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楚灵王离灭亡不远了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12 11:55:38 0


齐国一时趋于平静,楚国突然又起波澜。

公元前540年,楚国令尹芈围听说楚王芈麇生病了,就入宫探问。一时篡位之心骤起,便假托有秘事启奏,把嫔妾婢女全部打发走了。芈围快速解下系帽带子,用力勒住楚王芈麇的脖子。不一会儿,楚王芈麇就咽气了。

伍举起草国书,派人送往各国。国书道:“敝国大王芈麇不幸辞世,楚共王在世众子中,芈围居长,即位为王。”这就是楚灵王。

楚灵王立长子芈禄为世子,任命蒍罢做令尹、郑丹做右尹、伍举做左尹,斗子文六世孙斗成然做郊尹。太宰伯州犁有公事在郏地,楚灵王想起当年“上下其手”之事,嫌伯州犁头脑太活、正直不够,派人将其杀掉。伯州犁当年本想求生存,无奈弄巧成拙。楚灵王用蒍启疆做太宰。

楚灵王命人把芈麇埋葬在郏地,并为他改名叫郏敖。楚灵王三弟芈比、四弟芈黑肱唯恐祸及其身,一个逃往晋国,一个逃往郑国。

晋国派中军将韩起到楚国吊唁楚王芈麇,同时祝贺楚灵王即位。伍举闻讯后,对楚灵王奏道:“韩起胆怯低调,但却贪心有余、物欲极强。他对晋国的霸业,漠不关心。我们应该低调接待,加重他的胆怯。”于是楚国人不出来迎接。韩起十分懊丧,心里更加惧怕楚国。

此时的楚灵王埋在心底很久的志向得以实现,从而越发骄横,恣意而为,有了独霸中原之心。他派五弟芈弃疾出使晋国,要晋国把它的依附国交他统领,又认为丰氏女子的家族微弱,不配做夫人,遂向晋平公求亲。

楚国公子芈弃疾到达晋国国境,晋平公也不想派人去迎接,大夫羊舌肸谏道:“楚国不正派,我们为什么去学不正派呢?《诗经》说:‘你的教导,百姓都要仿效。’我们坚持行善为准则,坚决不去学别人的不正派。”晋平公认为有理,就派人迎接芈弃疾。晋平公胆小,加上晋国势不如前,对楚灵王的要求,他不敢违抗,一一同意。

就在芈弃疾出使晋国之时,郑国大夫子产随同郑简公一起到达楚国。

楚灵王问子产:“晋国会允许它的依附国归服楚国吗?”

子产说:“会允许的。晋君贪图小的安逸,志向不在于称霸,而且晋国大臣们各有所求,不能全心效力晋国,当年虢地会盟就已经露出端倪了。”

楚灵王说:“晋国的依附国会来拥护楚国吗?”

子产说:“会的,服从弭兵之盟,取得大王您的欢心,哪能不来呢?”

楚灵王笑着说:“这么说,寡人无所不行了?”

子产答道:“让诸侯心悦诚服,做不到。不过,如果和他国目标一致,凡事没有不成功的。”

郑简公、子产还未离开楚国,楚国公子芈弃疾就回来了。他向楚灵王报告说:“两件事,晋君全答应了。”楚灵王非常高兴,遣使赴各国提出大会诸侯,约定明年春天在申城相会。郑简公、子产见楚灵王心性不可捉摸,便请求先到申城去,楚灵王答应了。

第二年春天,依附晋、楚的诸侯——蔡、陈、徐、滕、顿、胡、沈、邾等国国君一个接一个赴会。因为宋国上卿向戌倡导弭兵大会,所以也赶来了。楚灵王亲率大批兵车来到申城,诸侯们前来拜见。

伍举向楚灵王奏道:“臣听说要图霸业,必先得到诸侯归服;要得到诸侯归服,一定要在礼数上谨慎。宋国的向戌,郑国的子产,都是各国卿大夫中的佼佼者,有知礼的威名,不能不小心对待。”

楚灵王问:“以前会合诸侯有何礼数?”

伍举说:“齐桓公有召陵之会,晋文公有践土之盟,这二公会合诸侯,各有自己的礼数,请大王挑选。”

楚灵王说:“寡人要称霸诸侯,应该用齐桓公召陵之会的礼数,只是不知他是怎么办的?”

伍举答道:“齐桓公率联军攻楚,在召陵驻扎,楚国大夫屈完到齐军中,齐桓公向屈完夸耀强大,然后集聚诸侯和屈完订盟。现在各国诸侯前来,大王也应该显示强大,让他们畏惧,然后召集大会,再讨伐有二心的,他们就不敢不服从了。”

楚灵王问:“寡人要向诸侯用兵,应当先打谁?”

伍举答道:“齐国庆封杀了国君,逃到吴国。吴王不声讨他的罪行,还加以宠信,并把朱方那块地方给了他,让庆封比原来还富,使世人愤恨。吴国又是我国的仇敌,如果起兵攻吴,用诛杀庆封为名,那就一举两得了。”

楚灵王连连答应,就按伍举的建议,先是排兵列阵,恐吓诸侯,然后在申城举行盟会。

盟会期间,楚灵王派大夫屈申,率领各国兵马一起攻打吴国,包围了朱方,捉拿了庆封。屈申明白吴军强大,难以战胜,就班师回到申城,用庆封献功。

楚灵王要在众诸侯面前审问庆封,伍举劝谏道:“如果审问庆封,恐怕他要反唇相讥。”楚灵王不听,就把庆封绑缚到众诸侯前,用剑按着他的脖子,强迫他自述罪过。庆封料想自己活不成,既然活不成,还不如出口恶气,于是大声叫道:“各国诸侯、大臣听着,不要学当今楚王芈围。他杀死楚王芈麇,夺权篡位,还不知羞耻地会盟诸侯。”此刻,各国君臣全都止不住掩口而笑。楚灵王芈围恼羞成怒,赶快将庆封杀掉了。

申城盟会草草结束,楚灵王回到了楚国。他火气依旧未消,怪罪大夫屈申不肯深入吴国,胆小怕事,将其杀掉。

这年冬天,吴王夷昧率领兵马攻打楚国,攻进棘、栎、麻等地,用来报复楚军攻打朱方一战。楚灵王十分生气,又调各国兵马攻打吴国。楚灵王自己亲率大军,到达罗汭。

吴王夷昧见楚军势大,料想不能取胜,便派同宗弟弟吴蹶由来慰劳楚军以望求和。此时的楚灵王想杀掉吴蹶由,就问他:“你来的时候占卜吉凶了吗?”

吴蹶由答道:“占卜了,大吉大利!”

楚灵王哈哈大笑说:“寡人想用你的血涂抹楚军的战鼓,这有什么吉利的呢?”

吴蹶由反应很快,立即答道:“吴国所占卜的,乃是为国家大事,哪里是为我一个人的吉凶呢?我们吴王派我来慰劳楚军,是为了察看楚王您是生气快还是生气慢,这决定我们防守的缓急。楚王您如果好好接待使节,让敝国忘了防备,我们国家灭亡就没有几天了。如果您用使节的血涂抹战鼓,敝国知道楚王大怒,一定修整军备,抵抗楚国。以强大的吴国之力来对付无道的楚国,自然是绰绰有余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吉利的呢?”

楚灵王叹了口气说:“你是贤士!”便放吴蹶由回去。

楚军拒绝吴国求和,继续进攻吴国内地,可是越来越困难,最后楚军无功而返。楚灵王叹道:“过去屈杀屈申了!”楚灵王回国后,为出兵无功而耻辱。正在烦闷时,有人来报:“陈国有国书到了,说陈国国君陈溺已死,公子陈留继承了国君之位。”伍举在旁,上前奏道:“陈国世子陈偃师,名字已列在诸侯册子上了,现在忽立陈留为国君,那么把陈偃师置于何地?以臣考虑,陈国一定有变乱了。”

正在疑惑中,又有人禀报:“陈国公子陈胜和侄儿公孙陈吴请求晋见。”楚灵王召见他们,问他们有何来意。二人哭着拜倒在地,陈胜说:“嫡兄陈偃师,被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的司徒陈招与陈过设计屈杀,以致我父君自缢而死。陈招和陈过又擅自立陈留为国君。我们怕他们加害,特来投奔大王。”楚灵王命二人站起。二人详细叙说了陈国的变故——

陈成公去世后,陈溺即位,即陈哀公。陈偃师被立为世子。次嫔生公子陈留,三嫔生公子陈胜。次嫔多媚得宠,陈留出生后,陈哀公极其宠爱他。只是因为陈偃师已被立为世子,找不到理由废黜他。陈哀公便让自己的弟弟官居司徒的陈招任陈留的太傅,陈过为少傅,嘱咐陈招和陈过说:“将来让偃师传位给陈留。”

陈哀公重病卧床后,陈招对陈过说:“偃师的儿子陈吴将长大成人了,如果偃师继承国君之位,一定又立陈吴为世子,那怎么能传位给陈留呢?这样我们就辜负了君上的托付。现在君上久病,大权在我们手上,趁君上未死,我们假传君上的命令,杀掉偃师,立了陈留,那就可以免除后患了。”陈过同意,就和大夫陈孔奂商议。陈孔奂说:“世子每天必到宫里问候病情三次,早晚在国君左右,没法假传命令。不如在宫巷中埋伏武士,等他进出时,进行刺杀,不过用一人之力就可成功。”陈过就把这事托付给陈孔奂,答应立陈留之日,增加陈孔奂的封邑。陈孔奂暗招心腹武士,混在守卫宫门的人中。

世子陈偃师向陈哀公问安之后,夜出宫门,陈孔奂的武士冲出,刺死了他。宫中大乱,一会儿,陈招、陈过就到了,假装非常惊骇,一面派人搜查贼人,一面倡议说:“君上病重,我们现在就应该立君上的次子陈留为君。”陈哀公闻听,气得自缢而死。

楚灵王和伍举正在听陈胜和陈吴讲述时,陈国大夫于徵师又来求见。楚灵王允许,于徵师就向楚灵王报告陈哀公病逝。楚灵王责问于徵师,于徵师抵赖,陈胜指证,于徵师无话可答。楚灵王大怒,对于徵师说:“你就是公子陈招、陈过的同党!”喝令武士把于徵师绑出斩首。

伍举奏道:“大王既已杀了陈国使节,就应该扶持陈吴并讨伐陈招、陈过的罪行。既然名正言顺,谁敢不服?大王做了这件事,我国先王有霸主之称的楚庄王的业绩,在大王面前也不值一谈了。”楚灵王极为高兴,就下令起兵讨伐陈国。

陈国陈留听说使臣于徵师被杀,惧怕大祸临头,不愿做国君,逃亡到郑国去了。有人劝陈招:“你为什么不逃走?”

陈招说:“楚军到来,我自然有计让它退回。”

楚灵王率领大军到了陈国,陈人同情陈偃师被害,见陈吴在军中,个个欢腾,献上饭食、酒水,迎接楚军。

陈招见事情紧急,急忙派人请陈过前来商议。陈过到来,问道:“听说您有计策让楚军退回,不知是什么计策?”陈招说:“让楚国退军需要一件东西,想向您借。”陈过又问:“什么东西?”陈招说:“借用您的脑袋!”陈过大惊,正要起身,陈招左右之人棒棍齐下,把陈过打倒。陈招拔剑斩下陈过的首级,亲自拿到楚军。

陈招向楚灵王叩头说:“杀世子,立陈留,都是陈过干的。依仗大王之威,斩陈过献上,望大王赦免在下的罪过。”楚灵王见他言语谦卑和逊,心中已是欢喜。陈招又用膝盖向前爬,靠近楚灵王座位,密报道:“从前贵国楚庄王平定陈国之乱,已把陈国变成楚国的一个县,后来又让陈复国,丧失了功绩。现在陈留害怕出逃,陈国无主,请大王将陈国收为楚国的陈县。”楚灵王眉飞色舞,笑嘻嘻地说道:“你的话正合寡人之心。你先回去,为寡人清扫宫殿,以待寡人前去。”陈招叩谢离开。

陈胜听说楚灵王放陈招回去,又来哭诉说:“阴谋全出于陈招,具体办事的人则为陈过和大夫陈孔奂。现在他竟然把罪推给陈过,希望解脱自己,敝国先君、先世子在地下不会瞑目的。”说完,痛哭不止。楚国众官都被他感动了。楚灵王安慰道:“公子不要悲伤,寡人自会处置。”

次日,陈招准备车驾仪仗,迎接楚灵王进城。楚灵王坐在陈国朝堂上,陈国百官一一前来参拜。楚灵王叫陈孔奂到前,斥责说:“杀害世子,是你行凶,不杀你怎么儆众?”命令武士将陈孔奂斩了,与陈过一起悬首城门。楚灵王又讥讽陈招道:“寡人本想宽恕你,可公论不容,寡人也没办法,现在饶你一命,你可以搬家,远远逃到东海去。”陈招惊慌失措,不敢申辩,快快拜谢告辞。陈胜领陈吴拜谢讨贼之恩,楚灵王对陈吴说:“本想立你为国君,以延续你们祖先祭祀。只是陈招、陈过同党很多,一定深恨你,恐怕你会受害,你姑且随寡人回楚国吧!”楚灵王下令毁掉陈国宗庙,设陈国为陈县。

楚灵王想起早先穿封戌和自己争俘虏郑国皇颉之事,认为穿封戌为人刚直,不是谄媚之人,值得重用,就派他把守陈县,称为陈公。陈人非常失望。此时的楚国越来越霸气,已经开始封“公”,眼里全然没有周天子,心中已是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了。

楚灵王在陈县祭拜太昊伏羲陵后,带陈吴回国。

为庆贺胜利,并向诸侯显耀武力,楚灵王下令在陈县夷邑大兴土木,修筑一处宫殿,广阔四十里。中间筑起高台,以观望四方。台高三十仞,叫章华台。这章华台又叫三休台,因为它高大,每次登台必须休息三次,才能登上台顶。

又是一年槐花香,蜂蝶照常绕。这天,楚灵王闻着槐花香登台察看,忽听到台下一片喧闹声。原来是夷邑守尹申无宇被章华台卫兵捉住。

楚灵王询问原因,众人道:“申无宇不经大王命令,闯入章华台,随便捉拿把守卫兵,太无礼了。”

楚灵王将申无宇召来,问道:“你抓的是什么人?”

申无宇答道:“那是下臣家守门之人,盗窃下臣家里的东西,事情败露后逃跑了,下臣察访一年多都没找到。现在他混进章华台,当上了卫兵,下臣因此抓他。”

楚灵王说:“这人既然为寡人守卫章华台,可以饶了吧?”

申无宇答道:“天上有太阳、月亮、星星,天下有王、公、卿、大夫、士、平民、奴隶。以上控制下,以下服侍上,上下有序,国家才不会乱。下臣有守门人,可是下臣不能对他行法。如果让他借章华台为庇护,那么天下就会盗贼横行,有谁能禁止呢?下臣宁死不敢奉大王的命令。”

楚灵王说:“你说得对啊!”就命令将这守门人交给申无宇,同时免除申无宇擅闯章华台抓人的罪过。楚灵王见申无宇耿直,信得过,就让其入朝担任大夫。申无宇谢恩而去。

楚灵王有一种怪癖,喜欢细腰之人,不论男女,只要是腰围粗大,他一见就烦。章华宫建成后,选细腰婢女住在里面,因此章华宫又叫细腰宫。婢女为了得到楚灵王喜欢,减食忍饿以求腰细,甚至有饿死也不后悔之人。楚灵王身边之人,皆把腰粗当成丑,不敢吃饱饭。就是百官上朝,都用软带紧紧勒住腰,以免楚灵王讨厌。楚灵王迷恋细腰宫,日夜在其中醉饮。靡靡之音,白天黑夜不断。

楚灵王派使节征召四方诸侯,前来章华宫,但却没有诸侯响应。

楚灵王正在烦闷之时,太宰蒍启疆邀请鲁昭公到了楚国,楚灵王大喜。此时,鲁成公早亡,鲁国国君是鲁昭公。

蒍启疆奏道:“鲁君开始不肯来,臣把楚、鲁会盟的意义再三叙述,又用攻打鲁国相威胁,他才整装前来。鲁君熟悉礼仪,望大王您留心,不要被鲁人讥笑。”

楚灵王问:“鲁君的相貌怎样?”

蒍启疆说:“他脸白身高,胡须垂下一尺余长,威仪可观。”

楚灵王觉得好玩,就密传一道命令,精选国中长身长须、相貌出众的大汉十人,让他们穿戴整齐,作为迎宾礼仪。

鲁昭公来到章华台,见台势高峻、道路曲折,乐声嘹亮、响彻天边;迎宾礼仪长身长须,如同自己;两侧侍候男童,穿着艳丽,仿佛女子,便惊愕不止,不住地夸奖。

楚灵王说:“贵国也有这样华丽的宫殿吗?”

鲁昭公鞠躬答道:“敝国狭小,不及贵国百分之一。”

楚灵王听后,立刻面带傲气。在章华台上,楚灵王、鲁昭公酒觯交错,飘飘然如同进入神仙洞府。二人大醉后告别,心情激动的楚灵王赠送给鲁昭公一张楚国珍藏的大屈宝弓。

智者有训:“盛喜之下,勿许人物。喜时之言,多失信。”第二天,不再激动的楚灵王舍不得这张大屈宝弓了,把后悔之意说与蒍启疆。

蒍启疆说:“臣能让鲁国国君把宝弓还给楚国。”他就到鲁昭公居住的馆舍,装作不知赠弓一事,问鲁昭公:“我家大王昨日宴会之时,用什么赠给您?”鲁昭公拿出大屈宝弓给他看。蒍启疆见到宝弓,拜了两拜向鲁昭公道贺。

鲁昭公说:“一张宝弓有什么值得道贺的?”

蒍启疆说:“这张宝弓名传天下,齐、晋两国都派人相求,我国大王怕显出厚薄,没敢随便答应。现在特意给您,那齐、晋两国将要向鲁国求取,望鲁国做好防备,小心守住这张宝弓。我怎能不道贺?”

鲁昭公跺了跺脚,叹了口气说道:“寡人真不知这张弓是宝物,如果是这样,寡人怎敢领受?”就派使节把大屈宝弓还给楚灵王,告辞回去。

伍举听说这事,叹息说:“我们大王不得善终啊!召集诸侯,诸侯没有来的。鲁国国君来了,却连一张弓都舍不得,甘心失掉信义。舍不得自己的东西,一定会从别人那里抢夺,抢夺一定多结仇敌,大王离灭亡不远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270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