陵部遭遇,经过激战,唐军大败。王孝杰以此被免官除名,娄师德也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697),娄师德又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又兼右肃政御史大夫,仍知左肃政台事,与武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诸州。神功元年(697),娄师德又改任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事。圣历二年(699),突厥入寇,娄师德又被任为并州长史,仍充天兵军大总管,防卫突厥。同年九月去世。赠凉州都督,谥曰“贞”。

娄师德身长八尺,方口大唇,胸襟开阔,有容人之量。处事小心谨慎,从不与人结怨。有一次,他的弟弟任职代州,前来向他告别,他诫之以待人接物的道理,最后,还提问说:“如果有人唾在你的面上,你将如何对待?”他的弟弟回答说:“将唾沫擦掉,不就算了。”他却十分严厉地说:“错了!千万不能擦掉,应该唾面自干!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不再怀恨于你。”

娄师德不但忠于职守,而且还知人善任。狄仁杰在未任宰相以前,娄师德曾向武则天多次上表推荐。但狄仁杰任相以后,却总想让娄师德出任外使。武则天察觉此事以后,便向狄仁杰说:“师德贤否?”狄仁杰答道:“为臣听说师德任将之时,小心谨慎,是否贤能,尚未觉知。”武则天又问:“师德是否有知人之明?”狄仁杰说:“臣与师德同僚多年,没有听说他有知人之能。”则天笑着对他说道:“朕能用卿,乃是师德推荐的结果。他确有知人之鉴。”说完,便把娄师德前后推荐仁杰奏表拿给他看。狄仁杰大惭,曾对人说:“吾为娄公如此看重,今天才知不及娄公远矣!”

王孝杰(?—697) 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人。少年时,以军功入仕。唐高宗仪凤三年(678),王孝杰曾以副总管之职率部随右卫大将军刘审礼征讨吐蕃。行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由于孤军深入,唐军大败,全军覆灭,王孝杰与刘审礼均被吐蕃俘获。由于王孝杰与当时的吐蕃赞普之父相貌酷似,故得不死,后被放归。

长寿元年(692),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都督唐休璟上表请求收复被吐蕃占据的安西四镇。武则天以王孝杰久在吐蕃,知其虚实,遂任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等率兵出征。同年十月,王孝杰等率军进入西域后,大破吐蕃,接连收复了四镇之地,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留兵守卫。武则天接到捷报以后,高兴地说:“贞观年间,西境拓至安西四镇,其后由于守卫不善,被吐蕃侵占。今天故土尽复,边境自然无事。孝杰身先士卒,建此大功,深为可嘉!”遂提升孝杰为左卫大将军。长寿二年,又迁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封清源县男。证圣元年(695),又为朔方道总管,出击吐蕃。由于战事失利,被削职免官。

神功元年(697)三月,武则天又诏令王孝杰以白衣充任清边道总管,与后军总管苏宏晖统兵十七万,征讨契丹。王孝杰率部行至东峡石谷,与契丹孙万荣部遭遇。由于谷道狭窄,契丹兵势又盛,王孝杰便亲率精锐之士,奋勇冲杀。杀出谷口以后,又将兵士排成方阵,拼死防卫。苏宏晖看到契丹兵多,弃甲南逃。王孝杰由于援军断绝,被契丹围困在悬崖峭壁之上,终因寡不敌众,坠崖身亡,唐军将士亦死亡殆尽,只有管记张说带领少数兵士,冲出包围。后来,武则天询问王孝杰败亡原因时,张说奏道:“孝杰忠勇敢死,竭诚奉国,深入敌境,以少击众。但因援军不至,所以失败。”武则天听后,当即追赠王孝杰为夏官尚书,封耿国公;又派遣使者去处决宏晖。但使者还未到达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南),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于一死。

张仁愿(?—714) 本名仁亶,后因亶字字音类似唐睿宗李旦名讳,改为仁愿,华州下邽(今陕西华县西北)人。他从小就有文武才干。武则天执政以后,累迁殿中侍御史。有一次,御史郭霸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又奏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他们都先后邀请仁愿签名署表,但均遭到拒绝,张仁愿以此甚为识者敬重。证圣元年(695),王孝杰奉命出击吐蕃,张仁愿被任为监军御史。王孝杰兵败而归,仁愿如实奏告,王孝杰因此仅黜为庶人,免处极刑,而张仁愿遽迁为侍御史之职。

万岁通天二年(697),清边道监军御史孙承景在班师以后,上表奏报出征战绩,并附以作战示意地图。地图上每阵必画自己亲冒矢石、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之状。则天阅后感叹道:“御史能忠勇如此,实属难能可贵!”便将孙承景提拔为右肃政台中丞,并让张仁愿叙录与承景一起立功之人。张仁愿先向孙承景询问与敌对阵的具体过程,承景由于并未亲自参战,故不能如实应对。张仁愿便廷奏孙承景欺君罔上之罪,孙承景因此被贬为崇仁县令,而张仁愿以公正强直,升任为肃政台中丞,并兼任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南)都督之职。不久,突厥余部默啜可汗率众入寇河北,先后攻陷了赵州(治所在今河北赵县)、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等地,又迂迴到幽州。仁愿率兵出城邀击,被突厥流矢射中手指,但默啜也率部撤退。武则天遣使慰劳,并赐以医药。

神龙二年(706),唐中宗复位后,由东都返回长安,又将张仁愿调任左屯卫大将军兼洛州(治所在今河南洛阳)长史。当时,洛阳城中谷价昂贵,小偷横行。张仁愿赴任以后,大力捕杀,积尸府门,远近震骇,无人敢再犯罪。以前在唐高宗时有位洛州刺史名叫贾敦颐的,也在治理社会秩序时,政绩卓著,与张仁愿均为一时之最,故时人编写谚语说:“洛州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

神龙三年,东突厥又大肆入寇,并打败了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唐中宗诏令张仁愿以御史大夫之职,代替忠义统兵。张仁愿到达朔方军所以后,突厥刚刚退去,他立即率部追赶,并于夜晚大破其众。接着,他又详细察看周围地形,发现以前朔方军与突厥一直是以黄河为界,河北岸有一拂云祠堂(位于今内蒙古包头西),突厥每次在入寇之前,必先到祠内祭酹求福,然后才厉兵秣马,渡河侵扰。这时,突厥默啜可汗正率部西征突骑施婆葛可汗,内部空虚。张仁愿便亲自入朝,请求乘机夺取黄河以北、大漠以南的空旷之地,并于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城池,用以断绝突厥南侵之路。但这一建议提出后,却受到太子少师唐休璟的反对,认为此举劳人费功,最终将会为突厥所有。但张仁愿却固争不已,结果得到了唐中宗的应允。张仁愿返回军所以后,立即亲率全军将士投入筑城工程,经过六十多天的辛勤劳作,三座城池终于建造成功,并起名为“三受降城”。其中位于拂云祠堂附近的为中受降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百余里,遥相呼应,唐朝北境拓展三百余里。张仁愿又于牛头朝那山(位于今内蒙古固阳东)以北设置烽候一千八百多所。从此以后,突厥再也不敢越山放牧,朔方军无复寇掠,镇兵也相应减少数万人。张仁愿在朔方先后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县尉寇泚、户县尉王易从、始平县主簿刘体微分别掌管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县尉晁良贞为随机。张敬忠等人均以文吏著称,后来很多人都官至高位,故时人称仁愿有知人之鉴。

唐睿宗即位后,张仁愿因老致仕。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病死家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748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