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出使狗国从狗门进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12 11:55:42 0


蔡洧说得没错,加高扩大城墙,向各国示威,四方谁敢不服?众诸侯畏惧楚国强大,小国都来朝贡,大国也派使节修好,进贡的各国使节路上不断。齐国大夫晏婴奉齐景公之命,也来出使楚国。

楚灵王对群臣说:“晏婴身不满五尺,可是贤名传遍各国。当今各国,只有我们楚国最强。寡人要羞辱晏婴一番,以显示楚国的威风,各位有何妙计?”太宰蒍启疆奏道:“晏婴善于应对,一件事不足以羞辱他,不妨如此。”他说了捉弄晏婴的办法,楚灵王听后极为高兴。

蒍启疆连夜派人在郢都东门旁边另外开凿一个小洞,刚好五尺高,吩咐守门关吏说:“等齐国使节到达时,要把城门关闭,叫他从洞中进城。”

这一天,齐国大夫晏婴身穿破裘,轻车瘦马来到楚国郢都东门,见城门不开,就停车不动,让车夫叫门。守门关吏指着洞告诉晏婴说:“大夫从这个洞出入,宽敞有余,哪里用得着开城门?”晏婴哈哈大笑说:“这是狗门,不是人出入的!出使狗国,从狗门进;出使人国,还得从人门进。”楚国守门关吏把他的话飞报楚灵王。楚灵王说:“寡人要戏弄他,反被他戏弄了。”就命令打开东门,请晏婴进城。

晏婴看到郢都城墙坚固、市井稠密,不由暗暗赞叹。这时,忽有两辆马车从大道而来,车上都是精选的大汉,高身量,长胡须,盔甲鲜明,手握大弓长戟,样子好像天神,前来迎接晏婴。楚国的用意很明显,是想借壮汉的高大来显出晏婴的矮小。晏婴说:“今天为修好而来,不是打仗,为什么用武士?”将这些人喝退一旁,驱车直进。

晏婴来到了馆舍,楚国众官为他接风洗尘。

楚国郊尹斗成然首先发言道:“齐自姜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车千乘,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也不能领导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大夫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度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好,这太让人费解了。”

晏婴答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霸主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常受吴、晋两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诸侯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祖先斗子文是楚国名臣,了解时势,通达权变,你大概不是他嫡系后裔吧?你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斗成然满脸羞惭,缩着脖子退回去了。

楚国大夫阳匄不服气,质问晏婴:“你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自崔杼、庆封作乱以来,齐国臣子铎父、襄尹等人,尽节为义而死,田须无有马车不过十辆,也离开了这些人。你多年为官,上不能讨贼,下不能死节,你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

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做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国的社稷,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晏婴没有直说楚灵王也是弑君篡位,阳匄也不敢再去辩解。

右边又有一个人出来说:“你刚才说你是为了迎立新君,以保存齐国的社稷,话太夸张了。崔氏、庆氏勾结图谋,栾、高、田、鲍四家互相并吞,你观望其间,并不见你出过什么谋略,无非因人成事而已。尽心报国的人,就止于这样吗?”晏婴看他,是右尹郑丹。晏婴笑着说:“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庆两家盟誓,我晏婴独不参加。四家作乱,我晏婴在国君处。应该刚强还是柔和,看时机而行动,主要在保全君主、国家,这岂是旁观的人所能看清的?”郑丹不语。

右边又有一人出来说:“大丈夫匡正时势,得遇君主,有大才略,一定有大的抱负,依在下愚见,你未免为鄙陋、吝啬的人。”晏婴看他,是太宰蒍启疆。晏婴说:“您怎么知道我鄙陋、吝啬呢?”蒍启疆说:“大丈夫为明主做官,贵为大夫,必然服饰华美,车马壮观,以显示国君的恩赏,为什么破裘瘦马出使外国,难道是俸禄不够用吗?而且我听说你少年时穿的狐裘,三十年未换,举行祭祀时,猪腿盖不住祭祀器具,不是鄙陋、吝啬,是什么?”晏婴拍掌大笑说:“您的见解,何其浮浅!我晏婴从入朝为官以来,父亲一族都穿皮裘,母亲一族都有肉吃,至于妻子一族,也没有受冻挨饿的。草野的士人,等晏婴送东西而点火做饭的有七十余家。我家虽然俭朴,而父、母、妻三族人衣食丰足。本人好像吝啬,而群士衣食丰足,用这显示国君的恩赏,不是更好吗?”

话未说完,右边又有一人出来,指着晏婴大笑说:“大凡古代明君贤士,都是相貌魁梧、雄勇冠世,现在你身不满五尺、力不能缚鸡,只会用口舌,自以为能,难道不觉得可耻吗?”晏婴看他,是楚灵王车右囊瓦。晏婴微微而笑,答道:“我听说秤锤虽小,却能压千斤;船桨虽长,却终在水中服役。南宫万虽力气绝大但被剁成肉泥。你身长力大,大概和南宫万相似吧?我晏婴自知无能,但有问必答,又怎么敢自逞口舌呢?”囊瓦不能对答,满脸通红。

此时,左尹伍举打圆场,对晏婴和楚国众官说:“齐国贤士,果然名不虚传,各位何必以口舌言语相争呢?”宴会草草收场。

第二天上朝,楚灵王接见了晏婴。他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

晏婴说:“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又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只是齐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楚灵王被晏婴说得异常羞惭,心中却是对他暗暗惊异。

接见使节礼仪完毕,正好乡野之人献橘子到。楚灵王先把一只赏赐给晏婴,晏婴就带皮吃了。楚灵王哈哈大笑说:“齐国人难道没有尝过橘子吗?为什么不剥开皮吃?”晏婴答道:“我听说:‘接受君主的赏赐,瓜、桃不能削皮,橘柑不能剥开。’今天蒙大王赏赐,和我们国君一样,大王不曾下令叫我剥开,我怎么敢不整个吃下呢?”楚灵王顿时对晏婴敬佩起来,命他坐下,赏给酒食。

又一会儿,四名武士绑着一名犯人从殿下经过。楚灵王突然问道:“犯人是什么地方人?”武士答道:“齐国人。”楚灵王说:“所犯的是什么罪?”武士答道:“犯了盗窃罪。”楚灵王就回头对晏婴说:“齐国人习惯做盗贼吗?”晏婴知道楚国是故意为之,借此来侮辱齐国,嘲笑自己,就说:“我听说:‘橘逾淮则为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土不同。齐国人生活在齐国,不做盗贼,到楚国,就当盗贼,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他这样,这和齐国有什么关系呢?”楚灵王苦笑了很长一段时间,心里说:“寡人本想要羞辱晏婴,不想反被他羞辱了。”就以礼相待,晏婴胜利返回齐国。

齐景公赞赏晏婴出使楚国之功,赏给他贵重皮裘,并要增加他的封邑,晏婴都不接受。齐景公又要扩大晏婴的住宅,晏婴也是极力推辞。

晏婴向齐景公奏道:“臣的家并不贫穷,由于君上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还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君上的赏赐够丰厚了。臣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死后财物必然会转为别人所有,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婴说:“先君齐桓公厚赏管仲,管仲接受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

晏婴答道:“智者千虑,亦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臣的对吧?”晏婴再次拜谢而不敢接受,齐景公不住地称赞晏婴。

齐景公到晏婴府,看见一个又老又丑的妇人处于女主人的位置,就对晏婴说:“这是你的妻子吗?”

晏婴答道:“是。”

齐景公笑着说:“唉!寡人有爱女,年少貌美,就嫁给你吧。”

晏婴说道:“女子年轻时貌美,老时难免丑陋。臣妻虽然现在又老又丑,可是从前臣已受她终生托付,臣怎么忍心背弃?”

齐景公叹息说:“你不肯背弃妻子,又怎会背弃国君呢?”于是深信晏婴忠诚,拜他为相国。

又是一年槐花香,蜂蝶照常绕。在大槐树下,齐景公问相国晏婴:“如何才能兴国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君齐桓公的伟业,重振雄风。晏婴沉吟片刻后奏道:“臣陪君上到民间微服察访,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齐景公点头称好。

君臣二人来到临淄的一个闹市,走进了一家鞋店。鞋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是无人问津,生意清淡。齐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齐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对人施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齐景公听罢,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宫的路上,晏婴见齐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他刺激不小,于是奏道:“先君齐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不为满足欲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君臣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天下的霸业。”没等晏婴讲完,齐景公便打断了他的话:“相国的意思,寡人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察看鞋店,让齐景公触动很大。他知道自己深居宫中,对外面世界了解很少。为了有个全面了解,齐景公与晏婴等到齐国辖地巡察。

到了纪地,当地人献给齐景公一个精美的原纪国制造的铜鼎。那铜鼎里面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

齐景公看了看,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因为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齐景公理解深刻。

晏婴在一旁思索良久,然后奏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

齐景公有些不服,反问道:“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警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

晏婴答道:“君子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虽然把名言刻在铜鼎里,但是不能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

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对众人说道:“大家要记住铜鼎里的格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270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