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简明正史——刘仁轨 裴行俭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23 10:26:19 0


刘仁轨(602—685) 字正则,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他从小家境贫寒,但好学不倦。时值隋末大乱,学校被废,不能从师习文,他便常常在行走和静坐之时,或在地上练字,或在空中书写,因而博识文史。唐高祖武德初年,刘仁轨因为在河南道大使任瓖的表章中改定数字,被推荐担任了息州参军之职,不久,又升任陈仓县尉。贞观初年,刘仁轨因杖杀了县内暴横不法的折冲都尉鲁宁,被唐太宗传讯入京师,要定以罪名,经过交谈,觉得刘仁轨刚正不阿,就升擢为栎阳县丞。

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将去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打猎。当时,正值关中秋收大忙之时,刘仁轨上表谏止。太宗接表大悦,降玺书嘉奖,并升他为新安县令。以后,又累迁给事中之职。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刘仁轨由于受到宰相李义府的排挤,被出为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刺史。次年,唐高宗派兵伐辽,令刘仁轨监统水军,因漕船覆没,被削职免官,特令以白衣身份随军效命。龙朔元年(661),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后,留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高宗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安抚余众。王文度渡海后不久病逝。百济国的僧人道琛和百济旧将福信率众叛乱,立原百济王义慈之子扶余丰为百济王,并带兵将刘仁愿包围在府城之中。高宗诏令刘仁轨代理带方州刺史,代王文度统众,并从便道征发新罗兵众,合势援救刘仁愿。刘仁轨率部渡海登陆以后,奋勇冲杀,所向披靡。道琛遂率百济兵解围而去,退保任存城中。不久,百济旧将福信杀死了僧人道琛,兼并其众,招诱亡叛,其势更盛。而刘仁轨与刘仁愿乘机休整部队。这时,唐将苏定方奉诏讨伐高丽,进围平壤,因天降大雪,粮草不继,只得撤退。唐高宗鉴于唐军在百济孤立无援,下诏班师回国。唐军将士都欲西归,无不雀跃。但刘仁轨却以忠诚报国之志,深谋远虑之心,深刻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朝廷之所以要“先诛百济”,是为了最后“吞灭高丽”,如果现在即从百济撤军,那么“百济余烬,不日更兴,高丽逋薮,何时可灭?”更何况福信残酷暴虐,和所立之扶余王貌合神离,最终必会发生分裂。如果我军厉兵秣马,占据险要,乘机进攻,击其无备,必能“战而胜之”。那时,我们再报告朝廷,请求援兵。朝廷知道我军行将有成,必定会命将出师,支援我们。这样,福信辈定会被歼无疑。因此,他耐心劝解将士“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唐军将士在他的一再说服下,都一致表示服从他的指挥。接着,刘仁轨又率众攻占了真岘城,打通了新罗的运粮道路。

龙朔二年(662)七月,百济王扶余丰袭杀福信,遣使前往高丽和倭国(今日本国)请求援兵,以拒唐军。唐高宗亦派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兵渡海增援留在百济的唐军。刘仁轨与孙仁师率部会合以后,军力大振,并集众商议作战计划。仁轨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刘仁愿、孙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领陆军,由陆上进攻;另一路由刘仁轨及副将杜爽等率水军,由熊津江和白江,沿水路进攻。最后,两军会合于周留城下,捣毁百济叛众的巢穴。刘仁轨率水军行至白江口时,正与倭国兵众相遇,唐军四战四捷,焚烧了倭国战船四百余艘,倭兵大溃。抵达周留城后,唐军又四面围打。百济王扶余丰脱身逃走,其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士女及倭国兵众,开城投降。百济诸城,也望风归顺。只有百济别将迟受信占据任存城,不肯归降。

此时,据险固守的百济首领沙吒相如和黑齿常之等率众归降。刘仁轨深信不疑,让其亲率部众攻取任存城,并打算分拨部分唐军给以协助。黑齿常之等对刘仁轨的坦诚相待,深受感动,便率部勇猛攻城,终于占领了任存城池,迟受信被迫抛弃妻子,投奔高丽。

刘仁轨留守百济,派人收敛尸骨,修录户口,署置官长,开通道路,整理村落,建立桥梁,修葺堤堰,兴复陂塘,劝课农桑,赈贷贫乏,存问孤老,使百济余众,安居乐业。接着,又开垦屯田,存积粮饷,休整士卒,为北征高丽厉兵秣马。唐高宗因此超加仁轨六级官阶,正授带方州刺史,并赏赐给京师宅第。

刘仁轨看到朝廷对留守百济的唐军士卒不加优恤,致使这些兵士衣服破敝,粮饷匮乏,并无丝毫斗志,只盼早日归国,便毅然上表,请求“改而更张,布政施化”,以求“外内同心,上下齐奋,举无遗策,始可成功”。高宗接表后,就授扶余隆为熊津都督,招辑和安抚百济余众,诏令刘仁轨率兵渡海,返回国内。而后,乾封、咸亨年间刘仁轨又两度率军征伐高丽、新罗、百济,都立有战功。

仪凤二年(677),吐蕃入寇,高宗命刘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刘仁轨赴任以后,曾多次上书朝廷,奏请军政之事,但都受到中书令李敬玄的压抑,二人遂生嫌隙。刘仁轨深知敬玄无将帅之才,但却有意奏言防卫吐蕃之事非敬玄不可,企图予以中伤。高宗听信了刘仁轨的谎言,即以李敬玄代替刘仁轨。李敬玄不谙军务,很快即被吐蕃打败。

嗣圣元年(684),武则天执政以后,刘仁轨又被加授特进,并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让其专掌留守西京长安之事。武则天还特意给仁轨下书说:“以前汉高祖刘邦曾以关中之事委托萧何,今天以卿留守长安,亦有此意。”但刘仁轨却在上疏中以年老体衰为由,请求罢除留守之任,并进而陈述吕后败亡之事,以作规谏。武则天接疏后,又派武承嗣带着玺书前去对仁轨进行慰喻,表彰他的“劲直之风,古今罕比”,又希望他“以匡救为怀,无以暮年致仕”。垂拱元年(685),刘仁轨病逝。

裴行俭(619—682) 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太宗贞观年间,明经及第,被任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左屯卫将军苏定方见他才思敏捷,便传授作战用兵之术,所以他又兼有文才武略。唐高宗显庆二年(657),裴行俭任长安县令。当时,高宗已废皇后王氏而立武则天为后,裴行俭认为国家忧患将从此开始,便与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私下议论,被大理寺官员袁公瑜告发,因而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咸亨初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一起主持铨选官吏之职共十多年,政绩斐然,时人并称“裴李”。行俭曾设待选官员的长名榜,制订铨选之法,又定州县升降和官资高下等,后来多被沿用。裴行俭精于书法,尤工草体。唐高宗曾赐白绢百卷,令行俭草书《文选》一部,书毕呈上后,高宗称赞不已,赏帛五百段。裴行俭曾对人说:“褚遂良如无精良之笔和上乘之墨,是不肯轻易下笔的,不择笔墨而能迅速写出妍美之字的,只有我和虞世南而已。”

仪凤四年(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帅李遮匐煽动部落,并连和吐蕃,侵犯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库车),朝廷多数大臣都主张发兵征讨。但裴行俭却建议说:“吐蕃连年入寇,国家干戈屡动,将军李敬玄和刘审礼先后丧师殒身,难道还能在西境继续兴师动众吗?如今波斯国(今伊朗)王新逝,他的儿子泥涅师师在京师为质子,望能遣使前往波斯,册立泥涅师师为波斯王,途经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二部之地时,只要能便宜从事,必定能够不动干戈,大功告成。”高宗应允,遂以行俭为使,前往波斯册立。裴行俭又请求让肃州(治所在今甘肃酒泉)刺史王方翼为自己的助手。

裴行俭一行,穿过莫贺延碛(位于今甘肃安西西北),到达西州。由于裴行俭曾任西州长史,所以得到了当地吏民的热情接待。在西州休整期间,他把当地的豪族子弟一千多人召为自己的随行,并扬言说:“现在正值盛夏,气候炎热,沙漠难行,待秋凉以后,再起程西行。”都支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不加防备。这时,裴行俭又假装打猎,整顿好行装,率领部伍倍道而进。行至距都支牙帐仅十余里时,行俭还派和都支关系亲密的人前去问候,表示此来并无袭击之意。将要到达都支牙帐时,裴行俭又派人召都支来相见。都支原与遮匐约定入秋后共同抗拒汉使,没有料到行俭此时已至牙帐之前,仓促之间,只得率儿侄首领等五百余出帐迎接。裴行俭乘机将都支等全部生擒。遮匐闻讯,自知孤单力微,只得自缚归降。裴行俭顺利抵达碎叶(今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叛乱,至此平定。裴行俭将王方翼留在安西筑造碎叶城,又遣泥涅师师自返其国,自己再回朝复命。唐高宗亲自设宴接待行俭,当即拜他为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等职。

调露元年(679)十月,东突厥部落酋长阿史德温博和奉职二部叛乱,单于大都护府辖境以内的二十四州皆相继响应,叛众一时多达数十万人。单于都护萧嗣业率兵镇压,反为所败。唐高宗遂以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李思文、周道务、程务挺、李文暕等共三十万官军征讨,部队首尾千里不绝,唐世出师,以此次最盛。

裴行俭抵达朔州(治所在今山西朔县)后,知道单于都护萧嗣业因运粮被突厥抢掠,军中乏粮,兵士多有被饿死者。便伪装了三百多辆运粮之车,每辆车中都埋伏了五名勇士,各执短刀、劲弩,又挑选了数百老弱之兵护送车辆,但周围都伏有精兵,令其居险以待。突厥闻讯,果然派兵抢粮,护送粮车的老弱官兵纷纷弃车逃散。突厥兵众立即将粮车推至泉水附近,解鞍牧马,并欲取粮。这时,车中壮士一齐杀出,周围伏兵也即时赶到,突厥兵众被杀获殆尽。从此以后,官军的运粮之车,再也没有被抢劫过。

抵达单于都护府(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时,正值夜晚,兵士疲惫,将领们大都主张在壕堑之内安营就寝,但行俭却坚持要在高冈之上重建营寨,大家只得委屈服从。等到夜半时分,风雨大作,原来修筑的壕堑之内水深丈余,这时,大家才莫不叹服行俭的周密细致。经过几天休整以后,行俭便率军向黑山(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挺进。奉职派叛众在此抵抗,裴行俭率部奋勇冲杀,连战连捷,歼敌不可胜数。泥熟匐被部下所杀,叛乱首领奉职亦被擒获,余众逃奔狼山(今阴山)。

永淳元年(682)三月,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十姓突厥叛乱,唐高宗又诏令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率阎怀旦等十将军前往征讨。四月,唐军未行,裴行俭病逝,诏赠幽州都督,谥曰献。

裴行俭才兼文武,又精于书法,曾撰《草字杂体》数万言,并将料敌用兵的经验编为四十六诀,还撰《选谱》十卷,多已亡佚。行俭一生有知人之鉴,他先后提拔的程务挺、张虔勗、王方翼、郭待封、李多祚和黑齿常之等,大都成为一时名将。他又不贪财宝,宽厚待人。有一次,他曾得到了一匹皇帝赏赐的良马和昂贵的崭新马鞍,十分心爱,视为至宝。但他的随从在一次私自骑乘时,由于急驰如飞,马倒鞍破,这名随从也就畏惧潜逃。裴行俭闻讯,当即派人将他找回,并对这个随从说:“你哪能就这样轻易而去呢?这都是失误所致,不必在意。”相待如初。平定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叛乱以后,曾获得了大量珍宝,其中一件高二尺多的马瑙盘,光彩照人,最为珍贵。诸蕃将领和唐军将领都想观看,裴行俭便摆设宴会,让其轮流观看。军吏王休烈手捧玉盘,小心翼翼地趋身传递,不料足踩衣袍,跌倒在地,玉盘被摔得粉碎。休烈赶紧叩头谢罪,惊惶不已。但行俭却笑着说:“你又不是故意破坏,何必如此恐慌。”凯旋回朝以后,他将赏赐的三千多件金银珠宝和骆驼、马匹全部分给了亲故和部下将士,一无所取。

评:刘仁轨、裴行俭均才兼文武,又知人善任,奖掖后进,忠诚事国,清廉正直,实属难能可贵。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748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