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天下归秦——逐客令与尉缭子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11 13:06:16 0


吕不韦的死让秦王政大为意外,他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你为什么要逼死他呢?呜呜呜呜!”赵太后哭哭啼啼地说,她几乎要说出“那是你亲爹”来。

秦王政很烦,他真的不想杀死吕不韦,可是谁曾想到老爷子这么脆弱呢?

“唉,我不过是想让他去蜀地安度晚年罢了。”秦王政说,基本上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他要真不想去,跟我说说不就行了?”

赵太后哭着走开了,从感情的角度说,她实际上最爱的就是吕不韦了。

为了让赵太后的心情好一些,秦王政下令当初因为嫪毐而发配蜀地的四千余家可以回到咸阳了。当然,很多人不愿意回来了。

秦王政的心情很是不好,他突然想起最近一位宗室大臣的上书,说是秦国这些年十分混乱,其原因是六国来的说客无事生非,浑水摸鱼,应当将他们全数驱逐出境。

“嗯,让他们滚!”秦王政将心头的怒火发在了六国说客们的身上,当即下令驱逐一切六国说客。当然,武将除外。

那么,那些已经担任官职的六国来客呢?一律驱逐。

二十

李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也在被驱逐的行列。

怎么办?赶紧找赵高帮忙。

可是一时之间,怎么找得到赵高?秦王政这些天心情不爽,赵高根本没有时间出宫,时刻都要陪着秦王政。

没办法,李斯连夜写了一篇给秦王政的上书,留给家里的仆人,拜托他们交给赵高。第二天一早,李斯就在官吏的催促之下,离开了住处,离开了咸阳,向东行走而去。

李斯不愿意走得太快,他实在不甘心,他期望着秦王政能够看到自己的上书,召自己回去。但是他也不敢走得太慢,怕万一秦王政把逐客令改成追杀令,那小命就搭进去了。

就这样,在矛盾的心情中,李斯一步步离开秦国。

赵高是个好朋友。

在秦王政下了逐客令之后,赵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斯。在秦王政盛怒之下,赵高不敢为李斯求情。不过,赵高还是找了个机会溜出宫去,去找李斯。

李斯的家已经人去楼空,只有仆人呆坐着等待下一步的安排,看见赵高来,急忙拿出李斯留下的奏疏交给赵高,说是李斯委托他交给秦王政。

赵高大致浏览了一遍,急匆匆回宫去了。

“这是长史李斯临行前托人送来的奏疏。”赵高不敢说是自己取来的,说是送来的。至于谁送来的,秦王政照例不会问,自己也不必说。

秦王政这个时候火气已经下去了一些,于是有耐心来看一看奏疏。

奏疏这样写道: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这一篇,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竖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些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人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呜呜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吗?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是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国,而愿意效忠的却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想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一口气看完《谏逐客书》,秦王政愣了一阵,猛然将《谏逐客书》扔到地上。竹简和石头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快,取消逐客令,所有被驱逐的人官复原位。赵高,你亲自去追李斯,务必要给我追回来。”秦王政大声下令。

现在秦王政猛然明白,秦国能有今天,都是外国人的贡献。秦国治下的人民,平时是牛羊,战时是豺狼,不可能有什么贤能的人才。要一统天下,只能靠外国的人才。

逐客令被及时取消,大多数被驱逐的人都回到了咸阳。

赵高在骊邑追上了李斯,看见赵高的一刹那,李斯知道自己有大机会了。

“李斯先生,秦王召见。”赵高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好消息。

“兄弟,多亏了你啊!”李斯知道,一定是赵高把自己的奏疏送到了秦王政那里。

“哪里哪里,今后还要先生多多关照。”赵高说。他看得出来,李斯是个有远大前途的人。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秦王政第一时间召见了李斯,也就是说李斯直接去了宫里,而秦王政当即抛下正在温存的妃子,接见李斯。

“先生何以教我?”秦王政说。又是这句话。

“为什么有的人是蠢怂?因为他们不懂得把握时机。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大事?因为不顺的时候他们能忍,机会来的时候他们就果断抓住。过去秦穆公的时候秦国也很强,为什么没有向东面扩张?因为当时东面还有很多强国,周王室也还有号召力。后来,东面的国家自相残杀,周王室也衰落了,秦国才趁机超过他们。经过秦孝公以来的六个王,秦国已经全面压制了东方六国。现在东方六国就像秦国的郡县一样臣服于秦国,大王又是天纵英才,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正是好时机啊!可是如今秦国懈怠迟缓,如果等东方六国恢复元气,全力联合对抗秦国,那么就算大王有黄帝一般的能耐,恐怕也晚了。”李斯给秦王政画了一个很大的饼,要一统天下,这可是从来没有人想过的。

秦王政的眼睛瞪得很大,统一天下这回事,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他觉得有道理,可以干。

“好!你说得好!从今天起,你就是秦国的廷尉。统一天下这件事,你来全权谋划执行。”秦王政觉得李斯真是个人才,那感觉,就像当年秦惠王对张仪、秦昭王对范雎的感觉。

现在,李斯成了秦王政最信任最重用的人。

“我现在就是粮仓的老鼠啊!”李斯暗喜,心想自己来秦国算是来对了。

从李斯的身上,秦王政看到外国人身上的能量。

“继续找人才。”秦王政下令,让大夫们推荐人才。

一时间,许多人被秦王政召见。人才是有的,可是能够让秦王政眼前一亮的并不多。

这个时候,有人推荐了一个名叫顿弱的人。此人来自魏国大梁,据说很有想法。

“让他来。”秦王政派人去请他。

“我这人腰不好,见谁也不参拜,如果秦王准许我不参拜的话,我去。否则,我勒个去。”顿弱很有性格,提出这么一个要求。

秦王政答应了,他知道,敢于提这样要求的人,通常都很有料。

顿弱于是去见秦王政,两人抗礼,也就是使用相同的礼节,类似宾主而不是君臣。

“先生何以教我?”秦王政又是这句话,很恭敬。

“大王,如今天下秦已拥有大半,正是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好时机。”顿弱说法与李斯一样。

似乎没什么新意。

“先生,这一点寡人也知道,可是六国实力尚存,绝非束手就擒,先生有什么好办法?”秦王政问。如果没办法,那就是讲空话了。

“如果六国万众一心,联合抗秦,说实话,秦国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说到这里,顿弱停了停,见秦王政很恭敬地倾听着,接着说,“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只需要瓦解他们。”

“瓦解?”秦王政向前凑了凑,这是他第一次听说,很感兴趣。

“是的,从内部瓦解。当他们受到攻打的时候,要让他们在抵抗不抵抗之间摇摆;当他们接到别国求援时,要在救还是不救之间犹疑。”

“哦?愿闻其详。”

“大王不妨派出大批间谍,携带巨额现金,前往各国收买权臣豪强王宠,使他们畏秦爱秦。不能收买的,就造谣中伤,挑拨离间。再有死硬的,收买刺客刺杀之。这样,大王不过花费三十万金,六国就都摆平了。”

“计倒是个好计,可是三十万金,寡人没有啊!”秦王政被这个数目吓坏了。

“大王不是没有,而是不舍得,不过大王要算清楚,所有这些花掉的钱,一旦秦国统一天下,都会加倍拿回来的。这一点,大王不妨向吕不韦学习。”顿弱笑了笑说。

“好!好!先生说得对!”秦王政有些兴奋了,想到天下的所有财宝将要都归自己,想不兴奋都难。

顿弱回到家中,对着镜子狠狠地打了自己两记耳光。

“臭不要脸的,逞什么能,这不是要断子绝孙吗?”顿弱非常后悔,他是在朋友的撺唆下来秦国的,本身就有些犹豫。在见秦王政之前,也很犹豫是不是要把这个计策献出去,他知道这是在助纣为虐,是在坑害自己的父老乡亲和天下的百姓。可是,他忍不住还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所以,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说,直到他看到秦王政真诚和恭敬的眼神,一时激动,全盘托了出来。

可是现在,他后悔死了。

“秦王不是什么好人,秦国人没什么信义可言,说不准秦王正想着把我灭口呢!不行,我要跑!”顿弱越想越觉得不对,当即收拾行囊,准备跑路。

就在这个时候,秦王政派的人来了。

“哦,先生这是?”来人问。

“啊,这个,老丈人去世,我要赶紧回去处理丧事。”顿弱随口撒个谎。

“哎,不对啊,你老丈人不是早就死了吗?”来人感觉奇怪,他们早就调查清楚了顿弱的背景。

没话可说了。

顿弱被带到了秦王政那里,是死是活呢?

“先生这就不对了,走也要打个招呼啊!”秦王政了解到顿弱要逃,笑嘻嘻地开玩笑说,“先生大才,从今天起,就拜先生为国尉,见寡人不必行礼。”

秦王政给了顿弱一个惊喜。国尉可不是一般的职务,级别相当于卿。

由于顿弱姓顿名弱字缭,因此后世称之为尉缭或尉缭子。

尉缭最终还是逃走了,不知所终。

尉缭尽管出场时间不多,可是留下了一部兵法,称为《尉缭子兵法》。《尉缭子兵法》计五卷二十二篇,共四千四百余字。前十二篇为政治观、战争观,后十篇论述军令和军制。主张实行“诛暴乱禁不义”的战争原则,“权敌审将而后举兵”的作战思想。

《尉缭子兵法》被宋神宗选入“武经七书”,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和《李卫公问对》并列,可见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兵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213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