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王莽政权后期的骚乱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21:32:15 0


更严重的是民生凋敝。王莽衷心地相信复古,他刻意用各种办法毁坏商业贸易,又不顾执行上的困难,强行下令“限田”,于是,商人、地主都必然成了王朝的敌人。经济秩序大乱,农业生产也无法正常进行,于是,农民非但没有受益,反而一并成了受害者。

王莽夺权的基础,原本是西汉末年被土地兼并撕裂的社会。王莽出身外戚,理应倾向于地主,尤其大地主,他却表现得体恤小农,重视本业。如此,他取得了广大农民和理想派儒生的热烈拥护。但等到他真正掌权了,对他大有期待的儒生无法在官场上受到重视,农民也被卷入骚乱之中无法安居。

于是,西汉末年对立最为严重的两群人,竟然在王莽新朝神奇地联合在一起了:一边是地主,另一边是农民,他们本来在土地关系上对立,现在因为有了共同敌人,而在情绪上、策略上选择暂时站在一起。这显耀的共同敌人,当然就是王莽。

钱穆先生研究中国历史得到的一个洞见是,中国要发生普遍的农民革命,非常不容易。因为中国太大,土地范围太广,虽然几乎年年有水旱灾害带来的饥荒,但天灾带来的不安都是局部性、地方性的。那么广范围的荒歉,基于那么不一样气候条件的天灾,在同一时期不太可能发生。荒歉之处的骚乱,煽动不了丰收之处,反过来,丰收之处的收成可以协助解决部分性、地方性的饥荒问题,这让骚乱不致扩大。

另外,中国的农业根基带来的主要的社会阶层对立,是农民和地主的对立。一个皇帝一个政权,很难同时讨好这两个利益对立的阶层,但反过来也就很难同时得罪、激怒这两个利益对立的阶层。农民反对的,地主支持,地主反对的,农民支持,这就不容易掀起普遍的革命。

王莽政权后期各地出现的骚乱,在现代历史叙述中一般以“农民起义”总括称之,但仔细一点看,显然不是所有的骚乱都起自农民。比如,山东琅琊有一场骚乱,其领导者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史书叫她吕母。《汉书》说她“家素丰,赀产数百万”,她的独子吕育,被县吏下狱冤死,做母亲的一怒,要为儿子复仇。于是,她散家财,聚拢了一群“少年”,即周围贫穷人家的子弟都跑到她身边来了。他们发动起义,杀了县令。既然为了报仇已经犯官,他们便索性公开叛变。

吕母好厉害,她自称将军,带人游击海上,以其靠近海边的地利,不时出海。官军拿她没办法,于是就有更多的人跑来依附她。

吕母稳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抗暴起义的女性领袖”的地位。不过值得探究的是,吕母并不符合“农民起义”的标准,她的阶级身份显然是地主,甚至是大地主,而不是农民。而她之所以能聚众上万,也是靠着地主家的庞大资财。

后来,地主吕母死了,她的部众没有立即散掉,其中一大部分加入了赤眉军。赤眉军也起自山东,其领导者是樊崇,他们的特色是“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赤眉军之所以叫赤眉军,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旗帜,为了在战阵中分辨自己人,大家就都将眉毛染成红色。

“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这意味着赤眉军的高度松散性。赤眉军没有高高在上的将军,所有人都是士兵,彼此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当然,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不可能彻底扁平化管理,赤眉军中地位最高的人,叫作“三老”,其次有“从事”“卒史”,这些名号都来自农村古老的底层村社组织。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就能看出赤眉军具备了极朴素的农民个性。他们的知识仅及于基层的邻里村社组织,所以他们集结在一起,就只懂得运用“三老”“卒史”这类的头衔。地主吕母带领的人,后来大部分加入了赤眉军,反推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加入吕母行列的人,本来也是农民。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417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