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简明正史——郑和 唐赛儿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23 13:25:00 0


郑 和(1371—1435) 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昆阳(今云南晋宁)人。洪武时入宫,初在燕王藩邸任职,后随朱棣起兵有功,擢升为太监,赐姓郑。历事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世称“三保太监”,也称“三宝太监”。

永乐三年(1405)六月,成祖命郑和通使西洋。他与副使王景弘等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发,首先到达占城(越南南部),遍历爪哇(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暹罗(泰国)、满剌加(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苏门答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忽鲁谟斯等地。于永乐五年九月返回南京,前后历时两年三个月。郑和这次航行共有船只六十二艘,人员二万七千多名,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一说宽于八丈)。每船可容千余人,是当时海上最大的船只。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具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从永乐六年(1408)到宣德八年(1433),郑和又六次率领船队远航。总计前后七次,历时二十八年,共经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盛举。明朝时以婆罗洲为中心,婆罗洲以西称“西洋”,以东称“东洋”。“文莱,即婆罗国,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郑和远航所到的地区大都在婆罗洲以西,所以俗称“三保太监下西洋”。郑和所率船队到过的地方有:渤泥(加里曼丹北部)、满剌加、爪哇、三佛齐、苏门答剌、暹罗、占城、真腊(柬埔寨)、锡兰山(斯里兰卡国)、榜葛剌(孟加拉国)、古里(印度西海岸卡里库特)、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安南(越南)、彭亨(马来半岛)、小葛剌(印度西海岸)、美洛居(马鲁古群岛),远至波斯湾的忽鲁谟斯岛、红海岸的阿丹(亚丁)和伊斯兰教圣地天方(麦加),以及非洲东海岸的不剌哇、竹步、麻林等地。

郑和远航的船队,满载着瓷器、锦绮、纱罗、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等,所以又称“宝船”。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一方面宣扬明朝的国威,邀约各国派使臣到中国来“朝贡”;同时和他们进行贸易。各国和中国贸易的是他们本国的特产。如占城对“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简明正史——郑和 唐赛儿丝绫绢等物甚爱之,则将淡金交易”。爪哇“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并麝香、销金、简明正史——郑和 唐赛儿丝、烧球之类,则用铜钱买易”。锡兰国对“中国麝香、简明正史——郑和 唐赛儿丝、色绢、青瓷盘碗、铜钱、樟脑甚喜,则将宝石、珍珠换易”。当宝船到达祖法儿后,其国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换简明正史——郑和 唐赛儿丝、瓷器等物”。明朝进口的大多是供皇室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如珍珠宝石、香料以及珍禽异兽等。诚如马欢在《瀛涯胜览》纪行诗中所说的那样:“归到京华觐紫宸,龙墀献纳皆奇珍。重瞳一顾天颜喜,爵禄均颁雨露新。”

郑和船队在进行贸易时,有的是通过当地国家政府。如在古里,郑和先将带去的锦绮等物,与当地的官员及牙人“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然后主人“才将宝石、珍珠、珊瑚等物来看议价”成交。有时则直接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如在暹罗国有一市镇名上水,“此处有番人五六百家,诸色香货皆有卖者”。“中国宝船到暹罗,亦用小船去做买卖”。所以郑和所率的宝船,抵达一国后,并不限于在国都或大码头、大市镇进行贸易,而是时常派遣船只到各国内地的市集去做买卖。《郑和航海图》所标注的地名极多,于偏僻处注明“有人家”字样。由此可见其贸易活动范围之广。

郑和的远航船队从南海进入印度洋或从非洲回航时,往往以满剌加作为他们的中间站,于此停泊休整,所以郑和就在当地设立“官厂”。曾随郑和出使的巩珍,在其所著《西洋番国志》中记载说:“中国下西洋舡以此为外府,立摆栅墙垣,设四门更鼓楼。内又立重城,盖造仓库完备。”在回航时则到满剌加集中,“将各国诸色钱粮通行打点,装封仓简明正史——郑和 唐赛儿,停候五月中风信已顺,结综回还”。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永乐时期,“西洋”各国使臣和商队来中国的络绎不绝,有的就是在郑和回航时派遣船只随来中国的。如忽鲁谟斯“国王亦将船只载狮子、麒麟、马匹、珠子、宝石等宝物,并金叶表文,差其头目人等跟随钦差西洋回还宝船,赴阙进贡”。当时随郑和船队来中国的有柯枝、南渤利、甘巴利、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爪哇、不剌哇、阿丹、苏门答剌、麻林、剌撒等国的使臣。永乐二十一年(1423)忽鲁谟斯来中国的使臣达一千二百人。是时“诸番使臣充斥于庭”,中国的首都成了亚非各国友好使者会聚的胜地。

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还扫除了海上交通的障碍。当时由南海进入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三佛齐,为陈祖义等武装走私集团所控制。郑和第一次出使回航到三佛齐时,就擒获了陈祖义,将他带回国内,“海道由是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对保障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海上贸易活动起了不小作用。

郑和远航的舰队都是和平访问和进行贸易,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郑和的随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至各国的情况,丰富了中国人民的世界知识。郑和的航海行程留有记录,原称《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一般简称为《郑和航海图》。它绘示了郑和出使西洋,从南京起经南海、印度洋直达非洲东岸所经的地名和方位。郑和还总结航海实践经验写出《针位编》,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他在第七次航海前,曾在福建长乐天妃宫立碑,记载了前六次航海的经过,这是我国航海史上的重要文物。

郑和第六次航海回国后,宣德五年(1430)六月宣宗又命郑和出使,这是他最后一次航行,年已六十,回国后不久即病逝,年六十五岁。

唐赛儿 山东蒲台县(今博兴县)人,林三之妻。她自小“好佛诵经,自称‘佛母’”,丈夫林三去世较早。山东地区曾是元末红巾军控制的地区,因此明教在当地民间有着深厚的影响,唐赛儿和林三都是明教的信徒。由于唐赛儿能联系群众,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成为这一带明教的首领,到起义前夕,她已把其传教范围从蒲台扩展到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唐赛儿为了便于吸引群众来参加明教,她自称“能知前后成败事”,又说“能剪纸为人马相战斗”。明朝政府苛重的赋役和连年灾荒,使得广大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要寻找生路,这就给唐赛儿传教提供了条件,使得人们感到,只有唐赛儿和她传播的明教,才能救他们于困危之中,所以“细民翕然从之”。

永乐十八年(1420)二月,唐赛儿与其部下董彦杲、刘俊等人拥众二千余人,据益都卸石栅(一作棚)寨出没,以红白旗为号,进行反抗官府的活动。明朝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前去剿捕,起义军乘夜击溃官军,高凤也被义军所杀。山东都、布、按三司得知唐赛儿起义的情况后,即派莒州千户孙恭前去招抚,被起义军拒绝,还杀了孙恭的随从。

成祖接到有关唐赛儿起义的奏疏,即命安远侯柳升、都指挥使刘忠率京军前去镇压。三月十三日,柳升率军到达益都,包围了卸石栅寨。寨中派人向柳升伪降,说“寨中食尽,且无水”。柳升以东门有吸水道,急忙派军队去占领。但义军于当天深夜突然袭击官军军营,杀都指挥使刘忠,唐赛儿率起义军乘机突围。直到天明,柳升才发觉这些情况,急忙派兵分头追捕,只捕获到义军首领刘俊及家属百余人。

这时,宾鸿所率义军包围了安丘,董彦杲部义军在攻克莒州、即墨之后也前来围攻安丘,众至万余人。当义军即将攻克安丘时,奉命备倭海上的都指挥佥事卫青率部前来,义军没有防备而被击败,这次战斗义军损失很大。同时另一支义军在诸城被鳌山卫明军所败。唐赛儿起义被镇压了。

但唐赛儿却一直没有被明朝政府抓到。永乐十八年七月,成祖“以唐赛儿久不获,虑削发为尼,或混处女道士中”,遂下令,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女道士,全部逮捕到京师来审问。经过两个月的审问,在北京、山东的尼、道姑中没有发现唐赛儿。成祖又下令,要各地政府把全国“凡军民妇女出家为尼及道姑者,悉送京师”。先后几万人被逮捕到京师。但唐赛儿却在人民的保护下,始终没有被抓到。

评:郑和的远航,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早将近一个世纪,舰队和船只之大更是远远超过了他们。尤其是郑和第三次、第四次远航,对赤道非洲木骨都束、卜喇哇、竹步、麻林等地的访问,成为航海史上的创举。十五世纪初,外界对赤道非洲是不了解的。那时欧洲人知道和他们邻近的地中海彼岸非洲北部各国的一些情况;阿拉伯人对非洲的认识,也局限在阿拉伯海和红海、地中海沿岸地区。从来没有一只商船到过非洲。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2771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