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楚汉之争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20:50:44 0

项羽正式进入咸阳城,而他的做法和之前的刘邦形成了强烈对比。他杀子婴、烧咸阳城,摆明了没有要留在咸阳的意思。他忘记了自己几年前许下的豪语——“彼可取而代也”,他没有取代秦始皇在咸阳当皇帝,却选择退回了彭城,将自己封为西楚霸王。大家原本以为项羽应该会留在咸阳,没想到他却要回到家乡接受父老的赞许,功成名就后一定要回彭城去。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倒退的,退回了秦始皇统一之前。自封西楚霸王是因为已经有了楚怀王,不能再叫楚王;另外为了突显他和其他诸王不是真正平等的,项羽就从“春秋五霸”的历史中借来一个“霸”字加在上面。

项羽原本奉楚怀王为“义帝”,以楚怀王的名义分封诸国,但实权掌握在项羽手中而不在“义帝”手中。项羽的分封方式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不理会原本的约定是将关中封给刘邦,而是封给了三个秦的降将;不理会齐国的现实状态,故意贬抑被他视为害死项梁的罪魁祸首田荣,将齐分成三块,一块给了赵的丞相张耳。

应该做“关中王”的刘邦成了汉王。刘邦得到的地盘远在今天的四川北部,称汉王是故意和流经关中的“汉水”扯上关系,混淆视听,好像还真给了他关中的一处,实际上是把他派到崇山峻岭后面的四川去了。

这样的做法必定引来许多不满与批评。有人不满,就挑动了项羽另一个心结——名义上,“义帝”在他之上,可以推翻项羽的分封。项羽越想越不甘,索性就派人刺杀了“义帝”。他讨厌、忌惮“义帝”,本来要将“义帝”从彭城移到北边去,予以疏远,突然心情一变,就不顾一切转而决定刺杀“义帝”。如此一来,给了本来就心存不满的人起事反抗项羽的正当理由。

《史记》对于项羽这一连串作为的记录,清楚地揭示了他最严重的缺陷——缺乏全面的考虑与规划,冲动地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也看不见事情之间的复杂关系,无视一件事会有连锁反应与副作用。

于是齐田荣首先发难,没有多久,刘邦就加入了这波反项羽的行列。刘邦身边有太多聪明的人,他们给刘邦的规划,远远高于项羽的水平。张良看穿了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的用意,就教刘邦入蜀时一边走一边将走过的栈道烧毁,表示不会再带兵出山了,让项羽放心,不必警戒刘邦的势力。项羽将注意力都放在处理齐国问题时,刘邦却“暗渡陈仓”,走了另外一条隐蔽的路,北上突袭关中,立即靠自己的实力拿下了关中。

同时刘邦身边的策士积极扫除项羽身边唯一够厉害的对手——范增。陈平上场演了一场好戏。项羽的使者到来,陈平出面招待,准备了好酒好菜,极度热络地询问相国如何如何,相国可有什么指示?说着说着,装出突然才意识到来的是项羽的使者,而不是相国范增派来的。于是态度大变,明显地由热络变成冷淡。使者当然将陈平先热后冷的古怪反应回报了项羽,项羽就上了当,认为范增和刘邦方面私下有勾搭,怀疑并疏远了范增,范增一怒离开了项羽,不久便背疽发作而死。除掉了范增,项羽阵营在谋略上就更是不及刘邦阵营了。

非将范增除去不可,与其说是为了报鸿门宴之仇,不如说是刘邦阵营太明白范增的作用。范增可以补足项羽缺乏全面考虑的严重缺点,事实上,“鸿门宴”时范增力主必须杀刘邦,也不是出于对刘邦的私怨,刘邦阵营的人比谁都明白,若论对于项羽的威胁,范增所见所衡量的再正确不过,刘邦确是有野心又有能力威胁到项羽的第一人。

这种反间手法也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当家本领。刘邦阵营里的心理战人才比项羽那边高太多了。项羽的心理强度不足以应付这样的局面,这点几乎就决定了后来楚汉相争的胜负。

项羽在策略上的失败,使得各方势力联合起来反对他,最终落得四面楚歌的包围态势,兵败垓下。项羽死了,西楚霸王的时代流星般地结束了。这个时候,应该没有任何人有把握这秦末乱局究竟该如何收场。牵涉在其中的许多人和项羽一样,仍然以为情况会恢复到秦始皇统一之前,各国分立的局面会卷土重来。在这点上,刘邦和身边的策士有了不一样的观念和做法,刘邦没有忘掉“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他没有放弃继承秦始皇的霸业,当统一帝国皇帝的想法,于是得以开创出汉朝的历史新篇章。

讲历史—— 楚汉之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417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