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四大宗师——墨子:给我个上帝我就是耶稣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11 13:34:34 0


由于这一部书采取小说的方式介绍战国的学者们,因此有必要以专门的章节对他们的出身、学说、著作以及名言警句作概括的和综合的介绍。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用第十章、二十章、三十章和四十章来专门介绍墨子、庄子、孟子和荀子。

按照时间顺序,我们第一个要介绍的就是墨子。

一、墨子是谁?

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是,墨子究竟是谁?来看看太史公在《史记》里给出的答案: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总共二十四个字,如果省掉连接词“盖”,就只有二十三个字。而且,这二十四个字还是出现在《孟子荀卿列传》中,基本上算是路人甲的意思。

太惨了!

关于墨子的姓名,后人有两种推测。

一种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因此名叫墨翟。

另一种说法是墨子受过墨刑,也就是脸上刺字再染上墨。而他姓翟,所以叫墨翟。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说法,譬如有说他不姓墨也不姓翟,就是因为他长得黑,而且是北狄(狄,通“翟”),所以叫墨翟。就像有人说老子是因为长得老所以叫老子,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说孙子是因为长得小所以叫孙子。

墨子他老娘的说法是:啊呸,我儿子叫黑土,我儿媳妇叫白云,你丫的都是文盲。

关于墨子的时代倒是比较容易确认,基本上是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样子。这个时候,战争并不多,墨子所在的宋国、鲁国一带基本上是和平地带。

那么关于墨子的身世问题,笔者是什么看法呢?

我们来看看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大师们的命名方式,管子姓管、孔子姓孔、老子姓老、孙子姓孙、庄子姓庄、孟子姓孟,只有韩非子不知道为什么不叫韩子而叫成了韩非子。但不管怎么样,都用自己的姓。从这个角度说,似乎墨子应该姓墨。

但是,我们接着来看另一个规律。

孔子的学说叫儒学,老子的学说叫道学,孙子的学说叫兵学,韩非子的学说叫法学,都不是用的自己的姓,而是用他们涉猎的学科或者提出的概念来命名。

那么,为什么墨子的学说叫作墨学呢?按照上面的规律,墨应该是一个学科名或者是一个概念的名称,而不是人的姓。从这个角度说,墨子不应该姓墨。

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个矛盾。

接下来,我们发现另一个问题。

老子的信徒叫道家而不叫老家,孙子的同行叫兵家而不叫孙家,孔子的徒子徒孙叫儒者而不叫孔者,可是,墨子的信徒叫墨者。

儒者是什么?儒者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在周朝初期就有,远远早于孔子。儒者就是贵族六艺中教授礼乐书数的老师。孔子开设学校就是讲的这些,因此他的学说被称为儒学。

从这个角度,我们更加确信“墨”原本是一种职业或者象征。

那么,墨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呢?

有人推测说是制造墨的职业,有人说是洗染业的简称。春秋时期,人们的衣服通常是白色和黑色两种,染色的需求量很大,并且主要是染黑色。因此,洗染业在一些国家被称为“墨”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笔者更宁愿相信的是,“墨”实际上是一种象征。

从墨子本人以及墨家的特征来看,他们主要是由工匠组成的。那么,在一开始,一些工匠可能成立了譬如行业联合会或者互助会之类的松散组织,而他们的服装或者旗帜由黑色构成,于是他们被称为墨者。这其中,带有歧视的色彩。

墨子姓翟,也是工匠出身,很可能是木匠。他并不是墨家的创始人,而是将墨家发扬光大的人,因此他被称为墨子。

在这个结论下,就很容易对墨子的思想来源、墨家弟子的构成、墨家的行为方式等等作出解释了。

那么,墨子真的做过宋国的大夫吗?我们只能说,或许。

那么,墨子真的是宋国公子目夷(墨夷)的后代?我们只能说,或许。

二、墨子与耶稣

按照通常的说法,墨子的学说有十个方面: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其中,主要的是三个:节用、兼爱、非攻。

我们一一来说。

根据记载,墨子最早是学习儒学,后来“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抛弃儒学,成为墨家。

为什么说“背周道而用夏政”?因为周朝的礼节礼仪比较繁复耗费,而夏朝是个牧业社会,样样从简,人死了挖坑直接埋掉。

当然,墨子也并非完全照搬夏朝。譬如周礼规定守丧三年,他则提倡守丧三天。

为什么墨子会提倡节用?这跟他的职业有关。

墨子肯定属于手工业者,收入不高,但是他很清楚制作每个产品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对各种浪费非常心疼,认为那就是犯罪。他最希望的就是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产品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不是埋到土里任其腐烂。

节用的观点当然是对的,不过墨子的节用似乎有点过分,有的时候简直是在折磨自己,人生的乐趣还在哪里?当然,我们不能以现在的标准要求墨子。

总的来说,他的节用观点是具备进步意义的。

所以,把儒家和墨家综合一下,互相靠拢一下,或许是最佳的方案了。

其实,即便是儒家,也已经开始尽量地简化周礼的繁复浪费了。

节用的观点是具备现实意义的,因为当今世界确实太浪费太奢侈了。过度包装、过度消费、过度医疗等等,如今过度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人们消耗了太多的自然资源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同时也制造了太多的垃圾。石油已经开始枯竭,海洋已经被污染。当某一天石油被消耗完毕,而海洋中到处漂浮着塑料袋的时候,我们也许才会想起墨子曾经的主张。

“非攻”其实并不算是墨子的标签,因为大多数的学说都反对战争。墨家反对战争,儒家同样反对战争。

但是,墨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对防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一整套的防御理论。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墨子的“非攻”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他用自己的行动去阻止战争,他是一个行动家。

进攻的一方就一定是非正义的吗?似乎也不是。墨子把正义的一方进攻非正义的一方称为“诛”。

“兼爱”才是墨家最大的标签,是墨家区别于其他所有学派的关键点,也是我们至今最感兴趣的一点。

兼爱是什么?就是无区别地爱任何人。

对此,儒家是坚决反对的。因为儒家认为爱是有层级的,不能不加区别。

谁更对一些?也许他们的中间值是最好的了。

不过我们这里想说的不是墨家和儒家的关系,而是墨子和耶稣的关系。

一些人认为墨家思想与基督教非常相近,尤其是兼爱的思想与基督教博爱的思想。有的人则一口断定:墨子就是中国的耶稣。

果真如此吗?

果真如此。

墨子很可能是木匠,而耶稣很可能也是木匠。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中说:“在古今中外的哲人里面,同情心之厚,义务观念之强,牺牲精神之富,基督而外,墨子而已。”他又说:“就刻苦实行这一方面来看,墨子真是极像基督,若有人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他一定含笑不悔。”当代墨学专家李绍昆说得更有意思:“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墨子迟生四百年的话,他或许愿做基督徒。”

那么,为什么墨子的学说在中国湮灭了,而耶稣的基督教在西方成功了?

我们不妨来看看墨子和耶稣的区别在哪里,从中发现二者不同走向的原因。

有人认为兼爱和博爱不是一回事,但事实上它们确实是一回事。当然,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按照墨子的说法,人们之所以要兼爱,是因为天是没有偏私的,而人应该遵循天的意愿,没有区别地爱每个人。按照耶稣的说法,上帝是爱每个人的,如果信上帝,就要遵循上帝的约定,人们互相去爱。

墨子的天和耶稣的上帝其实是一样的,他们都爱人,都要求人们互相去爱。

但是,“天”的概念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普遍的认同,而“上帝”则是耶稣的创造,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来说就是刚刚搬来的隔壁老王,完全没有了解和信任。

从这个角度说,当时的中国比西方先进很多。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墨子不需要再强调天的地位和作用,天只是他阐述自己学说的一个借用。而耶稣必须要突出上帝,要让上帝像太阳一样普照天下,这样人们才会去听从上帝的话。

所以,耶稣传道,是要树立上帝的权威;而墨子宣扬自己的学说,是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耶稣传道,是在精神层面;而墨子宣传自己的学说,靠的是兼爱的行动,是物质方面的。

问题是,物质是有限的,精神才是无穷的。你今天帮他剃了个头,等下次他花钱剃头的时候,他就把你忘了。可是,一旦你信了上帝,你就再也不会忘记。

耶稣死了,但是上帝立起来了。可是墨子死了,立起来的不过是他的弟子禽滑厘,其高度还不如墨子。

所以,宗教和学说终究还是两类东西。

同样是兼爱或者博爱,一个是身体力行,一个是交给上帝,其结果就判若云泥。

看来,一个好的平台比凡事亲力亲为要高效得多。

三、《墨子》这本书

墨子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属于“显学”,其显要程度与儒家分庭抗礼。

但是,在墨子去世之后,墨学日渐式微。到了秦朝则被彻底消灭,汉朝也没有能够东山再起。究其原因,在于墨学中极端的东西比较多,对人性的考验太多,普通百姓不易接受。此外,墨学中缺少统治者能够利用的内容,因此也不被统治阶级所喜爱。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恐怕是工匠这个阶层的整体被削弱。

在春秋战国,普通百姓被分为“士农工商”,工匠是一个被社会承认的群体,并且居住比较集中。而到了汉唐,“士农工商”中“农”被无限放大,“士”的整个阶层被消灭,“工”和“商”均受抑制。

那么,当“工”这个基础空前薄弱之后,墨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流传下来的墨家事迹和学说就少得可怜了。

所幸的是,《墨子》这本书比较完整地留存了下来。但历朝历代并不重视墨家,以至于《墨子》这本书几千年来竟然没有几个译注版本。

其实这也好,少几个歪嘴和尚,真经也许还能保持本色。

《墨子》这本书,也是墨子和弟子们合作整理的作品。原本是七十一篇,可惜现在只剩下五十三篇。其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光学、力学、工程学等多个方面,说是大杂烩也好,说是百科全书也好。

之所以内容中涉及如此多的自然科学,正是因为墨子的工匠出身。在诸子百家中,《墨子》也是唯一涉猎自然科学的。从这个角度说,墨子学派的衰落消亡确实是个极大的遗憾。

《墨子》一书的内容,可以分为思想类、科学类和军事类三个大类。

思想类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墨子早期的著作,主要是谈修养。其中有很多儒家的思想甚至是道家的思想,这是因为墨子早期是学习儒学的,辈分大概是孔子的徒孙。第二个方面是墨子思想的核心部分,非攻、兼爱、节用、非乐等都在这里,除了介绍自己的学说,就是玩命批判儒家,“叛徒”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第三方面是墨子弟子们记载的墨子的言行,似乎是在模仿《论语》。

科学类则记载了墨子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解释,但因为相隔几千年,这方面的词汇已经难以理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历来解释不清,非常可惜。

军事类几乎都是在讲防守的策略、战术和器械等,因为墨子主张“非攻”,所以必然重守。在这方面,墨子用了十一篇文章,可见非常用心。

四、千秋墨夫子

由于历史的原因,历史上对墨子的评说很少,什么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京剧等等都没提到墨子,更别说来几句光照千秋的马屁了。

所以,只能劳烦自己来给墨夫子一个好评了。

先插播梁启超关于墨子的两段话吧。梁老夫子也算是近代博学的人了,算是古今中外均有涉猎的人物,比当今的大师们强出去不知道多少。他不仅写了《管子评传》,还写了《墨子学案》,见解很是深刻。

“墨子讲兼爱,常用‘兼相爱交相利’六字连讲,必合起来,他的意思才明。兼相爱是理论,交相利是实行这理论的方法。兼相爱是托尔斯泰的利他主义,交相利是科尔璞特金的互助主义。

“墨子的兼爱主义和孔子的大同主义,理论方法,完全相同。但孔子的大同,并不希望立刻实行,以为须渐渐进化,到了‘太平世’才能办到。在进化过渡期内,还拿‘小康’来做个阶段。墨子却简单明了,除了实行兼爱,不容有别的主张。孔、墨异同之点在此。”

插播完梁启超的两段话,广告回来更精彩。

墨子是利他主义者,也就是俗话说的“雷锋”。说起来,墨子就是雷锋的祖师爷。

不过墨子这人最可贵的地方还不是当个雷锋,而是做好事不留名,做好事不图利。不张扬,不摆拍,不接受奖赏。

要弟子们做到的,墨子自己先做到。一辈子下来,都在辛辛苦苦爱别人,为了信仰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别说三妻四妾,只怕连个女朋友也没有交过。

有人说他傻,说实话,确实有点傻。

可是,至少他真实,他不忽悠人,他不会让弟子们去苦难行军,而自己躲在山洞里啃鸡腿泡小妞。

如果世上只有一个耶稣的话,那么世界上也只有一个墨子。

也许,我们还是应该借用庄子的话来评价墨子:“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五、墨子名言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兼相爱,交相利。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魡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力,刑之所以奋也。圜,一中同长也。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215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