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大唐史——君心若镜,兼听明偏信暗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11:44:41 0


在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来到长安,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做事,还曾经劝说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以绝后患。李世民听后,立刻派人把魏征带来。李世民冷着脸问他:“告诉我,你之前为什么要在我和我哥哥之间挑拨离间?你有什么目的?”旁人听李世民这样问,以为是要跟魏征算账,都替他捏一把汗。但是魏征神态自若、不紧不慢地回答说:“哎,可惜那时候太子没能把你杀掉,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李世民听了,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人会这样说话,真是胆大包天,但是转念一想,觉得魏征说话直爽,不但没有责怪魏征,反而一挥衣袖说:“罢了,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就不要再提了。”

后来,李世民继位,成为一国之君。他提拔曾经反对过自己的魏征做了谏议大夫。恰好那时,李世民在镇压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各地的追随者们,那些人受到各种迫害都在伺机反叛,魏征就此事向唐太宗进谏说:“陛下,作为皇上要不计前嫌,以怨报怨无法解决问题,只能让祸根永远都清除不掉。”唐太宗觉得言之有理,采纳了魏征的意见,下令赦免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们,并派魏征作为特使,去做安抚工作。这样,一场一触即发的残酷战争很快就和平解决了。从此之后,李世民对魏征更加信任了。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君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魏征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和学识是不行的,还得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天生聪慧,自以为才高、骄傲自大,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所以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这样可以变得明智,如果只听单方面的话就会变得昏庸,也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治理天下的君王都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听完连连点头,赞同地说:“你说得真好啊!”

贞观初年,李世民的老部下,汴州刺吏庞相寿因为贪污被人告发,唐太宗极力袒护他,并派人告诉他:“我送你一百匹绢,以后不要再贪污了,你还是做你的刺史好了。”魏征知道此事后,当面责问唐太宗说:“庞相寿因为是你的老部下就可以不追究他的贪污罪,而且还厚赏他,你做亲王时有那么多的部下,如果他们都像他那样贪赃枉法,你又如何惩治他们呢?”在魏征的谏诤下,唐太宗不得不改变了原来的做法。

贞观二年(628年),魏征担任秘书监。李世民想要将官员郑民的女儿纳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了人家,立刻入宫进谏,他对李世民说:“陛下,郑民的女儿早已许配给了陆家,您没有详细查问就将她纳入宫中,如果这件事传了出去,该让百姓怎么议论呢?”李世民听后决定收回成命,但是房玄龄等人却坚决要执行诏令。这时,陆家也派人递上了表章,声称之前虽和郑家有资财往来,但是并没有正式订亲。李世民听得半信半疑,又把魏征叫来询问。魏征说:“陛下明鉴,陆家之所以否定此事,是因为害怕您以后会用此事加害于他,所以才谎称并未订婚。”李世民最终还是收回了纳妃的诏令。

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传说龙的喉咙下面有一片逆鳞,摸到的人会被龙咬死,所以批评皇帝也叫作“逆龙鳞”,后果很严重。魏征勇于进谏,直言不讳,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毕竟皇帝身处高位,即使是明君,但总被说也会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跟魏征说:“你就不能在一众大臣都在场的时候应付一下,等其他时候单独来提意见吗?”魏征说:“以前舜告诉大臣叫他们不要表面服从,背后却有意见。如果臣答应您的要求,以后都当面不说过后再说,那这就是背后有意见,您觉得呢?”

群臣请唐太宗到泰山封禅,只有魏征反对。李世民颇为不悦地问他:“你反对我进行封禅,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够、全国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丰、祥瑞未至吗?”魏征回答:“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是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户口还没有恢复,国库还很空虚,如果您执意要驾车东巡,一路的费用巨大,会给沿途的百姓带来困扰的。您如果只是为了虚名,做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还望陛下三思。”李世民听后无可奈何,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是魏征说得也有道理,只能听从。

李世民虽然贵为人君,但是对于口无遮拦的魏征也是有些忌惮的。李世民喜欢打猎,计划到秦岭山中打猎取乐,出行的装备都已经准备妥当,但是迟迟没有出行。后来,魏征得知此事,问他为什么没有去。李世民回答说:“我之前是有这个想法,但是一想到你得知后肯定觉得劳民伤财,又要直言进谏,所以我就自己打消了这个念头。”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鹞子,心中十分喜爱,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正高兴时,魏征进来了。李世民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但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了,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李世民心中着急,但又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闷死在怀里。

有一次,李世民到洛阳去,途中住在显仁宫,因为供应不好而大发雷霆。魏征对他说:“陛下,隋炀帝因为追求享受,搞得民不聊生,现在您因为供应不好就大发脾气,这跟隋炀帝有什么不同呢?”唐太宗听了他这番话,心里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注意节制了。又有一次,魏征和李世民因为讨论问题发生了争执,魏征毫不客气地顶撞了李世民,气得他当场退朝。回宫后,李世民余怒未消地对长孙皇后说:“我早晚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魏征竟敢当众说我的不是,让我下不来台,有损帝王的尊严。”皇后听后说:“君明则臣直,魏征那么直率,敢于直谏,正说明您的圣明呀。”

贞观十六年(642年),魏征患病卧床不起,唐太宗李世民和太子李承乾一同到他家探视,发现魏征一生节俭,家里连一间像样的居室都没有,立刻下令把宫中的材料拿来给魏征修建房屋。魏征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说:“寡妇不在意自己织布的进度和质量,而担忧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李世民听后很感动,当即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没过多久,魏征病逝了,时年六十四岁。李世民十分悲痛,五天没有上朝,为魏征致哀,他按照一品官礼葬了魏征,让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去奔丧,还赐予了手持羽毛的仪仗队和吹鼓手。但是魏征的妻子说:“魏征为官清廉,生活简朴,现在用这么豪华的仪仗队,还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于是统统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

失去了直言敢谏的魏征,李世民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我现在少了一面好镜子。”为了纪念魏征,李世民将他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亲自撰写碑文,将他葬在昭陵,谥号文贞。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27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