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我们对秦汉之际的了解只有一个资料来源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20:50:21 0

对于秦末大乱到汉代建国的这段历史,我们知道的很多,却也知道得很少。

知道得很多,是因为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能提供很多材料。《史记》中最精彩的两章《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记录的是这段历史,除此之外,还有《陈涉世家》《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留侯世家》记录的也是这段历史。还没完,从第八十九卷到第九十五卷,《张耳陈余列传》《魏豹彭越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韩信卢绾列传》《樊郦滕灌列传》记的也都是这段历史。

知道得很少,则是因为除了《史记》之外,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其他史料可以用来丰富这段历史了。《汉书》中对于汉代建立的经过,基本上都是抄《史记》的,而且因为着眼于汉朝的历史,带着汉朝本位立场,《汉书》的相关记录没有《史记》完整,更没有《史记》公平、全面。

也就是说,两千年来大家研究这段历史主要依赖《史记》,虽然后世对于这些人、这些事的评价、看法有众多讨论(光是项羽和刘邦之比较,从汉代一直到今天,就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资料),但在基本事实上,没有什么改变。这段历史很难重新认识,没有什么依据可以让我们绕开《史记》,看到不一样的历史。

因而在这一章中,不会提供给大家什么新史实或新观点,我所能做的,和过去讲这段历史的人一样,就是将分散在《史记》不同篇章中的内容做个统合整理,整出一个有条理,可以从概念上予以掌握,具备历史意义的叙述。

可以稍有新意的,反而是对于《史记》这本书的看法。《史记》作为中国传统经典,其重要地位当然不需再强调,要提醒的只是,以前章揭示的秦始皇心态为背景,我们应当明了《史记》与太史公心态的关键意义。

秦始皇“重今贱古”,在他那种空前的时间意识里,历史不只没用,而且还有害。所以他讨厌儒生,而且恨不得将记录历史的书通通烧掉,至少是要严格管制,不让一般人接触历史。汉代承袭了秦始皇建立的这套极端的“贱古”制度,从高祖到他身边的功臣们,大概除了张良之外,又都缺乏深厚的教养,根本无从判断、处理这个问题。

在“无为”的观念下,“古今之辨”和许多政治、社会、文明议题一样,在汉初都被搁置了,一直到汉武帝之时,才累积了足够的基础能够真正面对。太史公在武帝朝完成了《史记》,彰显了一个极其明确的态度,那就是要重建历史的地位,突出历史的尊严。

历史在太史公手中重建了不可或缺的必要性。人当然需要历史,而且需要全幅的历史来提供最有效的参考与鉴照。《史记》是第一部通史,从最古远的时代一直记录到当代,显示了太史公宽广的历史意识,也以这种方式超越了“法先王”或“法后王”的既有争议。

对太史公来说,“法先王”或“法后王”的选择没有意义。历史是一体的,或说必须将历史视为一体,才能得到最重要的历史智慧——“通古今之变”。而将“先王”“后王”分别开来,在概念上将“先”“后”切割开来看待,要如何“通古今之变”?

在建立通史的过程中,太史公集纳了大批史料,经过消化、比对,将这些史料的内容确切地保留在《史记》中。这些史料很大一部分后来都不见了,再也找不回来了,还好有《史记》,才让我们今天还有机会理解古老的历史。

在战国到秦代的意识混乱之后,太史公重建了周代对于历史的看法,突显、示范了历史知识的关键独特地位。我们经常习惯说:中国是个重视历史的民族,中国文化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带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不过这样的特色绝对不是命定的,更不是天下掉下来的。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周人创造的历史意识被秦始皇的“贱古”价值观给推翻了,要靠像太史公这样的个人坚持与努力,才越过这段历史知识的黑暗期,重新建立起中国文化和历史之间的深远联结。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416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