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对匈奴采取了怎样的防御策略?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4-13 16:13:10 0 刘邦

北方游牧民匈奴首领冒顿单于行动起来了。冒顿单于是与秦作战的头曼单于的太子,他杀了父亲头曼,自立为单于。冒顿单于缔造了史上最强的游牧骑马帝国,进而对成立伊始的汉帝国的北边构成威胁。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对匈奴采取了怎样的防御策略?

冒顿单于的权力篡夺

的确,蒙古高原上匈奴的行动,与中国的动向是互相连动的。中国爆发内乱了,他们就南下;中国的王朝向北方出击的话,他们就退回草原。“头曼”、“冒顿”、“匈奴”的汉字都是对匈奴语的音译。“头曼”是“万人之长”的意思。

匈奴在与秦交战之后一度退回北方,楚汉战争时他们又趁中国内乱,恢复了黄河的鄂尔多斯。头曼单于为立少子(最小儿子)为继承人而疏远冒顿,将冒顿派到月氏去当人质,然后去袭击月氏。于是月氏要杀冒顿,冒顿果敢地夺取善马得以逃脱。归来之后,他的勇敢受到承认,被任命为统率万骑的将军,后来他杀害父亲的故事流传下来。冒顿做鸣镝箭,命令臣下,凡自己用鸣镝所射之物,你们必须跟着射,有不射者,斩之。先是射自己的善马,后来射爱妻,拒绝放箭的人被杀。当他确信臣下都听指挥之后,与父亲一同出外狩猎。最终,他把鸣镝射向头曼,臣下一齐射杀了头曼。如此,他逐渐确认并建立了自己的地位。

冒顿东灭东胡、西攻月氏,向南兼并楼烦王和白羊王的土地,恢复了被蒙恬夺走的土地。南下到达汉帝国国境的河南(鄂尔多斯)。此时冒顿的弓兵部队的人数已超过三十万。

如此强势的游牧帝国单于冒顿,将代王韩王信围困在了马邑。韩王信当时是为防御匈奴,而被封于太原以北为王的。韩王信被围之时要求与冒顿和解,此举引起汉帝国一方的怀疑,于是他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发动了对汉朝的叛乱。韩王信投降了匈奴。就此时的匈奴来说,还不能说是北方具有足够攻击力的国家。

韩王信出身于战国韩国的旁系,做韩司徒时追随了沛公的队伍。韩国的地位在中原十分重要。项羽与汉王在那里有过激烈争夺,封过几任韩王。汉王封信为韩王。封韩国人做韩王可说最为妥当的。韩王信作为代王,也成了防御匈奴的北边屏障。

神秘人物刘敬的提议

公元前201年匈奴继续南下,已抵达太原郡的晋阳。高祖(高帝)亲自出征。当时天降大雪,正是冻伤频出的季节。汉派遣步兵三十二万。高祖随先头部队刚刚抵达平城(山西省大同市),就被冒顿的四十万精锐骑兵于平城郊外的白登山包围了七天。如果从双方兵力总数来看的话,一场秦始皇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处于一触即发的紧急状态。即位伊始的汉皇帝遭到匈奴的包围。包围过项羽的刘邦,现在被匈奴包围了。危机最终由单于夫人阏氏从中调解才得以避免。高祖向阏氏送去了丰厚的礼物。我们只知当时用了陈平的计策,至于阏氏究竟有过怎样的活动,未见记载。事关皇帝屈辱,事件始末当属机密。无论如何,对当时匈奴与汉的关系是有必要予以些许重新认识的。

娄敬,被赐姓刘之后,改称刘敬。他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出自齐地,家庭身世不明。他在赴陇西守卫国境途中,身着羊皮衣于洛(雒)阳当面向高祖提出迁都长安建议,在对匈奴外交方面提出认清匈奴战略、反对战争的主张。他敏锐地看出在汉使者到来之前匈奴特意隐藏精锐兵力的战术。两次建议都属少数意见,后者未得到采纳,结果不幸被刘敬言中。

在刘敬的头脑里,外交与内政已经一体化了。匈奴既然已经恢复了对河南(鄂尔多斯)的控制,即便汉建设新都长安,一旦出现南白羊王或楼烦王来袭的紧急事态,七百里的距离,一昼夜即可逼近都城。出于戒备,必须加固围绕首部长安的关中全体防御。秦崩溃后,这里尽管土地肥沃,人口却在减少。即使为了防范北匈奴和东方诸侯的反攻,也不能不恢复关中。于是,他提议首先应该将齐之田氏、楚之昭、屈、景氏,以及燕、赵、韩、魏等旧战国各国王族、贵族迁徙关中。建设关中首都圈的构想,就这样从对匈奴外交中诞生了。

高祖刘邦最后的日子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高祖于长乐宫死去。享年六十二岁。上一年七月,亲征淮南王黥布时中流矢负伤。十一月返回长安后,由于四个月的在外奔波,也使其伤势恶化。诸侯叛乱此起彼伏,汉王朝也面临着一代而终的危机。因为刘邦政权是依靠其与诸侯王、列侯之间信赖关系维持的,所以一旦刘邦死去的话,王朝骤然崩溃的可能性极大。同为编户民(在户籍注册的庶民),只有刘邦一人当上了皇帝,其他人都只是臣下。刘邦之子即便继承其后,父辈的关系能否维系也是没有保证的。高祖死后,四日之内没有发丧。这使人想起秦始皇死时的情景。

直至高祖临终还在支持他的有樊哙、周勃、郦商、陈平、灌婴、萧何、曹参、张良、王陵等。他们多是沛县出身,从沛公时代起并肩战斗至今。他们与高祖一样,即便当上官僚以后也一直握剑保卫汉王朝。郦商是作为丞相、曹参是作为齐国相国与高祖并肩讨伐黥布的。周勃、樊哙则是作为汉相国讨伐燕王卢绾的。

故乡的力量一直到高祖最后的日子都给他带来勇气。高祖讨伐黥布之后,曾经回到故乡沛县,在沛宫聚集友人、父老子弟,开设酒宴,还教给沛县一百二十多个孩子唱自己作的歌。宴会进入高潮时,高祖一边击筑,一边歌唱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在孩子们的应声和唱中,他跳起舞来,脸颊上热泪滚动。就高祖心情而言,汉王朝虽然建立,但是他已经痛感守江山之困难。年逾花甲的他终于在故乡人面前流露出脆弱的一面。宴会持续了十天以上。沛县和高祖出生地丰邑都得到了免税的恩典。

高祖的亡骸埋葬在远离故乡的长陵。长陵是高祖的陵墓。汉代皇帝陵从即位的翌年开始建造。就高祖而言,汉王即位时尚未定都长安,所以应该是从汉高祖七年(前200)迁都长安时起选定陵址,开始动工。至他死去仅仅六年时间。长陵位于秦咸阳宫北侧咸阳原上,隔着渭水位在长安长乐宫的正北。此处对于取代秦而建立汉的高祖来说,是相当合适的位置。长安未央宫前殿建于高土台上,由此也可以远眺长陵。

高祖在沛县时曾对故乡人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史记·高祖本纪》)就心情来说,还是希望葬于故乡。看来对远离故乡之秦都咸阳之地魂魄的归宿有所不安。

在咸阳市窑点乡三义村附近有两处坟丘,现在被认为是长陵的遗址。遗址附近出土了“长陵西神”等瓦当。两处坟丘,大小基本相同。东边一个:东西150米,南北130米,高30.7米;西边一个:东西153米,南北135米,高32.8米。大致呈横长的长方形,顶部平坦。十八世纪清朝陕西巡抚毕沅在所立碑中曰:高祖长陵在东,吕后陵在西。然而,由于成书四世纪的《关中记》记曰“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所以还是依据此说为妥。坟丘虽彼此分开,但是在同一陵区夫妇合葬的新葬式。

长陵东侧并列着的是陪葬墓。据文献记载,萧何、曹参、王陵、周勃等埋葬于死后远离故乡的高祖长陵附近。他们与高祖的关系于死后仍在继续。这里见不到秦始皇与吕不韦、李斯、蒙恬之间的那种关系。另外,皇帝与皇后陵墓规模几乎相当的现象,也是秦始皇陵所没有的。其实,本来秦始皇的皇后是否存在都不清楚。皇帝制度的确是从秦始皇那里继承而来的,但变化也是明显的。这在陵墓制度上也有所反映。

皇后陵一般比皇帝陵要小。吕后陵与皇帝陵几乎大小相等的现象,就皇帝与皇后陵墓来说无法理解。应该从皇帝陵与皇帝死后掌握政权之太后陵相互并列的角度去考虑。吕太后在高祖死后,又将儿子惠帝葬于安陵,然后将自己的陵墓建在高祖长陵旁边。显然这并非高祖的意志,而是高祖死后,吕太后掌权时她按照自己的意志、与高祖长陵并列建造的。可以说这是太后显示自身权力的产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19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